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礼主持词开场白(葬礼主持词大全)

葬礼主持词,葬礼主持词开场白?

北京市八宝山殡仪馆始建于1958年,是北京市规模最大、设施齐全的殡仪服务单位。“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殡葬工作先进集体”“首都文明单位标兵”……一项项荣誉背后,是八宝山一代代殡葬人对生命充满敬畏的初心和对殡葬事业的无限热爱。

陈晨:感受生命历程 导演人生谢幕

16年前,“80后”陈晨带着无限激情加入到殡葬行业,先后在八宝山殡仪馆服务中心3个一线岗位学习、工作。“倾听每位逝者的生命历程,当人生落幕时,导演最后一次影像,使怀念之人感受时间的永恒,为逝者一生画上圆满的句号。”陈晨这样介绍自己的工作。

陈晨是八宝山殡仪馆丧礼策划工作室牵头人、接待洽谈室班长。她所在的岗位是整个殡仪服务的第一站,每天的工作就是接待逝者家属。

“传统的‘三鞠躬、转一圈、握一次手’葬礼模式,很难满足所有逝者家属的需求。有个性化需求的家属会寻求一些新的告别形式,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一起沟通洽谈。”陈晨解释,与逝者家属沟通、听取需求、形成流程框架,拟写主持词、收集逝者资料制作视频、出具整个仪式策划书、接待家属参加仪式——这是葬礼策划师的工作流程。

在她看来,葬礼策划师就是要帮助那些追求个性的人“导演好人生最后一场电影”。陈晨曾为一名年轻的画师做过一个葬礼策划。在整个葬礼仪式中,她打破传统的殡仪用词和告别仪式,用化蝶飞舞的梦来寄托亲人的哀思和美好愿望,极大地舒缓了逝者家属的悲伤情绪。而在这之前,她需要提前了解逝者的人生轨迹,如喜欢什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留有什么遗憾等。在此基础上,她再结合家属的需求,策划好葬礼环节、写好葬礼主持词。

带着这份用心,陈晨自2012年至今参与策划了近百场葬礼。“生命没有预演,葬礼同样没有预演。”陈晨说,中国人比较含蓄,总觉得许多事情还有时间做,许多话还有时间说,当生命逝去,许多“来不及”便成了遗憾。而自己能做的,是在生命的最后一程,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和关爱,借一场葬礼让活着的人少一些遗憾,多一些抚慰,更好地活下去。她希望,在自己承办的每一场葬礼中探索生命教育、弘扬生命文化,让人们在送别亲友中感悟和思考自己的人生。

张洋:妙手守护生命最后的尊严

“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让逝者安息,让家属满意。”这是八宝山殡仪馆刘瑞安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整容室班长张洋常说的一句话。张洋是位“80后”,能够在不到40岁的年纪就成为享誉全国的刘瑞安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除了多年对专业技术的认真钻研外,还因为在他心底有一份对逝去友人的“承诺”。

“来殡仪馆工作前,我的一个好朋友因为车祸去世,我没能赶上跟她告别。后来听别人说,遗体整容做得并不好,参加追悼会的人看了都很难过。”张洋觉得,如果自己早学几年遗体整容技术,也许就不会留下那份遗憾。从那时起,使逝者安祥如生,成为了他的“初心”。

2005年4月,张洋来到八宝山殡仪馆,从引导员开始做起,兢兢业业。两年后,他被馆里选中,跟着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刘瑞安学习殡仪整容技术。在老师毫无保留地精心培养下,谦虚好学的张洋短短几年就从殡葬行业的门外汉迅速成长为业内新秀。在2010年举办的全国民政系统整容防腐职业技能大赛上,张洋拔得头筹。

有人说遗体整容是整个殡葬服务环节中技术含金量最高的工种。为了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张洋如同一块“海绵”,不断吸收医学、化学、美学、解剖学、雕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工作时增加实操的经验,空闲时找模型加强练习,回家后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天道酬勤,他练就了按照逝者生前照片对头、脸、肢体等损毁部位进行重塑的“绝活”,每次为遗体整容,都力求让逝者呈现安详、自然的熟睡状态。

由于技术出色,张洋至今已为近3500余名逝者提供了高质量的遗体整容服务。工作中,他更是处处从逝者家属的立场考虑,尽可能安抚他们激动的情绪,赢得了家属的认可和尊重。

除了精益求精的技术、至诚至信的服务,张洋还同刘瑞安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同事们不断探索运用各种高科技修复遗体的新技术。他认为,遗体整容中蕴含着情感和文化内涵,如何让生者尽快地从悲伤中解脱出来恢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是整个殡仪馆服务工作的意义所在。

身处殡葬工作不同岗位

他们却有着同样的执着坚守

执着源于信念

坚守源于使命和责任

每年清明都是殡葬工作者

最繁忙的时刻

请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文字:《北京社区报》记者 张美荣 任晓宇

图片:《北京社区报》记者 任晓宇

编辑:佳祥 安安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葬礼主持词大全.jpg”/>

与葬礼主持词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