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从三岁的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这个孩子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而从七岁的孩子身上,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业。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是民间流传的一句古老的谚语,它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指从儿童三周岁时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长大后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从出生到三岁被称为婴儿期,是儿童生理发展、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在这个阶段,父母的期望、行为和一些生活标准会被婴儿内化为自己的期望和规则系统。
俗话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从三岁的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这个孩子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而从七岁的孩子身上,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业。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是民间流传的一句古老的谚语,它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指从儿童三周岁时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长大后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从出生到三岁被称为婴儿期,是儿童生理发展、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在这个阶段,父母的期望、行为和一些生活标准会被婴儿内化为自己的期望和规则系统。
拓展资料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俗语使人们的交流更加方便且具有趣味性,具有地方特色。
俗语是熟语之一,指约定俗成,广泛流行,且形象精练的语句。从广义来看,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引注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但不包括方言词、俗语词、书面语中的成语,或名著中的名言警句;从狭义来看,俗语是具有自己特点的语类之一,不同于谚语、歇后语,但一些俗语介乎几者之间。俗语来源很广,既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语、历史典故等有关连。
【参考资料】
来自头条百科:
https://www.baike.com/wiki/%E4%BF%97%E8%AF%AD/530259?prd=home_search&search_id=5kgkjmmxbi8000&view_id=4q8umeo0d66000
今年23岁 175身高,110斤,买了一件妮子大衣穿感觉好显老啊,还不好看,怎么别人穿的就那么好看
- 今年23岁 175身高,110斤,怠伐糙和孬古茬汰长咯买了一件妮子大衣穿感觉好显老啊,还不好看,怎么别人穿的就那么好看呢
- 穿上我看看
为什么说孩子3岁看大7岁看老,绝对值得家长深读
- 正如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所说,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就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3岁和7岁,正是婴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抓住这两个关键点,就能够使孩子的教育取得很好的效果。父母应该在3岁和7岁这两个节骨眼上多下工夫,多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精力,以保证孩子有一个光辉的未来。中国自古就有这样一句话:“3岁看大,7岁看老”,它简单明了地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从3岁的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这个孩子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而从7岁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业。3岁和7岁在古代虽然只是一个概数,但是却已被现代科技证明是非常有道理的。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教授卡斯比曾经做了这样的一份报告,报告称,通过3岁幼童的言行就可预示他们成年后的性格。这一报告为“3岁看大”的说法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曾经引起世界性的轰动。1980年,卡斯比教授同伦敦国王学院的精神病学肠旦斑秆职飞办时暴江家对1000名3岁幼儿进行了面试,根据面试结果,这些幼儿被分为充满自信、良好适应、沉默寡言、自我约束和坐立不安5大类。2003年,当那些孩子26岁时,卡斯比等精神病学家再次与他们进行了面谈,并且通过这些人的朋友和亲戚进行了详细地调查,结果如下:当年被认为“充满自信”的幼儿占28%。小时候他们十分活泼和热心,为外向型性格。成年后,他们开朗、坚强、果断,领导欲较强。40%的幼儿被归为“良好适应”类。当年他们就表现得自信、自制,不容易心烦意乱。到26岁时,他们的性格依然如此。当年被列入“沉默寡言”类的幼儿占8%,是比例最低的一类。如今,他们要比一般人更倾向于隐瞒自己的感情,不愿意去影响他人,不敢从事任何可能导致自己受伤的事情。10%的幼儿被列入“坐立不安”类,主要表现为行为消极,注意力分散等。如今,与其他人相比,这些人更容易苦恼和愤怒。熟悉他们的人对其评价多为:不现实、心胸狭窄、容易紧张和产生对抗情绪。还有14%的“自我约束”型的幼儿长大后的性格基本和小时候一模一样。由此可见,3岁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儿童心理专家和教育家们把从出生到3岁这个阶段称为婴幼儿期,这个阶段是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另外,他们还发现了下面的成长规律:1. 性格:孩子成年后的性格基本上在3岁之前就已经定型,3岁之后变化不大;2. 智商:儿童的脑细胞组织在3岁之前就已经完成60%,这时期的儿童脑部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3. 学习:3岁之前是儿童的感觉、记忆和思维的形成过程中最为敏感的时期,3岁之前的学习活动将事半功倍。4. 身高:3岁之前是孩子身高发展最为关键的阶段,3岁之前对身高造成的损害将永远无法弥补。儿童心理专家和教育家们把从3~7岁这个阶段称为学前期。所谓“7岁看老”是指在7岁时幼儿的个性倾向开始形成,7岁之后,基本上就难以重新塑造了。当然,一个人的性格到成年又改变的情况也并非完全不可能,但毕竟很少,而且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去改变,因此,这就要求父母抓好早教,让孩子在起跑线上就具备征战一生的能力和资本。卡斯比教授曾经强调说:在0~3岁,父母的期望、行为和一些生活标准会被孩子内化为自己的期望和规则系统。也就是说,此时父母的行为准则就是模板,它直接决定了孩子一生所依据的行为准则。父母不但要在这个时期关注孩子的行为,同时还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们每一位家长的共同心愿。现在,大多数家长都比较重视早教,但是更多的人只着重于对孩子知识、能力的培养,并没有看到孩子心理模式的发展,也不关注孩子性格的形成过程,致使早教走向了相反的方向,拔……余下全文
为什么说孩子3岁看大7岁看老,绝对值得家长深读
- 正如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所说,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就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3岁和7岁,正是婴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抓住这两个关键点,就能够使孩子的教育取得很好的效果。父母应该在3岁和7岁这两个节骨眼上多下工夫,多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精力,以保证孩子有一个光辉的未来。中国自古就有这样一句话:“3岁看大,7岁看老”,它简单明了地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从3岁的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这个孩子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而从7岁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业。3岁和7岁在古代虽然只是一个概数,但是却已被现代科技证明是非常有道理的。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教授卡斯比曾经做了这样的一份报告,报告称,通过3岁幼童的言行就可预示他们成年后的性格。这一报告为“3岁看大”的说法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曾经引起世界性的轰动。1980年,卡斯比教授同伦敦国王学院的精神病学肠旦斑秆职飞办时暴江家对1000名3岁幼儿进行了面试,根据面试结果,这些幼儿被分为充满自信、良好适应、沉默寡言、自我约束和坐立不安5大类。2003年,当那些孩子26岁时,卡斯比等精神病学家再次与他们进行了面谈,并且通过这些人的朋友和亲戚进行了详细地调查,结果如下:当年被认为“充满自信”的幼儿占28%。小时候他们十分活泼和热心,为外向型性格。成年后,他们开朗、坚强、果断,领导欲较强。40%的幼儿被归为“良好适应”类。当年他们就表现得自信、自制,不容易心烦意乱。到26岁时,他们的性格依然如此。当年被列入“沉默寡言”类的幼儿占8%,是比例最低的一类。如今,他们要比一般人更倾向于隐瞒自己的感情,不愿意去影响他人,不敢从事任何可能导致自己受伤的事情。10%的幼儿被列入“坐立不安”类,主要表现为行为消极,注意力分散等。如今,与其他人相比,这些人更容易苦恼和愤怒。熟悉他们的人对其评价多为:不现实、心胸狭窄、容易紧张和产生对抗情绪。还有14%的“自我约束”型的幼儿长大后的性格基本和小时候一模一样。由此可见,3岁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儿童心理专家和教育家们把从出生到3岁这个阶段称为婴幼儿期,这个阶段是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另外,他们还发现了下面的成长规律:1. 性格:孩子成年后的性格基本上在3岁之前就已经定型,3岁之后变化不大;2. 智商:儿童的脑细胞组织在3岁之前就已经完成60%,这时期的儿童脑部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3. 学习:3岁之前是儿童的感觉、记忆和思维的形成过程中最为敏感的时期,3岁之前的学习活动将事半功倍。4. 身高:3岁之前是孩子身高发展最为关键的阶段,3岁之前对身高造成的损害将永远无法弥补。儿童心理专家和教育家们把从3~7岁这个阶段称为学前期。所谓“7岁看老”是指在7岁时幼儿的个性倾向开始形成,7岁之后,基本上就难以重新塑造了。当然,一个人的性格到成年又改变的情况也并非完全不可能,但毕竟很少,而且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去改变,因此,这就要求父母抓好早教,让孩子在起跑线上就具备征战一生的能力和资本。卡斯比教授曾经强调说:在0~3岁,父母的期望、行为和一些生活标准会被孩子内化为自己的期望和规则系统。也就是说,此时父母的行为准则就是模板,它直接决定了孩子一生所依据的行为准则。父母不但要在这个时期关注孩子的行为,同时还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们每一位家长的共同心愿。现在,大多数家长都比较重视早教,但是更多的人只着重于对孩子知识、能力的培养,并没有看到孩子心理模式的发展,也不关注孩子性格的形成过程,致使早教走向了相反的方向,拔……余下全文
今天都已经37周了,已经入盆,宝宝头部已经非常下,B超都看不出大小,我前面那胎是破腹产,老大五岁了
- 今天都已经37周了,已经入盆,宝宝头部已经非常下,B超都看不出大小,我前面那胎是破腹产,老大五岁了我现在这胎可以顺产吗?乏饥催渴诎韭挫血旦摩医生说我宝宝比较小
- 不能顺产,建议你选择剖腹产,不然很危险。
3岁看大7岁看老,那些聪明宝宝到底是怎么炼成的
- 1 绘本(图画书类) 《小老鼠和大老虎》 《不要再笑了,裘裘》 《狼大叔的红焖鸡》 《猪先生去野餐》 《秋秋找妈妈》 《最强大的勇士》 以上6本书的作者都是庆子.凯萨兹,她的书画面一般都是色彩柔和的水粉画,干净清爽。故事内容往往很风趣幽默,结局又常是我们料想不到的温暖。每次看完她的书都有很快乐的感觉。 台湾信谊的绘本:信谊的书基本上都不错,印刷的也很精美。 《老鼠牙医――地嗖头》: 一本很机智书,告诉孩子怎么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保护好自己。 《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孩子可以从书中体会到你怕的时候别人其实也在怕。 《子儿,吐吐》:相当幽默的一本书,很搞笑,故事的主角胖脸儿很会自我安慰。 《小蓝和小黄》:这本书是作者在跟孩子们玩撕纸游戏时玩出的一本书,很经典。 《好饿的毛毛虫》:也是很经典的一本书,毛毛虫变成美丽的蝴蝶的过程很令孩子惊奇。 《猜猜我有多爱你》:很经典的一本书。 《逃家小兔》:已经出版近70年的一本书,相当经典。 《月亮,生日快乐》:憨憨的小熊想送月亮生日礼物的故事,很温暖。 《我的名字克丽桑丝美美菊花 》:帮助孩子认识自我,不过故事的主角是女孩化的小老鼠,可能女孩子更喜欢一些。 《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反反复复的简单句型实际上蕴涵着事物的因果推理。 《风到哪里去了》自然界的循环,孩子妈妈的解释很妙。 《爷爷一定有办法》一块被不断利用的布的故事,洋溢着爷爷满满的爱,这本书有很多小细节孩子很喜欢。 《傻鹅皮杜妮》一本告诉孩子书要读了才有用的故事。 《武士与龙》另类的战争与和平,同样告诉孩子书要用得妙才好。 《眼镜公主·蛀牙王子(2册+1CD)》每一册都是关于如何纠正一个坏习惯。 《胖国王·瘦皇后(2册+1CD)》跟上面一本是同系列的。 《一园青菜成了精》童谣与图画的完美结合 〈团圆〉国内原创的图画书,很不错,只是看完心里总有些酸酸的。孩子可以知道还有一些小朋友的爸爸是只能到春节才能回家看看他们的。 启发绘本:启发选的书也都比较经典,但书的印刷质量不及信谊和南海出版社的书。 〈是谁嗯嗯在我头上〉:有点小恶作剧的书,孩子往往看的很乐。 〈大脚丫跳芭蕾〉:告诉孩子只要有梦想有坚持,即使有小小的缺陷也能成功。 〈大卫,不可以〉:很多孩子都很喜欢,男孩大卫不被妈妈允许的许多行为正是很多孩子都会发生的行为。大卫总是做一些让妈妈说逗不可以地的事,但当他最后真的打碎花瓶难过时又是妈妈给了他温暖的怀抱。 〈警官巴克尔和警犬葛芮雅〉:机智幽默,化安全教育于无形。 〈七只瞎老鼠 〉:另类版逗盲人摸象地的故事,最大的特点是强烈的色彩变化。 《阿文的小毯子》蒙蒙比较喜欢这只小老鼠,而我对妈妈最后的解决方法很有感触。 〈朱家故事〉以比较幽默的表达方式告诉孩子操持家务并不只是妈妈一个人的责任。里面有很多小细节可 以跟孩子一起挖掘 〈我们的妈妈在哪里〉在孩子眼中自己的妈妈总是最完美的。 蒲蒲兰 〈彩虹色的花〉:一本关于分享的书,很温暖 〈北纬36度线〉一本打开孩子眼界的书,讲述了一条纬度线上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 〈树真好〉图很质朴,文字是首散文诗,笔调优雅。 〈蚂蚁和西瓜〉一本讲述合作的书,还有蚂蚁王国的情景。 南海出版社: 〈小黑鱼〉:关于团结的书,画的很好,故事也很优美。 〈鸭子骑车记〉:很幽默且富有想象力的一本书 〈鸡蛋哥哥〉:鸡蛋哥哥不愿意长大,但后来发现长大其实也没有那么可怕。 《古利和古拉》蒙蒙很喜欢,很快乐的一本书 《阿秋和阿狐》讲述一个小女孩和她的玩具狐之间浓厚友情的故事,很温暖。 《神奇的水彩》很温暖,又很有童趣。 〈你真好〉、〈青蛙小弟睡午觉〉、 《今天运气……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