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阿猫
回复”读书群”,每天分享一本好书
还记得在小学的时候,我第一场接触篮球这项运动,我们需要原地拍球和带球跑动。
下课后,体育老师就走过来和我说:“你运球真稳,你以前是有打过球吗?”
听到这番话我内心莫名的窃喜,因为我以前从来都没有打过球,却被老师以为我有练习过才会运球很稳。
这番话我一直都记在心里,从此之后篮球变成我最爱的运动了,直到现在我都还在打篮球,而且在同辈中打得算不错,运球稳还是我的强项,小时候成绩不好,篮球更加是我自信的唯一来源。
我想说这个故事想表达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这可能也是影响我们最多的一个概念,心理学上称为”自我实现预言”,其实和“吸引力法则”有点相似。
这个的意思是自己预期的东西会成为真实,例如体育老师就在帮我实现自我预言,他让我认为自己篮球很好,因此我也这么认为,从此我就爱上这个运动,打的越多,自然就越好,形成正向循环。
在《秘密》这本书中提及的就是吸引力法则,主要观点是当我们把未来想要的东西每天在脑海里回顾,未来就会实现。
例如你想住别墅开豪车,你可以找一些这样的图片贴在家里显眼的地方,每天都看到,不知不觉就会实现。
书中说有一个人成年实现了他买大房子的梦想,突然有一天从抽屉翻出一张照片,结果发现和自己住的房子是一模一样的,原来这张照片是小时候从杂志上剪下来的,是他当时梦寐以求的房子。
虽然这个观点有一点夸张,但我觉得有一定的可行性,起码可以先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从而建立自信心去争取。
自信一点也没什么不好的,总比天天说一些消极的话要好,因为只要当我们传递消极的能量,基本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做好。
这本书是我好几年前看的,陆陆续续都会回想起这个概念,不知道是巧合还是真的。
这几年实现了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开阿猫读书公众号粉丝上万、去美国参加巴菲特股东大会、读到了金融研究生、四年投资收益稳定、个人资产比预期多、找到了女朋友、去了欧洲不同国家旅行等等。
很多科学实验也证明了这个观点,医生告诉失眠症患者他们将要服用的是失眠药,病人听到后睡到很好,但事实上这些失眠药只是普通的维生素而已。
还有一个实验,老师被告知学生们被分为成绩好和成绩坏的组别,最后成绩好的组别的总体成绩明显更好,但事实上所谓的成绩好和成绩坏都不是真的,而是随机分配的。
又或者,有一个人犯人双眼被蒙起来了,他被告知现在要在他身上割一个伤口,并且让他一滴一滴流血而死,犯人最后真的死了,但其实他没有任何伤口,而是在极度安静的情况下用水滴模仿成流血的声音而已。
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实验都证明了”自我实现预言“的重要性。我们认为自己是怎么样的人我们也会成为怎么样的人。
我一直被别人告知自己是个内向的人,后来我也不断承认自己的确如此,因此变得越来越害羞和不懂得的社交,其实因为害怕,社交就越少,自然变得越来越内向。
自从有一天我看了”自我实现预言“这个观点后,我会在社交场合刻意回想起来,试着告诉自己是个很会社交的人。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我变得没有这么害羞,越来越懂得与人交谈,而通过这个正向循环,我也开始喜欢认识新的朋友。
除了自我实现预言,我还得了一种叫做“习得性无助”的病。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在研究动物时,用狗做了一项经典实验。实验是这样的:把一只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鸣器一响,就给狗施加难以忍受的电击。
狗因为逃避不了,于是在笼子里狂奔,惊恐地哀叫。多次实验后,蜂鸣器再次响起的时候,狗便不再狂奔或者寻找逃避的机会了,只是趴在地上无奈地哀叫。
即便在实验最后,实验者在电击前把笼门打开,狗也不选择逃跑,而是没等电击出现,就倒地呻吟和颤抖。
通过这个实验,马丁·塞利格曼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心理学概念,叫作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是指,在先前的经历中,发现自己努力了很久,却始终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于是便获得了一种“自己的行为无法改变结果”的感受,并因此变得消极被动,形成了一种对现实无望和无可奈何的心理状态,即使置身于可自主的新环境中,也不再选择尝试。
实验中的那只狗就是因为后天的经历而形成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太多次电击与重复的失败让它相信,不管自己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结果,所以它选择了不再努力,以至于最后它本来可以主动逃避,却只是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
习得性无助解释了我过去为什么面对很多事情都无法改变,有时候我就是那只小狗,因为我得到了太多负面和消极的评价,最后甚至认为自己根本无法改变。
我父亲是个很严厉的人,我小时候做错什么事情都会得到很强烈的批评,总在传递“我不够好”的观念给我,久而久之就变得根深蒂固了,每当我想改变的时候,这种想法总会从我脑海中跳出来,形成恶性循环,越不好就越不敢尝试,越不尝试就越不好。
最后就是我们的思维模式,人们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不同角色的思维模式:僵固型思维模式(fixed mindset)和成长型思维模式(growth mindset)。
僵固型思维者会认为聪明才智是一个固定不变的特质,他们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害怕暴露自己的不足,甚至通过“不做”去回避失败,以维持自信。
他们总希望证明自己高人一等,所以会有优越感,但是一旦不如别人就会自我怀疑和自负。
我们要培养一种叫做成长性思维的观念,不要去试图证明自己够不够好,而是更多的去发展自己,把所有的失败和负面批评都当做是自我提升的机会。
如果我们拥有这种成长性思维,我们就算自己不擅长的东西,我们也可以全心投入地坚持做下去,不必去证明自己做的非常好。
当孩子小时候成功做好一件事情的时候,家长夸孩子“聪明”,孩子将来更容易成为僵固型思维者。当家长夸“努力”,孩子更容易成为成长性思维者。
因为他们意识到做好一件事情是透过努力的,这次没做好代表不够努力,下次会争取更加努力,做的更好。
而聪明的孩子会认为自己不够聪明,因此很难去改变,他们会逃避事情,选择做一些原本就擅长的事情,从而得不到更好的全面发展,遇到困难也容易放弃。
我也开始逐渐培养自己的成长性思维,当有人批评我的时候,我竟然有一种开心的感觉,因为这代表了我又有可以改进的地方,而且不需要自己苦苦寻找,很多毛病都像温水煮青蛙一样,当问题出现了都为时已晚,现在有人能提早告诉你不是很值得开心吗?
最近就有一个人对我作出了一些恶意的批评,看到一瞬间还是免不了有点生气,但很快转念就好了,我反过来向他说了声不好意思,因此他的态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变,最后当然是皆大欢喜。
生活中还有很多心理学效应都非常有趣,我们经常都会被大脑的一些认知偏差给欺骗,当我们了解的越多就越能主动的控制自己,而不是被大脑基因所控制,这就是身而为人与动物不一样的地方。
PS:后天星期一28天打卡群就要开始了,还没报名的小伙伴可以戳28天打卡群报名,欢迎来一起抱团成长。
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欢迎点赞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好书推荐:
|练习的心态|刻意练习|学习之道|
|引爆点|人类简史|瓦尔登湖|学霸炼成|
|英语教材|深度阅读|人性弱点|财富之门|
|送100本好书|东野圭吾|断舍离|穷查理宝典|
~点击文字即可进入另一个世界~
长按指纹
一键关注
回复1-50中的任何数字
可随机获取[一本书籍]
希望就是你心里想的那本
三个影响我很深远的心理学效应
相关文章
- 在职心理学研究生哪所大学容易通过 应用心理学考研有哪些学校
- 关于心理学的电影推荐(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电影)
- 动机心理学在线阅读(动机心理学pdf伯克利TXT)
- 我感觉我很幸福用英语怎么说(幸福的英语高级表达)
- 报考心理学的条件(普通人怎么考心理学证书)
- 心理学专家排名有谁(心理咨询师)
- 心理学的书籍有哪些推荐(如何考心理咨询师的证)
- 文学硕士包括哪些专业(心理学硕士在职研究生)
- 新概念电子版(新概念英语全四册pdf)
- 制导武器最早诞生于哪次战争(制导武器是新概念武器吗)
- 新概念二册电子课本(新概念英语2电子书)
- 心理学小知识150条(心理学专升本)
- 喜欢白色的女生性格特点分析(喜欢白色的女人心理学)
- 提取失败说名词解释(心理学名词解释提取失败说)
- 自由联想名词解释(自由联想名词解释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介绍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