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是哪个朝代的英雄人物(文天祥是哪个朝代的人?)

文天祥是哪个朝代的英雄人物(文天祥是哪个朝代的人?)

文天祥是南宋末年著名的忠烈之臣,他被元军俘虏后,由于他忠直有气节,才干出众。爱才的忽必烈一直想把他收为己用,经过3年劝降,文天降终于松口,提了个小小的要求,可是忽必烈却马上就把他杀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文天祥)

在《宋史》中记载,文天祥生得“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妥妥是个玉面书生。实际上他的确很有才学,在他20岁时便考中进士,并在殿试中,以一篇万字策论被宋理宗钦点为状元。

文天祥不光长得帅有学问,他还年少志高。他幼时,看到学宫祭拜的欧阳修、胡铨等人的谥号都为“忠”,因此心生羡慕,立下“长大后若不能成为其中一员,就不算男子汉”的志向。

遗憾的是,刚正忠直的文天祥,入仕后,却因朝中奸臣当道的缘故,多受排挤,在仕途上屡次被斥责外放,并不受皇帝重视。

1274年,文天祥再次外放赣州知州。

此时已拿下大半个大宋江山的元军,又气势汹汹地拿下了建康和两淮等城池,眼看临安岌岌可危。主和派和主战派彼此争论不休,矛盾重重。宋恭宗只是个幼不更事的小童,万般无奈之下,谢太后一边下诏告全国兵马勤王;另一边又乞书向元军投降。

文天祥得到消息后,立刻在当地招募了上万人马,准备进京勤王。

当时他的朋友劝他说,元军凶狠残暴,攻破京都只是早晚的事情。你现在召集一群凡夫走卒去送死,这不等于羊入虎口吗?

文天祥毅然回答,我也知道带着这些人去拱卫京都,很难有作用。但国家养育百姓300余年,现在国家有难,竟没有一兵一卒愿意去保卫国家,这该是多么让人沉痛的事。如果我带着这些人去,就算在战争中殉国,天下的仁义志士听说后,一定会奋勇而起,以忠义自立。人多力量大,自然就能让国家度过危难了。

随后,文天祥将丰厚的家资都拿出来捐为军资,并参与抗元战争。

(强大的元军,图取其意)

然而,就在他苦战元军时,南宋朝廷却打算投降元军了。

由于张世杰、陈宜中等人已率军离开了临安,宋廷便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让他去元军大营议和。

对于元军的无理要求,文天祥坚决不肯让步,谈判不欢而散,文天祥也因此被拘捕起来。后来,他趁狱卒交班时,才侥幸逃了出来。又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温州。

此时元军已攻克临安,谢太后和宋恭宗都已被俘并押到大都去了。

国不可一日无君,文天祥和陆秀夫等人经过商议,最终拥立了才7岁的益王赵昰在福建称帝,是为宋端宗。

文天祥四处招募兵马,立誓要与元军决战到底。

毕竟兵寡将少,虽有满腔热情,但哪里敌得过元朝的铁骑大军呢!

一方面忠勇之士在战死,另一方面,贪生怕死之辈在投降。因此,文天祥的兵力越来越少,最后只能且战且退,他的妻女也被元军俘虏。

公元1278年,宋端宗病逝。8岁的卫王赵昺,又被陆秀夫等人在广州拥立为帝,同时加封文天祥为信国公。

可怜这一年瘟疫横行,文天祥的老母亲和他的儿子也在战乱中感染了时疫去世了。但文天祥顾不得悲痛,便率军进驻潮阳,与元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当时潮阳有个恶匪叫陈懿。不光为当地一害,还数次叛降元军。文天祥到了潮阳后,本想剿灭他和他的部众。但在剿灭过程中,让他给逃脱了。

陈懿为了报仇,暗中勾结元军将领张弘范,偷袭了文天祥的部队,文天祥也被俘虏。

(忽必烈)

当时,忽必烈正四处征召有才学的南宋官员。得知文天祥被俘后,他很敬重文天祥的才学和气节,于是先后让张弘范和南宋降臣去劝降文天祥。并表示,只要文天祥答应能够忠于他像忠于南宋朝廷一样,就给他中书宰相的职位。但不管谁去劝说文天祥,文天祥都宁死不屈,一心殉国。

忽必烈又让文天祥的女儿柳娘给他写信,诉说做俘虏后的苦楚。文天祥看信后,潸然泪下。他深知,只要投降元朝,便能和妻女相见,但他还是没有改变初衷。

文天祥的举动,不仅感动了狱吏,还激发了南宋旧民抗元的决心。

忽必烈新朝初建,急需要缓解汉人与蒙古人之间的矛盾。他深知,只要文天祥归降于他,就能给南宋旧民的反元浪潮以极大的打击。

因此,文天祥被关在狱中3年,忽必烈不仅没有责难他,反而对他相当宽容。

忽必烈多次派人前往劝说文天祥,文天祥终于松了口,提出了一个要求。《宋史》上记载,文天祥说:“国亡,吾分一死矣。傥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意思是说,国家亡了,我理当殉国。但如果您愿意放我回故乡,我就出家为道,再以方外之身来为您效命,这样也不是不可以。

一时不少南宋降臣纷纷请命于忽必烈,希望他能释放文天祥,并让他出家为道。忽必烈也觉得虽说换个方式,不光能在汉人中博个贤名,还能在南宋旧民中消除他们对元朝政权的仇恨,所以他也有此心。

可是,南宋降臣留梦炎因为和文天祥有私恨,所以坚决反对。并称,文天祥一直视死如归,突然表示愿意归降,但又要求先放他回去,这明显有阴谋。他若回到江南,他的影响力,很容易召集南宋旧民。到时起兵反元,怎么办?

忽必烈觉得言之有理,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风险,终于下令处死了文天祥。

(参考史料:《宋史》)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