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烧包怎么写?这是一个关于祭祀祖先的重要环节。烧包袱是我国民间祭祀祖先的一种形式,其中写包是烧包袱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根据地域的不同,中元节包袱的写法也有所不同。下面将为你介绍湖北地区中元节包袱的写法。
中元节烧包袱是一种象征性的祭祀活动,包袱通常分为两种类型,表皮上区别是素包袱和花包袱。素包袱是新丧不满三年的包袱,而花包袱则用于老丧以至久远的宗亲三代、五代,其包袱上印有墨线花纹。包袱里装有冥钱、冥衣等物品,这些物品可以在南纸店购买,包括金银箔叠成的元宝、锞子、冥钞和佛、道两教的往生钱。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寒衣纸是必不可少的。
包袱一般是一个大纸口袋,尺寸为一尺高、一尺五寸宽。素包袱的皮是全白的,在中间贴上一张蓝色的签子,用于书写亡人的称呼和名字。花包袱是在一个大白纸或红纸口袋上印上水墨单线的图案,周围有黑色边框,并且印着佛教梵文音译的《往生神咒》。中间有一张莲座的牌位,用来填写亡人的名字。牌位右上方印着“金银财宝冥衣一封”,可以根据情况填写其他字样,如“戊子清明祭用”、“周年祭用”等。左下方是填写祭祀人姓名的地方。包袱上还印有两个古装小人,据说是隋朝的羊角哀和左伯桃。每个包袱还附有一张四寸见方的木刻版水墨印刷的“冥国邮政”的邮票,装好冥钱和冥衣后,贴在包袱的背面。
写包就是在包的封皮上写上相关的信息,包括先人的称呼和姓名、封数、烧包者的姓名和时间等。虽然这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但由于学校没有专门的课程教授,所以很多人不太了解,经常弄错。写包的时候,需要搞清楚收包的先人和烧包的后人之间的关系,并按规定的称呼来写。
封皮上的文字是直排的,从右到左分为五列。第一列是写中元节鬼胜会的期限和打包的封数,第二列是写奉送给的人,第三列是写已故的人,第四列是写祭祀人自己与收包人的关系和姓名,第五列是写具体烧包的日期。每一列内容都有一定的规定写法。
在写中元节花包袱的第一列时,如果是老丧写给新丧的,需要在“中元胜会之期”处留有空白,供烧七七包、一周年包、二周年包和三周年包等不同场合填写。写七七包时,空白处一七写“首七化财之期”,二七写“二七化财之期”,依此类推,七七写“毕七化财之期”。如果是白包,则将“中元胜会之期”处填写为“中元胜会之期”。
第二列一般不用填写,但如果在第一列未留空白填写封数的情况下,需要在“上奉”之前填写封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