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推出第3单元第8课:
8.拿来主义
一.单元学习内容:
随笔、杂文
二.单元学习要求:
1. 从文章结构入手,沿着作者思路,看作者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怎样把观点和材料结合。
2.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质疑或阐发,以接近或进入更高境界。
三.课文原文:
四.重点注释:
见课下注释。
五.作家作品和文体介绍:
鲁迅(1881-1936),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代表作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华盖集》《中国小说史略》等。
杂文是一种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特点是“杂而有文”,短小、锋利、隽永,富于文艺工作者色彩和诗的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在剧烈的社会斗争中,杂文是战斗的利器。杂文的基本特征:
1.战斗性与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2.论辩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
3.幽默、讽刺与文采的巧妙运用;
4.短小精悍。
六.导语设计: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他的杂文,如匕首,似投枪,直刺敌人的心脏。今天,我们一道来学习他的《拿来主义》。
七.问题设计:
1. 本文题目是《拿来主义》,正文第几自然段才说到这个问题?那么,这之前的几段说的是什么问题?之后几段说的又是什么问题?
2.作者认为,在“拿来”这个问题上,错误的态度是什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拿来主义”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说明道理的?
八.主旨点睛:
本文主要论述的是拿来主义。在“送去主义”“送来主义”的反复比照之下,引出“拿来主义”。一味的“送去”,则有可能走上卖国之路。一味的接受“送来”,则意味着甘心接受文化的经济的侵略。“送去”与“送来”不行,“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九、艺术特色:
1. 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的论证道理;
2. 善于揭露事物的矛盾。
3. 含蓄。
(要求:你能一一举出实例来吗?)
十.板书设计:
闭关主义 怕→沉着、勇猛
送去主义→拿来主义(思考、辨别、主动去挑选、占有) 怒→有辨别
送来 喜→不自私
十一.鉴赏语言(准确、生动、讽刺意味)
1.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2.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3.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4.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5.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冷嘲热讽邵洵美)
【附】问题设计参考答案:
1. 第5自然段首次提到“拿来主义”。前4段:从“闭关主义”说起,说到“送去主义”,进而说到“抛来”“抛给”“送来”,最后旗帜鲜明提出论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此处必须明确这几个概念的实质:
闭关——固步自封、落后、夜郎自大;
送去——崇洋媚外;
抛来——对象、目的不明;
抛给(送来)——目的、对象明确,别有用心(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标明“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自己来拿!
2. 错误态度:
怕给他的东西污染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怕:逃避主义);
勃然大怒,一把火烧光,保存自己清白,是昏蛋(怒:虚无主义);
接受一切,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鸦片,是废物(喜:投降主义)。
正确做法: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鱼翅(精华)——使用(吃掉);
鸦片(有益、有害)——存放、治病;
烟枪、烟灯(有害)——送点儿进馆,其余毁掉;
姨太太(腐朽、淫靡)——走散
说理方法:运用比喻,以小见大,阐明抽象、深刻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