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有个叫窦禹钧的人,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用作结婚的祝福词或吉祥语。五子登科,本为中国民间谚语,最初来源于民间故事。
五子登科本为中国民间谚语,最初来源于民间故事,话说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有个叫窦禹钧的人,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故称“五子登科”。窦禹钧本人也享受八十二岁高寿,无疾而终。
当朝太师冯道为他赋诗云:“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三字经》有:“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来歌颂他,教导儿童要好好念书,父亲也要教子有方。
又一次来到一整年都人满为患的夫子庙,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南京人来过这里无数次。夫子庙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可以用新奇两个字形容,不是景点有多漂亮,那时候也不知道它的伟大,最吸引我们这些孩子的是一家挨着一家的模型店,花鸟市场,可以看各种小猫小狗,还有那些夜市上发光的各种小玩意溜溜球等等。当年的夫子庙虽然用现在的标准看是脏乱差,但非常有人情味儿,大家都喜欢周末来这里转上一转。
这两年夫子庙越来越干净了,当之无愧的南京名片之一。我今天来这儿也不为别的,想看看江南贡院和科举博物馆,最近可能因为工作原因,对这些平常不太在意的历史遗迹产生了浓厚兴趣,而且一发不可收拾。
来到贡院门口发现对面的科技博物馆被围挡了起来,发现不对劲,问了售票员,原来现在正在扩建,预计年底开放,那好吧,今天就先去江南贡院走一走,我这可是平生第一次进去,虽然无数次从门口走过。目前门票价格25元,不算贵,但不能用年卡,这个让我很诧异。
走进贡院,等待着讲解员的讲解,我觉得像这种地方,光自己看是看不懂的,得有个高手带带才行,扫了夫子庙的二维码,感觉里面的语音讲解比较繁琐,所以就在这里等着导览。
每个时间段写得很清楚。↑
进来随便先看看,屏风上的图案像古代官员身上穿的官服上的图案,不同品级对应不同官位。↑
刚进来院子不大最吸引个人的是这六个牌匾了,六个品级,还有地上的浮雕和龙门。↑
讲解开始了,讲解员穿着白衬衫,戴着眼镜斯斯文文,吐字清晰流利,和播音员不相上下。
听了讲解才知道,这个铜制屏风上中间是康熙写的,最后两句在告诫监考的官员,生前如果有徇私舞弊,死后也会留骂名的,可见当时对科举选拔人才的重视。↑
旁边的十字对联是李渔所写:“变化鱼龙地,飞翔惊凤天”。意思是这个地方——江南贡院是鱼变成龙,鸟变成凤凰的地方,从这里取得功名之后,在当时的古代社会,人的地位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看来非常具有煽动性啊。
传说中的龙门,鲤鱼跳龙门,跨过之后就能平步青云了,中国的风俗仪式就是真么有趣和生动,讲解员这时让大家都跨一下,说会带来好运。↑
参观这里没有别的,主要还是了解下当年的科举制度,贡院始建于乾道四年(1168年),供府、县学考试之用。明成祖永乐十九年,朱棣迁都北京,这里仍留做乡试考场,并改称为“江南贡院”。经明清两朝不断扩建,至清同治年间,江南贡院已形成一座拥有考生号舍20644间,司考官员房舍千余间,占地近30万平方米的中国最大的科举考场。
这就是贡院对面的2万多间号舍,这张照片是清末一个外国人拍的,中间是明远楼。↑
从讲解员的口中我了解到这里不仅是全国占地最大的科举考场,也是清代全国出过状元最多的科举考场,清王朝的260年间,全国共产生了112名状元,其中58名状元来自江南贡院。
两万多间这样的小屋子,在里面要待上六天六晚,而且是夏天,吃喝拉撒睡全在里面,可想而知考取功名有多不易,现在的高考实在太轻松了,在这种环境里生活都够呛,还要心无旁骛的吟诗作对,怪不得科举制度会被废除,光这考试方法已经够反人类了。
下面的板子是用来坐的,上面的那块白天是桌子,晚上拿下来和底下那块拼在一起就是休息用的床了,想想白天烧了一天的脑细胞,晚上蜷缩在这样的环境中,还有蚊蝇和老鼠在一旁干扰,六天的考试就像坐牢一样,真的很夸张。不过想想考取功名之后人生的华丽蜕变,估计考生都能忍了,毕竟在当时想出人头地只有做官一条路可以走,其实现在看来也简单直接,不像现在还要拼爹拼社会关系。生活在那个年代也挺纯粹的,公务员是最受追捧的职业,没有之一。
如果身材胖一点可能都进不去。↑
这是考生在考试的时候吃的东西,古代科举检查也是非常严格的,为了防止夹带,食物都要被切成这样的小块才能带入考场,在六天的考试中有一天晚上是可以回家的,因为没有冰箱,食物没发撑那么多天,吃着这样的干粮,睡在小木板上煎熬六天,想想都觉得心酸,现在想想高考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还有什么抱怨的呢?
目测一个是月饼一个是馒头。↑
旁边就是秦淮河,沿着长廊一路听着讲解员诉说那段心酸的科举往事,每个游客都被深深吸引。↑
“状元及第”即考中且高踞榜首。一年一度廷试,万中取一,是了不起的大事,故有“天上麒麟子,人间状元郎”之誉。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为元。乡试第一为解元,会试第一为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及第,科举考试列榜有甲乙次第,凡考中状元,都称状元及第。
两件很有意思的配饰,估计只有高中之后的状元才有信心带上它们。↑
考试的难度比打游戏通关要复杂的多,一个状元要从院试开始逐步向上考试。↑
简单打个比方,秀才好比本科学士学位,举人好比硕士研究生,再往上的会试就是电影电视剧中常出现的进京赶考的考试了,最后的殿试则是在皇帝眼皮下考试,但殿试只排名不淘汰。殿试取中的前三名进士,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讲解员此时也不经感叹:“在古代人心目中的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江南贡院自唐中期落成直至晚清废除科举的一千四百多年里面,它一共为国家输送了八百余名状元、十万余名进士、超过一百万名举人,据不完全统计,明清两代,全国半数以上官员出自江南贡院。
再看看金榜,江南贡院所贡献的人才真的是压倒性的数量,不愧为中国古代官员的摇篮啊!↑
历代江南贡院的考生中名士名人辈出,文天祥、施耐庵、吴敬梓、唐伯虎、郑板桥、方苞、袁枚、林则徐、邓廷桢、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謇,陈独秀等等,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从江南贡院作为进学的起点,然后走上了治国平天下的道路,成为改变国家命运的历史人物。
从贡院的角度看夫子庙的全景,让人感到很新奇,不再是那固有的角度了。↑
在贡院里同样可以看到一些夫子庙的老照片,都很有意思。↑
江南贡院里的魁星阁,里面供奉着掌管文运的文曲星,家里如果有考生,可以来拜拜。↑
走完了江南贡院短短半小时的时间,给人的感触还是非常多的。我们不经思考曾经有一个时期,对于科举制度说它禁锢文化,控制思想,僵化死板,其实这些缺陷当然是随着科举实行数百年之后沉淀出的弊病,但是纵观全局,全世界恐怕没有比科举考试更加合理公平的选拔制度了,科举取士不可能非常完美,但不失为一种不分贵贱,无论贫富的公开公平的选拔制度,能够存在近一千四百年之久,恐怕就是最好的证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