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鸟的古诗有哪些?
1.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高鼎:《画》)
2.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3.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盂浩然:《春晓》)
4.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5.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
6.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
7.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李白《独坐敬亭山》)
9.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幽居》)
10.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
11.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12.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
13.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 (李华《春行即兴》)
14.独上高楼望帝京, 鸟飞犹是半年程。 (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15.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16.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韦庄《台城》)
17.好鸟枝头亦朋友, 落花水面皆文章。 (翁森《四时读书乐》)
赞美鸟的古诗有哪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一.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1.释义: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2.出处:《春望》
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1.释义: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2.出处:《绝句》
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释义: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出处:《江雪》
四.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释义: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的黄昏。
出处:《望岳》
五.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释义:明月升起,惊动几只栖息山鸟。清脆鸣叫,长久回荡空旷山涧。
出处:鸟鸣涧
描写鸟的诗句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杜甫《绝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孟浩然《春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柳宗元《江雪》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 杜甫《绝句二首》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杜甫《春望》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王翰《凉州词二首》 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 陈亮《虞美人·东风荡飏轻云缕》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王维《鸟鸣涧》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 李白《独坐敬亭山》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杜甫《绝句二首》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描写鸟的诗句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辅肠滇段鄄灯殿犬东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杜甫《绝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孟浩然《春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柳宗元《江雪》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 杜甫《绝句二首》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杜甫《春望》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不是描写北国风光的诗句
- 作品原文江雪唐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白话译文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创作背景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反攻,致使革新失败。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他在任所名为司马,实际上是毫无实权而受地方官员监视的“罪犯”。官署里没有他的住处,不得不在和尚庙——龙兴寺的西厢里安身。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令人传颂的名诗。鉴赏评价作品赏析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法畅瘁堆诓瞪搭缺但画,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像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作者……余下全文
鸟儿是人类的朋友,给人类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古诗中就有许多描写鸟儿的诗句,请你写出两句
-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