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新人结婚,或老人贺寿,会张贴红双喜字,非常喜庆吉祥。关于双喜字的由来,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是古人的四大喜。而后两大喜事,全让王安石占了。
相传北宋皇祐七年,朝廷在全国各地张贴告示,要在当年八月全国开科考试。王安石正值年轻,志气昂扬,已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五月份一天早上,王安石辞别家人,带着两个书童从家乡临川出发,一路兼程,日行夜宿,来到淮安府表兄处住下。闲暇之时,他玩遍了淮安的山水园林,遍访了当地文化名人。王安石也被淮安的文化深深吸引。在淮安逗留了二十多天,此时已交七月初,他就要动身赴京城会考。
第二天早上,王安石辞别表兄,就启程上路了,他从淮安府出发,途径王家营,被眼前热闹的景象吸引住了,王家营马员外家门前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书童询问得知,原来是马员外家贴楹联为女儿招亲。
马小姐是当地有名的才女,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又生得眉清目秀。她出了一副上联:“走马灯,灯马走,灯熄马停步。”征求下联,如果那位公子能对出下联,小姐即招他为东床佳婿。上联贴出好几天了,有无数个公子送去下联,小姐都认为不合适,王安石走上前去看了,想了又想,也试着送去两副下联,小姐看了仍不满意。眼看考期临近,王安石只好前往京城赴考了。他一路走,一边想,总想不出一个合适的下联。
到了京城第四天,开始科考。王安石顺利通过诗、赋、策论三关,最后还有主考官的面试,测试考生的思维敏捷性。轮到王安石面试时,主考官手指衙门前竖立的飞虎旗,出了个下联:“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藏身”,要求王安石对出上联。王安石灵机一动,随口就对出“走马灯,灯马走,灯熄马停步。”这原本是马家姑娘出的那半副联语。考官大喜,连连颔首称赞。
考试完毕回到住处,王安石忽然想到,今天的考题就可以对马小姐的下联呀!他高兴得一夜未眠,第二天清晨,即吩咐书童留守京城,一旦榜上有名,即刻回程禀报。他一路兴致勃勃地赶回王家营马员外家,一看,小姐的楹联还贴在门前,没有人对上来。王安石不假思索,递上楹联,家人传进高楼,小姐一看,拍手称快,连连称妙。马员外也喜出望外,决定招其为佳婿,安排王公子住进府内,选择吉日,即为小姐与王公子成婚。
正当新人拜天地的时候,书童飞马来报:“王公子进士及第,金榜题名!”这可真是喜上加喜。王安石此时更是喜不自禁,抓起笔来在红纸上大书连体喜字,丫鬟纷纷拿去到处张贴。后有人赋诗:“巧对联成双喜歌,走马飞虎结丝罗。洞房花烛题金榜,小登科遇大登科”。
从此,人们逢有新婚吉庆时,都爱在门户、厅堂和洞房器物上贴上红纸的双喜字,反映了人们期望喜事成双来临的心理。也有传说故事中的主人公是明代书生方明秋。
不过,这就是民间传说,人们为双喜临门的美好愿望编织的美丽故事而已。
比较真实的是,宋朝时,淮安民间遇喜事、节日、寿诞,都用红纸写一个“喜”字贴上去。有人巧思妙想,把两个“喜”字拼在一起即“双喜”张贴。这种做法很快在淮安民间流行。渐渐的,这种家遇喜事贴“红双喜”的习俗,由淮安逐渐传遍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