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老师的名言名句六年级(感恩老师的名言名句有哪些)

感恩老师的名言名句六年级(感恩老师的名言名句有哪些)

每当我忙碌地穿梭于门诊、病房、实验室的时候,心底总想着要以我的 两位重要的导师——周新教授和钟建桓(Kian Fan Chung)教授作为人生的榜样。

李锋(右一)为患者做治疗

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呼吸科医生

因为祖父在皖南山区的乡镇卫生院当医生的缘故,我从小在卫生院长大, 亲眼看到医护人员如何为农村患者救死扶伤。那时候,卫生院常常遇到夏天 有人因为喝农药送来急救,或者半夜里产妇家属抬着产妇赶到卫生院生孩子。 不论什么时刻,只要有患者送来,医生、护士都会迅速从家里跑到医院进行救治。中毒的人抢救过来了,孩子顺利生下来了,家属千谢万谢。当时,我就想着以后也要成为一名医生,治病救人。

学医之后,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呼吸科医生,因为我和祖母感情深厚,祖母生前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常常一爬楼梯就气喘。因此,2002 年我考入安徽医科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以呼吸系统疾病作为我的主攻方向。 2005 年硕士毕业之后,我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呼吸科医生。

幸遇两位恩师

2007 年 9 月,我有幸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周新教授是我的博士生 导师。周老师在气道疾病、肺部感染等领域深有造诣,为人儒雅,待人亲切, 和他交流起来丝毫不会感受到一般博导带给学生的压力。越是如此,我就越觉得应该做出点成绩。

正值国家留学基金委发起“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第2年,我向周老师提出到国外 联合培养的想法, 周老师立即表示支持。 最终,我获得资助前往帝国理工大学国立心肺研究所,在著名的英国呼吸病学家钟建桓(Kian Fan Chung)教授的实验室从事臭氧与气道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在国外留学期间,周老师时常写邮件询问研究进展。当时国家给的生活津贴可以基本维持我在国外的花销,但周老师数次给我的信用卡打钱来补贴我的生活费用,让在异国他乡的我感动又感到温暖。顺利毕业之后我留在周老师的科室工作,他又指导我如何做临床、如何阅片。每天早上,他总是第一个出现在病房,巡视每一个住院患者。每次遇到疑难病例讨论,他总能删繁就简,抓住要害,简明扼要地给出诊断,提出诊疗方案。事后常常证明他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

钟教授是一位杰出的呼吸病学的学者和临床专家。钟教授在气道疾病、 咳嗽领域的研究成果,为世界所瞩目。和周新教授一样,他是一个非常勤奋的学者,每天早上7点多出现在办公室,直到傍晚7点多才离开,通常在夜里12点还发工作邮件。他时常关心我的研究进展,让我定期汇报工作。如果研究进程遇到与假设不符的结果,他总是和颜悦色地说:“只要做得正确, 就接受这样的结果。”

他总是和学生一起查文献,商量下一步的研究计划。当研究成果总结成论文时,他又不厌其烦地帮学生反复修改论文;在投稿阶段,他又积极帮忙回复审稿人的意见,直至论文见刊发表。因此,我相信每一篇文章的发表都倾注了他的大量心血。在我的联合培养结束、回国工作之后,他邀请我一起申请到奖学金,我又再次返回他的实验室继续学习、工作1年。前后两年半的实验室工作,培养了我的科研素养,对于我后来的申请课题、撰写文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幸运的是,钟教授在中国的学生很多,他乐于回国交流, 我也因此有机会多次遇到他,多次当面聆听他的教诲与指导。

李锋门诊

我想成为和导师一样的人

三年前,我获得硕导资格,开始带教硕士研究生。以我的两位导师为榜样, 我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导师,那就是,对学生指导学业,关心生活。我定期和学生沟通实验进展,解决实验遇到的困难,不断改善实验条件,以满足学生的研究工作需要。 我要求学生治学态度端正,遵循学术诚信,在注意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多做实验,做好实验,多出论文,出好论文。我指导了两名硕士研究生,毕业之际,一名学生发表3篇SCI论文,累计IF10分,一名学生发表1篇IF6分的SCI论文。

2017年,因工作需要,我由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转到上海市胸科医院。 鉴于专科医院的特色,我的临床工作由常见疾病如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扩展到少见疾病如间质性肺疾病(特发性肺纤维化); 由单纯的内科医生工作,扩展到与外科医生联合工作,即肺移植工作。

现如今,我的专业更丰富,所接触的领域更宽广,不管在前进的路上遇到怎样的阻碍,我始终相信,在医院领导、科室同仁的支持、帮助下,我可以在尽心尽力提高诊疗技术本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的同时,带好研究团队, 做好研究工作。

回报师恩最大的努力,便是成为和老师一样的人。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