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顺从他人不代表抗拒

有故事的丫头。点击标题下蓝字“缄默人”免费关注,我们一起前行!
点 击 查看
接纳他人。
一些人不懂得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在遇到他人的不合理要求时,心里清楚不能随便接受,也不愿意接受,但就是不懂得如何拒绝,于是干脆采取另一个极端的做法:逃避。
总是用逃避的态度处理事情的人,往往情绪消极,郁郁寡欢,鲜与人来往。
因为他们害怕跟别人打交道会“吃亏”,会让自己掉进“陷阱”里,于是选择“背对”,背对他们觉得麻烦的人和事,背对整个世界,很快他们就真的再也不知道如何去面对这个世界了。
所以说,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听起来有些宿命论的味道,但其实有其科学含义,且含有一定道理的。
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心理活动模式,而心理活动模式又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导致相应的结果。
最终,还是性格在主导着人生的走向,并最终将一个人的命运引向某个结果。
01
让我们来看两个性格决定命运的例子。
无人不知的清官海瑞,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引发这种争议的主要是他独特的性格以及特有的处事方法。
海瑞是明朝著名的清官,他“清”到什么程度呢?
概括地说,他的道德标准达到了一个至美至善的境界。
他尊重当时的“法律”,一切都按规定办事,并且一定不折不扣地遵守。
即使政府当时发给官吏的薪资微薄到不够吃饭,他也觉得应该毫无怨言地接受,并且他自己真的是一身清贫。
一个官至二品的重臣,死的时候居然仅仅留下白银二十两,甚至还不够殓葬之用。
别说与现在的某些贪官比了,就是与一个正常的公务员相比,那也是差老远了。
可他一生都没有为自己谋过任何私利,甚至从来不觉得自己的收入与身份不相符。
当然,他的这种性格也扎扎实实地影响了他二十年的仕途。
1558年,海瑞升任浙江淳安知县的时候,已经四十五岁了。
按照当时很多官员的想法,到了这个年纪,这个地步,该出手就应该出手了,捞一把给自己养老,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但海瑞不一样,这时候的他,仍然怀揣一颗赤子之心,谨守他的道德与操行,丝毫不妥协。
一次,他上司也就是总督胡宗宪的儿子道经淳安,排场非常大,跟随的人多,行李也多得像是要举家搬迁的样子。
而且这位“官二代”还特别喜欢狐假虎威,仗着有个当大官的老子,就肆无忌惮地作威作福,对驿站的款待百般挑剔,并且凌辱驿丞。
这事给海瑞知道了。
这下这位“官二代”可栽了。
身为县令的海瑞火冒三丈,立即命令衙役拘捕这位公子哥,并扣押至总督衙门,还将他随身携带的大量现银给没收了。
不但如此,他还写了一封公文呈递给总督大人说,这个胡公子必定是“冒牌货”,你堂堂总督大人,节望清高,怎么可能有这样一位不肖之子呢?
这样说话虽然给了总督大人一个台阶下,可他的事情毕竟做得太绝啊,总督大人顿觉颜面扫地,当时碍于自己儿子有错在先没有发作,但心里可是牢牢记住这位下属了。
02
过了两年,左副都御史鄢懋卿被任命清理盐法,以期增加政府收入,加强抗击倭寇的财力。
这些钦差大臣,权力大到能决定地方官的命运,有哪个敢不毕恭毕敬的?
偏偏就是这个海瑞是个不折不扣的实心眼儿。
钦差大臣标榜俭朴以沽名钓誉,那是当时的时尚。
鄢懋卿自然也不例外,人还没到,先高调地发出了通令,说要刻求节俭,地方官员不得铺张浪费款待他。
这样做样子的行为,在当时已经是司空见惯,官员们自然是表面应承得恭恭敬敬,私下更加不敢怠慢,紧锣密鼓地准备好好接待这位大官。
海瑞不一样,你发了这样的通文,那我就毫不含糊地遵守。
不但遵守,我还得监督你自己遵守。
于是,左副都史大人尚未到达淳安,就已经接到一个禀帖,上文:已知台下之通令,台下奉命南下,已探听都皆曰,每席必费银无数,供帐极为华丽,下文则要求钦差大人摒弃这些排场和搜刮,不辱皇命。
这个禀帖的发文者居然是海瑞。据说,这位都御史接到禀帖后,绕道淳安而去。
这下,海瑞又得罪了一位大官。
海瑞这种直言抗命的精神,虽然可佳,但却不合为官之道,并使他失去了升官的机会。
尽管因为这种节俭与正直的行为名声遐迩,保住他渐渐得到提升,历任户部主事,尚宝司丞,大理寺右寺丞,南京通政司右通政,官至四品,但总结一下来看,这些职位都是闲职,根本没有任何的实权,能够为人民做的事自然非常有限。
后来,他求得一个南直隶江苏巡抚,只当了二个月就被人弹劾回家听参了。
这样一位满腹经纶,怀有中兴之治的好官,因为性格上与官场的其他人格格不入,使他终身无法施展才华,成了一个刻板、古怪、而又不得被标傍的人物。
03
与海瑞处于同一时代的名将戚继光,则大不相同。
戚继光一生战功显赫,官场上也一路升迁。
由于在对蒙古各部的防御作战中有功,戚继光出任了蓟州总兵,这已是当时的朝廷能够给予一位武将的最高职位了。
尽管戚继光晚景有些悲惨,那也是因为受到张居正的影响。
相比其他几位不是被杀就是被拘的明朝高级将领而言,戚继光晚年才遭到弹劾被罢黜回乡,已经是不错的了。
而他一生所得到的丰功伟绩和耀眼光环,却是海瑞无法相比的。
这除了他本身具有卓越的才能,还不得不归功于他的为官之道。
在抗击倭寇的过程中,戚继光就展现出了平衡各方利益的能力。
他与自己的顶头上司福建巡抚谭纶关系处得非常好,因此谭纶对于戚继光几乎是有求必应。
这才让戚继光有了大展手脚的机会。
后来,谭纶升任蓟辽保定总督,负有京畿的重任,上任没多久,他就提议把戚继光调到他的辖区中担任最高将领。
于是,戚继光得到了更大的表现舞台,同时也有了机会结识当时的最高首辅张居正,为他今后的政治身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蒙古的战争结束后,戚继光提议增造长城。
在当时来说,如此大的工程显然是与整个文官集团的政治思想不相符的。
但由于戚继光与首辅及主要实权官员的关系非常好,这一雄伟工程最终得到了支持并付诸实施,这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
与此同时,戚继光既得到了名垂千古的机会,又实实在在为人民做了事。
04
对比海瑞与戚继光的命运,他们虽然同处一个时代,海瑞身为文官却无法与整个文官集团融合在一起,最终被弹劾出局,戚继光出身武将,却与文官们处得水乳交融,利用文官为自己的理想服务,不能不说是性格决定了他们截然不同的命运。
我们当然不能全盘否定海瑞这个人,毕竟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清官,毫无疑问值得我们敬仰。
然而,客观地说,如果他能用更委婉圆滑的态度与官场上的同僚相处,也许,他不但能让自己的仕途走得更远一点,也可以拥有更多的机会为民服务,这样岂不更加两全其美?
戚继光之所以能够成功,正是因为他懂得权衡利弊,懂得牺牲自己的个性,换来理想和抱负的实现。
显然,戚继光为人处世的方法于自己和他人以及人民,都更加有利。
可见,不顺从他人不代表抗拒,用委婉的方法处世,往往能得到更好的效果。温馨提示
你我相遇在美好的春天A BEAUTIFUL SPRING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感谢您抽出·来阅读此文↓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点在看,看更多精彩的故事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