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为什么要吃掉自己的配偶(为什么公螳螂会自愿被吃)

螳螂是一种几乎完美的昆虫,它们适应了从热带到温带的所有气候,分布于全球各地,全世界总共有超过2400种螳螂。

它们有一双大刀一般、带着锯齿的的前足甚至能杀死蜥蜴,并且还有一个能180度旋转的头部,周围威胁尽收眼底,就这样一种鲜有敌手的昆虫,居然也躲不过同类雌性的攻击,而且还是乖乖的送上门去被它们吃掉!

雌螳螂捕食公螳螂,究竟为何?

同类相食无疑是最为毛骨悚然的事情,即使是动物之间,比如非洲黑猩猩之间的战争也偶有发生同类相食,猩猩之间是因为战争,但螳螂却是在交配后!

也就是说当公螳螂正在和母螳螂交配的时刻,母螳螂突然转头就将公螳螂的脑袋一口给咬下来了,只是在太有画面感,估计各位可能会留下阴影。

这不就是螳螂“新娘”把“新郎”给吃了么,这得多残忍才能下得去口呢?所以大家就有疑问了,这母螳螂为什么要吃公螳螂,不吃真的不行吗?

性同类相食:究竟是什么原因?

这种同类相食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做性同类相食,这是一些动物在交配后会吃掉它们的配偶的现象,但问题是为什么要吃呢,雌螳螂究竟是什么目的?因此动物学家们开始猜测了,一般认为有如下几种可能:

1、雌螳螂可能是饿了

对于雌螳螂来说,公螳螂也不过是一具能和自己交配的猎物,所以将它捕获并吃掉只是本能,运气好的是已经交配完成,而运气不好的可能在蓄谋伺机而动时就被抓住吃掉了,而据动物学家统计,从雌螳螂身后悄悄接近的公螳螂,被吃掉的概率明显下降。

所以为了保命,公螳螂不需要和雌螳螂打招呼,无需顾忌雌螳螂的感觉。

2、更容易受精

有动物学家提出一种解释称砍掉公螳螂的脑袋更容易受精,因为螳螂这类节肢动物的神经抑制中心在头部,脑袋掉了后受精概率会大大增加。

3、为卵鞘提供能量

雌螳螂产卵并不是一枚一枚,而是产出一个卵鞘,卵会存放在其中,整个卵鞘看起来像一个泡沫垫,比雌螳螂的体型要大得多,因此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而公螳螂送上门来则是加餐来了。

哪种解释更贴合实际呢?还真有“无聊”的科学家研究了!2016年6月29日,《皇家学会会刊 B》刊发了一篇标题为“Sexual cannibalism increases male material investment in offspring: quantifying terminal reproductive effort in a praying mantis”(性同类相食增加了雄性对后代的物质投资:量化螳螂的终末生殖努力)的论文。

论文显示,大约有28%的公螳螂在交配过程中被雌螳螂吃掉,而且在据多对交配的螳螂中吃掉和没吃掉的数据对比中发现,吃掉了公螳螂的雌螳螂平均生出超过88个卵,而没有吃掉公螳螂的雌螳螂则只生了37.5个,居然多出将近50个!

螳螂的卵鞘

一个非常惊人的数据,看来这公螳螂还是有所价值,并没有都变成大便被拉掉,而是变成了更多的后代,作为当年生死的公螳螂,反正也活不过第二年,不如就这样为雌螳螂提供能量?

69式攻击:跳羚螳螂保命的秘诀

2021年1月20日,《皇家学会会刊 B》刊出了奥克兰大学昆虫学家内森·伯克(Nathan Burke)博士的一篇论文:“Male coercion and female injury in a sexually cannibalistic mantis”(性相食螳螂的雄性胁迫和雌性伤害),关于雄性跳羚螳螂在交配时的保命骚操作。

雄性跳羚螳螂和雌性在交配时会发生非常激烈的“战争”,两者会互相攻击,这绝对是生死之战,因为公螳螂体型要比雌螳螂小得多,一旦战败就会立刻被吃掉,但雄性跳羚螳螂有保命秘诀。

战争一旦打响,它们会尾巴朝着雌性跳羚螳螂的头部,用灵活的头部攻击雌性跳羚螳螂的腹部,甚至能将其开膛流出体液,当然雄性跳羚螳螂的目的并非杀死雌性,而是让其就范交配。

雌雄螳螂腹部伤口

你看这雄性跳羚螳螂是不是也非常残忍,堪称昆虫界第一的“无毒不丈夫”。

为什么公螳螂不吃雌螳螂

其实答案很简单,那些粗暴将雌性螳螂吃掉的公螳螂没能留下自己的子嗣,这种基因也就消失了,当然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现代公螳螂的体型要比雌螳螂小得多,两者打架这雌螳螂绝对占优势,当然除了跳羚螳螂那种开发出了60式攻击雌螳螂要害的姿势,只是雄性跳羚螳螂仍然收敛了攻击力,要不然这咬死了咋个让雌螳螂给自己生宝宝呢?

这种性同类相食的现象在昆虫界还是比较多的,比如蝎子和黑寡妇蜘蛛,甚至还有两栖动物界的甘蔗蟾蜍等,这动物世界中还是蛮可怕的。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