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上《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铁树老师面试辅导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有关常识;2.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和解释并正确运用成语。
过程与方法
1.阅读课文,学会归纳段落的内容要点;2.默读第二、三段,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白求恩精神并向白求恩学习。
学习重点:1.归纳段落的内容要点;2.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
学习难点: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
课前准备:印发“预习目标问题导学案”;制作课件。
学习方法:阅读法、讨论法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个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了解作者及有关常识;积累字词;归纳段落的内容要点。
学习内容与过程(步骤):
一、导入新课:在抗日战争,有一位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投入到抗战前线,用精湛的医术挽救了许多抗日将士的生命,哪位同学知道他是谁?
二、介绍作者: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人民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1893年12月26日生于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即开始革命活动,接受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历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职。主要作品有《论持久战》《为人民服务》等。毛泽东的诗词也很有名,如《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长征》等。他的主要著作收在《毛泽东选集》中。
时代背景:
白求恩(1888-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1月间经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慎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又发生转移性脓疡.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他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
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
三、检查预习:
1. 给加横线字注音: 派遣( qiǎn ) 以身殉( xùn )职
纯粹( cuì ) 鄙薄( bó ) 狭隘( ài ) 热忱( chén )
2.阅读课文后,白求恩大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畅所欲言)
四、默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各段中心句,归纳各段内容要点(学生在文中划出)。
2.白求恩大夫有怎样的精神?
明确: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四、课堂检测
解释下列成语意思
1.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害怕繁重的。
2.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漠:冷淡。
3.麻木不仁——原意是肢体麻木,感觉不灵。这里指缺乏政治敏感和政治热情,对集体、对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4.精益求精——好了还要求更好。益:更加。
5.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这里指不安心工作,革命事业心不强。迁:变动。
五、本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也了解白求恩的精神。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默读第二、三段,划出运用对比的句子,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研读最后一段,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理清作者思路;结合实际,体会学习白求恩精神的现实意义。
学习内容与过程(步骤):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找中心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也了解了白求恩的精神,本节课我们来探讨课文一些段落的写作层次及写作手法。
二、合作交流以下问题,然后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1.齐读第一段,思考:这段介绍白求恩的哪些情况?
明确:介绍白求恩的国籍、身份、年龄、事迹,概况他的精神等。
2.文章第二、三段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划出对比的语句,说说有什么表达效果?
对比的表达效果:用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和对同志极端热忱和“不少人”对工作不负责任、对同志漠不关心进行对比,用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和“一班人”鄙薄技术进行对比,突出白求恩的高尚精神,强调学习白求恩精神的必要性。
3.研读第四段,这段可划分几个层次较为合理?
明确:分为两层更为合理,第一层段首到“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余下是第二层,理由是第一层是叙述我和白求恩见面的情况;第二层是以议论为主,号召向白求恩学习及学习的重要意义。
三、质疑、拓展
白求恩的精神有怎样的现实意义?作为学生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行动来向他学习?(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四、课堂作业:完成课后“积累拓展”第四题。
五、课后作业: 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六、课堂小结(学生自我小结):通过本堂的学习,我的收获是……
板书设计
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
白求恩精神: 国际主义精神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不少人:不负责任、拈轻怕重
一班人:见异思迁、鄙薄技术
课后反思:这是一篇议论文,但七年级的学习重点不是议论文,因此在教授本篇时,不宜以学习议论文的方法来教学。以默读、朗读为主,在此基础上勾画课文段落关键句子,并进行圈点批注,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另外,教师对所有探究交流的问题不应预设答案,否则教师就会不自觉地被答案所囿,总是想把学生诱导到老师所设置的答案上来,这样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文本,从文本从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