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首次一经播出,便爆红全国。高清拍摄的美食,用心剪辑的画面,温暖有温度的配乐,平凡普通的大众,配上李立宏带入感情的台词配音,如此精良的大作,有好些时候都把人感动得甚至流泪。
就像开篇说的第一句:中国拥有众多的人口,也拥有丰富多元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这种地理气候和跨度,是独一无二的,这样的自然资源,也是成就中华美食的基础条件。
如此丰富的资源,成就了如此丰富的中国美食。中国美食太多了,中国的美食文化也随着中华文化逐步发展、成熟乃至辉煌。重读《舌尖》,希望能再重温当初的感动,于当下再找回前进的动力吧。
?第一季第一集——自然的馈赠
汪曾祺在他的文章里,不止一次表述过对抗战期间“西南联大”的怀念,对云南昆明的怀念。在他关于吃的文章“昆明食菌”中写“雨季一到,诸菌皆出,空气里到处都是菌子气味。”汪老爱吃昆明的菌,因为这个地方适合产菌,上好的菌。
第一集里开篇出境的就是云南的菌——香格里拉松茸。舌尖里说它是一种食材中的“精灵”,只有在高海拔没有被污染的山地中,才能存活。大城市的餐厅里,一份炭烤松茸,能达到一千六百元。这么些年过去,花再多的钱,想要吃到真正的野生松茸,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云南气候雨水充沛,温度适宜,是最适合菌类的生长。这里能长出最好的菌类,值得昂贵的价钱。
“最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这句话,就出自第一集里。无论是高原的松茸,还是江浙的冬笋,还是海岸线附近的海鲜,只需要上好的食材,毋须搭配许多调料,就是人间至味。
第一集里为我们展示的每一道美食,没有复杂的工艺做法,没有大鱼大肉的油腻;充满了人间的朴素情感和平凡而又独特的美味。松茸经过炭烤香气袭人,味道独特;江浙山林的冬笋,新鲜软嫩,与肥肉脂肪,形成美妙的平衡;诺邓的火腿,经过简单的炒制,跟刚刚蒸好的米饭混合,就是味道最好的饭团。还有东北查干湖打捞的地道湖鱼,一份美味的鱼头泡饼就是对自己最美的犒赏……
写在最后
美食仿佛离我们很近,它的原料走不出这高山、大海、山林、湖泊;又好像离我们很远,四体不勤,足不出户,就无法真切地感受这个世界的温度,感受大自然。
卓玛需要天不亮就开始走近二十公里的山路去捡拾松茸,但是换回的钱不多;圣武和茂荣需要在水位下降后的湖底采摘莲藕,纯粹的体力活,有的人甚至一铁锹都挖不动;东北查干湖捕鱼的石把头和他的渔民们,也是在凌晨四点就要出发。
这些美味,都是大自然的馈赠,但是也只有通过勤劳的人,我们才能有机会享用。
就像卓玛捡拾完松茸会用松针把松茸盖住,恢复如初;就像“石把头们”心口相传,用六寸网眼的渔网捕鱼,讲究猎杀不绝;
感恩大自然,并精心保护大自然,我们也要感恩这些勤劳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