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高考满分作文汇总(近10年高考优秀作文范文)

历年高考满分作文欣赏:《向朽而生》《书中自有颜如玉》

考场真题 不朽与青春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也有人说,年轻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想法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认为会有像自然一样不朽的信念。

思路点拨

1.从青春不朽的角度立意

可以将青春理解为生命中的一种状态而非年龄。一个人只要保持年轻的心,就永远不会老去。以此立意,我们可以写自身对青春的感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等。

2.从“有朝一日会老去”的角度立意

青春并不是不朽的。我们要面对现实:人总要老去,青春总会消逝。从这个角度立意,我们可以写青春的易逝,从容面对“老去”等主题。

3.从珍惜青春的角度立意

材料中的两种说法,一个是从其意义价值角度来说青春的不朽,一个是从现实角度来说青春的易逝。结合这两种说法,我们应该对青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坦然面对容颜的衰老,同时保持一种年轻的心态,珍惜青春。

书中自有颜如玉

一考生

今天早晨坐校车经过商厦时,一幅超大的化妆品广告牌吸引了我的注意。女明星光洁的脸蛋,真算得上《洛神赋》中那句“肌若白雪,齿若含贝”。广告牌上赫然大书“不朽的容颜”,更是让我唏嘘不已。

随着科技的发展,女人的青春靓丽似乎可永驻了。各种化妆品日益塞满了女人的手袋。为了追求不朽的容颜、不朽的青春,她们愿意打针,每天花许多时间保养脸蛋、皮肤。

但何为不朽?真正的青春是否只停留在皮相之上?

窃以为青春是一种情怀,一种状态。女人的青春,不是一场流水逐落红般转瞬即逝的游戏,应是清照未嫁时提鞋疾走的娇憨而腼腆的笑容;应是卓文君当垆卖酒,半截藕臂轻露的勇气和坚持;应是昭君出塞面对未知的茫茫大漠的无畏与坚毅。青春,并非肤白貌美时期的代名词,而是一种美丽情怀的集合体,是每个女人在任何时期都可以拥有的不朽。

杜拉斯八十岁时仍能笑称:“我还年轻,青春正好,及时行乐!”我私下猜想,年轻导演欣赏她的绝不是皮相,也不是那种放浪形骸的生活态度,而是杜拉斯的内在气质与精神涵养。正是这种美质,使杜拉斯青春不朽、魅力常存。

古人劝读时,总会说:“书中自有颜如玉。”我想,这句话用于女子身上倒是再合适不过了。见过许多年华正好容貌佳的女子,却眼神空洞、语言乏味、满腹稻草。她们通晓最新的时尚潮流,但对文采风骚、传统文化却面色讪讪。画家陈丹青在《草草集》中,曾因林徽因中学时代的照片而无限感慨。当今域中所谓的“校花”们,如何与林徽因相比?可惜林徽因是早早去了的,否则,老年的她定是青春不朽、风韵常存的吧。

每个女人都是渴望爱与美好的天使。青春,是她们心中永恒不变的神话。她们追求着,从古时的胭脂水粉,到如今品种繁多的“欧莱雅”,更有甚者竟去整容削骨。她们读错了“青春”。

青春不是只开一季的繁花,而是永久的由内而外的美丽。三毛说过:“读一本书,你自己尚无知觉,行行字字却已在潜移默化间改变了你的容颜。”

女人,多读书,多思考,随着日影飞去,诗入心田,你必能“青春作伴好还乡”!

名师点评

本文结构严谨,主题明确、突出。文章由作者见到女明星的外貌美引发联想,将“书中自有颜如玉”赋予了新的含意,劝女人多读书、多思考,因为内在气质和精神能使青春不朽。接下来紧紧围绕这一观点进行论述。文章选择的材料丰富而具有文化气息,句式富有变化,语言流畅清新,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向朽而生 一考生

我们留恋一切我们欣赏与喜爱的事物,希望它们永生不朽,也希望自己能永生不朽。于是,为了肉身不朽,秦始皇派徐福去寻灵药,汉武帝向方士祈求长生;为了尸体不朽,金字塔拔地而起;为了功业不朽,记功柱挺立人间。不朽,成了皇族权臣的最大欲望,成了将军功臣的无上向往。为了不朽,无数百姓被鞭打驱使修建宏大的陵墓、巍峨的丰碑,尸体枕藉;为了不朽,野心家竞相以战争、阴谋、权术博取权势地位,奴役人民。于是,不朽成为无数人速朽的根源。千百年过去,我们眼看潮涨潮落,眼看楼起楼塌,所谓雄图霸业如风吹烟散,只留下一片尘埃。

什么是朽?从表面上看,朽就是事物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消亡;而从实质上看,朽就是事物从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如此说来,朽是一物之死,也意味着另一物之生。如无大树之朽,则无菌菇之生;如无芳草之朽,则无原野之沃。因此,朽才是天地之至理,是时间与世界运行的真谛,大化流行,生生不息,生死循环,荣朽互易,这才造就了事物变化的无限可能与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所以说,追求不朽,就是可笑地企图以自己的意志来抗拒世界的变迁,而只有随流迁化、与时俱进,那才是真的不朽。

君不见,秦皇汉武今安在?千年功业何处寻?药浸布裹的木乃伊虽然未朽,但再不可能恢复往日的威势,而只是丑陋的、供人凭吊的尸骸。记功柱虽然屹立,但他们征服的功绩还有谁去关心?君试想,如果万物不朽,那么这世界满目都是饱经风霜却依然装出娇嫩状的旧物古董,新生事物哪里还有空间生长?不朽就真的如此美妙、让人眷恋吗?那就让我们听听提托诺斯的悲泣吧,曙光女神请求宙斯赐予她的爱人永生,却忘了请求使他永葆青春,提托诺斯老而不死,只能悲叹自己生不如死,渴求速朽。

因为朽,我们才得以生;已朽的事物,也借着新生得以再现生机。这就如同花瓣,虽然殒逝衰朽,却化作花泥护持新的花朵度过寒冬,重绽芳华。所以说,青春易逝,无论谁也不能挽留时间、永葆青春,终归要老去,并走向生命的终点;但同时,青春不朽,因为世间生机不绝、新陈代谢,每个新生的生命都将迎来最美好的青春。

生如春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生者应当敬重、怀念已朽者,也许,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李白、杜甫、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牛顿等人类群星的分子和遗泽。而面对必然到来的衰朽,我们坦然面对,并相信,即使地球毁灭、宇宙爆炸,朽而后生的我们,也仍然能成为照耀远方的星云。

名师点评

本文由“朽”与“不朽”引发思考。文章开篇先提出人们都希望自己欣赏和喜爱的事物不朽这一社会现象,开头举例加以阐述。接着,作者诠释了“朽”的深刻含义,对上述事例深入剖析,最后总结。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晰,选材典型精当。行文骈散结合、虚实相间,意蕴深厚而文采飞扬。

历年高考满分作文:《让未来记住今天》《我想生活在唐朝》

考场真题 出生的时代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1.活在过去

材料中的汤因比希望自己生活在公元一世纪的新疆,涵娜也希望生活在以前。我们可以依此展开,选择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的某一个地域,写出自己对当时当地文化的理解、感受和实际活动等。

2.活在未来

我们也可以选择活在未来,写科技发展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方便,描写人类更好地利用自然,写人类发挥自身的无限潜能等。总之,无论是生活在过去还是未来,作文一定要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地域特色或者文化特色。

3.回归现实,正视现实

居里夫人在信中主张“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并非所有的理想都能实现,让时空流转更是虚幻空想。我们应该回归现实,正视现实,用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对待纷繁复杂,甚至乱象丛生的现实生活。同时,我们应该学会观察和思考,发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乐趣,过“有趣”的生活;准备给人生定位,为理想而奋斗,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过“有用”的生活。

让未来记住今天

一考生

有“镭的母亲”之称的居里夫人所生活的社会我们已无法感知,但居里夫人的故事却为我们耳熟能详。作为一名务实的物理学家,居里夫人用行动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并不取决于生活的时代,而是取决于我们的内心世界和内在品质。

我不知道屈原是否抱怨过他生活的时代,当楚怀王不再相信他的时候,当他的祖国抛弃他的时候,他走到汨罗江边,心中已经对未来没有了期许,但他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铮铮誓言今天还回荡在时代的天空,屈原让未来记住了他。儒家学说的创立者孔子,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曾经也只不过是管理仓廪和放牛羊的小官,但他十五即“志于学”,周游列国,推行“仁爱”思想,知其不可而为之,当今在全世界有一百多所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学院。不知孔子是否也曾抱怨过生活和时代对他的不公!但孔子让未来记住了他,成为全世界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余秋雨先生曾说,他最想生活在魏晋时代。这不禁使我想起一个人物,就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陶渊明的梦想里,那袅袅炊烟、那禅院晚钟、那飞鸟旧林、那池鱼故渊……相信你一定能体味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陶渊明厌倦官司场的虚伪做作,不为五斗米折腰,于是毅然“复得返自然”,也许是魏晋时代那特有的超逸时风,也许是他本身就想过“有趣”的生活,总之陶渊明让未来记住了他。

每个时代里,都有那么一些守候自己信仰的人,留下了他们坚定的足迹。这些被称为“孤独的舞者”的舞姿也成了无数后人敬仰的姿态。史铁生20岁便高位截瘫不能走路了,于是他与北京地坛公园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每天摇着轮椅去地坛读书,看日出日落。树荫和夕阳笼罩着史铁生的身影,时代没有特别眷顾这位身残而思想丰满的伟大作家,但读罢他的作品你会从他睿智的言辞中感到为人的价值和光辉。史铁生走了,然而他的足迹是那样鲜明。史铁生也让未来记住了他。

正如一位哲人说过,“时代不是从青天上叮当一响掉下来的,是无数的我的呼吸与湮灭铸成的”,如果有人问我愿意生活在什么时代,我会说我愿意生活在“我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我们要做的是把握今天,让未来记住今天。

名师点评

文章先以居里夫人的事例引出观点,结尾借一位哲人的话升华主题。作者主要运用了事例论证和引用论证来证明观点,在讲述几位人物时,不时引用、化用人物的作品,显示出作者对素材的熟稔和扎实的语言功力。

我想生活在唐朝

一考生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我想生活在唐朝,因为那是诗的世界。

梦回无数次,幻想千百回,我想生活在唐朝。在唐朝,我可以与李太白一道“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我可以与他并肩闯天下,学诗学道,任性逍遥。每日,我与他高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放诗句。我与他于花间对酌,于月下舞剑。我想生活在唐朝,因为那是诗的殿堂。在唐朝,我可以接触到高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陈子昂,感受他的悲愤;我可以接触到畅言“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的王勃,感受他的才气;我可以接触到那“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登科后的孟郊,感受他的得意和轻狂。我想生活在唐朝,生活在诗的世界里。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生活在唐朝,我可以领略到杨贵妃的惊人美貌,以及唐玄宗的痴情,可以感受到那股缠绵悱恻的哀怨之情。马嵬坡下的鲜血,散发的是一种苍凉。我想生活在唐朝,因为我想领略唐朝的情,唐朝的气度。传说中唐朝恢宏大度,充满泱泱大国的气度。“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只为妃子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眼中的唐朝如诗如画,令我无限向往。我想生活在唐朝,每日陪伴王维看那云卷云舒,花开花落,看那明月在松间照,看那清泉在石上流。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我想生活在唐朝,那个用诗来构造的朝代。安史之乱的践踏,使我明白了杜甫的悲愤。当他听闻河南河北收复,高吟“青春作伴好还乡”时,我感受到他的狂欢。我想生活在唐朝,领略一群爱国人士发出的肺腑之音,聆听大唐王朝的号角声,也领略大唐由盛转衰的悲壮。没有人为杜甫送葬,没有人为他默哀,我想守在他身边,用他的诗、他的才,来表达那股爱国之情。

我想生活在唐朝,无论是初唐、盛唐还是晚唐,它都是诗化了的世界,充满了诗意。如画江山在王维手中成了诗境,豪迈之情在太白口中一吐便成了千古之情,热血洒落的战争在诗的表达下尽显其情境。唐朝,一个诗的朝代。

我想生活在唐朝,因为那是诗的世界,埋藏着千年的情感。

名师点评

本文围绕着作者要“生活在唐朝”的梦想,极富文采地进行了叙述。根据文中表达的需要,文章大量引用了唐诗,将唐诗的情感、意境与文章紧密结合,使得语言表达与主旨相得益彰。文章表现了作者对唐代历史的熟悉与着迷,也表现了作者对于唐诗深刻的理解和透彻的领悟。

历年高考满分作文欣赏:《人,要高调》《学会低调》

考场真题 隐于音乐背后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台后一帘深色幕布,台上一架钢琴,柔和的灯光洒在黑白键上,人们屏息等待。女钢琴家悄然出现,衣着简朴。演奏家上台,谁不身着华美的演出服,光彩夺目?人们就此问她,她的回答是:“人,要隐于音乐背后。”

女钢琴家的话耐人寻味。

有人感佩不已,有人不以为然,有人感到了缺憾,有人联想到人生的诸多方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1.追求事物的本质

材料中提到的华丽的衣服只是陪衬,“音乐”则是人们的关注的重点。据此,我们可以有以下几种立意:“内涵重于外表”、“抛却浮华,追求事物的本质”、“坦然面对生活,不畏名利遮望眼”、“人生的追求在于内在的修养”、“拒绝‘包装’,凭艺术说话”等。

2.质疑女钢琴家的行为

我们也可以从反方面进行思考,作为一名公众人物,女钢琴家的穿着应该符合社会审美标准。另外,她简朴的衣服可能会使整个音乐会黯然失色或分散观众欣赏音乐的注意力。从这方面来考虑,我们可以有以下两种立意:“衣着得体是对观众的尊重”、“和谐才是真正的美”。

3.寻求平衡

材料中的“音乐家”与“音乐”,“简朴”与“华丽”,是两组辩证与统一的矛盾体,我们应该整体把握,二者兼顾。据此,我们可以有以下几种立意:“完美的艺术应是灵魂与外表的有机结合”、“‘主角’与‘配角’”、“低调做人,高调行事”、平衡“简朴”与“华丽”的关系。

人,要高调

一考生

我宁愿高调地活着,也不愿默默无闻地活一辈子。

——题 记

女钢琴家以极其简朴的穿着来弹奏钢琴,并以“人要隐于音乐背后”来作解释。

在我看来,人未必要隐于音乐背后。一个人,如果默默无闻,没有什么特色,即使曾经弹奏出一首动人的曲子,也会很快被人们遗忘,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线。所以,为人不妨高调一点!

李白是高调的。他说:“除非高力士亲自为我提鞋,杨贵妃亲自为我磨墨,我才肯作诗。否则我宁愿死,也不会作一个字。”无奈,权倾朝野的高力士只得为他提鞋,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只得为他磨墨。不久,李白的这个高调举动便传遍四海,也因此高力士、杨贵妃一直怀恨在心。但李白不会因此隐忍,罢职免官,他也不会一味地阿谀奉承,他从未后悔。高调是才情的必然流露,或许,正因为他的高调,他的豪情才会在历史的笔触下持久而又绵密地绚烂!

柳永是高调的。柳永才高气傲,狂放不羁,因为一首《鹤冲天》触怒了天子,被定格为“且去填词”的一介布衣,从此仕途无名。柳永在政治上碰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转向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地位。他出色地表达了所有落魄才子的不满情绪,俨然是“民间遗贤”的代言人,公然以“烟花巷”对抗“金銮殿”,行事如此高调。试问:如果他行事低调,默默无闻,历史怎会记住他?后人怎会对他顶礼膜拜?

李清照是高调的。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善作书画。她不像长孙皇后那样行事低调,而是高调行事。在南渡前,她不甘于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经常批判、抨击封建礼教。而南渡后,李清照则用词笔表明了自己的政治态度:反对偏安,主张北伐。她敢爱敢恨,敢于批判,做人高调。如果说李清照为世人所熟知是因为她的词雅致清秀,独树一帜,那么另一个原因就是高调做人。

人,要高调,不能一辈子默默无闻。

名师点评

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结构,在开篇提出“为人不妨高调一点”的观点后,作者依次列举了李白、柳永、李清照三则事例,脉络清晰,论证有力。结尾呼应题目,再次重申主题。文章语言生动鲜活,句式长短结合,显示出作者良好的写作功底。

学会低调

一考生

为人处世需要低调,因为真正有才能的人,不是靠外表显露,也不是靠嘴巴吹嘘,而是通过行动展示出才华。老鹰的猎物大多是鸡群里大声喧哗的公鸡,因此这些“出头公鸡”成为老鹰教育小鹰的反面教材:你要低调,不要学那些高调的公鸡!

做人的大智慧应该是不在乎名利,而通过默默的奉献,铸造优良的品格。这正是低调的真谛。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大唱高调的人不一定有才能,或许,他们只是为了撑起自信的表面。有时候,高调行事还会招致祸害。那么,行走于人世中,怎么才能做到低调呢?

首先,我们要保持一颗纯净的心,心无杂念才能发挥最大的潜能。生活中,我们总是被各种利益诱惑着,有时心中的天平会偏向利益的一方,但获取利益是要付出代价的。每当你想要不顾一切地表现自我、获得名利时,都要深思,你的高调行事会给你带来什么后果?其实,利益不过是浮云,何不抛除私心,获得内心的安宁呢?

其次,我们要懂得让步。退一步海阔天空,心胸狭窄的人最终只会郁郁而终。在楚汉之争中,完全可以看到让步的强大作用,相对于项羽,实力弱小的刘邦隐忍坚持,不在乎一时一地的得失,最终建立了大汉王朝。

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如果你一味地因为不顺心的事而大吵大闹,最后,事情会如你所愿吗?既然高调不能改变现状,何不用一颗宽大的心接受现实,去开辟另一条康庄大道呢?

最后,我们要学会谦卑。低调不是退缩,是一种谋略。人生在世,需要我们学习的东西浩瀚如海,我们要善于向他人请教,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来提高自身的素养。“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样的苏轼,才是更强大的苏轼。成长就像在捡贝壳,每一次弯腰都会收获一份成功。我们在不断的谦虚求教中,其实就是在积累人生的“贝壳”。终有一天,背囊里的贝壳会建成金碧辉煌的宫殿。

做人为什么一定要像秦始皇那样叱咤风云,像和珅那样掌握权势呢?为什么不可以像陶渊明那样远离尘嚣,像欧阳修那样寄情于山林呢?在某些时候,低调能避免一些争端,低调能帮助你培养更崇高的品质,低调也能让你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名师点评

本文开头简而得当,直接提出人要学会低调,并从反方面论述了高调的危害;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谈如何才能做到低调;最后以反问句来重申题旨,收束全文。文章中心明确,思路清晰,语言灵活,在论述中适时运用反问、疑问、引用等修辞手法,使得文章生动而有说服力。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