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无性恋
什么是无性恋?
无性恋是指不具备性欲望或没有性取向,即不会对男性或女性任一性别表现出性欲望,也就是缺乏性冲动。
其实无性恋者与禁欲者和单身主义者是不同的,无性恋者之所以会成为无性恋一般没有宗教信仰的因素,他们不管是对男性还是对女性都不会产生与之发生性关系的欲望,但会因为自己的性别或日常经历而对某一性别多出一些好感。
虽然无性恋者没有性欲望,但部分无性恋者往往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例如家里催婚或希望找个伴侣,又或者渴望拥有孩子)而被动与别人发生性行为,尽管他们缺乏性欲和性吸引力。
无性恋者不对罗曼蒂克(浪漫)情绪限制,因此无性恋既可以有浪漫情节,也可以无浪漫情节,所以会有浪漫主义无性者和无浪漫主义无性者之分。
有浪漫情节无性者根据对其产生爱的吸引的人的性别又可以分为同性浪漫无性恋者、异性浪漫无性恋者和双性浪漫无性恋者。
不爱男性也不爱女性的无性者叫做无浪漫情节无性恋者,很多人可能会跟单身主义混淆,但是本质上是不同的,因为无性恋是一种性取向,而单身主义是一种主观选择。
无性恋者对罗曼蒂克(浪漫)情绪并没有限制,因此无性恋既可以有浪漫情节,也可以无浪漫情节。
无性恋者没有爱情吗?
很多人以为无性恋者就是对同性和异性都不感兴趣的人,但是大家忽略了一点,爱与性没有必然的联系。无性恋的重点就是讨论性,而不涉及爱情,所以虽然无性恋者没有性欲望,但是他们还是会爱上别人,因为他们缺乏的是性趣,而不是缺乏爱。
无性恋与精神恋爱是一样的吗?
很多人一提到无性恋首先想到的是精神恋爱,毕竟没有性的话,不就是只有精神在恋爱吗。其实两者之间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相同点在于两者都是把恋爱和性爱彻底分开,认为精神部分和肉体部分是可以分开的,不需要相伴相随。
不同点在于精神恋爱着大力提倡精神部分,认为精神追求高于一切,无性恋是无肉部分,连着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精神恋爱者如果双方在精神上达到一定的契合,那么不排除后期会有发生关系的欲望,也就是说精神恋爱有“因爱而性但高于性”的特点。
无性恋与双性恋一样吗?
双性恋是对两种性别的人都会产生性吸引和爱情的性取向,很多人以为无性恋是不在乎性别,既会喜欢男性也会喜欢女性,其实无性恋中的“性”不是性别的“性”,而是性欲的“性”。
因为最常见的是异性恋,也就是男女之间的恋爱,所以很多人觉得,除了异性恋之外的性取向都是不正常的,甚至在心理上是病态的。
从心理学上说,一个人的性取向不管是什么,都不是心理疾病的体现,而且在现代社会中,性取向的不同也是一个人个性特点的体现。
什么是无性恋
无性恋就是指不具有性渴望或没有性取向,即不容易对男士或女士任一性别主要表现出性渴望,也就是欠缺性兴奋。实际上无性恋者与戒欲者和单身主义者是不一样的,无性恋者往往会变成无性恋一般没有民族宗教的要素,她们无论是对男士还是对女士都不容易造成与之发生关系的冲动,但会由于自身的性别或平时亲身经历而对某一性别空出一些好感度。
尽管无性恋者没有性渴望,但一部分无性恋者通常会由于各式各样的缘故(比如家中逼婚或期待寻个爱人,又或是期盼有着小孩)而处于被动与他人发生性行为,虽然她们欠缺性欲望和性吸引力。
无性恋是什么意思
学者Bogaert指出,无性恋是指对任何性别的人都不会产生主观性吸引。也就是说,无性恋者不具有性欲望或者宣称自己没有性取向,不论男女,都不会激起他的性欲望和性冲动。他也不是恐惧性,就是觉得性对他们来说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没有性爱也很正常。
无性恋在同性恋、异性恋、双性恋之后被称为第四性恋。和性欲衰退者、独身主义者、禁欲者不同,无性恋是压根儿就不想发生性行为,而不是自我克制或性功能障碍难以发生性行为。同样,无性恋也不等同于柏拉图恋爱,因为柏拉图恋爱也并不完全排斥性关系。
无性恋者不会有主观性吸引力,但可能会感受到浪漫吸引力,也会产生爱情。
无性恋者虽然从未感受过性吸引力,但仍可能感受到浪漫吸引力,即无性恋者或许会产生爱情,对他人可能产生愿意发生浪漫关系的吸引力,但并非性吸引力。
Carrigan等多位学者提出,无性恋者根据其受吸引的对象,可分为异性浪漫无性恋者、同性浪漫无性恋者、双性浪漫无性恋者、泛性浪漫无性恋者等。此外,还有感受不到浪漫的无浪漫无性恋者,对其而言,朋友一般的情感关系是最理想的关系模式。
那么,无性恋是一种病态吗?
学术界基本认同“无性恋不是一种病态”,这与性文化的多元及性研究的深入发展有关。这种人是天生的,虽然只占到1%,但也是存在的。同时,也有学者认为,将无性恋视为性倾向之一,可以使无性恋者更易于接受自己。
对性持开放态度的人,多认为无性恋是一种性保守主义的表现形式。但性保守主义又往往认为婚姻意味着性行为的发生变得合情合理,婚后性行为是一种责任。这些都使无性恋者在性社会中倍感压力。
他们会在压力下,出于维系感情的需要和责任感,迫使自己非自愿地从事性行为或其他亲密接触。但这种不和谐的迁就,往往会造成情感破裂,进而使无性恋者厌恶自己的身份认同,甚至再次对两性关系产生失落感与排斥心理。
参考文献:
[1]武琳悦,于慧如.无性恋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对2004~2015年28篇中英文学术文献的再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7,26(10):6-6.
2022-04-06发布 浏览17159次
无性恋是什么意思?
01
无性恋是指一些不具有性欲望或者宣称自己没有性取向的人,即不会对男性或女性任一性别表现出性欲望,即缺乏性冲动。2004年发表的研究结果提及无性恋占人口的1%。不过无性恋是否是一种性取向还有争议。
无性恋者有别于禁欲者和独身主义者,一般没有宗教信仰的因素。他们对男性和女性都不会产生与之发生关系的欲望,但会因自己的性别或日常经历而对某一性别多出一些好感。
2012年8月,加拿大布鲁克大学的学者发现,无性恋者在世界人口中可占到1%的比例,总数大约有7000万的人口。
基本分类
1、同性浪漫无性恋者
2、异性浪漫无性恋者
3、双性浪漫无性恋者
4、无浪漫情节无性者
无性恋的说法仅仅是讨论性,不对罗曼蒂克情绪(浪漫情节)限制,所以无性恋既可以有浪漫情节,也可以无浪漫情节。
无性恋者中有一部分是会爱上一个人的。因为无性恋是缺乏性趣,而不是缺乏爱。根据AVEN这部分人叫做,有浪漫情节无性者(romantic asexual)。
而有浪漫情节无性者根据对其产生爱的吸引的人的性别又可以分为
同性浪漫无性恋者(homoromantic asexual或者gay asexual 或者homo-asexual)
异性浪漫无性恋者(heteromantic asexual)
双性浪漫无性恋者(biromantic asexual或者bi-asexual).
而不爱男人也不爱女人的无性者叫做无浪漫情节无性恋者(aromantic asexual)。这与独身主义容易混淆,但本质不同,这是一种性取向而独身主义是一种主观选择。
具体表现
无性恋对于性并不恐惧,他们对于性所包涵的一切都看的和平常之物无二。他们对于性的渴望已经完全断绝了。有的人结婚前指定要那种不要性爱的对象,不属于心理疾病,和正常人吃饭一样,唯一与常人不同的就是他们对于性本身就没有渴望。
这种人是天生的,虽然冰山一角,但也并不是不存在。所以,请大部分因为有性恋是主流就以为自己就是完全正确的有性恋者不要强行去“纠正”一些无性恋的心里观念。请不要拿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任何一个群体,这样是对他们的不尊重。
理解误区
无性恋与无爱者
很多人以为无性恋就是对同性和异性都不感兴趣的人。
但无性恋的重点是讨论性,不涉及爱情。
无性恋中不爱男人也不爱女人的这部分叫做无浪漫情节无性者。
而无爱者一是因为本身对爱情无兴趣,二是因为种种原因,想爱,爱不上(就是爱无能)。
但这两种都不代表他们没有性驱力,所以不是无性恋。
所以只有无爱者中也无性渴望无性驱力的,才可以算是无性恋。
无性恋与柏拉图
无性恋与精神恋爱
相同点:精神恋爱者和无性恋者的共同点在于二者都把恋爱和性爱彻底分开,认为精神部分和肉体部分是分开的,不需要相伴相随。
不同点:精神恋爱者大力提倡精神部分,认为精神追求高于一切,无性恋是无肉部分、两者侧重点不一样。
精神恋爱者在精神上达到一定的契合后不排除有发生关系的欲望。即精神恋爱有“因爱而性但高于性”的特点。
无性恋与双性恋
双性恋:对两种性别的人都会产生性吸引和爱情的性取向被称为双性恋。
很多人以为无性恋是不在乎性别,既会喜欢女人也会喜欢男人的恋爱叫无性恋,实际上这是双性恋。这是把理解无性恋中的“性”理解错了,这个性是性欲的性而不是性别的性。
无性恋与禁欲
禁欲:会被激起性欲但并不参与的叫做禁欲。
禁欲的原因很多,比如宗教。
禁欲是一种选择,一种自制行为。只要你是有性恋,不管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都可以选择禁欲的生活。
而无性恋是一种取向。像同性恋和异性恋相对,无性恋的对立面是有性恋。
无性恋者即使选择参与性活动,也仍然是无性恋。
无性恋与性功能障碍
社会上一部分人存在着生理上的问题,但由于他们本身对性无兴趣,所以这种生理的缺陷并不会影响他们的生活。
但如果一个人因性的生理的缺陷而苦恼,则他就是一个在生理方面很不幸的有性恋者。
因为生理上无性,但心理上渴望的,也不是无性恋。
无性恋与独身主义
独身主义:推崇、信仰、坚持没有家庭或不跟家属一起生活。
由此看出独身主义只是强调追求自由,不结婚,不愿意和其他人生活在一起,但不排除进行性活动。
无性恋与性冷淡
性欲:渴望与另一个体发生性关系或肉体接触的愿望。
性冷淡是性欲比较弱的表现,不代表没有性欲,部分性冷淡表现为有性欲,但性爱抚无反应或快感反应不足;无法达到高潮等症状。且性冷淡可以通过医学手段治疗。
而无性恋是没有性欲。并且改变无性恋性取向貌似就是很荒唐的事了。
无性恋是什么
7000万无性恋数目惊人,无性恋是一种快速增涨的性倾向,加拿大学者安东尼·博格尔特教授研究发现,目前全球存在约7000万的无性恋,占世界总人口比例的1%。百度百科提供的资料显示,无性恋的简称为“xal”和“al”,这三个字母是从无性恋的完整英文单词中选出的。
无性恋是指一些不具有性倾向的人,即不对男性或女性任一性别表现出性倾向的一种倾向,不过无性恋是否是一种性倾向到目前为止都还有争议。对男性和女性都持着一种较冷淡的态度,不会对任何一方产生兴趣,但会因自己的性别或日常经历而对某一性别多出一些好感。无性恋对人难以产生很多好感,亦不多会出现厌恶。
就像很多LGBT(指性少数派,包括L女同志恋B双性恋T变性人),格雷格在青少年时代就发现自己与同龄人不同。“大概十四岁时,我的伙伴们开始把自己的满身喷满除臭剂,把头法抿的服服帖帖,只要女孩子一来,就开始大声的自夸起来。倒不是说我很邋遢或者不注意自我仪表,但我梳头就只是为了我自己,而并非为了吸引女孩子。”直至十八岁,格雷格尚且还是处男之身。虽然并非自愿,来自周围人的压力还是他觉得非要行此大礼方才能被当成“人”看。“最终我还是找了一个女朋友,她在我工作的工厂做行政助理。真正的性事并不值得大书特书,但我很享受第二天我去上班时,那种终于融入社会的感觉。”
7000万无性恋:科学意义上讲,无性通常涉及的是一些植物,蠕虫以及其他不需要性来实现繁殖的生物。当学术团体沉迷于“谁觉得谁有性吸引力和为什么”,大部分科学家都忽视了“不觉得任何人有性吸引力”这个概念。但也确实有一些发表了的关于无性恋的研究。九十年代,一份爱达荷州的调查表显示有大概10%的公羊对母羊完全不感兴趣。任何职业牧民也会注意到当公牛被引入牛群时,母牛那种相当漠视的反应。在动物王国中,无性恋绝对存在。
但是难道无性恋者们不会打算终身孤独吗?格雷格并不同意,“完全没有理由否定我将会找一个女朋友甚至结婚。如果我愿意的话,我相信我一定会有小孩。但那意味着性只是偶尔为之,而不会形成压力。说实话,我真正想要的生活是有一个亲密的伴侣,有点像那些老鳏夫和寡妇之间的关系。与之共享此生,彼此安慰,尊重,但不一定要上床,是男是女也并不重要。当我找到了我的另一半,我会寸步不离的陪伴着他/她,并忠心不二,不管他/她是谁。如果你想想看的话,这完全没有限制。任何年龄的任何人都可能成为我愿意共度余生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