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周长
【课题】什么是周长?
【教学内容】认识周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初步体验周长的意义。
【教学准备】树叶,毛线。
【教学过程】
一、认识周长。
1、请同学们用一笔划出一片你所熟悉的树叶的外形。
2、请学生汇报:你画了那些漂亮的树叶?
3、你有办法得出那片树叶的长度吗?请试一试。
请学生单独测量或者小组合作测量一片树叶。
4、请学生汇报测量方法和结果。
5、定义:周长: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二、测量和计算图形的周长。
1、讨论:要想得到这些图形的周长,需要测量几条边?为什么?
2、学生活动。
3、汇报结果。
三、每题中的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为什么?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通过测量、移动等方法,做出判断。
2、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四、总结:
关于周长这个概念你在这节课里有什么收获?
你还想了解哪些问题?
作业设计:试着量一量某个物体的周长。
板书设计:
课后记:
【教学内容】长方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
从实际情境出发,通过观察、操作、归纳出长方形的计算方法。
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尺子、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探索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1、观察公园图:你看到哪些数学信息?
2、怎样求公园的周长?
3、汇报计算方法。
4、引导学生体验简便方法的好处。
5、计算周长。
二、探索长方形的周长。
27CM
15CM
1、想一想你怎样求出长方形的周长?
2、请学生独立完成。
3、汇报计算方法:
(1)27+27+15+15
(2)27+15+27+15
(3)(27+15)×2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你认为那种方法比较简便?
4总结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三、应用。
求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1、数学书。
2、黑板长34分米,宽12分米,花边至少长多少分米?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问题?
作业设计:测量笔记本的周长。
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课后记:
【课题】地砖的周长
【教学内容】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
从实际情境出发,通过观察、操作、归纳出正方形的计算方法。
能运用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归纳出正方形的计算方法。
能运用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直尺、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出示地砖图片。
提问:这是我们常见的装修地面的瓷砖,在这节课上你
最想研究它的哪方面的问题?
出示课题:地砖的周长
2、要想研究地砖的周长,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3、量一量地砖的边长。
4、独立计算出地砖的周长。
5、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1)60+60+60+60=240
(2)60×4=240
(3)(60+60)×2=240
6、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为什么?
7、用求地砖周长的方法去求其他正方形可以吗?试一试。
8、总结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正方形周长=边长×4
二、练一练。
1、完成1、2题。
使学生明确求篮球场的周长就是求长方形的周长。
求篱笆的周长就是求正方形的周长。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
作业设计:测量一件正方形物体的周长。
板书设计:正方形周长=边长×4
课后记:
【教学内容】练习四
【教学目标】
通过具体情境巩固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计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复习周长计算方法,强化应用能力。
【教学准备】桌布、尺子。
【教学内容】
一、计算各图形的周长。
1、什么是周长?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根据计算方法的不同,给这些图形分类。
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规律?
这两个图形可以用刚才我们找到的规律求周长吗?
3、计算周长;
长 20cm 6dm 15cm
宽 10cm 4dm 6cm
周长
边长 7cm 14cm
周长
二、解决实际问题。
1、求长方形草坪的周长。
2、求正方形桌布四周的花边的长度。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明确求画边长就是求正方形的周长。
3、求张明跑了多少米?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结合生活实际,明确跑两圈就是周长×2。
4、求每个小正方形的周长。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先剪一剪或者折一折,帮助理解题意。
然后再求小正方形的周长。
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
(1)18+18
(2)18×2
(3)18÷2×4
(4)18×4÷2
5、用48cm的铁丝围成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体会到将周长平均分成4份,每份的长度就是这个正方形
最大的周长。
6、用16根小棒摆出不同的长方形。
此题可以采取分小组讨论操作的形式,边操作边记录,边
讨论,最终总结出规律。
7、数学故事。
(1)先求出正方形桌子的边长,再乘拼出的长方形的边长数。
(2)先求出正方形桌子的边长,再算出拼成的长方形的
长和宽,最后用长方形公式求出周长。
(3)先将正方形的周长乘桌子张数,再根据每两张桌子拼
一次就减掉两条边的规律从积里面减去减少的边的长度。
8、求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学习,讨论解决方法,再集中讨论,进
一步体会周长的定义。
作业设计:摆小棒。
板书设计:(1)18+18
(2)18×2
(3)18÷2×4
(4)18×4÷2
课后记:
六、乘法
【课题】去游乐场
【教学内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用具】: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1.引导学生观察图,提出问题。
2、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元?怎样列式? 16×4=
b)板书课题:多位数乘一位数
二、探索算法。
1.摆小棒,探索算理。
2.回报摆的结果。
3.试着算一算。
4.讨论计算方法。
a)口算:16×4=
先用10×4=40,再用6×4=24,最后用40+24=64
b)竖式计算: 16×4=64(元)
1 6
× 2 4
6 4
答:需要64元。
引导学生明确“哪一位上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进上来的数可以不写。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如果我们班同学去游乐场,可以玩什么游戏,需要多少元?
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出来。
2、完成试一试。
3、讨论练一练第3题。
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方法:18×2+18 18×3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设计:自编5道题尝试。
板书设计:16×4=64(元
1 6
× 2 4
6 4
课后记:
【课题】乘火车
【教学内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连续进位)
【教学目标】
1、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用具】: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结合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找出数学信息。
2、在看懂题意的基础上,提出数学问题。
3、提取问题,例如:卧铺车厢一共可以坐多少人?硬座车厢可以坐多少人?
4、列出算式: 72×5=
二、索计算方法。
1、请学生试着算一算。
2、讨论算法。
(1)你发现这道题与以前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2)引出课题: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连续进位)
(3)你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口算:
72×5=360
先用70×5=350,再用2×5=10,最后用350+10=360
竖式计算:
72×5=360(人)
7 2
× 5
3 6 0
答:5节卧铺车厢可以乘坐360人。
引导学生思考在书市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的方面。特别是末尾“0”问题。
(4)试一试:7节硬座车厢可以车坐多少人?
118×7=926(人)
118
× 7
9 2 6
答: 。
三、用所学解决问题。
1、谁的年龄大?
练习竖式计算的计算方法,注意计算顺序。
2、讨论第四题:
(1)标位置:可以将小朋家到最后一站的铁路长度进行4等分后确定出发2小时的大概位置。也可以有其他方法,自要分析的有道理就可以。
(2)一共有多少千米?
此题需要3步计算,不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
120×4+45×2
其中120×4的计算方法可以请学生讨论。
作业设计: 125×5 324×3 180×2
板书设计:
118×7=926(人)
118
× 7
9 2 6 答: 。
课后记:
【课题】0×5=?
【教学内容】带“0”的乘法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难点】
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出示算式:0+5=?
讨论: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得多少?
2、0×5=?
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从算是表示的意义去理解。
3、独立完成试一试。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二、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1、因数末尾有0。
130×5=
此题重点体会末尾0的简算。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
练习240×2 320×5
3、 因数中间有0。
402×3=
4 0 2
× 3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练习204×2 302×5
三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体会0的运算规律。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带“0”的乘法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作业设计:练习206×2 402×5
板书设计: 402×3=
4 0 2
× 3
课后记:
【课题】买饮料
【教学内容】连乘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连乘试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连乘试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结合图引入新课;
1、观察图,有哪些数学信息?
2、进行估算,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连乘试题的计算方法。
1、学生独立计算。
2、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可以分步计算:
24×3=72(元)
72×2=144(元)
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脱式计算。
24×3×2
=72×2
=144(元)
3、小结:
连乘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运算。
4、完成试一试。
5、估计一下全校大约有多少人?
讨论估计方法:
(1)可以根据本班的人数和班级数来估算。
(2)可以根据本年级的人数来估计。
三、练习。
1、要求:先估算再计算。
2、第3问引导学生根据已有信息寻求适当的办法,
可以先求41×3=123(页),123大于120,所以能打完。
也可以每分打40字,3分就能打120字,所以能打完。
3、可以让学生先独立判断,在组织交流各自的想法。
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根据0的规律去判断。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作业设计:一瓶黄豆多少个。
板书设计: 24×3×2
=72×2
=144(元)
课后记:
第七单元
第一课时 看日历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了解相关知识。
2.引导学生利用课本、图书、网络等途径收集与这堂课相关的信息,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交流、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探究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得到尽可能大的收获。
教具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年月日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今天是几年几月几日?
猜谜语导入“年历”
二、探究新知 解决问题
1、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还知道什么?
2、感受年月日的形成。
(媒体)出示关于“年、月、日”形成的知识。
A、有关日的形成。B、有关月的形成。C、有关”年”的形成
研究“年历”
(媒体)出示“2003年”的日历,通过观察年历,你发现了什么?
A、一年有( )几个月?
B、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
C、每个月有多少天?
闰年解说
二月解说
A、解说相关知识 B、记录附页中二月份的天数在课本第70页的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
C、观察表格(媒体)出示,进一步发现了什么?
6、(媒体)出示练习
7、学儿歌:一、三、五、七、八、十、腊31天永不差,四、六、九、十一30天,平年二月29天,闰年二月28天。
8、常识介绍:我们所学习的历法是公历。
二、总结。
1、关于时间单位,你还有哪些问题?
2、同学们收集的资料特别详细,得想个办法把这些资料保存下来,并有个好的方式展现给大家,你有办法吗?
三、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一天的时间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换算。
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4、培养遵守作息制度的良好习惯和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换算。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会看时间吗?知道一天的时间到底由多长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学生结合实际经验说一说:一天有几时?在一天的时间里时针正好走几圈?
2、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图上有什么。
3、组内交流,说说18:30,19:00,
19:33等表示晚上什么时刻。
4、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操作学具研究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间关系。
5、全班交流,得出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和24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转化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一、填一填(课本第73页的填一填)
第二次取信时间是下午 14:00~16:30也就是下午 时。
第二次取信到第三次 时到下午 时 分,取信间隔 时 分。
全天共开放 时 分。
画一画(课本第74页的画一画)
练一练(课本第74页的练一练的第1、2题)
四、()课本第74页第3题)小明从家到火车站要20分,他最晚要在下午 时 分从家里出发才不会误火车。
开车前5分停止检票
三、小结: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要注意什么问题?
四、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时间与数学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体会到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有规律的。每天我们到一定的时间就会做一定的事情。在这样的作息时间里就存在这很多数学问题,你们有兴趣研究吗?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飞飞的父亲是一名火车司机,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飞飞的母亲是一名飞机乘务员,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从9月1日开始算起,请用▲标出父亲的休息日,用●标出母亲的休息日。(课本第75页的例题)
2、围绕下列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交流:哪几天飞飞的父母同时在家休息?哪一天飞飞能和父亲同时休息?
3、指导学生将日历中的带标记的日期填到相对应的图中。
4、学生根据表示“父亲休息日”“母亲休息日”“飞飞休息日”的三张图填出表示“父子共同的休息日”“父母共同的休息日”“母子共同的休息日”“全家共同的休息日”的韦恩图,并交流填的方法。
三、拓展应用:
观察日历找规律:
观察日历中的加框的4个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12比11多1,……18比11多7,……
嘿!我发现了:11+19=30,…… 换另一组再试一试。
时间与数学
教学目标:
1、根据居民身份证号码,知道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并推算出他的岁数。
2、学习用统筹的思想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联系具体实例,让学生经历合作探究的过程。
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看身份证”的情境,提出问题:你知道这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吗?她今年几岁了?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请学生观察、交流从身份证上获得的信息。
2、全班交流根据居民身份证号码,知道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并推算出他的岁数的方法。
三、实践练习,拓展延伸
1、独立完成第78页的2、3两题,然后分别交流自己的结果是怎样想出来的。
2、(回家)做水的小实验,并进行相关的计算,然后交流实验后的想法。
四、课堂总结:在这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第八单元
第一课时 文具店(教材p80—81)
学习目标
1、 结合“文具店”的具体情境,借助元角分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2、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能把几角几分的人民币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
3、感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难点: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评价设计:
目标(1)达成的评价方案:依据教师的提问、讲解与学生的汇报、学生回答、小组讨论及小组汇报的情况,作为评价标准。
目标(2)达成的评价方案:依据教师的提问、变式训练、学生的回答情况,作为评价标准。
目标(3)达成的评价方案:依据学生的回答、变式训练、汇报情况作为评价标准。
学习过程:
环节 |
学习过程 |
设计意图 |
||||||||||
一、导入新知 |
孩子们今天来上课带文具了吗?这些文具都是在哪买的?今天我们就去看一看文具店里有哪些数学知识。 |
由身边事物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
讲授新知 |
任务一 从这幅图中可以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呢?这些数你们以前见过吗?在哪里?它们是用来表示什么的呢? 那你能说说每种商品的价格是几元几角几分吗? 和你的同桌说说并完成“填 一填,说一说” 全班汇报、总结。
写一写每种商品的价格,感受小数与元、角、分之间的对应关系。
任务二 观察小数和我们之前见过的数有什么不同? 你们知道这样的数叫什么吗?(像3.15 、0.50、1.06、6.66,…这样的数,都是小数。) 介绍小数的来历。 详细认识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三个部分组成。 3.15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任务三 小数的读法 3.15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按整数的读法 读作“点” 逐个读出 逐个读出是什么意思?(就是一个一个地读出)。 指导读法:3.15整数部分按整数的方法应该怎么读?(三) 小数点读作“点” 小数部分一个一个地读出怎么读?(一五) 3.15读作:三点一五 你会读吗? 16.85 60.67 60.60 3.05 3.05 0.80 任务四 说一说:你能用小数表示你的文具价格吗? 写一写:你们已经能用小数来表示文具的价钱,那你们会写小数吗? 出示:想一想,填一填 |
(借助元角分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完成目标一)
认识小数,实现目标2和目标3
学习小数的读法, 实现目标2
完成目标1和目标2 |
||||||||||
三、提高练习
|
练一练1、2、3 |
完成目标1、目标2 |
||||||||||
四、总结 |
请大家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想想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
第二课时,货比三家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82—8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比较小数大小。
2、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的小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用具:小黑板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开学了,笑笑去买铅笔盒,他分别到三家文具店看了看铅笔盒的
价钱,不知道哪个店的便宜,请你们帮帮他。
二、探究新知
1、 观察文具盒的价钱,并读一读标价。
2、 解决到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
(1)比较4.9和5.1元两者的大小。
(2)在小组内说说想法,交流各自比的方法。
3、看图你还能提出哪些比较大小的问题,互相提出问题,并说说比较的方法。
4、试一试
1题:观察题中哪边的人民币多,填上合适的符号。
2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符号。
(1)学生独立尝试比较数的大小
(2)同桌互相纠正,说说比较的方法,再找找错误的原因。
5、练一练
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拣其中的1、2道题说说是如何比较的。
2题: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3题 :(1)学生观察各文具店毛巾和牙刷的价钱。
(2)指名学生说说哪个文具店的便宜。
(3)说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
三、实践活动。
到商店调查3种商品的价格。
(1)学生自己到商店调查3种商品的价格。
(2)小组向全班发布商品信息,哪种商品到哪家商店买便宜。
寄书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86—87页。
教学目标:1、能独立计算小数加减,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估算的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教学重点、难点:能正确处理小数加减中进位、退位的算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教学用具:小黑板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山区的学生贫穷上不起学,笑笑听到以后就号召全班学生向山区学生捐书,全班学生共捐两捆书。邮费分别是1.6元和12.4元,请同学们帮笑笑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元?
二、利用投影仪观察图画。
(1)算一下邮费一共需要多少钱?
(2)计算学生先自己探索独立解决邮费共需要多少元?
(3)交流说说小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4)提问:再计算小数加法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一、 试一试。
1、 2让学生独立解题,提醒学生必须注意那些问题。
二、 练一练。
1、 第一题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下面练习。
2、 第二题森林医生。
(1)学生独立找出错误的原因,在全班交流。
(2)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改正错误。
3、(1)第3题先让学生看懂题意,构思解法。
(2)交流说说解题方法。
(3)学生独立解答,教师观察。
4、第四题,学生读题,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5、(1)第五题要求学生独立解答题中的4各小题。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看看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怎样计算。
6、小结: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