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课件ppt一等奖(宋明理学教案人教版)

第3课 宋明理学

一 三教合一

进入封建社会中期以来,儒学与佛教、道教的相互影响和融合,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局面。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严重挑战,但中国儒学以它顽强的生命力,兼收并蓄,开创了新局面。接着,隋唐时期,我国儒学进入了一个更加辉煌的时期。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儒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重挑战,

1原因:

(1)佛教的盛行:

①原因

A封建统治阶级的大力支持和扶持。

B社会矛盾尖锐,人民要寻求精神上的寄托。

C佛教本身具有很大欺骗性。

D实际经济利益的驱使。

E佛教为了适应中国的国情,在自身传统方面作了自我改造。

②意义

A 一些高僧在翻译佛经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B 西域与内地的交流更密切。

C中亚和印度等南亚的哲学、逻辑学、医学、语言学、艺术等成就以佛教、佛学为载体进入中国,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文化。

③危害

A消磨人民的斗志,使人民安于现状。

B耗费财物。“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C占田夺人,寺院经济恶性膨胀,与封建政府争夺劳动力和税收。

(2)道教在民间的传播:道教创立于东汉末期,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的表现形式,太平道发动了东汉末年的黄巾军大起义。魏晋以来,封建统治阶级逐步对原始道教从理论上、组织上加以改造,使它成为巩固统治的精神工具。东晋时道教日盛。南北朝时,官方道教已经形成。

(3)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儒学本身在思辨性(直觉思维)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2三教相互影响和融合

(1)儒教:魏晋玄学强调“以无为本”,认为“有”产生于“无”,体现在政治上,便主张“无为”,认为统治者要无为而治,老百姓也要无为而处。汉初黄老思想所讲的“无为”,着重讲统治术;玄学所说的“无为”,重点在讲处世术。从“无为”出发,为维护封建的纲常名教进行辩解,认为“名教即自然”,封建的尊卑、上下关系合乎自然,生而固有,不能否定。玄学是披着道家思想外衣来宣传儒家纲常名教的外道内儒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成为士族地主的意识形态。

(2)佛教:佛教自传入中国起,就逐步走上了中国化的道路。佛教调整了与世俗王权的关系,调整了与儒学的关系,调整了与民俗的关系。特别是调整了与儒学的关系。许多佛教徒竭力调和佛、儒两家,“内(儒)外(佛)兼修”,解释戒杀为仁,戒盗为义。儒家具有强烈的入世精神,佛教则解释为出家不是不问世俗之事,而是降魔,统一了出家与入世的关系。

(3)道教:晋朝人葛洪把神仙信仰与儒家思想捏合起来,提出道教徒要以忠孝仁信为本,否则,虽勤于修炼,也不能成仙。北朝寇谦之按照封建伦理观念制定了一套教义,他还袭用佛教轮回转生思想,用“若有罪重之者,转生虫畜”欺骗恫吓人民。刘宋的陆静修依据封建宗法思想和制度,吸收佛教仪式,编制了新的道教斋戒仪式。齐梁时的陶弘景,制造出“仙亦有等级千亿”的理论,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二)隋唐时期,儒学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1、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2、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和柳宗元等人率先提出要复兴儒学。他们在回应佛道挑战的同时,积极援佛入儒与援道入儒。韩愈对佛教进行了批判,他所提出以“仁、义”为儒学之“道”的内容,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为儒家的传授谱系,并且自己以继道统自任,而开儒学讲“道统(先王之道传承系统)”之先河,所有这些都启发后来的儒者以一种复兴儒学的意识。柳宗元以“阴阳元气”为“天道”、以“仁、义”为“人道”,并由此构筑了一个以“道”为核心范畴的合天地自然、社会伦理一体化的理论体系,实开宋明理学之端绪。韩、柳等人企图建立一个能融汇“百家之学”的学说来取代佛、道的愿望,经由以“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和程氏二兄弟)为代表的理学家们的发展,到南宋的朱子可以说正式实现。

二 程朱理学(“理”,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

(一) 理学的产生

1 原因

(1)理学的兴起与宋代政治特点密切相关。

隋唐五代的长期分裂和混乱,理学适应了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

(2)理学的兴起与宋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宋代农业、手工业模发展,科学文化进步。

(3)理学的兴起与思想史自身进程密切相关。

理学也是北宋初期思想解放的产物。北宋学者大胆抛弃汉唐学者师古泥古的学风,敢于疑经改经,相互辩论,相互启发,独立思考,大胆立论,讲注义理,为理学的产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思想环境。

(二)二程及其理学思想(北宋)

1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核心思想)

2 “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天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3 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三)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南宋)

1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2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克制欲望,服从封建统治秩序)。

3“格物格致”深化:“物”的概念指天理、人伦、圣言和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四)程朱理学的影响

1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2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3学术思想流传海外,在朝鲜、日本甚至形成了“朱子学”学派。

学者观点:

以朱熹理学为核心内容的儒家思想于16世纪传入欧洲之后,正合了欧洲复兴“理性主义”的历史符节,从而作为助力推动了欧洲进入了“哲学时代”或“理性时代”。此后法国的启蒙运动和18世纪的唯物主义以及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建,朱熹的理学都起到了导索和酵母的作用,以至于融贯于欧洲哲学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之中。

三、陆王心学

(一)陆九渊与“心学”

1、时代:南宋时期。

2、思想主张:

(1)理学家陆九渊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

(2)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所以他的学说被称为“心学”。

(3)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二) 王阳明把“理学”发展为“心学”

1、历史原因:

(1)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2)王阳明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所致,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

(3)同时也认为程朱理学崇尚空谈,不务实际,遂创立心学,以克服人们心中的“私欲”,挽救封建社会的政治危机。

2、王阳明“心学”的主要思想:

(1)内容

①“心即理”。王阳明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②“致良知”。他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但良知往往被私欲所侵蚀,所以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

③“知行合一”。 他的知行合一,是说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并不能科学地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共同点:

①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②影响相同:

A.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封建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B.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

不同点:

①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②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前者偏向于外在的客体性,后者倾向于内在的主体性。

学者观点:

“心学强调不应该把道德价值异化为纯粹外在的命令,必须把理变成主体的自觉意愿,道德应当以自律为基础”。这激励人们奋发励志,冲破了教条化的程朱理学的束缚,在晚明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从此宋明理学走向世俗化。

四 宋明理学的特点

(一)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宋明的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利用的因素,利用这些外来的和传统的文明成果,在消化吸收的同时,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如二程和朱子的“天理”。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二)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它包括儒家所提倡的伦理道德理学家所强调的义理,无论是理学哲学各种各样的本体论、作为道德基础的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三)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

宋明理学的佛道化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是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建构儒学的伦理道德形而上学,其二是借鉴佛道二家的传教谱系,创立儒家学说的传道体系,即儒学的“道统”,其三是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学习延伸

探究活动

进行一场课堂讨论,谈谈对宋明理学的评价。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它有什么可取的地方?有哪些内容是不科学和不正确的?可以各抒己见。

思路引领:

(1)科学或可取的一面:

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2)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

①尊卑等级观念;

②重男轻女的观念;

③因循守旧的观念;

④重利轻义的观念;

⑤重礼轻法的观念。

(3)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