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无差异曲线及生产可能性边界相切的切线为何表示相对价格线?
首先明确几个概念 机会成本:增加一单位X产品所需要放弃的Y产品的数量 相对价格Px/Py:一个X可以换得的Y的数量 边际转换率(MRT):生产可能性曲线切线的斜率。
表示在现在有生产技术水平下,一定量的生产要素可生生产的最大量的不同商品的组合。也就是增加一单位X产品所需要放弃的Y产品的数量 边际替代率(MRS):表示效用曲线切线的斜率。指在维持现在有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进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在用商品数量作为计价单位的国际经济学中,边际转换率就是机会成本,即增加一单位X产品的生产所需放弃的Y产品的生产数量。社会无差异曲线及生产可能性边界相切时,达到最好的生产条件,多生产一个X和多生产一个Y是一样的。此时,MRT=Px/Py 消费方面也是一样。社会无差异曲线及生产可能性边界相切的切线意味着MRS=MRT=Px/Py,是均衡时(达到最好生产和消费条件时)的边际转换率、边际替代率也是均衡时的相对价格。
生产可能性边界有哪些性质?
经济学家的长期研究发现,生产可能性边界实时反映了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客观规律
01
该曲线一定是负斜率
其实是显而易见的,当你想要增加汽车的产量,电脑的产量必然会下降,这是因为在既定的资源和技术中,资源有了定向的选择。类似于那句俗语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所以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人类用来直观观察社会供需要求并且合理计划生产的一种经济学的模型。
02
该曲线一定是凹向原点的。
a. 先来解释一下,为什么凹向原点?
就如图所示,这条曲线的数学解释是如果将汽车的产量扩大,电脑产量会下降,当汽车持续扩大,电脑产量下降的速度也会更快。
说得通俗易懂一点就是,在前期的时候,生产一辆汽车,仅需要消耗一台电脑,当汽车生产再扩大,可能每生产一辆汽车,就需消耗三台台电脑,当汽车达到高产时,每生产一辆汽车,可能消耗近百台电脑。
b. 这是因为资源生产不同,产品适用性是不同的。
如果汽车产量达到高产,那么自然界中的适合生产汽车的资源一定用得差不多了,如果还要增加汽车产量,那就得把更适合生产电脑的资源改装后用来生产汽车。在这个资源改装的过程中,势必会消耗更多的资源(比如时间资源和人力资源)。就比如说一个电子元件,只适合于生产电脑,你为了将它改装成汽车上的配件,只能将其拆掉,然后重新组装。耗时耗力。
03
边际转换率。
这个转换率就是解释的上面,在资源配置进行到某状态时,一种产品替换,另一种产品的比率。也就是用来计算在某一时刻,每生产一辆汽车,需要消耗几台电脑
它的公式为
MRT=△Y/△X
在我们所举的例子当中,就是电脑的变化量,除以汽车的变化量。
04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应用
a. 可以用来说明稀缺性。
人类的生产仅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内,而人类的需求远大于生产可能性边界。就例如图中的D点。
b. 资源配置:
根据商品合理选取资源配置。也就是如果社会对汽车的需求较大,那就生产汽车,如果社会对电脑的产量要求较大,那就生产电脑。
c. 生产有无效率
若受到社会的影响,生产未达到边界上,而在边界之内及这种资源配置是无效率的。例如如图中的B点,他并未在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曲线上,如果你是一个企业的老板,看见这样的景象,就应该提升自己的生产效率了。
d. 资源的增长
这个曲线还可以,说明资源的增长。当曲线越膨胀,越向外推移,那么就说明资源越充足,说明社会在进步。
如果打仗了,一个国家全力生产,那它的点有可能在生产可能性边界外面吗
- 根据百度百科,生产可能性曲线再经过简化后拥有如下特点:(1)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2)商品的生产技术条件既定且其规模收益不变;(3)生产要素的总供给固定不变;(4)生产要素可在各部门间自由流动;(5)生产要素都被充分利用;(6)经济活动中不存在外部性。但显然,问题已经把不存在外部性去掉了也就是说,只学过最基本经济知识的人,请不要回答这种问题,这种问题可能与你们所学的不一样举个例子,打仗需要小麦,正常情况下,我生产小麦的能力极限是1kg,但是由于打仗,我们不但全力生产小麦,也许还要考虑进口……等等。那么我觉得应该能超出常规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 生产可能性边界一般需作如下假设。1、固定的资源。在一定时间上,可供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2、充分就业。在现有生产过程中,所有的生产要素均得到了充分使用,不存在着资源闲置。3、生产技术。在考虑问题的时间范围之内,生产技术,即由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4、两种产品。为了简化问题起见,通常假定某一经济仅生产两种产品。只分析两种是为了简化问题,我认为说有局限性是因为固定资源、充分就业等,因为这些条件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而在社会分工下,某一经济体只生产两种产品却是可能的。
曼昆微观经济学的问题 生产可能性边界
- 第二章讲到生产可能性边界移动的问题,书中写到假设计算机行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了每个工人每周计算机的产量,这里只是说效率提高了并没有说生产要素增加了那么图中A点到A‘点 计算机的产量没有增加 ,为什么汽车的产量增加了呢,并没有说汽车行业的技术提升了或者生产要素增加,为什么单单计算机行业的技术进步(并没有提到总的生成要素增加)会导致汽车行业的产量增加呢 有点想不明白
- 你可以这么理解,计算机行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了每个工人每周计算机的产量,市场的计算机需求没有相应提高的话,计算机行业的工人就会过饱和,就会有一部分工人转移到汽车行业,相当于是提高了汽车行业的生产要素,那么汽车行业的产量就会增加。
如果打仗了,一个国家全力生产,那它的点有可能在生产可能性边界外面吗
- 根据百度百科,生产可能性曲线再经过简化后拥有如下特点:(1)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2)商品的生产技术条件既定且其规模收益不变;(3)生产要素的总供给固定不变;(4)生产要素可在各部门间自由流动;(5)生产要素都被充分利用;(6)经济活动中不存在外部性。但显然,问题已经把不存在外部性去掉了也就是说,只学过最基本经济知识的人,请不要回答这种问题,这种问题可能与你们所学的不一样举个例子,打仗需要小麦,正常情况下,我生产小麦的能力极限是1kg,但是由于打仗,我们不但全力生产小麦,也许还要考虑进口……等等。那么我觉得应该能超出常规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 生产可能性边界一般需作如下假设。1、固定的资源。在一定时间上,可供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2、充分就业。在现有生产过程中,所有的生产要素均得到了充分使用,不存在着资源闲置。3、生产技术。在考虑问题的时间范围之内,生产技术,即由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4、两种产品。为了简化问题起见,通常假定某一经济仅生产两种产品。只分析两种是为了简化问题,我认为说有局限性是因为固定资源、充分就业等,因为这些条件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而在社会分工下,某一经济体只生产两种产品却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