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代中国电影由于1978年北京电影学院的重新开课而成为可能。在1982年毕业的第一批学生中,有陈凯歌、张艺谋和田壮壮等未来的第五代电影人。这些年轻的电影人有着开创中国电影新时代的野心,而这个群体中出现的第一部主要电影是由陈凯歌执导、张艺谋摄影的《黄土地》。
电影《黄土地》上映后,在国内并没有大卖,但很快就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事实上,这部电影还是对中国电影界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这方面,田壮壮在1986年指出“《黄土地》这部电影代表了中国电影的未来。”
从那时起,甚至至今,《黄土地》就一直被观众从各个方面审视其表现,以及对其潜在含义的多种解读。我将在后面解释其中的一些,但首先我将给出电影基本的叙事分成了五个部分来介绍。
1939年的早春
1937年,对立的国共两党认识到他们必须停止内战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到1939年,国民党承认了共产党对陕甘宁边区根据地的自治权。就在那一年的早春,一名来自八路军文工团的士兵顾青途径几百里地,从延安来到国军控制的陕北地区。他的任务是收集当地农民的民歌,然后交由八路军队伍演唱,以增进部队与农民之间的感情。
电影开场中,顾青走在广阔而贫瘠的黄土高原上。当他偶然看到一个农民的婚礼队伍,他拿出他的笔记本,准备记录庆祝活动。参加婚礼游行的人们似乎很享受这场派对,但这位戴着红色头巾的13岁新娘看上去却闷闷不乐,在这种社交场合,她显然只是一件人工制品,而不是一个人。顾青被邀请参加婚宴,在宴会上,他听到一位乡村歌手在唱这首歌,便快速记了下来。
接下来,我们看到了来自同一个村庄的另一个13岁的女孩翠巧,她每天都要提着水桶走好几里地去黄河为她贫穷的家打水。一路上,她唱着一首伤感的歌,抱怨女性地位的低下。
翠巧的家庭
顾青决定留在那个村子里收集民歌,他最终和翠巧的小家庭住在一起。翠巧的小家庭包括她寡居的父亲和她胆小、有点哑巴的弟弟憨憨。顾青开始帮助这家人犁地和做家务,渐渐地对他们有了更多的了解。他们的谈话很好地反映了他们截然不同的观点,显示了现代共产主义与传统农民生活方式的对比。有一次,顾青告诉父亲,在陕甘宁根据地,女孩婚姻自由,并不是商品。而翠巧爹却认为作为父亲,他们有他们自己的规矩。
还有一次,翠巧对顾青说,他们村里没有人识字。他告诉她,在根据地,所有的男孩和女孩都在学习知识。这些积极的评论,加上顾青的乐观态度,似乎都激发了翠巧和憨憨的兴趣和遐想。顾青还让憨憨边说边唱,甚至教这个小男孩八路军唱过的歌。
翠巧嫁人
然而,翠巧从小就和另一个男人订了娃娃亲,而且愚昧的翠巧爹希望在四月份举办这桩婚事。这显然让她感到震惊,后来在她与顾青独处时,得知八路军需要会唱歌的女人。其实翠巧不仅一个人就能唱很多动听的歌曲,而且还常常自己写歌词。但这些歌往往是充满悲伤的歌曲,反映了她们对生活的无奈。
接着,顾青宣布是时候返回根据地了。就当他要离开的时候,憨憨和翠巧都偷偷溜出来,翠巧告诉他,她想加入八路军从而逃离包办婚姻的残酷奴役。顾青说他的上级不允许他带她一起去,但是他会继续向上级请示同意,然后再回来接她。翠巧让他答应四月前回来,当他离开时,翠巧为他唱了一首欢快的民歌。
翠巧离去
转眼间四月就快到了,可顾青还没回来。翠巧也像在电影开头看到的那样,经历了一场传统的新娘出嫁仪式。翠巧郁郁寡欢的处境与顾青在延安观看八路军士兵激动人心的表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国民党看来它是反动的,而在根据地它是鼓舞人心的。
不久之后,憨憨接替着翠巧以前做的家务,去黄河边打水。他在河边看到翠巧,翠巧偷偷溜到河边,打算乘小船渡过黄河,独自去参加八路军。可是憨憨警告翠乔,独自过河太危险了。但是翠巧没有退缩,她上了船然后一边划一边唱着欢快的歌。当她消失在暮色中时,岸边的憨憨还能听到她的歌声,但后来她的声音突然停止了,憨憨知道她出事了。
顾青返回
在电影的结尾,顾青回到村子里,发现翠巧家里空无一人。所有的农民都跑到黄土山上,虔诚地向天祈雨。祈祷者们都赤裸着胸膛,戴着用树叶做成的花环。人群中有憨憨,他转过头,看到后面的山路上的顾青。他试图去到顾青身边,但他无法穿过拥挤的人群,这些人群正把每个人推向他们祈雨仪式目的地。
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是空旷的黄土高坡响起了翠巧用惆怅的声音唱出的对美好未来的希望之歌。
因此,《黄土地》的结局对于现代共产主义对顽固保守的农民生活的影响,给出了一个有趣的讨论。翠巧似乎是在试图逃离被囚禁的环境时死去的,她在八路军那里找到了梦想中的解放。而憨憨似乎最终却无法与顾青重聚。事实上,从最后几个镜头来看,顾青最后的形象可能只是“海市蜃楼”。因此,救赎之路在这里是难以捉摸的。
回想起来,就连陈凯歌自己似乎也对这部电影传达的信息持有两种看法。他从柯蓝的小说《深谷回声》开始,接着1984年初在陕北待了一个月,研究当地的生活方式,并对柯蓝的故事进行了大量改编。此外,他还为故事增添了一种忧郁的基调,这反映在影片令人回味无穷的民歌主题、赵继平大气磅礴的配乐以及张艺谋杰出的电影摄影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张艺谋的许多长镜头为黄土高坡提供了相当大的屏幕空间,使整部影片中保持了一种荒凉感。
所以,尽管对《黄土地》的直接解读可能会把它看作是现代思维与落后之间的鲜明对抗,但当我们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它并没有那么简单。
事实上,对许多人来说,《黄土地》之所以如此吸引人,并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是因为这部电影的象征着国家在朝着现代化重建时面临的困境与内部矛盾。
还有其他影评人则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来寻找这部电影的隐含主题。但我认为,也许最富有成效的方式是遵循传统道家的方向。按照这一思路,现代共产主义和传统农民可以被认为是道家阴阳两极的体现。
阴象征着女性的阴柔,以及黑暗,潮湿,寒冷,被动,瓦解等。
阳象征着阳刚之气、光明、温暖、干爽、活力等。
按照这种看待事物的方式,传统农民体现了阴的原则,共产主义的现代思维体现了阳的原则。但这并不是说一个人应该选择其中的一个而排除另一个。而是阴和阳是相互依存的、都是需要的,必须保持在适当的平衡。在这方面,著名影评人曾评论过:
“道家对《黄土地》的解读给人一种直观的感觉,一种超越形象和文字的意义。人类生活的复杂性和深度在自然世界的广阔背景下以鲜明的形象呈现出来。简约的色调、色彩和构图让人联想到中国古典绘画的克制。民歌和寂静覆盖了意象,唤起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抒情和飘忽不定。”
但总而言之!无论你从哪个方向解读《黄土地》,它都为你提供了一个迷人的视角,让你看到复杂的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的沧桑巨变。同时对于中国电影,《黄土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