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懂得了宽容450字
如果问知青张娜依在草原生活了五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她说“最大的感觉就是学会了爱和包容,学会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招工回城了之后,被安置在通县的一家工厂,她没有因为招工回城有一个稳定的工作而高兴快乐。除了每天在厂里工作八小时外,还有路上五个多小时的,所以,她每天都是早出晚归,渐渐地习惯了。
她进厂三个月后,工厂里成立了工会,因为她在农村时有过当广播员的经历,所以被调到工会担任宣传干事并兼职了广播员,从此,她深入车间采访,加班加点撰写文章,还自学拍照技术,在六七年的实践中,张娜依已经具备了成为一名记者的必要素质。
张娜依一心想上大学,可是她不会英语不说,还没有时间复习功课。1979年,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成立,她报了名学习英语,她说可能在自己怀孕期间,一直处在疯狂地背英语,儿子英语特好,也许那时自己的行为是一种胎教吧,1980年8月,还有一个月就要临产了,她挺着大肚子,在家人的担心下完成了结业考试。
1982年她又报了中文专业大班学习,老师是北大中文系教授,白天可以在电视上学习,张娜依每天都要五点起床挤公交上班,晚上回家已经是七点多了,有事更晚一些。她想了一个办法。把家里的红梅牌收音机装在包里插上耳机,在车上听着课学习着中文,回家再加班加点写作业,遇到工厂忙时或者家里有事的时候,她一天只能休眠两小时。三年后,她不但毕业了,还被评为三好学生。
由于张娜依在工会的出色表现,她被调到市区的一家工厂担任工会女工委员主任,组织发展她入党,准备提拔她时,谁也没有想到她选择了离开。
一日,张娜依打开了收音机一边收听一边忙着手头的事情,突然,收音机里传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招聘记者的消息。听到消息的瞬间她心动了,她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家人,说实在的此时她心里没底呀,但在大草原养成的拼搏个性让她报名了。
笔试的那一天,张娜依按要求来到一所学校,只招聘20名记者,参加考试的人竟然多达426人,10个教室被挤得满满的,她有点眼晕了,还发现很多人是应届毕业的大学生,她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自己一定会成功。
试卷的第一题是问答题,问“什么是交响曲”张娜依只能按自己的理解,如写作文一样回答,好一点的是之前让弟弟为她找来的1984年《人民日报》合订本,她把上面的新闻要点一一背了,最让她头痛的是最后一题:用英文简介自己,她知道自己的英语水平不好,但她不愿让自己的试卷出现空白处,就写了自己的父母,上学,插队,与广播的结缘,自己对广播事业的向往和热爱。走出教室的时候她很沮丧觉得希望没有了。
谁又知道,就是她写的经历和对广博事业的热爱救了她,得到面试通知时,她惊呆了。她兴奋了,她高兴得像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60人参加面试,她感到自信心满满地。面试的那天,她回答了面试官提出的几个问题后,讲诉了自己插队放牧,讲诉了大草原的故事
当拿到录取通知书,张娜依高兴地,快乐地,还有那么一点点的兴奋,可告诉家人的时候却得到家人的一致反对,说她在工厂每个月也能拿到一百二三十元,到电台当记着每月只有八十元等等。可是张娜依就是不愿放弃自己的梦想,1985年6月她报到了。
转眼间已过了20多年新闻生涯,她从跑街记者到主持人,从主持人到部主任,从部主任到节目监制,一路走来她在每一个工作的岗位都是兢兢业业,用心血和汗水铸就着梦想
如今,张娜依已退休多年,听说最近她又开始写回忆录了。
注:素材来源知青网
配图来源网络
作者:老刘学史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我懂得了宽容.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