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作品,郁达夫作品有哪些?
郁达夫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精通日语、英语、德语、法语和马来西亚语,代表作《故都的秋》《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
三兄弟:郁达夫、郁华(曼陀),郁养吾
1941年,郁达夫为了躲避日本人迫害,化名赵廉,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与朋友经营一家叫“赵豫记”的酒厂。懂日文的郁达夫被日军强征做了8个月的翻译,他利用这个机会,掩护和支持华侨和印尼人民的抗日活动。1944年1月,因华侨汉奸告密,郁达夫身份暴露。1945年8月29日,就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两周后,晚上的8时许,郁达夫被一个土著青年叫了出去,最后被日本宪兵将他在森林里秘密杀害,时年49岁。1945年,郁达夫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关于郁达夫,民国著名作家、记者曹聚仁说:“诗人在历史上是神仙,飘飘欲仙的; 但他住在你家隔壁,就是个疯子。”
郁达夫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位在世时就已经出版日记的作家,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他常常把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小说和散文的创作素材,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个性和人生际遇。特别是表现在飞扬着由恋爱所激发的才情上。
郁达夫还在富阳高等小学读书时,与比邻的“赵家少女”,有过一段“水一样的春愁”的初恋。而在同一时期,他还与倩儿等两位姑娘有过类似的恋情。
1914年至1920年,郁达夫与后藤隆子、田梅野、玉儿等产生过恋情。后藤隆子被郁达夫昵称为“隆儿”,是郁达夫下宿处附近的“小家女”。田梅野是名古屋旅馆的待者,玉儿也是侍女。1919年,郁达夫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依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下成名作《沉沦》。
1917年,当郁达夫从日本回国省亲时,受父母之命、经媒妁之言与孙荃订婚。郁达夫婚后的生活温馨幸福,但在苦闷的时候,又经常会大骂妻子。而当他把胸中的悲愤发泄完后,又痛加自责:“啊啊!我在社会上虽是一个懦弱的受难者,在家庭中却是一个凶恶的暴君啊!”
郁达夫与孙荃
郁黎明(郁达夫与孙荃的女儿)
1927年,郁达夫邂逅王映霞,对她一见倾心,于是求再见、三见,于是上演了现代文坛一段轰轰烈烈的恋爱传奇。在随即出版的《日记九种》里,郁达夫详细地描述了两人从相识、相知到相爱的全过程,甚至连与王映霞接吻的次数以及哪一次吻得最长,都有明确的记录。
郁达夫与王映霞
1928年秋天,郁达夫遇到美女作家谢冰莹,表现得十分兴奋和激动,连王映霞都说他“放荡惯了的人”。
谢冰莹
1941年,郁达夫到印尼后,结识了年仅20岁的何莲有。与何莲有的婚宴上,他以“何丽有”(即“何丽之有”的谐音)来揶揄她。
何莲有与儿子郁大亚
郁达夫与王映霞的长子郁飞说:“我的父亲是一位有明显优点,也有明显缺点的人,他很爱国家,对朋友也很热心,但做人处世过于冲动,以至家庭与生活都搞得很不愉快。他不是什么圣人,他只是一名文人,不要刻意美化他,也不要把他丑化。”
富阳郁达夫故居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郁达夫作品风格.jpg”/>
网友提问:
郁达夫作品,郁达夫作品风格?
你如何评价郁达夫的作品?
优质回答:
郁达夫,男,原名郁文,字达夫,是我国现代知名作家。也是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在文学创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九月十七日,郁达夫被日军杀害于苏门答腊丛林。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郁达夫为革命烈士。
郁达夫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能看到他的身影,毫不掩饰地展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人生际遇,
郁达夫在小说创作中,带有明显的散文化特色,布局自然简洁,层次分明,错落有致,故事当中穿插一些景物描写或抒情议论,特别是人物的鲜明性格和强烈感情,自始至终贯穿全篇,浑然一体。代表作有《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怀鲁迅》等。
在当时那个动荡的年代,郁达夫的小说不仅对传统道德观念提出了挑战,且首创了自传体小说这种抒情浪漫的形式,对当时一批青年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作品中饱含了爱国、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和关怀等思想。但是,在一些作品中,也强烈表现出颓废与憎恨的消极一面。例如《感伤的行旅》《归航》可以看出其拼命地发泄一个人的本能,竭力要在病态中满足自我。
郁达夫经常慨叹自己生不逢时,于是将他的所有不幸,所有烦恼,所有悲苦,一齐抛向黑暗的军阀混战时代,向一个不人道的制度发出了一个哀鸣着的青年的控诉,表现出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倾向,富有积极战斗的色彩。
其他网友观点
感谢邀请,很高兴回答问题,我来说说自己的见解。(1)自我的写真,“自叙传”的色彩。从郁达夫相当多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出作者的个人出身、经历、个性等。作品中的那个具有连贯性的主人公,是一个以“自我”为原型、浸透着作者本人强烈主观色彩的文学形象。作品中的“他”以自我的个人经验、情感、生活为单纯的线索,抒发自己的情怀,构成了时代的“零余者”的心史、情绪史。
(2)感伤的抒情。郁达夫的小说通常都没有完整的情节,而注重于主人公抑郁寡欢的情绪,坦诚率真地暴露和宣泄人物感伤的、悲观的甚至厌世的颓废心境。他对忧伤的情绪特别感兴趣,以感伤的抒情为中心的郁达夫小说,轻视情节的营构,而注重情绪的倾诉。
(3)结构的散文化。郁达夫小说以抒情为中心,必然造就郁氏抒情小说的散文化倾向。如《沉沦》几乎没有以完整的情节为中心的结构框架,也不讲究谋篇布局。郁达夫以人物情绪为中心,依据人物感情的波澜起伏结撰成篇,创造了现代小说中一种崭新的体式——自我写真的抒情小说。
(4)流丽、清新的文笔。郁达夫的用笔与其主观色彩、抒情倾向相契合,饱蕴感情,富有色彩与节奏.很少使用静观的笔触叙事、抒情、写景,文笔清新、流丽。郁达夫小说的文学语言与他独特的文体风格是高度一致的。
以上都是我个人经验和观点还望采纳!
其他网友观点
没有看其所有作品,仅从他的游记《屐痕处处》来看,还是有真情实感的!
其他网友观点
郁达夫的作品总是让人看不到希望,即使是有那么一丁点儿,但最终总逃不过破灭。落日、日暮、暗夜、残月、残夜、寒冷、病痛,等等与衰落有关的物事,是作品的主旋律,人物内心的矛盾、扭曲,被呈现得淋漓尽致,大部分作品所呈现出的一个人物,都是作者自己的影子。从其作品中,感受到的是作者自己内心巨大的苦闷、彷徨、迷茫,现实的一个人,被现实的社会折磨的痛不欲生,内心如磐石般的痛苦无处排遣,心灵深处的积极向上被外在的颓废死死地压制。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一个纯洁干净的年轻人,会被折磨得看不到一点点希望。读其作品,你会感到一种沉重的压抑,压得人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