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钓于濮水》
原文: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 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余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译文:
庄子在濮河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想将国内的事务劳累您啊!”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
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
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感:
言简意赅,读之让人精神爽快.但庄子以其大才,却不愿劳心造福于一方,是 否有点自私.虽说官场肮脏、龌龊甚多,但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其后世不是有 包公吗.
基于“能力导向”课堂的文言文教学实践
西安爱知初级中学胡蓉
“能力导向”教学是由知识本位的教学走向能力本位的教学,是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思考、表达能力是学生学习的一般能力,将三大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学校组织的第十四届校本教研“能力导向”为主的同课异构活动中,我参与同课异构的课题是人教版九下语文《<庄子>故事两则》的第一篇《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选自《庄子·秋水》,表现了庄子和惠子的截然不同的生活志趣。故事篇幅短小,趣味性强,情节发展出人意料,人物形象对比鲜明,比喻巧妙贴切。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这是一篇浅易的文言文,完全可以按照新课标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来完成。“能力导向”教学体现课标要求,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为落实这一要求,课前预习要求学生进行“三行式预习”,即一行超原文,一行写重点词注释,一行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充分预习的前提下,再进行课堂学习。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从预习开始,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为课堂的阅读、思考做准备。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三个环节:
一、说庄子,知特点。
这一部分设计目的是:联系旧知,把握单元学习要点,引出新课,激发兴趣。因为学生提前预习过课文,课外又了解过庄子,所以此处设计的环节,重在学生的交流表达,让在学生对庄子的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庄子》散文的特点——善用故事,比喻说理。让学生对本文特点有个初步印象,为后文理解故事写法做铺垫。阅读能力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主要手段,是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凡是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能看懂领会的内容教师坚决不讲,让学生自主交流,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能检验学生自主阅读的效果。
二、读故事,知内容
第一步,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断句、语气。这一步主要让学生展示,通过个别读、分角色朗读、齐读等方式,指导学生准确朗读,有感情地朗读,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文言文的学习,首先要学会诵读,在诵读中积累,在诵读中体会,在诵读中领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在阅读中指导学生诵读的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二步,译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重点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通过同桌互译,质疑问难,全班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积累掌握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为下一步合作探究做准备。目的是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自主合作中解决问题,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言文,重在积累和运用。第一步是“言”的学习,要唤醒积累,迁移再现。就是在文言文的学习中,重视基础实词的积累,通过陌生的语言材料,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选择恰当的意思,进行迁移再现,进而逐步形成稳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这一部分要求学生勤于动笔,防止其“懒读”。让学生将讨论的结果在书上勾画批注,养成“眼到、心到、手到”的阅读习惯。
通过这个环节的自主合作学习,学生阅读效果好,对文章内容理解准确。
三、解寓意,说人物
第一步,合作探究庄子讲故事的用意,体会庄子散文的特点。这一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巴尔扎克说:“一个能思考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力量无边的人。”思考能力是最核心、最根本的学习能力,它直接决定学生学习的水平和质量。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讨论完成对文章难点的突破。这个故事有趣而有深意,需要学生通过思考,理解故事的比喻义,理解庄子讲故事的真正含义。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能很快把握故事的寓意,并对庄子讲故事的用意有所领悟。通过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也能在对文章寓意准确理解的基础上,领悟庄子散文比喻说理的特点。
第二步,说人物。教师抛出问题:“从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人物形象。并要求学生组织有序的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认识。鼓励学生大胆用自己的语言阐释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促进雪山姑娘独立思考并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在学生表达中发现问题,教师及时引导纠错,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评说人物时,鼓励学生多角度看问题,七嘴八舌评说人物,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体会积极参与,积极表达的乐趣。
在分析完庄子的人物形象后,教师又引导学生对比评价人物。问题:“相比庄子,惠子在这篇短文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通过充分地讨论,积极地发言表述,学生在表达中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锻炼的思维能力。通过对比,引导学生概括分析了人物形象,理解了庄子志趣,进一步把握庄子清高自守、幽默诙谐的人格特征。这一部分重在“文”的学习,重在品鉴。让学生在能读懂的基础上,读出思想,读出智慧,读出领悟,能与现实生活相关联,有自己的独特体会,古文今用。思考表达的过程中,引领学生走进先哲,了解先哲思想,品味其文,汲取人生智慧,并进一步启发学生在人生中正确面对功名利禄。
四、作比较,知志趣
这一环节,在学生学会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延伸,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检验和评价学生文言阅读能力,是对课文学习的进一步拓展和升华。我扩展的阅读材料是《庄子钓于濮水》的短文,这个故事以神龟为喻,表明庄子不愿为功名利禄所累,向往自由自在生活的决心。文中的庄子与《惠子相梁》的庄子一脉相承,都反映他清高自守,淡泊名利的思想。
在课堂上扩展这篇短文,一方面检测学生阅读文言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体会庄子形象和庄子散文的特点。
这一部分完全交给学生自学完成,通过小组交流,课堂展示,学生基本上能够完成所有的任务,在练习中提升了学生的迁移能力,提高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阅读,让学生发挥自主性,走近文本,是思考的前提;思考,是对阅读的进一步探究,透过文字读懂文字背后的意思;表达,是思考结果的出口,思想在交流碰撞中升华。语文教学更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阅读、思考、表达是必备的语文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要重点培养。
最后,为拓展学生视野,推荐学生阅读《庄子》散文,辅助阅读《于丹<庄子>心得》,余秋雨的《中国文脉》,让学生能从点到面了解庄子思想志趣及对庄子中国文化的影响。
附:教学设计
《惠子相梁》教学设计
西安爱知初级中学胡蓉
【教材分析】
《惠子相梁》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庄子>故事两则》中的一篇。本单元以百家争鸣为主题,选文均是先秦诸子散文。《公输》体现墨家“兼爱”“非攻”的思想,《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体现儒家“仁义”“仁政”思想;《<庄子>故事两则》则体现道家理想追求。
这则故事选自《庄子·秋水》,讲的是庄子与惠子的故事。《惠子相梁》表现了庄子和惠子截然不同的生活志趣。故事富有趣味性,情节发展出人意料,人物形象对比鲜明,比喻巧妙贴切。
【学情分析】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这则故事篇幅短小,内容比较简单,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问题不大,但是,学生对庄子其人和《庄子》比较陌生,所以这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常规的教学内容之外,还应该侧重引导学生走近庄子,体会庄子的机智、幽默以及他高尚的节操,把握庄子散文的特点,所以课堂上为学生拓展《庄子钓于濮水》,作为补充阅读,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准确的翻译全文。
2.欣赏课文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3.体会庄子的机智、幽默以及他高尚的节操。
教学重点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难点
体会《庄子》想象丰富奇特,善于借故事说理的特点。
教学方法
教法:1.以读促悟法;2.讨论点拨法;3.延伸拓展法拓宽阅读视野,了解庄子的思想。《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学法:1.合作探究法;2.诵读感悟法;3.自主赏析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庄子,知特点(5分钟)
I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以“百家争鸣”为主题,选择有儒、墨、道三家的经典散文。墨子质朴生动,他“兼爱”“非攻”的思想主张,让我们为之动容;孟子庄严雄辩,他“仁”“义”的思想,“仁政”的主张,更是孔子思想的发展;庄子汪洋恣肆,他其貌不扬但特立独行,幽默风趣又旷达洒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先哲,领略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目的:联系旧知,把握单元学习要点,引出新课,激发兴趣)
大家了解庄子吗?说说你所知道的庄子。
(学生介绍)
(目的: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把握学情,适时引导。)
资料补充: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身处乱世,博学多才,家境贫寒而又有志节高远。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现存有三十三篇。
那你知道庄子散文的特点吗?
庄子喜托寓言以广其意,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望洋兴叹、朝三暮四等著名寓言,就出自他的著作。鲁迅先生评价说:“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余秋雨也“把庄子说成是先秦诸子中的文学冠军”。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善于借故事说理,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郭沫若也称赞道:“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惠子相梁》这则小故事,走近庄子,领略他的人格魅力。
(目的: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庄子》散文的特点,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二、读故事,知内容(15分钟)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节奏。(自主学习,扫除字词障碍)
2.学生分角色朗读。
朗读过程中教师提示重点字词的读音,以及重点句子的节奏。
明确句子节奏:
夫/鹓鶵/发于南海(明确:句首发语词和后面的句子要分开;主谓间要停顿)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明确:时间状语前置要断开;句中连词前面要停顿)
3.全班齐读。
4.学生小组合作,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全班交流,答疑解惑。
5.学生对照白文,分角色口译课文。
其他同学倾听、笔记、纠错,教师明确重点词语。
注意文言句式:
倒装句:搜于国中三日三夜。(状语后置。翻译时将状语提前。)
省略句:仰而视之曰(翻译时补充主语“鸱”。)
6.全班集体译读一遍课文。
(目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自主合作中解决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三、解寓意,说人物 (10分钟)
1.庄子讲鹓鶵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小组合作讨论,一人记录讨论结果。小组代表发言。
全班交流,明确寓意。
——鹓鶵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目的:通过合作探究,把握文章主旨,体会庄子散文的特点。)
2.从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
(1)聪明睿智的人,幽默诙谐的人。通过一个故事委婉的表达了自己的心意,同时讽刺了惠子的醉心功名。
(2)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把名利比作“腐鼠”。
(3)志向远大、清高自守的人。用鹓雏自比,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志向远大,“非梧桐不息”,梧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种高雅的象征,“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一说。《闻见录》中说:“梧桐百鸟不敢栖,止避凤凰也。”《诗经·大雅·卷阿》中诗云:“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凤凰引颈把歌唱,声音响彻高岗上;梧桐挺拔来生长,全身沐浴向朝阳。)梧桐象征高洁美好。“非练实不食”,竹子宁折不弯,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气节;“非醴泉不饮”,显示了庄子内心的清洁洒脱。庄子以鹓雏自比,体现了他志向远大,秉持气节,清高自守。
4.相比庄子,惠子在这篇短文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你能概括出庄子和惠子不同的个性特点吗?
庄子:清高自守,幽默诙谐
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
在这篇短文中,我们读出了两个完全不同性格的人。
(目的:概括分析人物形象,了解庄子志趣,把握庄子人格。)
四、作比较,知志趣(15分钟)
庄子是位智者,他清高自守,视名利为浮云。现实生活中的他,真的把功名利禄当作“腐鼠”吗?
自主阅读《庄子钓于濮水》,借助注释,翻译文章,完成思考题。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秋水》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译读短文,理解内容,完成后面的问题。
你读懂了这篇短文了吗?请一位同学概说一下这个故事。
1.这则故事体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怎样的态度?你从哪个句子读出来的?
明确:不为世俗所羁绊,视名利如浮云。“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2.在写法上,这篇文章与《惠子相梁》一文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文章来具体分析。
明确:运用故事,比喻说理。《惠子相梁》通过鹓?自比表现了自己视功名如“腐鼠”的态度;《庄子钓于濮水》通过神龟比喻,表明自己不愿为功名利禄所累,向往自由自在生活的决心。
谈收获: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这两篇短小的文言文,了解先哲思想,品其人格魅力,汲取人生智慧。通过两篇短文,你收获了些什么?用一句话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五、推荐阅读。(1分钟)
庄子心境旷达,情趣高雅,视荣华富贵如敝履;《庄子》散文汪洋恣肆,形象生动,耐人寻味,如甘醴,似琼浆,让人百读不厌。希望大家课后阅读《庄子·秋水》,全面了解庄子的人生观、政治观、社会观等;阅读于丹的《<庄子>心得》,获得人生感悟,启迪人生智慧;阅读余秋雨的《中国文脉》,了解庄子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探究他与孔孟的区别。
板书设计:
惠子相梁
特点:善用故事,比喻说理
庄子:清高自守,幽默睿智
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
教学反思:
学习文言文,要文言并重。
对于“言”的学习,重在积累。这一部分的学习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唤醒积累,迁移再现。就是在文言文学习中重视积累,通过陌生的语言材料,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选择恰当词义,进行迁移和再现,进而逐步形成稳定的文言阅读能力。第二步,在原有积累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延伸,以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检验和评价学生文言阅读能力。
对于“文”的学习,重在品鉴。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读出思想,读出智慧,读出领悟,并能与现实生活相关联,有自己独特的收获和体验。
所以本课的设计,一方面注重学生“言”的学习,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落实文言知识的积累,并用拓展材料检验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一方面注重学生的品鉴,能走近先哲,了解其思想,品味其人格,欣赏其妙文,从中汲取人生智慧,启发学生在人生中正确面对功名利禄,正确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