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经济学原理 曼昆pdf,经济学原理在线阅读?
优质回答:
经济学原理有哪些?
从理论上讲原理太多,从实用上讲就一条:用好的模式营造资金源源不断流入的环境并运用好这些资金,就成功了。没有那么高大上。[捂脸][捂脸][捂脸]
其他网友观点
谢谢问答的邀请!
在之前回复《有什么简单实用的经济学原理可以分享?(https://www.wukong.com/answer/6902399702915481870/)》提到了我想和大家分享的5个让我印象最深刻的经济学原理中的两个,折现和机会成本,这儿再接着谈。
三、边际效应递减
“边际效用递减”是什么意思呢?
当你吃第一个冰激凌的时候,你觉得它非常美味,可如果还让你多吃一个,你就没有吃第一个的时候那么想要它了,如果继续不停吃下去,每多吃一口给你带来的满足感会越来越少。可能吃第五个的时候,你就会难受起来。
日本大导演北野武在出名之前发誓:哪天有钱了要买辆跑车!
成名之后,他买了保时捷,却发现感觉没那么好,因为“看不见自己开保时捷的样子”,于是他让朋友开,自己打个出租车跟着,还和司机说“看,那是我的车哦”。
我们需要多少钱才能幸福?
几年前,普林斯顿大学对 50 万美国人进行了调查,得出结果是,生活水平一旦达到了舒适标准,再多收入也不能带来幸福。而这个“舒适标准”在不同国家不一样的,目前,美国是年收入 7.5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0万)。
这个调查还发现,当一个人的年收入从美国中产的起点2.5 万美元提高到能体面生活的 5.5 万美元的时候,他的幸福感并没有翻了一倍,而是仅仅提高了 9 %。
为什么呢?
因为金钱跑车大豪宅、鲜花掌声镁光灯,所有这一切东西的边际效应都会递减。
如果你追求的仅仅是这些东西,得到了之后你会失望的。我们的幸福的来源不是我们得到了什么,而是我们在期待什么、追逐什么。
四、沉没成本(Sunk cost)
“沉没成本”是业已发生的无法收回的成本,它是过去的成本,不应该影响当下和未来的决定。沉没成本常用来和可变成本(Prospective Costs)作比较,可变成本可以被改变,而沉没成本则不能被改变。
举例来说,如果某人预订了一张电影票,已经付了票款且假设不能退票。此时付的价钱已经不能收回,就算不看电影钱也收不回来,电影票的价钱算作沉没成本。
当然有时候沉没成本只是价格的一部分。比方说某人买了一辆自行车,然后骑了几天低价在二手市场卖出。此时原价和卖出价中间的差价就是沉没成本。而且这种情况下,沉没成本随时间而改变,例如某人留着那辆自行车骑的时间越长,一般来说因为折旧而使卖出价会越低。
大多数经济学家们认为,如果人是理性的,那就不该在做决策时考虑沉没成本。比如在前面提到的看电影的例子中,会有两种可能结果:
付钱后发觉电影不好看,但忍受着看完;
付钱后发觉电影不好看,退场去做别的事情。
两种情况下都已经付钱,所以不应该考虑退钱这件事情。如果后悔买票了,那么当前的决定应该是基于是否想继续看这部电影,而不是为这部电影付了多少钱。此时的决定不应该考虑到买票的事,而应该以看免费电影的心态来作判断。经济学家们往往建议选择后者,这样只是花了点冤枉钱,还可以通过腾出时间来做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来降低机会成本,而选择前者还要继续受冤枉罪。
很多人对“浪费”资源很担忧害怕,被称为“损失憎恶”。比如说很多人会强迫自己看一场根本不想看的电影,因为他们怕浪费了买票的钱。这有时被叫做“沉没成本谬误”(然而对于完美主义者这也可能是一种满足性效益)。经济学家们会称这些人的行为“不理智”,因为类似行为低效,基于毫不相关的讯息作出决定错误地分配了资源。
这些思考可能反映了对衡量效用尺度的不统一,因为这种衡量对消费者来说是主观且独特的。如果预订了一张电影票还发现电影确实不对胃口,可能会等到散场再走,而觉得保存了脸面,这也是一种满足性效益。某些人则可能从给电影找碴中得到些娱乐,并对自己的鉴赏结果感到自豪,或者觉得有足够资格在其他人面前批评电影。
第五个是复利,我之前在回复《什么是复利?为什么说它是世界上第八大奇迹?(https://www.wukong.com/answer/6895728970621845774/)》详谈过了,不另赘述……点到为止吧。
最后,再顺便打个小广告,《看懂金融的第一本书》新鲜出炉,谢谢关注!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其他网友观点
经济学原理可以分为十点!
①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②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③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④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⑤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⑥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⑦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⑧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⑨当政府发行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
⑩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短期权权衡取舍。
其他网友观点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People face trade-offs)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margin)
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off)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Markets are usually a good way to organize economic activities)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Governments can sometimes improve market outcomes)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A country’s standard of living depends on its ability to produce goods and services)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Prices rise when the government prints too much money)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Society faces short-run trade-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其他网友观点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E(ri)=rf + βim(E(rm)-rf)
Rf 无风险利率,例如:国债,国债逆回购
Β 为i的系统性风险系数
预期回报=银行存款利率+β(市场回报-银行存款利率)
(2)、阿尔法动量模型
E(rp)=αj + βjrm + ε
,β选时
,α选股
,ε 残差=0
市场中大部分收益是β带来的,相当于水流的方向。在β选时为正数时,也就是指数上涨时,收益才会高。
其他网友观点
经济学千变万化,但是核心原理只有10个,我用鱼与熊掌的故事来解释。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我们一生都在不停选择和放弃。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选了鱼,就没了熊掌;选了熊掌就没了鱼,放弃的东西就是我们的成本。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无论是捕捉鱼还是熊掌,捉第一只和第十只消耗的能量肯定不一样,因为人会变累,效率降低。
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给一个人一只熊掌的奖励,比一条鱼的奖励会让他更为努力。
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我们通常选择买鱼或者熊掌,而不会去自己捕捉,因为这样比较方便省事。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分配鱼和熊掌,只有在市场上交换,双方才觉得公平,无论是家长、还是政府来分,无论比例如何,总有一方不满意。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市场上,有绝对优势的人会无偿或低价掠夺别人的鱼和熊掌,这时候需要政府来平衡。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你过得好不好,在于鱼和熊掌的数量,而它们的数量在于猎人的捕猎能力,就是生产力。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一定时期内,鱼和熊掌数量稳定,作为中介信用的货币多了,它们也就贵了。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其他网友观点
谢谢问答的邀请!
在之前回复《有什么简单实用的经济学原理可以分享?(https://www.wukong.com/answer/6902399702915481870/)》提到了我想和大家分享的5个让我印象最深刻的经济学原理中的两个,折现和机会成本,这儿再接着谈。
三、边际效应递减
“边际效用递减”是什么意思呢?
当你吃第一个冰激凌的时候,你觉得它非常美味,可如果还让你多吃一个,你就没有吃第一个的时候那么想要它了,如果继续不停吃下去,每多吃一口给你带来的满足感会越来越少。可能吃第五个的时候,你就会难受起来。
日本大导演北野武在出名之前发誓:哪天有钱了要买辆跑车!
成名之后,他买了保时捷,却发现感觉没那么好,因为“看不见自己开保时捷的样子”,于是他让朋友开,自己打个出租车跟着,还和司机说“看,那是我的车哦”。
我们需要多少钱才能幸福?
几年前,普林斯顿大学对 50 万美国人进行了调查,得出结果是,生活水平一旦达到了舒适标准,再多收入也不能带来幸福。而这个“舒适标准”在不同国家不一样的,目前,美国是年收入 7.5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0万)。
这个调查还发现,当一个人的年收入从美国中产的起点2.5 万美元提高到能体面生活的 5.5 万美元的时候,他的幸福感并没有翻了一倍,而是仅仅提高了 9 %。
为什么呢?
因为金钱跑车大豪宅、鲜花掌声镁光灯,所有这一切东西的边际效应都会递减。
如果你追求的仅仅是这些东西,得到了之后你会失望的。我们的幸福的来源不是我们得到了什么,而是我们在期待什么、追逐什么。
四、沉没成本(Sunk cost)
“沉没成本”是业已发生的无法收回的成本,它是过去的成本,不应该影响当下和未来的决定。沉没成本常用来和可变成本(Prospective Costs)作比较,可变成本可以被改变,而沉没成本则不能被改变。
举例来说,如果某人预订了一张电影票,已经付了票款且假设不能退票。此时付的价钱已经不能收回,就算不看电影钱也收不回来,电影票的价钱算作沉没成本。
当然有时候沉没成本只是价格的一部分。比方说某人买了一辆自行车,然后骑了几天低价在二手市场卖出。此时原价和卖出价中间的差价就是沉没成本。而且这种情况下,沉没成本随时间而改变,例如某人留着那辆自行车骑的时间越长,一般来说因为折旧而使卖出价会越低。
大多数经济学家们认为,如果人是理性的,那就不该在做决策时考虑沉没成本。比如在前面提到的看电影的例子中,会有两种可能结果:
付钱后发觉电影不好看,但忍受着看完;
付钱后发觉电影不好看,退场去做别的事情。
两种情况下都已经付钱,所以不应该考虑退钱这件事情。如果后悔买票了,那么当前的决定应该是基于是否想继续看这部电影,而不是为这部电影付了多少钱。此时的决定不应该考虑到买票的事,而应该以看免费电影的心态来作判断。经济学家们往往建议选择后者,这样只是花了点冤枉钱,还可以通过腾出时间来做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来降低机会成本,而选择前者还要继续受冤枉罪。
很多人对“浪费”资源很担忧害怕,被称为“损失憎恶”。比如说很多人会强迫自己看一场根本不想看的电影,因为他们怕浪费了买票的钱。这有时被叫做“沉没成本谬误”(然而对于完美主义者这也可能是一种满足性效益)。经济学家们会称这些人的行为“不理智”,因为类似行为低效,基于毫不相关的讯息作出决定错误地分配了资源。
这些思考可能反映了对衡量效用尺度的不统一,因为这种衡量对消费者来说是主观且独特的。如果预订了一张电影票还发现电影确实不对胃口,可能会等到散场再走,而觉得保存了脸面,这也是一种满足性效益。某些人则可能从给电影找碴中得到些娱乐,并对自己的鉴赏结果感到自豪,或者觉得有足够资格在其他人面前批评电影。
第五个是复利,我之前在回复《什么是复利?为什么说它是世界上第八大奇迹?(https://www.wukong.com/answer/6895728970621845774/)》详谈过了,不另赘述……点到为止吧。
最后,再顺便打个小广告,《看懂金融的第一本书》新鲜出炉,谢谢关注!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其他网友观点
经济学原理可以分为十点!
①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②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③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④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⑤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⑥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⑦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⑧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⑨当政府发行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
⑩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短期权权衡取舍。
其他网友观点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People face trade-offs)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margin)
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off)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Markets are usually a good way to organize economic activities)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Governments can sometimes improve market outcomes)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A country’s standard of living depends on its ability to produce goods and services)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Prices rise when the government prints too much money)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Society faces short-run trade-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其他网友观点
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曾说过,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经济学,那就是“没有免费的午餐”。这里,要为午餐所付的那个“费”,就是机会成本。
我们知道,人类无论是在动物性上还是社会性上,都有很多的欲望。但不幸的是,相对于人们的欲望,在任何时间点上,用来满足欲望的资源却总是稀缺的。比如,我们常说的钱不够花,就是指拥有的钱不足以支撑花费,因此相对于花费而言,我们拥有的钱就是稀缺的。也许有人会说,大富翁们总该不受稀缺的困扰了吧?其实不然。尽管他们并不缺钱,但他们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也受稀缺性的约束。
因为稀缺性的存在,人们在行动时就必须有选择,为了得到一样东西就得放弃另一样东西。所谓机会成本,就是你为了达成某项目的所要放弃的最大的价值。举例来说,如果你现在面临两个工作机会,一个是年薪10万元的大学教职,另一个是年薪50万元的投行交易员,那么在不考虑非货币利益的前提下,选择去大学任教的机会成本就是50万元。当然,在现实中情况可能会比较复杂,人们在选择时还必须要考虑很多不能用货币衡量的因素,例如亲情、友情、自由、尊严等。从这个意义上讲,机会成本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主观的判断。
其他网友观点
很好记,努力学习,学会存钱,跑赢通胀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经济学原理在线阅读.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