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的成语有哪些?
1、玄之又玄,解释:形容非常奥妙,不易理解。
出自: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有无相生,解释:有和无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也指矛盾双方的对立与转化,阴阳相生的关系。
出自:第二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3、功成不居,解释: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出自:第二章:“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也。”
4、和光同尘,解释: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平和处世方法。
出自:第四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5、天地不仁,解释:天地无私,在天地看来,万物都是一样的,没什么区别。
出自: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6、天长地久,解释:形容时间悠久。也形容永远不变(多指爱情)。
出自: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7、上善若水,解释:最高境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出自: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8、金玉满堂,解释:形容财富极多,也形容学识丰富。
出自: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9、功成身退,解释: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做官或复出。
出自:第九章:“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10、目迷五色,解释:形容颜色既多又杂,因而看不清。比喻事物措综复杂,不易分辨清楚。
出自: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
道德经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道德经》的核心思想是“道”,但要想把“道”说清楚,让人都能够理解,又很难,所以老子才写了一部《道德经》,其实都是在讲这个“道”。“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
哲学上,“道”是天地万物之始之母,阴阳对立与统一是万物的本质体现,物极必反是万物演化的规律。伦理上,老子之道主张纯朴、无私、清静、谦让、贵柔、守弱、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德性。政治上,老子主张对内无为而治,不生事扰民,对外和平共处,反对战争与暴力。
成语和光同尘出自道德经多少章
和光同尘,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平和处世方法。和,同意为混合;和光意为混合各种光彩;同尘意为与尘世相同。本意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体现。出处为《道德经》第四章和第五十六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挫其锐,解其纷意为用虚柔不盈的方式来化解纷扰;玄同意为微妙的同一。
这句话表现的是一种处世态度,入世之法,并非同流合污,对他人要有宽恕之量,对谤语要有忍辱之量,对忠言要有虚受之量,对事物要有容纳之量。
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的成语有哪些
- 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的成语有哪些
- 原文《老子》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功成不居原文《老子》第二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和光同尘原文《老子》第四章:“和其光,同其尘.”天长地久原文《老子》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功成身退原文《老子》第九章:“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金玉满堂原文《老子》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目迷五色原文《老子》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宠辱若惊原文《老子》第十三章:“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听而不闻原文《老子》第十四章:“听之不闻名曰希.”虚怀若谷原文《老子》第十五章:“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芸芸众生原文《老子》第十六章:“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余食赘行原文《老子》第二十四章:“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笭怠蒂干郦妨垫施叮渐或恶之.”知雄守雌原文《老子》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奚.”知荣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