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传统文化成语?
经天纬地、博古通今、博览古今、深不可测、高深莫测
一、经天纬地 [ jīng tiān wěi dì ]
【解释】:经、纬:织物的竖线叫“经”,横线叫“纬”,比喻规划。规划天地。形容人的才能极大,能做非常伟大的事业。
【出自】:春秋 左邱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经纬天地曰文。”
【译文】:经纬天地说文章。
二、博古通今 [ bó gǔ tōng jīn ]
【解释】: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出自】:战国 孔子《孔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
【译文】:我听说老子博古通今。
体现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四字成语?
弘扬文化精神,传承中华品质”的成语有很多,儒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文化,在儒家典籍中,有很多成语彰显出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传承着炎黄子孙优秀的品质。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见义勇为,大义凛然。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浩然正气。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仁者无敌……这些成语体现出民族的刚强正直,英勇不屈,顽强拼搏的精神。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百善孝为先。仁者爱人,仁者利人,仁爱精神。见贤思齐,中庸之道,以和为贵,与人为善。致中平和,内方外圆,恰到好处。仁义道德,以礼待人,诚信做人……这些成语是每个人言行举止的行为准则,也是每个人应有的优秀品质,体现出一个人高尚的思想境界。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为人师表,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德高望重。温故知新,集思广益,博釆众长,德才兼备……这些成语是反映学生如何读书做学问,如何尊师重教。是教师如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儒家思想是积极入世而励志向上,是教肓人如何做人而创造一番事业。还有许多数不胜数的儒家成语,是那样地鼓舞人心,让我们充满着强大的民族自信,充满着强大的文化自信。让我们是那样地温文儒雅,一介儒生,是那样地鸿儒硕学,儒者风范。
关于传统饮食文化的成语
粗茶淡饭、望梅止渴、浆酒藿肉、箪食壶酒、酒后茶馀、玉盘珍馐、山珍海味、狼吞虎咽、画饼充饥、酒囊饭袋。
成语算不算中华传统文化
成语(chengyu,idioms)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
综合性学习 2014年4月18日,一台以传统文化为核心资源的原创节目——《中国成语大会》在中央电视台开播。
- 请你参加以“传承文化,走进成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下面三则材料,然后完成后面题目。材料一 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材料二 如今,成语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被忽视,除了个别爱好成语接龙、成语印章的人以外,很少有人爱好积累成语。材料三 《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文正认为:成语就是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 ①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 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下面三则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