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节是什么节日(上元节是什么节日,要干什么)

上元节是什么节日

古诗五首解读上元和上元节:上元时节皆相慕,皇都城里万家灯

很多日历将正月十五标注为元宵节,也有的标注为上元节。

其中元宵节三个字,很容易让人想到白白的汤圆和火红的灯笼,那是元宵节的标配,但是为什么古代长期叫做上元节呢?

实际上元这个概念非常古老,黄帝时期就开始用观测天象,甲子纪年,创立天干地支,根据天干地支相互配合60年一轮回,也就所谓的一甲子,甲,是初生的小芽,子是果实。甲代表天干的开始,子代表地支的开始,用生命之树的生生不息代表年岁循环。每三个甲子180年代表一个大循环,上元甲子,就是指第一个六十年,中元甲子是第二个六十年,下元则是第三个。

那么这些上古的占星纪年,观测哲学,逐渐发展成另外一种宗教,就是道教。

元在汉文化和道教里都有开始本源的意义,在道教中,元则含有宇宙本来起源真理等诸多含义。

汉武帝尊崇北极星神太一神,这也是他重新勘定《太初历》的原因。他颁布太初历,将年首改为一月,并在一月进行盛大的太一神祭祀,通宵达旦,被认为是元宵节的起源之一。

的确,在流传的《汉武内传》里,他就是正月设立巨大的法会,恳请神仙降临。不过,在这本书里,降临的不是太一星神,是王母娘娘和她的诸多仙女,其中有一位非常知名,叫”上元夫人“。我来写这些,不是因为迷信,而是因为,这可能是道教关于上元的最初起源。因为此时,还没有系统的道教,少数认为掌握了修仙真理的人,笃信哈武帝确实遇见了神仙。

汉武帝到底遇见神仙没有,这并不重要,站在帝国的顶端,他孤家寡人,从天象获得心灵的支撑,驾驭庞大的帝国,一种祭祀是心灵的体现,他必然,会寻求神灵的庇护。

”东明九芝盖,北烛五云车。

飘遥入倒景,出没上烟霞。

春泉下玉溜,青鸟向金华。

汉帝看桃核,齐侯问枣花。

上元应送酒,来向蔡经家。“北周 · 庾信《道士步虚词十首 其二》

这是南北朝时期士大夫的信道,可以看到这里的道士和他仍旧相信汉武帝遇见上元夫人的故事,用各种礼仪,包括步虚,来赞美。其中将祭祀放在正月早春,传承汉武帝的虔诚。

这是对《汉武内传》故事的笃信,天上的神仙下凡,正是春天的泉水冰雪解冻之时,汉武帝曾经在王母的宴席上看到过仙桃和桃核,我们虔诚的祈祷,希望上元夫人降下神灵,来到我们家。

至少祭祀王母和上元夫人传统是在春天。

神灵说法呢?说穿了还是人们感恩自然和祖先的庇护。人们需要宗教,宗教就诞生了。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凝流水,春风含夜梅。

幡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隋 · 杨广《正月十五日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诗 》

隋朝和隋朝之前的正月十五,不叫上元节,就叫正月十五,因为民间自有热闹。

一是,农村上古的祭祀春月和迎接紫姑神的活动继续盛大进行,春月代表着潮汐雨水繁殖丰收。而紫姑神则是道教仙女和民间神话传说的合体,她代表蚕神,桑麻神,管理着农业家庭的劳作和丰收,甚至还能够知道孩子的学业和将来。

二是,自西汉就流传的佛教,也将此天定为灯节,燃灯祭佛。

三是,东汉后期的道教,很显然也将自己的神灵天官的生日安排在这一天。

历史各种民俗叠加在一起,在隋朝已经成为壮阔的灯节。长安城正月十五搭建巨大的灯火高台,而皇帝就登上同样璀璨的南楼高台眺望。

高台上有僧人念经,诵经的声音传递四方,而街道上人来人往。

实际正月十五是民间自发的节日,隋炀帝父亲在位时,曾经有大臣上书,说长安城正月十五夜晚热闹得恐怖,有各种待着面具的奇形怪状的人,来来往往,要求禁止。实际上这是民众的狂欢。后来制止不了,隋炀帝干脆锦上添花,全面放开还不算,亲自号召做灯,形成壮观的正月十五的灯会。

正月十五叫作上元节是在唐朝,且是第一任开国皇帝李渊定下的。

唐朝李渊起义,身边有各种道家方士,他们用自己的力量预言以及精神鼓励,辅助了唐朝的诞生,所以唐朝以道教立国,以李耳之子孙救世而出现,

高祖李渊颁布《先老后释诏》:“老教孔教,此土先宗,释教后兴,宜崇客礼,令老先、孔次、末后释。”明确规定了唐朝本土,以道教为国教,其他的兼容。

在道教之中,是天官、地官、水官是神,管理世上的天空,山峦和河流,就根据节候配伍,将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合称"三元"。作为神的生日祭祀。

但是我想李渊和李世民,还是知道另外一种说法的,因为天官地官水官代表着上古皇帝尧舜禹,以盛大的道教礼仪祭祀这些为历史作出杰出贡献的皇帝,也是保佑自己的江山,激励自己的作为吧。

正月十五已经形成了巨大看灯赏灯的民俗,李渊不过是用道教引导,使这个节日更加恢宏壮丽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初唐 ·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一作上元)》

隋唐的上元夜之所以特别热闹,还来源于重要城市的宵禁制度,比如长安和洛阳,一年只有正月十五城门开三昼夜,供人们自有出城进城。当然中唐时候的白居易喜欢江南杭州,那是因为天高皇帝远,不必太限制夜晚的出行。

这首唐朝高宗时期的的上元节的诗,写出了长安正月十五的热闹。

当火树银花点起,城门护城河上的桥就已经打开,人们纷纷骑着马出城,在郊区享受明月美景。

各种花枝招展的歌女来往在郊外的园林之中,她们唱歌跳舞,那无数的梅花随着人们的狂欢飘落、

今夜是个没有宵禁的夜晚啊,无需要告诉我们时间,因为今天是没有时间限制的,催了也白催。

”仙客开金箓,元辰会玉京。

灵歌宾紫府,雅韵出层城。

磬杂音徐彻,风飘响更清。

纡馀空外尽,断续听中生。

舞鹤纷将集,流云住未行。

谁知九陌上,尘俗仰遗声。"中唐 · 张仲素《上元日听太清宫步虚 》

实际上正是唐朝重视道教以及节日,所以民间才有这样宽松的氛围,不过可苦了这些道士们,人间的良辰美景,热闹欢快正是他们辛勤虔诚的时候。他们有着繁琐的修行和礼仪,当然穿着此日华美,昼夜高唱灵歌和祝福,为大唐祈祷国泰民安。

百姓们正月十五当然还有另外的去处,去道观或者佛事,上一炷香,领略人山人海里,修道者华丽的虔诚,以及庄严的灯火,这和民间的灯火是不同形式不同寓意,但是一样震撼和美好。

到了宋朝,上元节的名称早已经固定,且假期多达三天到七天。

灯节从正月十四就开始举办,虽然叫做试灯节,但是和上元节一样热闹。

“上元时节皆相慕,皇都城里万家灯。

笙歌有处共誇称,架肩叠足几许层。

轻尘雾敛月明中,车骑云軿五夜风。

意气尽随年少得,九衢填咽乐声同。” 北宋 · 赵炅宋太宗《缘识 其四十七》

这是宋太宗皇帝与民同乐的事。虽然名字还叫作上元节,显然宋朝的皇帝没有唐朝皇帝那么神神叨叨,还是颇接地气,上元就是灯节,要的是太平世界的人间幸福和热闹。

上元时节,都在渴望看灯,于是皇城里今夜万家灯火。

那笙歌鼎沸之处,人们是叠着罗汉一样,骑在人的头顶去围观热闹和歌舞。

本来后半夜,刚刚热闹稍微减去一点,鞭炮声小了,路上的烟尘也少些,可以看到明丽的月亮,结果一辆辆马车飞驰而过,又带出新一轮高潮。

那是英俊的少年彻夜狂欢,不知道疲惫,这京城的夜成了不眠的喧嚣之夜啊。

看得出,他非常喜欢,非常受用。国泰民安,才容得下少年彻夜的狂欢,如同早春的花木,如同饱满的春月啊。

上元节之所以一直是古代正月十五的官称,其实也含着第一个圆月之夜的含义。

中国的文字就是这么奇妙,常常在岁月中重新衍生出其他美好的含义。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上元节是什么节.jpg” />

与上元节是什么节日,要干什么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