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厂实习报告怎么写(水厂实习日记100篇万能)

水管铺设到各单位各小区各厂矿企业,接着开始供水,然后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楼里收纳水费,钱就像流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流入水厂腰包。这是很多人对于自来水厂干部职工日常工作和收入的“合理”想象。

然而,至少对于港口区自来水厂和水厂的干部职工来说,自从建厂这么多年来,较之其他自来水厂和同行,他们过的日子总有太多的不一样。

之一,水厂“总部”,80平方米的一层旧房

6月30日,骄阳似火。

当日,记者来到了位于港口区光坡镇的港口区自来水厂“总部”。说是“总部”,其实也只是盖有一层的、总面积80平方米的老旧房子。从外面看,与邻居民房没有什么两样。办公室室内经过翻新装修,倒还干净整洁。分隔成4间办公室,两名厂领导各一小间,办公室居“客厅”间、财务室挤于里间。每间办公室墙上挂着相关的规章制度。每台办公桌上放置着一台八九成新的电脑。显得规范工整。

“港口区自来水厂是港口区唯一的一家国有企业,以前‘总部’设在企沙镇,办公室是租用的,环境比这里还要差。”水厂负责人唐杰笑着介绍,“我们干部职工上班的地方一共有4个点,除了‘总部’,还有企沙镇、公车镇两个服务站和官山寮补水站。在3个乡镇各设服务站,主要是为了便于就近抢修和维修。”

港口区自来水厂成立于1999年4月。当时,成立水厂是为了解决港口区公车、光坡、企沙3个镇的人饮、工农业生产及渔业用水问题。当时,由市政府拨部分款,加上贷款,建起了22.83公里长的供水主管道。当时,工业区还未落户,设计的供水量约为1万方/天。可是运营后,最低供水量仅为3000方/天。直到2006年前,月供水量也仅为6万左右。一直显得供大于求。

之二,最低开户费100多元

建厂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水厂的供水对象为乡镇单位和农村及渔业生产。

港口区政府对于农村水饮工程一直以来都给予很大的投资。特别是自2005年以来,港口区水利部门一直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用于全区农村水饮工程。至2010年,已实现村村通、甚至屯屯通自来水,入户率达90%以上,当时在全广西排名第一。

作为自来水厂干部职工,为村村通、屯屯通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群众有需求,有的村屯只有几户人家,也得铺管。最低开户费也就100多元。有的农户住得偏僻,抄表工开摩托车进不去,只好步行上门。一个来回约需要1个小时。因为用户过于零散,后来才改由用户到镇上水厂办公地点交水费,两个月一交。有不少农户一家每月只用几方水,有的搭车出来路费都多过水费。因此,水费由其他熟人邻居上街时代交。而对于五保户,自来水厂一律免交安装费及水费。

人饮工程是一项惠农工程、民生工程,社会效益是首位,经济效益退居其次。“港口区有两个土地被征用的移民安置点,人口相对集中,每个安置点有数千居民。保证他们的日常用水就是对和谐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支持。”唐杰说。

之三,年水损耗超过50%

副厂长杨纯宇的电脑里保存着大量的抢修和维护施工图片。“现在是雨季,由于地质沉降、泥土塌陷、盐碱土质及潮汐影响,1999年铺设的老旧水管,如今损毁现象日益严重。”杨纯宁说,“我们厂水损耗最高为57%,主要原因还是人为因素居多。”

杨纯宇一边介绍情况,一边点击仅仅是6月份全厂抢修和维修的一些施工图片。“最多时候,我们一天接报抢修的就有四五个。有一个企业,建厂房时挖坏了我们的主管道。后来填土,又把主管道填埋了,埋土深约10米,长度约300米。6月份,导致水管爆裂,前方用户断了水。”杨纯宇说:“像这样因为主水道破裂,导致每天损耗的水约3000方,水费约6000元。因为水管被填埋的位置深,且面积又大。如果水从地下流掉而不是从地面冒出来,一般很难查巡得到。如果仅仅是侧漏一小部分,则更难查得到。像这样,我们的水损耗就成了一个无底洞。”

杨纯宇说,因为埋土太深,挖掘机挖开了两三百平方米的施工面积,但一时仍无法施工。水管爆裂造成大面积停水。其他企业和一个行政村的村民对此意见很大。水厂只好临时改装管道救急。以后只能绕道。还有一条约800米的主管道,因当时施工受阻挠,水管无法从便捷地形通过。无奈之下,只得贴着一条江底通过。由于遭受暴雨冲刷和海水潮位起落的影响,水管容易受损毁,而且漏水也不容易被发现。即使是发现了,但由于遭受数米深的淤泥埋藏,维修施工难度很大。

还有个别强势企业,通过技术手段,为单位“节约”用水。“我们到他们厂里更换新水表时被保安百般阻挠,有关人员还放出狠话进行威胁。结果,换新水表后,这家企业的用水量为每月2万多方,而此前,用水量仅为每月1000多方。‘节约’了20倍。好几年了,算算我们的损耗有多大?”唐杰很感慨,“好在我们终于给换上新的水表,不然像这样一个企业,我们一年就要损失约50万元。”

水损耗几乎无处不在。有些渔业养殖用户,故意损坏水表,水在流,表却不转了。还有一些单位,借公共用水之名,每月耗水上万方。还有一些农村用水,因为水管经过荒郊野岭,上面长出荆棘和草木,水管溢漏也难查到。有的人故意损坏消防栓,小街上水流成河。同时,还有两家企业建在主管道上。水管漏水很难发现。就这样,一个仅40多人的水厂,每年水损耗约200万元。

之四,2014年,建厂以来第一次扭亏为盈

水厂办公室主任邹琪智坦言:港口区自来水厂建厂以来到2013年,一直处于长期严重亏损状态,同时还背负深重的债务。职工收入和福利待遇低,劳动积极性不高,服务群众意识差,群众意见很大。2014年7月前,全厂职工平均月收入仅为1200多元。堂堂一个国企,在人们眼中应该是一个收入高福利都很好的单位,这样的低收入让人难以置信。原因很多,最关键还是管理的问题。

邹琪智说,2014年2月,新一任领导班子上任后,进一步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管人;其次,抓硬件投入和技术改造,提高工作效率,降耗增效;抓好自我生产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管理巡查和抢修工作是降低损耗、提高供水回率的重要手段。仅2014年,全年抢修大小水管720多处,水损耗由最高的57%降到2014年的36%。2014年,水厂实现第一次扭亏为盈,摆脱了困难企业的帽子。职工月收入增加了近1倍,各项福利有明显提高。

由于历史原因,新一任班子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唐杰说:“这些年港口区发展很快,当初的供水设计远远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当时没预见到有那么多企业落户,就是一些农村也供水不足。像企沙镇的簕山古渔村,之前只按村民需求供水,后来发展成著名的旅游区,周末或节假日客人一多,水就供不上了。我们需要干的活还有很多。”

水从“管”中来,更是从严格的管理中来。

沿着江底铺设的水管渗漏后,施工人员趁退潮巡查。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