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濡以沫出自哪部著作(相濡以沫出自庄子的哪一篇)

相濡以沫出自,相濡以沫出自哪部著作?

相濡以沫,这个成语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而这个成语就出自《庄子》一书,在《庄子》的《大宗篇》和《天狱篇》都讲到过,说,泉水干了,鱼儿们一起被困在陆地上,没有了水,生存自然会变得很艰难,但哪怕如此,为了生存下去,它们便相互吐出湿气让对方呼吸,这叫做相“呴”以湿,同时相互吐出唾沫让对方滋润,这叫做“相濡以沫”。

看上去,这个故事是很感人的,而事实上相濡以沫,也一直被视为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对此,庄子也是不否定的,而且他也非常肯定这样的精神,毕竟这种相互帮助,在困难帮助能够携手生存的状态,能够让民族更加的团结,也让人与人之间能够更加的信任。

但这不代表着,相濡以沫在庄子的社会观念当中价值很高,或者说,在庄子看来,相濡以沫的精神状态是很好的,但是却不是最好的社会形式。那么,什么才算是最好的社会呢?或者说庄子为什么认为,相“呴”以湿、相濡以沫的状态,并不是最好的社会形式呢?

本篇文章就从另一个方面,来了解一下这两个成语,也来看一看,为什么说相濡以沫的社会状态并不是最好?并且来了解一下什么样的社会状态,才算得上是能够称之为好的。

相濡以沫的故事

在故事当中,鱼儿们相濡以沫,相“呴”以湿,为的是保全对方的生存,也是一种在艰难的环境当中依旧不放弃的精神,但是这个故事却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它们为什么要相“呴”以湿、相濡以沫呢?因为它们被困在了陆地上,那么为什么会被困在陆地上呢?因为泉水干枯了。由此可见,相濡以沫的前提是泉水干枯之后,鱼儿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做出的行为,所谓:泉涸,鱼相与处于陆。

那么,如果泉水不干枯,鱼儿们永远生活在水中不是更好吗?因此,这其实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这种面对困难的精神本身,就是在有困难的时候才会成型的,也才能够实用的,可是一个有困难的社会能称得上是最好的吗?其实不能。

如果鱼儿们天天相濡以沫,那说明他们的生存环境已经糟糕到了极致,而在这种急剧糟糕的生存环境中,人们需要做的,难道就是赞同相濡以沫的精神吗?还是说,人们为了表现相濡以沫的精神而忽略糟糕的社会呢?这放在人的社会也是一样。

我们提倡见义勇为,但不希望人人成为英雄

我们无比敬重见义勇为的人,当然也会提倡见义勇为,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我们希望人人都成为这样的英雄,也不代表着每天都看到见义勇为的事件发生,因为其实一旦有见义勇为,一旦有舍生取义,那其实意味着就有灾难、有犯罪,所以,我们宁愿不看到人性的伟大,宁愿不看到精神状态的超然,也希望这个社会能够安稳的发展,希望不有那么多的罪犯,不要有那么多的困难。

所以,相濡以沫的故事固然感人,但这背后却有一个非常让人无奈的事实,那就是在相濡以沫的背后,生存环境已经是极致的糟糕了。

相濡以沫的结局

我们单纯地去看相濡以沫的过程,会发现鱼儿们相互用湿气呼吸,用唾沫滋润,这其实并不能解决根本的生存问题,也就是说他们救不了对方,也救不了自己,那么如果一个社会里,人既然救不了自己,也救不了对方,那这个社会又有多好呢?就像这些鱼处的环境一样,那些相濡以沫的精神感动,能够保证得了它们的生命吗?不能。

所以,从另一种意义上来看这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价值。虽然这样说,显得太过于功利,毕竟,虽然它们救不了对方也救不了自己,但那种明知道救不了,还要尽力去救的精神,也依旧值得人们敬重,值得人们感动。

相濡以沫是无奈的,其社会状态不是最佳的

但问题在于,在敬重和感动的同时,这其实是一种非常无力的心酸,如果社会真的安然无恙,如果生存环境不出现问题,如此,灾难必然不会发生,难道我们就为了单纯的精神感动就需要这个社会出现问题吗?这难道不是一种更大的自私吗?所以,其实当时的鱼儿是无望的,无奈,无助的。

当然,它们作为个体,能够在困境当中以微弱的力量相互救助,这实在是非常崇高,也很悲壮,并且给这个无望的世界平添了希望的色彩,让人们更多地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增加了生存下去的力量。但是,这个社会如果把每个个体都逼到这个份上,如果让每个人都只能够通过相濡以沫才感受得到温暖,那这个社会必定不是一个好的社会,社会的状态也必定不是最佳状态。

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状态

然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当时的社会状态是怎样的。在春秋战国时代,因为其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阶段,所以,国家体制在不断地进行变革,又因为各大诸侯国的独立,导致了各种兼并战争的爆发,而且这种兼并战争不仅仅存在诸侯国当中,国内的大夫也在想方设法地吞并对手或者上司的土地、财富和人民。

所以,当时的天下是国内不安定、国际更混乱,如此一来,人民其实也就只能够相互安慰、抱团取暖了,他们的生活其实是看不到希望,就像当时秦国人所说的那样:悠悠上天忘我苍生。可是即便如此,人们也不能够放弃自己的生命,所以他们在艰难的环境当中挣扎。

春秋战国乱世,人们相濡以沫以利于生存,但说明社会出问题

不仅他们是这样,就连统治阶级也是如此,甚至统治阶层的日子,比平民百姓要更加难过,因为,平民阶级在面对社会环境变革的时候,他们可能最多是无家可归,是忍饥挨饿,但是对于领导阶层来讲,如果一旦权力出现了变动,那么就是国破家亡,人头落地,所以在当时那个时代里,哪一个阶层的人都面临着巨大的艰难坎坷。

如此,他们就只能够相互依偎,在看不到尽头的黑暗当中挣扎,也正因如此,春秋战国时代的战争才会接连不断的爆发,人口急剧下降,直到后来大一统王朝出现之后,情况才有所好转。

因为,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出现之后,社会变得相对比较安定,没有了分裂的势力,统治形式进行了确立,国家制度也在不断完善,王朝的体系运转起来相对比较顺利,所以天下没有那么多战争了,人民的生活就逐渐变好了。

如此,他们还需要相互依偎,抱团取暖吗?官僚制度确立了,皇帝的权利保证了,那么,统治阶层的日子还会那么难过吗?想必不会了。所以说,在这乱世当中,人们相互慰藉,不断给对方希望的精神状态固然值得肯定,但是,如果人们出现了这样的精神状态,也恰恰说明社会已经出现了问题。

近代革命,舍生取义,值得提倡,也恰恰说明社会出了问题

又好比说,近代历史的发展,像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这些都是在思想上的改革,也有无数人为了后代人的幸福,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们这种大公无私、舍生取义、为国为民的精神状态值得我们肯定,也值得我们学习。

可是当他们需要付出鲜血,才能够保障后来生活安定的时候,不恰恰说明当时的时代出现了问题吗?所以,其实在普通人的生活中,这种感动完全可以不用出现,只要社会足够安定,我们不要这种精神感动又能如何呢?当然社会无法完全的安定,只能相对平稳,毕竟,除去人祸之外还有天灾,不可能永远没有需要帮助的人,所以我们也需要肯定这种精神状态,但是却无法说这种精神状态之下的社会是最好的社会。

理想的社会状态,不需要相濡以沫

那么最佳的状态是什么样子的呢?这其实也要采用杨朱的观点了,最佳的状态其实就是: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每个人都不需要救助别人,每个人也都不需要别人的救助,大家其乐融融共同发展,社会状态也稳步提升,这也就意味着天天风和日丽,人民不需要在忍饥挨饿,泉水永远不会干枯,鱼儿也不会被困于陆地,如此也就不需要在相濡以沫了。

所以说,相濡以沫固然好,但是相濡以沫却不如相忘于江湖。也就是说,相濡以沫其实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的精神慰藉,是为了安定民众的心思,给予人们生活下去的希望,让人们感受到来自彼此之间的温暖。但是,相比于相濡以沫,我相信任何人想要的都是相忘于江湖,都是过安稳平静的生活,就像俗话说的那样,坏事不如好事,好事不如没有。

讨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相濡以沫的故事,固然让人感动,但它折射出来的社会状态却是让人心酸的,就像是那些相互畏惧的鱼儿一样,如果泉水不会干枯,那么它们的生存环境就不会受到破坏,自然不需要相濡以沫才能够给予对方温暖。

而且,这个社会的温暖,也并非只有相濡以沫的状态,才能够相互传递,在正常的生活当中的温暖也不在少数,因此,相比于在相濡以沫故事中的感动,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创造一个能够相忘于江湖的社会,如何能够让这个社会的环境变得更加的稳定,能够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平和。

而且,这其实也变相的与道家的观念相辅相成,就比如说老子所提倡的无为而治,其实无为本身是一种更高境界的有为,因为当社会发展到一定地步的时候,人民的无为也能够保障自身的生存,又或者说,人们不需要再付出极致的劳动力才能够解决温饱问题,这样的社会不比舍命不舍财的社会更加安定吗?

所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句话的含义其实是很深的,它不仅是一种精神状态的表达,也不仅是一种感动,折射出来的其实是要求人们理解社会的一种标准,让人们感受到生存的心酸,也让人们理解出要创造更好的社会条件的意义。

所以说,其实最好的天下,是不需要拯救和寄托的,它并不需要太大的理论支撑,不需要人们付出过大的辛劳,就可以保证生存环境,至少在道家人看来是这样的,就像相濡以沫的故事一样,没有泉水的干涸,就不需要有相濡以沫的救助,而没有泉水干涸的社会比有相濡以沫救助的社会是更好的。

道家对于杨朱变相的支持

因为杨朱的观点其实就是: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而如果真的达到了不需要拯救和寄托的目标,那么又怎么会需要人人贡献出自己的利益呢?试想一想,我们是在什么时候,才会要求人们要做出牺牲呢?

其实是在集体的利益受到破坏和威胁时,在那时我们为了保证集体的利益,可能就需要所有的人贡献出一部分的个人利益,所谓有国才有家,如果国不在了,家也就岌岌可危了。

但是如果集体的利益没有受到损坏呢?如果集体的利益一直都能够得到保证呢?那还需要人们贡献出个人的利益来维护集体的完整吗?其实是不用的。所以最好的天下必定是不用拯救的,而当不用拯救的时候,人们自然就可以一毛不拔了,因此这也是道家的观念与杨朱的观念不谋而合的地方。

结尾

所以,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不能够只看到某些精神慰藉,更多的还是要体会到在这些精神慰藉之后的社会状态,只有深入的挖掘这些社会现象,才能够更加丰富这些精神感动,才能让人们的行为更加的合理,才能让感动更加的现实。

其实,如果一个人只看到了精神慰藉当中的感动,而忽略了在这些感动出现的背后现实社会的辛酸,那么这些精神慰藉,其实也就失去了自身的价值,人们的思维也就偏离了正确的航向。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相濡以沫出自庄子的哪一篇.jpg”/>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