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很早时期的读书笔记本时,看到了用钢笔抄录的这两首古词句,重新回味词中字词深意,感慨顿生,折服于作者洞悉人生的犀利。
词一:
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 。
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 。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 。
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词二:
记得当时,我爱秦淮,偶离故乡。
向梅根冶后,几番啸傲;
杏花村里,几度徜徉。
凤止高梧,虫吟小榭,也共时人较短长。今已矣!
把衣冠蝉蜕,濯足沧浪。
无聊且酌霞觞,唤几个新知醉一场。
共百年易过,底须愁闷?
千秋事大,也费商量。
江左烟霞,淮南耆旧,写入残编总断肠!
从今后,伴药炉经卷,自礼空王。
这两首词,均出自古典名著《儒林外史》,一篇为开篇词,另一首则是篇尾词。
在古典小说史上,《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有鲜明的目的,那便是“作者之意为醒世计,非为骂世也”。
作者虽然极尽讽刺之能事,却是要挽救被讽刺的这一群,正所谓“善者,感发人之善心;恶者,惩创人之逸志”。
作者以悲天悯人的手笔描写了八股制度下众多儒林人士的悲剧性命运,进而展开了一幅封建科举时代的社会风情画,抨击了制度的腐朽和社会的黑暗,使《儒林外史》成为中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圣品。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儒林外史》“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 在浩若星海的中国古典小说中,被鲁迅许以“伟大”二字的,只有两部书,其中之一便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胡适先生在写《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评传》中说道:“不给你官做,便是专制君主困死人才的唯一的妙法。要想抵制这种恶毒的牢笼,只有一个法子:就是提倡一种新的社会心理,叫人知道举业的丑态,知道官的丑态;叫人觉得‘人’比‘官’格外可贵,人格比富贵格外可贵。社会上养成这种心理,就不怕皇帝‘不给你官做’的毒手段了。而一部《儒林外史》的用意只是要想养成这种社会心理罢了。”
经典的文学名著,之所以能不朽,那是因为蕴含着真实反映人类本质要素的真理,包含和体现了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都有浓重的人文主义思想和情怀。
总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地方,特别是中国古典名著,其魅力在于有鲜活的人物,精彩的情节, 严谨的语言是她的骨架 ,深邃而久远的思想则是她的灵魂,总会在那些字里行间里隐藏了许多深意,因此闪烁着永恒的价值光彩!
常读、多读这些文学的精品,就犹入置身馨兰雅室,久而久之其香自溢,养成浓郁的人文情怀。
感觉在当下,确实很有重读《儒林外史》的必要了。
哦,想起了《儒林外史》中的一幅对联,在此作为结束句吧:
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
创业难, 守成难, 知难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