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香积寺 王维(过香积寺表达什么情感)

过香积寺,王维?

过香积寺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山水禅意诗。

过香积寺

唐·王维

不知香积寺,

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

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

安禅制毒龙。

香积寺,位于西安终南山子午谷正北,是佛教“净土宗”在中国的第一个道场。它始建于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净土宗创始人之一的善导大师圆寂,弟子怀恽为纪念善导功德,修建了香积寺。

王维隐居终南山,慕名来寻,却又不知其准确位置,仅凭大致方位与钟声,率性而行,颇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之心境。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首联是说,早闻香积寺盛名,却不知深藏此山中;走过了数里,终于登上了高入云天的山峰。这是写“香积寺之高”。

“不知”有两层含义,一则不知香积寺具体在何处,只知其名;二则言山之大、山之高,古寺藏匿之深,难以寻觅。“数里”,言入山之遥远。“入云峰”,言古寺之高耸入云。短短十字,就将寻寺之缘由,古寺之位置交代清楚,笔墨极其俭省。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颔联是说,古木参天,山路小径,人迹罕至;深山幽静,不知何处,隐约传来古寺的钟声。这是写“香积寺之幽”。

香积寺之幽,一则体现在“古木”参天,年代久远;二则体现在“无人径”,人迹罕至;三则体现在“深山”偏僻,游人很少。“何处钟”,看似不是“香积寺之幽”,实则仍是通过声音反衬其幽,通过虚实结合,将香积寺意境表现得更美。

题破山寺后禅院,过香积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过香积寺表达了诗人洒脱不羁的性格特点和高雅的情趣。

过香积寺的过是什么意思

过香积寺的过是过访、探望的意思。

《过香积寺》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主要在于描写山中古寺之幽深静寂。此诗意在写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侧写周围景物,来烘托映衬山寺之幽胜。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佛经中所说的其性暴烈的毒龙已经制服,喻指只有克服邪念妄想,才能悟到禅理的高深,领略宁静之幽趣。全诗不写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诗歌构思奇妙、炼字精巧,其中“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历来被誉为炼字典范。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