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社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描写方法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领会课文用词造句准确、鲜明、主动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农民及农民孩子的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的才干,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描写方法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农民及农民孩子的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的才干,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顾鲁迅先生生平,并进行介绍,。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 ,杂文集《坟》《二心集》等.
2.重点字词回顾
归省(xǐng) 行家(háng)
惮(dàn) 絮叨(xù dao)
怠慢(dài) 撺掇(cuān duo)
凫水(fú) 潺(chán)
蕴藻(yùn zǎo) 家眷(juàn)
漂渺(piāo miǎo) 踱来踱去(duó)
撮(cuō) 棹(zhào)
楫(jí)
二、新知讲解
1.小说三要素之——情节
(1)本文的中心情节是什么?又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我”和小伙伴们去赵庄看社戏。时间顺序)
(2)按照主要情节先后展开的顺序可分为几部分?请分别为这几部分概括一个小标题。
看戏前(1——4)(归省小住平桥村)
看戏中(5——30)(到赵庄看社戏)
看戏后(31——40)(六一公公送豆)
基于以上分析,你能理清课文的结构吗?
课文写了几件事,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为什么?
(A、随母归省。B、乡间生活。C、戏前波折。 D、夏夜行船。E、船头看戏。 F、月夜归航。G、偷豆煮豆。 H、戏后余波。详写CDEFG,略写ABH。本言语中心事件是去赵庄看戏,与之相关的情节详写,更好地突出重点。)
(见课件)
2.小说三要素之——人物
(1)小说中描写的人物各有什么特点?运用”我喜欢文中的_______ (人物),因为他_____ ____ (性格、品质),比如___________ (人物表现)”的句式,用简单生动的语言勾勒人物形象。
(2)通过勾画文中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并进行归纳总结。
A.当我看社戏受到波折时,双喜大悟似的提议。 (聪明)B.当外祖母担心都是孩子们时,双喜大声打包票,理由有三:①船又大;②迅哥儿向来不乱跑;③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反应灵敏,考虑周到,善解人意,果断)
看戏时双喜分析铁头老生不翻筋斗的原因。 (聪明、细心)
归航偷豆时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挨骂的。(考虑事情周到)
吃完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并考虑好对策。(考虑事情周到)
双喜送我回到家,”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做事有始有终)
双喜回答六一公公的问话。(反应灵敏)
总结:
双喜:一个聪明能干、反应灵敏、善解人意,考虑周到,办事果断,充满自信,又有组织才能和号召力的孩子头。
三、课堂小结
作者以”社戏”为线索,写了”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希望同学们也可以拥有这样的品质。
【板书设计】
看戏前(1—3) : 平桥村是”我”的乐土。
(归省小住平桥村)
戏前波折(4-9)
看戏中(4—30): 月夜行船 (10-13)
(详写到赵庄看社戏) 船头看戏 (14-21)
归航偷豆 (22-30)
看戏后(31—40) : 看社戏后的余波和”我”对社戏的怀念。
(六一公公送豆)
【作业布置】
找出小说中其他的人物,运用”我喜欢文中的____________ (人物),因为他_____ ____ (性格、品质),比如______________ (人物表现)”的句式,描写三至四句,用简单生动的语言勾勒人物形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