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工程学院是几本大学 (宁波工程学院录取分数线2022)

宁波工程学院属于二本大学,该校是由宁波市人民政府创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创建于1983年。2004年宁波工程学院从宁波高等专科学校成功升格为最年轻的本科院校。

2022宁波工程学院在浙江省录取情况

年份 省份 科类 学院 学历 专业 录取数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2022 浙江 单考单招 机械学院 本科 汽车服务工程(中本一体化) 71 516 359 453.1
2022 浙江 单考单招 材化学院 本科 化学工程与工艺 (绿色化工生产运行控制技术) 49 531 514 521.5
2022 浙江 单考单招 机械学院 本科 汽车服务工程(其他类汽车) 68 564 523 532.3
2022 浙江 单考单招 机械学院 本科 汽车服务工程(商业类) 38 549 543 546.1
2022 浙江 单考单招 网安学院 本科 网络工程(计算机类) 60 552 537 539.3
2022 浙江 专升本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本科 汽车服务工程 36 230 220 223.8
2022 浙江 专升本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本科 电子信息工程 40 254 243 247.5
2022 浙江 专升本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本科 网络工程 42 252 241 245.0
2022 浙江 专升本 经管学院 本科 物流管理 66 265 247 252.3
2022 浙江 专升本 外国语学院 本科 英语 77 239 232 233.6
2022 浙江 专升本 电信学院 本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 80 248 227 233.7
2022 浙江 专升本 电信学院 本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27 245 224 231.9
2022 浙江 专升本 经管学院 本科 市场营销 139 261 244 249.7
2022 浙江 专升本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本科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38 244 215 225.4
2022 浙江 专升本 机械学院 本科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130 250 214 222.4
2022 浙江 综合改革 新能源学院 本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杭州湾校区) 22 558 545 548.0
2022 浙江 综合改革 新能源学院 本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杭州湾校区) 25 569 560 562.2
2022 浙江 综合改革 机器人学院 本科 机器人工程 60 569 553 556.4
2022 浙江 综合改革 国交学院 本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 66 551 532 537.4
2022 浙江 综合改革 国交学院 本科 信息与计算科学(中外合作办学) 88 563 528 536.9
2022 浙江 综合改革 国交学院 本科 会计学(中外合作办学,3+1) 15 562 555 557.7
2022 浙江 综合改革 国交学院 本科 会计学(中外合作办学,4+0) 88 569 556 558.5
2022 浙江 综合改革 理学院 本科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40 571 563 564.4
2022 浙江 综合改革 理学院 本科 应用统计学 44 576 560 563.8
2022 浙江 综合改革 理学院 本科 信息与计算科学 32 566 560 562.2
2022 浙江 综合改革 理学院 本科 金融工程 44 566 558 560.6
2022 浙江 综合改革 人艺学院 本科 网络与新媒体 19 576 570 572.1
2022 浙江 综合改革 人艺学院 本科 城市管理 42 571 563 565.0
2022 浙江 综合改革 人艺学院 本科 工业设计 27 563 556 558.9
2022 浙江 综合改革 人艺学院 本科 广告学 38 580 568 570.1
2022 浙江 综合改革 人艺学院 本科 汉语言文学 40 588 576 579.1
2022 浙江 综合改革 外国语学院 本科 德语 20 567 562 563.8
2022 浙江 综合改革 外国语学院 本科 日语 43 574 561 563.7
2022 浙江 综合改革 外国语学院 本科 商务英语 79 568 562 563.5
2022 浙江 综合改革 外国语学院 本科 英语 39 572 569 570.5
2022 浙江 综合改革 经管学院 本科 物流工程 38 567 561 562.0
2022 浙江 综合改革 经管学院 本科 物流管理 43 569 562 563.7
2022 浙江 综合改革 经管学院 本科 国际商务 36 567 562 563.1
2022 浙江 综合改革 经管学院 本科 市场营销 35 572 562 564.0
2022 浙江 综合改革 经管学院 本科 电子商务 37 574 565 566.2
2022 浙江 综合改革 经管学院 本科 国际经济与贸易 44 570 565 566.5
2022 浙江 综合改革 经管学院 本科 会计学 64 580 571 572.5
2022 浙江 综合改革 材化学院 本科 材料物理 11 559 547 550.8
2022 浙江 综合改革 材化学院 本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 11 555 546 549.0
2022 浙江 综合改革 材化学院 本科 安全工程 29 563 544 546.6
2022 浙江 综合改革 材化学院 本科 应用化学 38 563 559 559.9
2022 浙江 综合改革 材化学院 本科 油气储运工程 25 564 556 558.1
2022 浙江 综合改革 材化学院 本科 化学工程与工艺 85 562 555 557.1
2022 浙江 综合改革 建交学院 本科 建筑学 25 579 575 576.3
2022 浙江 综合改革 建交学院 本科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35 565 545 547.4
2022 浙江 综合改革 建交学院 本科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15 562 545 547.2
2022 浙江 综合改革 建交学院 本科 工程管理 28 558 546 548.8
2022 浙江 综合改革 建交学院 本科 交通工程 32 561 546 549.4
2022 浙江 综合改革 建交学院 本科 土木工程 85 560 547 550.7
2022 浙江 综合改革 网安学院 本科 网络空间安全 20 568 560 562.0
2022 浙江 综合改革 网安学院 本科 人工智能 47 567 564 565.0
2022 浙江 综合改革 网安学院 本科 网络工程 15 566 562 563.5
2022 浙江 综合改革 网安学院 本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2 572 566 568.4
2022 浙江 综合改革 电信学院 本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31 572 562 564.2
2022 浙江 综合改革 电信学院 本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 29 566 559 560.8
2022 浙江 综合改革 电信学院 本科 电子信息工程 60 566 558 560.4
2022 浙江 综合改革 机械学院 本科 车辆工程 28 560 549 552.0
2022 浙江 综合改革 机械学院 本科 汽车服务工程 21 554 542 544.8
2022 浙江 综合改革 机械学院 本科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35 552 544 545.8
2022 浙江 综合改革 机械学院 本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61 573 553 556.9
2022 浙江 综合改革 建交学院 本科 建筑学(三位一体) 15 570 530 549.3
2022 浙江 综合改革 人艺学院 本科 工业设计(三位一体) 15 558 517 537.3

40年,既是时间上的长度,又是事业上的广度。岁月的画卷里展现着宁波工程学院创业、兴业、展业的图景,惊艳了历史,不凡了今天,激励了未来。

1983年,学校临时大门

荣名:因甬而生因德而立

1983年,港城宁波改革发展东风浩荡,建设浙江教育副中心的方略在甬落地。彼时,国务院将宁波城市发展目标定位为华东地区的重要工业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浙江经济中心,然而地区高等教育结构和城市地位极不匹配。宁波工程学院前身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在水网如织的甬城大地应运而生,可谓应时应需,与东方大港相映生辉,应和了知难而进的宁波气质。不张扬是宁波人的品性,也是高专人的性格。不会自命不凡,却以行动铸就诸多不凡。学校草滩创业,从零开始,实现了“当年筹备、当年建设、当年招生、当年开学”的目标,开设了“地方急需特色应用专业群”,闯出了“学生走读不包分配”的办学新路,这样的“高专速度”,这样的办学方式,这样的使命担当,堪称创举!

1986年,费舒尔工程师为我校培训机房工作人员

青山有色花含笑,绿水无声鸟作歌。建校初期,办学资源亟需丰满,师资力量亟待加强。得知德国将援建中国四所高专后,学校抢抓机遇、积极争取,与联邦德国北威州亚琛高专缔结为“姊妹”学校,“以外促内”,宁高专艰难起步雪中得炭。两校间的友好合作持续升温亦带动了两市之间的互动互访,1986年,宁波与亚琛结为友好城市,教育花圃的开放共赢之花香飘四野。

艰难困苦志弥坚,踔厉奋斗果称甜。高专人用行动将“艰苦奋斗”这四个字阐释得淋漓尽致。一无校舍、二无设备、借地办学,租来的仓库稍加改造就成了实验室,三位教师拼用一张办公桌,每人分得的办公设施只是一只抽屉,教职工住简易棚屋、睡高低床,就餐时以手托碗、饭菜混盛、站立而食。就在这样极其艰苦的办学条件下,学校考勤薄上却没有迟到早退的记录,早来晚走、只争朝夕是自选动作自愿行为,大家心里燃着一团火,办好宁波人自己的高等院校,是使命是责任是孜孜以求。在“团结、创新、讲实、求精”的高专校训指引下,教师们的话题是教书育人,管理者脑中装的是办学目标,员工们想的是做好手头每一件事。学校上下人人思进、务实笃行,事业发展点上出彩、线上出色、面上出众,高专教育研讨会等全国性大型业界会议纷纷选址宁高专。1988年6月,首届教代会上,校长王兴廉宣布,学校奠基任务已经完成,进入巩固、充实、提高阶段。

1997年,成为全国示范性高专

荣获:敢试敢闯全国示范

发展稳中进,改革破浪行。1992年,乘着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春风,原国家教委高教司吹响了中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开放”的集结号,对高质量高等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专科教学模式的探索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得如火如荼。学校扭住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这个“牛鼻子”,坚持产学研“三结合”,形成了“一主两辅”“一精多能”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关成果被《中国教育报》头版和《浙江日报》科教版分别以《秘书会开汽车》《宁波高专成为实用型人才摇篮》为题报道。短短几年间,学校有6个专业被国家教育部先后确定为示范试点专业。其中,机械加工工艺为高工专产学结合教改试点专业,房屋建筑工程、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财务会计为高工专示范专业,秘书与市场营销为高职高专教改试点专业,宁高专享誉全国。全国地方高等工程专科学校协作会专题研讨会、德国援助中国四所高专年会等会议在甬召开,中外嘉宾聚首翠柏共商教育宏图。

思想的碰撞激荡起干事创业的澎湃春潮。1992年,学校入选原国家教委首批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名录。1997年,与全国其他26所高校一起成为示范性普通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学校事业发展高位推进。

2001年,与宁波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筹)合并,为升本奠定坚实基础

2004年,正式更名为宁波工程学院

荣誉:百折不挠升格本科

1999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全面振兴之年,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实现教育现代化,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建设步稳蹄疾。宁波市进入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新阶段,市委市府力争把文化教育这一社会发展“关键变量”变为“最大增量”,科教兴市“一号工程”应声落地,为学校拔节起势厚植了肥沃黑壤。

在时代脉息中把握机遇,在千锤百炼中焕发新生,宁工人闯“娄山关”、啃“硬骨头”,自强不息,担难不怯。1999年,学校向市教委请示,要求建立宁波工学院。因省内高校布局统筹等原因,学校第一次单独升本未果。2000年,学校二次升本失利,后与宁波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筹)合并。并校合力后的新宁高专共有翠柏路、启运路和雅戈尔三个校区。变更校区功能布局、调整机构干部,全校师生齐心为新宁高专的事业发展立柱架梁、夯基垒台。念念不忘终有回响,成立升本办公室、组织思想大讨论、申报材料编纂、迎评督察整改、考察咨询取经、争取省市支持……经过700多个日日夜夜的对标对表、奋楫争先,2004年5月19日,学校正式更名为宁波工程学院。升格本科不只是量的累积,更是质的嬗变,学校发展由此步入新天地。

首届本科生毕业,图为部分学生合影

荣耀:拉高标杆追求卓越

文化具有筑魂、塑“行”、赋能的强大力量。升本后,经全校海投,“知行合一”成为宁工人的精神旗帜。文化的无形之韵缓缓浸润人心,让奋发图强的热情尽数迸发,让本科教育的美好蓝图步步化为有形之景。以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学科建设为龙头,专业建设为基础,学校的本科教育撑出枝丫、次第展开。理论实践并蒂、产学研结合,学校将专业核心课程优化和专业核心能力锻造相联动,“知行合一、双核协同”培育现代工程师,这是宁工人对本科教育规律探索的答卷,也成为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遵循。

学校确定“三为本”办学理念,提出“321教学质量工程”,实施“聚英100计划”“育英100工程”,落实“双合作战略”,宁工人迈开步子、蹚出路子、破浪前行。2007-2009年间,风华校区一期工程投用、二期开建,以优异成绩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学校昂首迈入万人高校俱乐部。2010年,中国共产党宁波工程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为学校事业前行举旗定向。

应用型人才培养如何与时俱进,宁工人守正出新,交出高分答卷。学校构建政策制度保障、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改革课程体系,以“合格+特色”为准绳,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把应用型人才培养不断推向纵深。2010年,学校被教育部列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实施高校,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学校站到了新的办学高点,成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突击手”“排头兵”。

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杭州湾汽车学院

荣辉:产教融合高歌猛进

白驹过隙,学校应用型、地方性、国际化的办学底色经过岁月洗礼后更显鲜亮,与德国亚琛应用科技大学(原亚琛高等专科学校)等国外高校的友谊也愈发醇厚。2012年,学校围绕杭州湾跨海大桥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研究获得科技部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立项资助,杭州湾跨海大桥强潮海域跨海大桥建设关键技术获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学校领衔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成套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成果成为获奖项目的6项关键技术创新之一。学校积极筹谋,由宁波市投资3.3亿元,与同济大学、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德国埃斯林根应用科技大学等高校及杭州湾新区共建杭州湾汽车学院,全省第一所培养本科及以上汽车通用人才的专业学院由此诞生,办学模式实现创新。三校区发展格局蔚然成形,学校事业高位推进,高标准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校园俯瞰

建设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是一代代宁工人的追求和夙愿,但变革发展之路绝非坦途,探索之策如何施、追梦之路方向几何都是桓横在大家面前的道道山关。2013年前后,学校的应用型建设从“破冰区”迈入“深水区”,摸着石头过河的浅尝即止、小修小补的零打碎敲都已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饱含工科鲜明特质的学校精神“讲实求精”因势而进,这是学校对工匠精神的传承解读,也是宁工人精神谱系中的核心音符。“三讲三求”似海上明灯,指引敢闯敢干的宁工人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傲霜寒梅的坚韧,执着追梦蝶变新生。博士后基地挂牌,沈昌祥、丁文江、周绪红、张玉奎等院士工作站创建,海蓝宝众创空间晋级国家队,一个个创新的构想如花绽放、幽香扑面。

水积鱼聚,木茂茑集。2015年,中国共产党宁波工程学院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同年,学校成为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高校。2016年,风华校区全面投用,阳明像旁畅谈理想,鲁班锁前手不释卷,十二桥上依栏赏景,阳明文化加冕了中轴线、工匠精神妆点了鹭林河,二者同频共振,擂响了学校事业发展的“进军鼓”。同年,入选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工程”建设高校、当选全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首届理事长单位,学校在逐梦路上创新实干、勇往直前。

学校微纳材料与器件团队为“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负责人杨为佑为乌克兰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享受国务院特贴,宁波市顶尖人才。

荣盛:云梯高架举步望远

剑指苍穹,铁骑飞旋。“双轮驱动”战略、人才强校战略吹响学校事业连战连捷的“冲锋号”。靠前发力、就地服务,学校设立地方研究院、工程中心、现代产业学院,探索科教产教“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把现代化建设的主战场作为历练师生的“演兵场”,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难题作为师生的科研课题和课堂真题。2017年,学校中标国家工信部《中国制造2025》重点项目。2018年,因产教融合、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被点名称赞。2019年,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经费额度居全市高校第一。2020年,获市顶尖人才项目1项。中国共产党宁波工程学院第三次代表大会举行,会议提出优化三结构、实现四提升、落实八举措,确立早日建成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的目标。2021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土木水利、工程管理两个硕士点,成为国家教育强国建设高校,杭州湾汽车学院入选全国首批现代产业学院。2022年,学校在年度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中挺进百强,中国-中东欧国家创新合作研究中心花绽宁工,格林纳达孔子课堂更名为孔子学院……朝着国内一流应用型高校的建设目标,学校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步履铿锵。

艰难知勇毅,磨砺得玉成。四十年来,学校坚守立德树人使命,以创新为破局之策,以实干为立本之源,守一达变,在应用型大学建设的道路上务实笃行。全体宁工人艰苦创业、奠定基础,坚韧跋涉、创建示范,奋勇攀登、升格本科,江海弄潮、追求卓越,善作善成、产教融合,砥砺奋进、升硕如愿,共同构画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壮美图景和生动画面。

往日不是一首写在风里的歌,而是历史书卷中一行行清晰的墨,它记录着宁工人栉风沐雨的不懈努力,更昭示着宁波工程学院未来发展的波澜壮阔。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