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
午由来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尽管有着纪念“九死不悔”的屈原大夫这样的动人传说,但端午节最初的起源实际上是一种上古的祭祀活动。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出于对龙这种古老的中华图腾的尊敬以及仲夏端午这一喜庆日子的纪念,古代百越地区的人会在端午这一天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而其中的不少习俗,也演变为了“吃粽子”“赛龙舟”这样耳熟能详的端午“保有节目”。
端午习
俗
粽
子起源
而粽子的“年纪”也比屈原大夫来的大——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用菇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不过那个时候远没有现在这么复杂的馅心,都是无馅的素米粽子。西晋周处(没错,就是那个除三害的周处)《风土记》写道:“仲夏端午,烹鹜角黍。”《齐民要术》卷九《风土记》中也记载了粽子是“盖取阴阳尚相褁未分散之时像也”。可见中国人吃粽子的习惯由来已久,只是有了纪念屈原大夫这样的由头,让祭五脏庙这样的事情也似乎显得更加“高大上”起来。
大家所熟知的粽子品牌有很多,除了嘉兴五芳斋粽子以外,还有稻香村粽子、功德林粽子等诸多品牌,粽子的馅心也从最早的“无馅”或“素馅”发展为如今的“肉馅”、“蛋黄”、“豆沙”等诸多口味的粽子,甚至就连吃粽子的时间也不再限于端午,而是渐渐成为了一种餐桌上随时可见的寻常食物。只是粽子的那一抹青绿,与蒸熟软糯的粽米自带的粽叶清香,却始终承载了中国人端午的记忆,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粽子の
发展
端
午美食
:
箬饼
然而,粽子这种东西,吃多了毕竟会腻,端午节前后看到冰箱里堆满了大量粽子,恐怕不少人会感到头疼无比;有没有什么代替既能有粽叶的香,粽子的糯,也包含了粽子的寓意和那一抹清亮的绿色呢?
箬饼,即箬叶米饼,又可叫做箬粿、箬叶米粿,是江西吉安永丰县的端午节和中元节传统美食。箬叶本就是粽叶的一种,只是箬饼和粽子不同,呈长条形,内部包裹的并不是糯米,而是由糯米粉制成的,染上箬叶颜色的软饼。
从外观看,是不是很像一个长条形的小粽子呢?
箬叶饼表面的光泽度不是很高,但口味甜美,量也比较适中,很适合作家庭聚会,招待友人之用,端午节前后端出,更是点睛之笔。毕竟,既能尝到糯米的润,豆沙的甘,粽叶的香,外观又小巧讨喜的食物,还真非箬饼莫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