这是有关于清明这首诗的意思的相关介绍,若是各位文友比较喜欢《清明这首诗的意思》文章可以收藏本站,以便于以后更容易查找本站,下面正文吧!
清明这首诗的意思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春时节的正式开始。清明节是我国唯一一个节日和节气并存的日子,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前后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大家熟知唐代杜牧有著名的诗作《清明》,但是我们知道这首诗的真实涵义吗?下面我们跟随首都师范大学徐健顺老师,结合字义、意象、背景等,用吟诵读法做声韵分析,从而真正理解汉诗文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精神。
平仄读法的含义:
平声之低长,这种声音经常会给人延展的感觉,就是好像一个东西铺展出去了。
仄声之高短,通常有强调的感觉这是语言的通则。
入声短促,入声也是仄声,也是高的它也是表示强调。
第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现在有翻译说:”清明节这一天啊,下着纷纷的雨。”如果是这个意思,就是字面的意思,那又何必作诗呢?所以现在实际上有很多人就是认为作诗就是作秀,穷酸,不重视诗教,不承认诗教,认为诗是小道,玩玩的,等等。我觉得都是因为不懂得声韵,也不懂得诗教,所以知道的仅仅是字面意思的缘故。
”清明——”他不是说”清明”,而是拖长了”明”字。我们平常是这么读的:”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我们是这么读的:”清明”。可是它不是说”清明”,他是说:”清明——”。
你看,如果有的人跟你说:”张老师,你看,今天是清明”。什么意思?就是今天是清明节,没别的。但如果他是这么跟你说的:”张老师,今天是清明——”。你还觉得他是说今天是清明节的意思吗?就有别的意思啦,对不对?要把诗歌当人话,不要以为是字典字的堆砌。
”清明——”有感觉吗?有什么感觉啊?感觉就是延展,就好像这个”清明”就出去了是吧?放眼望去,这一大片都是”清明”啊。
另外就是感慨啊,是不是有感慨的感觉?”清明——”,怎么样呢?”时节”!唉?这很奇怪是吧?
”清明时节”是什么意思?我们现在的翻译就是”清明节”,那为什么就不叫”清明”呢?”清明”不就是清明节的意思吗?这有点啰嗦了。
”清明时节”就是清明节吗?不是啊,”清明”,两个字已经交代了这一天是清明节,交代完了。为什么又说一个”时节”,为什么那么说?
你看,这个”节”,它是这一句的最高音。仄声之高表示强调,它还是个入声字。它在强调今天是一个”节”。这个”节”是什么意思?
节,最早的时候就是那个竹子的竹节。竹子长得快是吧?”噌噌噌”的,十几天就长上去了。但即使是长得这么快的竹子,它长到一定的时候呢,也要停下来,打一个节再长。这就叫”节”。所以”节”又引申为骨架,引申为关键的部分、重要的事情。
过”节”就是,不管你有多忙,请停下来,放下手中的事情,我们一起来做一件事,这就叫”过节”。
我们现在对过节的印象就是放假,休息,娱乐,玩,是吧?这就叫”过节”。这是西方的狂欢节。不是我们中国人过节。中国人过节,是这一天有重要的事,我们要一起做件事。那么清明节这一天要做什么事?
对,扫墓,祭祖,上坟。你听明白了吗?杜牧说:”清明——时节!”。听到这个声音了吗?就是,这一天是过节啊,他在强调,这一天是过节啊,意思就是说我应该去上坟啊。他这么说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不能去上坟啊。为什么不能去上坟?因为他不在家乡。为什么不在家乡?做官啊。杜牧一直在做官,到处漂泊。”清明——时节!”,四个字已经说清楚了嘛。你只要听到那个声音就明白了,这还用再说吗?
”清明——时节!”一句话,意思就清楚了嘛,就是”我今天不能上坟祭祖”的意思啊。这是文人诗歌,是给自己和给像自己一样的文人读的,用的是文人的行话,其他的文人一读就明白,因为大家都是一样的遭遇的人。可是我们不明白,我们没有这样的遭遇,就会误以为他说的是今天的大白话。所以,读文人诗,一定要明白声韵,明白意象,明白儒家,明白儒士的命运。
然后,”雨纷——纷——”,这一天还下着雨。”雨”这个意象是什么意思?这要看雨量。这次雨量怎样?大还是小?
现在这首诗画的插图,都是毛毛雨。我问过很多人,大家的印象都是毛毛雨。这么小的雨量,为什么呢?因为现在都读成”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字一拍。”纷纷”,又密又小的感觉,当然就是毛毛雨了。可是你按照吟诵的规矩读一下,还是这样的感觉吗?第二个”纷”比第一个”纷”还长,它是韵字。”纷——纷————”,每个人都读一下,闭口收韵,就能感觉到,这是什么样的雨啊?这雨量可不小,这可不是毛毛雨,舒舒服服的那种雨啊。所以这跟后面的”路上”不好走,要喝酒暖身等等,都是有关系的。理解错了,还以为毛毛雨心情不错呢。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我们今天的读法是”路上行人 欲断魂”,我们强调的是”行人”和”魂”。可是,原来的读法是”路上行人欲断魂”,完全相反啊。什么叫”行人”呢?好多人以为”行人”就是走在人行道上的人。”路上行人欲断魂”,就是到了清明节这一天,出去一看,哎呀,走在大街上的人都像掉了魂儿一样。是这样吗?这也太夸张了。
行人,是一个意象。凡是公职在身而出差的人叫”行人”。没有公职,自己出去探亲了,那不能叫”行人”,得是公职在身的人。
你看这几件事:这一天是清明,要去上坟啊,但他不能去上坟,他漂泊异乡,还下着雨,雨还不小,他还得赶路,这些因素加到一起,才出现这三个字:”欲断魂”。什么叫”欲断魂”呢?就是他的魂要断了是吧?强调的是”断”,我的魂都要断了呀。
什么叫”魂”?这也是一个意象。中国古人认为人死了以后,肉体埋入土地,化为尘土,魄也就融入大地了。”魂”呢?灵魂去哪里了?回了家里,永远在家里。在家里的哪里?牌位那里。以前中国人每个家族都有一个祠堂,祠堂里供着祖先的牌位。家家户户都有祖先的牌位,我们中国人是世世代代与列祖列宗生活在一起的。祖先的牌位就是祖先的灵魂待的地方。他就在那里,永远在那里,永远陪伴着他的子子孙孙,并且永远保佑他的子子孙孙。我们中国人的灵魂是从来不害人的。你听说过哪个祖先下去惩罚他的子孙?都是保佑子孙绵延,永享天年的。
所以这一天,杜牧他说,他的魂去哪了?回到了家乡,所以叫”欲断魂——”。”断”,跟身体断了,他的魂就好像离开了身体,回到了家乡,回到了祠堂,跟祖先们在一起了。这一天本是祭祖的日子,是跟祖先沟通的日子
第三句,说”借问酒家何处有”。基本都是仄声,短音,说明这一句怎么样?读得很急迫,口气峻切。为什么着急?对啊,多想喝口酒啊,一来是借酒浇愁,二来,清明这一天下着雨,那得多冷啊是吧?多想喝口酒暖暖身子,一着急,所以才问一小孩儿。你说我们平常问路哪有问小孩儿的呀?可是他问小孩儿,为什么?他头一个碰到的就是这个小孩儿,所以他就问了,着急呀,口气就是这样的。
最后这一句”牧童遥指杏花村”,我们今天读得最有问题。我们今天的读法是,”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么一读,大家的眼光都去哪了?都去杏花村了,而且是开着杏花的村子,多美丽啊是吧?所以我看到有的书上说,作者写到最后,他笔锋一转,心情变得开朗起来。希望在前,杏花村,好美丽啊。这事儿太奇怪了是吧?刚才都断了魂了,转眼儿又高兴了,这事儿怎么可能呢?
读错了。原来不是那么读的。你看一下这句的长音在哪里。它的长音是”童””花””村”这三个字。”遥指”的”指”是不能停顿的,也不拖长。读起来是”牧童——遥指杏花——村——”。不是”牧童遥指”,指哪呢?”杏花村”。不是那样。而是,”牧童——”,牧童怎么样了呢?他”遥指杏花村”啊,对不对?牧童啊——,这个小家伙呀,他居然遥指杏花村啊——,对不对?他口气是这样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比如说,我来到这个学校,我一进来,碰到一位学生,我就问:”同学,你们学校有酒馆吗?我想喝酒。”同学回答我:”有啊有啊,火车站那儿有!”明白吧?我问”哪儿有酒喝”问的是哪儿?这里!当然是这里!问这个村子哪儿有酒喝。这个牧童可好,”遥指杏花村”。”遥指”,是什么意思?很远的,在地平线那儿。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个村里没有酒馆儿,我连口酒都喝不上啊。这个痛苦就是这么的彻底。
这里面的几个意象,刚才说了几个。再说”酒家”,什么叫”酒家”呀?现在我们到处都是”酒家”,就是宾至如归的意思,是吧?就是给那些游子、客人们开的,到这里就像到了家一样,酒家,所以这里有个”家”字。这个”家”字,和那个”魂”去的地方,它是有关系的。所以到这个”家”字,也拖长回味。”牧童”是什么意思?”牧童”就是无忧无虑的人。生活中的牧童,那是有忧有虑的,不信你问问他,他有的是烦心事儿。但是诗词中的牧童,永远是无忧无虑的。这就叫意象。
”杏花”是什么意思?杏花什么样?白色的。先红后白,开了就白了,白了就落了。什么时候开?清明前后开。清明时节,有一些花开,而且好多都是白色的,像梨花、樱花、杏花。这些清明时节,初春季节开的花,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落得快。杏花也是一个这样的意象。它的意思是易逝的青春,所以它和整个诗的情绪是一致的。
在《清明》这样的痛苦背后,是一种怎样的执着?以前文人们读这首诗的时候,一读就明白,因为他们都是这样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所以很多话就不用说了。这里面不仅仅是思乡的感情,这里面有深厚的儒士情怀,所以这是诗教,是文人作诗修养自己,教化他人,互相鼓励,互相安慰,这里面有深沉的人性关怀,有闪亮的人文精神。儒士是中华历史文化的脊梁。
清明这首诗的意思内容到此结束吧!不知道此文是否能够解决到文友的问题?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信息,可以收藏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