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血动物的体温是如何变化(冷血动物的体温是随着外界的变化吗)

冷血动物的体温

网友提问:

温血动物哪种动物的体温最高,哪种动物的体温最低?

优质回答:

谢邀。

楼主说的温血动物应该就是恒温动物。恒温动物是指动物个体可以靠自身机体把温度维持在一个恒定的状态下,而不受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像我们人类就是标准的恒温动物。

其实,在大自然中,绝大多数的哺乳动物和鸟类都是恒温动物。那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在所有的恒温动物中,谁的体温最高?

首先,人是恒温动物,正常的体温在37℃左右,而当我们剧烈运动时,体温会升高。同理,如果一个恒温动物的生活习性就是高速运动的,那么它的体温就显然比其他的动物要高一点。毕竟与空气的摩擦力也会产生热量,如果要保护自己,那么就要保证自己的温度相对较高。

基于这个观点,我们再来看一下,在所有的哺乳动物和鸟类之中,谁的速度更快而且是经常性的。

说到速度快,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猎豹了,猎豹的时速在120公里左右,是陆地上跑的最快的动物。但是,猎豹的这种高速奔跑持续时间很短,而它在不追捕猎物时,是不会保持高速奔跑的。

因此,猎豹高速奔跑时体温会升高,但是却不是恒定的,所以我们排除了猎豹。

第二种速度很快的动物就是游隼。游隼的体长虽然只有50厘米左右,但是它的最高速度超过了400公里,但是这只是在捕猎时。在正常情况下,游隼的飞翔速度维持在70公里每小时左右。因此,游隼也不是体温最高的动物。

第三种,雨燕。雨燕是一种酷似家燕的鸟类,虽然它的最高时速只有350公里,比游隼要慢一些,但是雨燕的平均时速在170公里每时上,所以雨燕也是世界上平均时速最高的动物。

据研究,雨燕从学会飞行之后的幼年时期开始起飞,然后它会不间断的飞行50万公里。为了适应高速飞行和持续飞行所产生的热量,雨燕的体温也高于所有的动物,正常情况下,雨燕的体温恒定在44℃左右。

因此,雨燕是世界上体温最高的动物。

说完了体温最高的动物,我们再来看一下体温最低的动物。许多人会认为冷血动物的体温最低,因为它“冷血”。实际上这么理解是错误的,冷血动物是指身体温度可以随着外界的环境温度而改变的动物,最常见的冷血动物就是蛇、蜥蜴等等。

但是蛇在日照的情况下体温在30度左右,日落后会低一点,与环境的温度差不多。蛇有冬眠的习性,在严实的洞穴里,加上盘踞没有活动,即使在冬天,蛇的体温也要在10摄氏度以上。

所以说,冷血动物没有绝对意义上的体温最低,而体温最低也仅仅存在于恒温动物中。

上文中我们说过了恒温动物中,速度快且持续性强的动物体温最高,反之,速度慢且不怎么运动的恒温动物的体温就是最低的。

说到速度慢,许多人都想到了乌龟,确实乌龟速度很慢,而且不怎么运动,但是乌龟是变温动物,而不是恒温动物。那么,温度最低的动物究竟是谁呢?

据研究表面,刺猬一生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睡觉,除了冬眠外,它每天至少要睡上半天,因此,为了在睡觉时减少身体的新陈代谢(也就是说尽量的少消化食物),刺猬的体温很低,据研究,刺猬在睡觉时的体温仅有6摄氏度左右。因为长期的低温习惯,即使是醒过来的刺猬体温幅度也不会很大,毕竟刺猬是恒温动物。

因此,恒温动物中体温最高的是飞行速度快且持久的雨燕,体温最低的是整天睡觉的刺猬。

关注猎奇动物社,每天带给您最有趣的猎奇动物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其他网友观点

当我们由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时,可以感觉到四周温度的变化,但是我们本身的体温却不会改变。这是因为人类属于“恒温动物”类,恒温动物还包括所有温血动物、哺乳动物、家畜和鸟类。

但是有些动物的体温,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这类动物被称为冷血动物。它们包括昆虫、蛇类、青蛙、鱼、蜥蜴和龟等。冷血动物的体温,会比周围环境低一点。

人类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7℃,但体温也会发生很多属于正常范围内的变化。比方说:人的体温在上午4点时最低;皮肤的温度比内部温度低;进食后的一两小时内体温会增高;劳动会使体温升高;酒精则会降低体内温度。

动物的体温有很大的差距,大象的体温最低,是35.5℃;小鸟的体温最高,可达42.8℃。下面就根据动物的体温来加以分类。

35—38.5℃:人类、猴子、骡、驴、马、老鼠、大象。

37.5—39.5℃:牛、羊、狗、猫、兔子、猪。

40—41℃:龟、鹅、鸭、猫头鹰、鹈鹕、秃鹰。

41.5—43℃:鸽子、鸡和其他常见的小鸟。

体温最高的动物———雨燕,44℃。

体温最低的动物———睡眠状态的刺猬,6℃

动物为了维持一定的体温必须排除体内多余的热,人能借流汗排热。不会流汗的动物则必须用喘息的方法排热,因此天气很热时,常会看到狗喘息不已。

其他网友观点

体温最高-雨燕44℃

体温最低-刺猬6℃(休眠状态)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冷血动物的体温是如何变化.jpg” />

与冷血动物的体温是随着外界的变化吗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