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故事,民间传说故事有哪些?
一
元末年间,国运衰落。皇帝眼见身边无良将贤才,无奈之下,便贴出榜文,广纳天下有识之士,考生不论资历,论才取贤。
此诏一下,四海文武有识才子,便像潮水般云集京城。
山东有一秀才,已过不惑之年,屡考不第,但仍心高气傲。今见有如此机会,便不顾家中生活贫困,将祖上仅有的二亩薄地变卖,凑足盘缠,直奔京城而去。
入得考场,文章作得得心应手,心中甚喜。刚欲起身交卷,不料鼻子此时突然流出鼻血,擦抹不及,一滴鼻血玷污考卷之上。
考官见状,忙唤秀才到跟前盘问,当知他爷爷是个屠夫时,立将长袖一甩,言道:“此等下九流之辈,怎能进得考场?”言罢将他轰了出去。
秀才遭此重创,知已与仕途无缘,便死了进取念头,快快返回故里。
回至家中,但见老母卧病在床,娇儿啼哭不止。一问贤妻方知,家中已几日无米下锅,只靠野菜充饥。那穷困潦倒之势,苦不堪言。
他长叹一声:“罢,罢,罢,我既无为官之命,还是到土里刨食吃吧。”随即脱去长衣大衫,换上短打,从此秀才便安心于田间农务。
也该他时来运转,开荒之时,秀才经常刨出些前世的坛坛罐罐之类,竟也能换得些碎银子,以补贴家用。
这日,秀才正刨土之中,忽觉有 一硬物碰击镢头连连作响, 忙蹲下察看,见有一石板埋在土中。
秀才去掉浮土,将石板掀起,竟露出一石阶,秀才踌躇片刻,便顺阶而下。
不久到得洞底,借助洞口之光亮,秀才发现一特大棺木。方知是一座墓穴,不由得感到毛骨悚然。他悄然退出,将石板原样盖好,慌忙回家。
秀才回至家中,只觉浑身无力,倒头便睡。睡至半夜,忽有一年青书生推门进来。只见他深施一礼道:“老弟今日既进得我家,又为何不辞而别?我房内有无数金银珠宝,只是无人受用,今日老弟能进得我家,也是前世有缘。既如此,何不随天意而为之?请老弟不必多虑,明日请来舍下,随便取些个银两,也好添补家中之用。”言罢,书生悄然离去。
秀才一觉醒来,方知是梦。想那梦中所言,与那墓穴有关。他越想越怕,一连数日,不敢踏入那荒地半步。
怎奈,日子越来越难打发,孩子又饿得啼哭不止。秀才无奈,只好又壮起胆子,扛起镢头,往那荒地踱去。
到得石板跟前,秀才前思后想,不敢揭那石板。正欲走,不料那石板“轰”的一声竟自跳将起来,并由洞内冲出一股强风,旋转着将他团团围住,无法向前迈得半步。
这时,墓中传出话来:“家境如此清苦,何须这等清高?老弟请进。”事已至此,也由不得不下去了,秀才只好颤抖着慢慢走入莫穴。
下得穴底,棺木便在眼前。秀才小心翼翼地将棺木盖推开,只见棺内珠宝光芒四射,一时刺得他眼睛都难以睁开,身子不由倒退几步。他忙作揖道:“仁兄,念我孝母养小无奈,才来打扰,莫怪……莫怪……”
言罢,秀才用水袖拭去额头冷汗,再次颤抖着挪到棺木前,探身一看,立时呆住,原来棺里端端正正躺着三个人。
正中是一男子,两侧各一女,年龄三十余岁。
那男子,发髫高挽,翡翠簪插入发髻中间,神态安然。女的各都厚施脂粉,金银凤钗堆积满头,面带微笑。
三人整个身躯有丝绸白绢拆叠覆盖其上,个个面目安详,如同睡着一般。
秀才惊愕之余,慢慢将那白绢揭开。只见白绢下面堆满了金银珠宝,有《浣溪沙》一词为证玉酒壶盘夜光杯,
玛瑁葡萄金丝被。
翠绿宝石镶罗裙,
滚淳珍珠闹霸翠。
玉石宝枕金银镶,
白玉荷花珊瑚盆。
好一个富户人家!秀才被那满棺珠宝惊得目瞪口呆,他不禁怀疑自己身处梦中,忙将手背咬了一口,方知不是梦。
他又忙作揖道:“今此一举,为弟出于无奈,莫怪……莫怪…。”
秀才将棺内元宝之类,取了几锭,用丝绸白绢包好,迅速出得墓穴,将石板原样盖好。
到得家中,秀才将元宝等物收藏起,正不知如何处理裹银之白绢,忽然发现白绢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秀才定睛细看,原来是一篇长文,题目是:三人棺之说。
他忙将白绢展开在炕桌之上,从日当午直看到个日黄昏。
看罢,秀才不由得叹息道:“古有这等能人,都弃官不做,我比古人有何足惜?”
贤妻在旁忙问:“官人是在为谁叹息?”秀才便将白绢上面的故事,娓娓道与妻听。
二
这棺中三人所处年代为北宋抗金年间。棺中男者姓唐,名顺安,卒年三十岁。两侧之右,则乃顺安之前妻,姓凡,名秀娘。左侧之后妻,王府郡主,名贵贵,十八岁。
这三人何以如此薄命,又同葬一棺?说来话长。
话说唐家是山东平度人士,其家是当地县城有名的大户,祖孙几辈经商,因唐父排行老五,当地都称之为唐五爷。
这日,唐五爷去高密县城收账,天近中午,唐五爷便走进一家酒楼。要上一壶酒,二碟小菜,慢慢自斟自饮起来。
一杯酒刚刚下肚,见有一人春光满面进得酒楼,与唐五爷对面坐定,高声喊:“拿一壶酒,二盘菜来。”
酒保应一声“来一了……”到得跟前忙问。“县令爷,今天要得哪两样小菜?”“怎么又忘了规矩?”“是!是!是县太爷,不不客官,今天要得哪两样菜?”“还是外甥打灯笼一一照旧(舅)。”“好——老酒一壶,五香蚕豆,油炸花生米——”
酒保高喊着走到后堂去了。
唐五爷听此人讲话这等耳熟,抬眼一看,不由惊叫一声:“啊呀,这不是凡贤弟吗?”
原来这位后者竟是唐五爷分别多年的同窗好友凡世同。
这凡世同原本也是平度人氏,因事业有成,后取得功名,来到这高密县城为官。
两人分开十余载,今日突然相见,那高兴劲自不必说。唐五爷忙唤酒保撤去残酒剩菜。重新要得上等大盘鱼肉,两人推杯换盏畅饮起来。
喝酒间,先是谈些分别相思之情话,后便谈起家室。
世同问:“唐兄,你知我今天为何来酒楼饮酒?”
还没等唐五爷回话,忙又接着讲。“我妻多年不见有喜,不想今已有身孕,为其高兴也。”
唐五爷忙起身道贺,并讲他妻也已身怀六甲,相互道贺罢。凡世同道:“唐兄,既然两家这等巧合,为何咱俩不结成亲家?”“此话怎讲?"凡世同便接道:“如两家之妻都生女子,让她俩认做姊妹;如都生男子,让其拜为兄弟;如是一男一女,让他俩结为夫妻岂不是好?”
唐五爷听后犹豫道:“刚才听酒保称贤弟为县太爷,看来贤弟是那官宦人家,为兄与你攀亲,岂不….…”
“此话差矣,小弟我虽为官多年,自守‘清正廉明'的信条,为此,家境如同百姓一般。唐兄不是为我比不得唐家储有万贯家财而嫌弃愚弟吧?”
“哪里,哪里!”唐五爷见状非常高兴,忙拍手称道。就这样,仅三言两语便成全了一桩指腹为婚的姻缘。
数月后,唐家生一男,取名顺安,凡家生一女取名秀娥。
光阴似箭,不觉唐家顺安,凡家
秀娥,都已到了二八娇年,两家选好良辰吉日与他俩完婚。
可好花园中有杂草,千桩喜事也转悲,新娘子千好万好,却不曾与顺安讲得一句话!问得随身奶娘方知,秀蛾自幼不会讲话,天生的一个“哑巴”,顺安只觉一盆凉水泼入头上。
碍于两家交情深厚,秀娥又知书达理,孝敬公婆,尊重丈夫,顺安整天在学堂里读书,不到那掌灯时分,难得踏入妻子卧房,夫妻俩倒也平平静静,不曾见顺安有嫌妻之说。
这日是清明节,先生伴学生郊外踏青,回来后便以《游春》为题,让学生回去各作诗一首。
唐顺安回至家中,冥思苦想,竟迟迟写不出来,便将诗题放于桌上踱出房门,漫步于后花园。
片刻回房时,顺安忽然发现诗已作好,诗句之绝妙,实属上乘。他深感奇怪。这是出自何人之手?他转头望妻,见她正低头在做针线活计。
第二天,将诗句交于先生,先生一见,脱口夸赞好字、好诗文也。夸罢,先生没多问,便又出二题《春韵》,让顺安作好,明日一早交来。顺安不敢多问,只有把诗题带回。
试想,第一题都把顺安难住,第二题岂不更难煞于顺安?他左思右想,终无所悟,便叹息一声又走了出去。等他回来时,诗又作好。
第二天,顺安将这他人之作交于先生。
先生看罢,不再讲诗写得如何。竟问顺安:“唐顺安,你要如实告与先生,这诗出自哪位名人之手?”
顺安本想搪塞先生,没想先生将真相识破,无奈,只得将昨夜偶然隔窗偷看哑妻抡笔挥毫之事细讲了。先生听罢便道“唐顺安,从今日起,你不需要再来学了,回家拜你妻为师吧,为师我远不如她也。”
“先生,她是那女流之辈,我怎….”
“去吧…去..吧…”
无奈,顺安只得回家。
顺安一连数日无法向妻开口,考期眼见临近,先生又不接纳于他,无奈,顺安只好放下大丈夫之尊,跪倒妻子跟前,讲出了先生之意——拜妻为师。
妻子见状,竟丝毫不感意外地问:“此话当真?”
话一出口,非同小可,顺安惊得 一屁股坐在地上。 他呆望着妻子:“你怎么会讲话?”“我原本就不是哑巴。”“这究竟是怎么回 事? !”
妻见他惊恐之状,微微笑了笑,把他扶将起来后,便讲起她为何不讲话和不曾读得一天书而会作诗之根由来“我本是十六年前的兵部尚书朱子明也。当时恰逢宋金两国交兵,山东节度使刘豫贪图富贵,叛宋投金。为讨好金朝主子的宠信,刘豫献计于金兀术,称当时激战正酣的朱仙镇之役,只有取得我家祖传的朱光青龙宝剑助阵,方能保其获胜。金兀术听罢,忙派刘豫率兵连夜赶往我家,硬要取我家祖传青龙宝剑。我怎肯交于他?立将宝剑藏起。刘豫寻不到青龙宝剑,怎肯饶我?临行斩时诱我道:如肯讲出宝剑在何处,可升官进爵,赠与黄金万两。我破口大骂:你这毫无廉耻的贼子,我今被你算计,已无再生之念,要杀要剐由你便是!就这样,我死于那叛贼之手。到得阴间,阎王查我阳寿未到,怎会到来阴间?一问方知,我是被那刘豫所害而死。阎王派黑白无常送我还阳,没想那刘豫贼子竟将我尸骨烧化,并将我全家满门抄斩,一个没留。
无奈,我只有投胎转世。临转世,阎王问我可有何求?我一心想报杀身之仇、灭门之恨,便道:我想转到那官宦人家。阎王掐指一算道:好吧,今日你转世到凡府吧。我设法躲过喝迷魂汤,便转世到高密县衙内。没想凡父官职低微,我竟又是女儿身,眼见报仇已无望,我便终日闷闷无语。时间一长,家人都认为我是哑巴。”
唐顺安听罢,忙下拜日:“小民给大人叩头。”秀娥忙日:“快快请起,今日我已是女儿身,又为你妻,怎可如此称我?”忙将丈夫扶起。顺安道:“此仇不报,岂不便宜了刘豫那贼子?”
秀娥道:“报仇事小,为民除害事大。我自身报仇无望,可有一人能替百姓除这一害。”
“是哪位?贤妻说来听听。”
只见那秀娥跪倒曰:“夫君便能担此大任。”
顺安惊慌道:“我妻在说痴话?刘豫已被金兀术封为鲁王,现正势大,我何等能耐治服于他?”
“夫君如不答应为民除这一害,为妻我跪倒便不起来。”
无奈,唐顺安只好暂且应允。
自即日起,由妻为师,顺安日夜攻读,终于金榜题名。中得金朝头名状元(时山东为金朝所占)。
也该顺安命中注定该有两妻,中榜三日便被一个王爷看中,强行招为郡马。
洞房之夜,顺安怎肯与郡主同卧?便讲出今日之功,全由前妻而为,况且夫妻恩爱无比,实不知该如何对此双妻之事。
郡主见顺安如此诚恳,更加爱慕。忙宽慰丈夫,不必为此多虑。
顺安又道:“秀娥既为我妻又为师,且又先到,无理贬低为妾。郡主又是那帝王之尊,怎能成妾?你俩妻妾难定,如何是好?”
郡主道:“只要夫妻恩爱,名份何须计较?我会将秀娥亲姐姐般看待。”
顺安见郡主如此大量,叹息一声道:“罢了,妻妾自由人定,你俩都为我妻,不也是了?”
婚罢,唐顺安携两妻赴洪州府为官。只因他治理有方,百姓俱得安宁,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不但百姓称顺安为一名好官,就连金兀术也不得不器重他三分。
三
这日。金兀术庆寿。宴请文武百官,通宵达旦,莺歌燕舞。
酒至半酣,刘豫为讨主子欢心,忙上前施一礼日:“狼主,我乃不才,今日愿舞醉剑,以助酒兴。”
金兀术眯起醉眼道:“好,好!爱卿快快舞来,好让这百官一饱眼福。”
刘豫道一声:“遵命”,便舞起剑来。剑舞得如何?但看《浪淘沙》一词便知。
剑锋如闪电,道道赛光。
神态醉步尽飘然,
龙蛇雄峰映画面,众呼好剑!
刘豫正得意,忽瞟见顺安在旁冷眼以视。刘豫不解,上前道:“唐大人,鄙人舞得不好,望指教。”
顺安见问,忙起身施礼日:“不敢当,吾乃文官不懂剑术,怎敢枉加评论。只是王爷今日如用青龙宝剑献艺,那才是宝马配好鞍。诸位,你们道是也不是?”
百官哪知真相?齐声应道:“是,是,用那青龙宝剑舞来甚好。”
刘豫听了,先是一愣,后忙分辩:“我何曾有那青龙宝剑?”
顺安道:“让吾等众人一见,还怕抢了你的不成?”
百官又是一阵起哄,弄得刘豫有口难辩,支支吾吾讲不出话来。顺安仰天大笑日:“想不到鲁王爷这等小气,罢了,不看也罢了。”
金兀术本是那多疑之人,听得青龙剑在,酒兴全无。他想:当年朱仙镇的失败,全是因没有那青龙剑所致。难道刘豫欺骗于我,私自独占了青龙剑宴罢,众官谢恩告退。金兀术留顺安室内问话。唐顺安便依妻之计讲与金兀术听来。
“当年鲁王爷奉命去取那青龙宝剑,他见宝剑光彩照人,乃旷世之宝,一时贪心性起,将宝剑藏起,而后谎报狼主尚书不肯交出宝剑,他一怒之下,将朱家尽数诛杀。这事谁人不知?只瞒得狼主一人。”
金兀术听后将信将疑道:“如此事为真,那爱卿可知此剑在何处?”
顺安胸有成竹道:“在鲁王之祖墓内。”
前面讲过朱大人还阳时还没喝迷魂汤。常言道:不喝迷魂汤,前世事不忘。那藏剑之处自然记忆犹新。凡秀娥便吩咐丈夫取出那剑,藏入那刘豫之祖墓里,这事谁人能知金兀术忙派人前往寻之,果然将宝剑寻回。
因青龙宝剑已经找回,刘豫有口难辩。金兀术自此对他怨恨不已,后又中岳飞之计,金兀术借故将刘豫除掉。
四
这日,夫妻三人聚集一室,秀娥劝丈夫日:“世事沧桑,前途难料,现家仇国恨已报,还是激流勇退吧。”
郡主道:“夫君满腹才华,又得主子厚爱,正前途无量,何须退避三舍?”
顺安长叹道:“郡主此话差矣,那侵国之主,理应杀之。怎奈我官职低微,无法撼动于他,我满腹才学,竟成金贼之鹰大,其岂不羞辱我大宋祖上?”言罢,便拟辞官呈文,告退还乡。郡主原本通情达理,竟不阻拦。
话说夫妻三人回至故里,再不与那官场交往。
不过,自从回故里那日起,秀娥终日郁郁寡欢。无论顺安、郡主百般安慰都无济于事,后被盘问不过,秀娥终于讲出了那久虑之心事。
原来,秀娥的前身朱子明在转世投胎到阳世之前,曾经发过誓,一旦在阳间报仇雪恨,诛杀了刘豫,马上返回阴间,告慰被刘豫冤杀的全家亡魂,决不贪恋阳世的荣华富贵。“夫君,现在此仇已报,我心愿已遂,只是思那阴间的朱家老小。你现在有郡主做伴,我就更无牵无挂了。”
顺安听罢,将秀娥搂入怀中泣不成声道:“我妻,为夫怎舍得让你离去?”言罢泪如雨下。
秀娥怎舍得下他?可又思念那前世妻小无奈,这阴阳两世又怎得是好?秀娥虽思念朱家老小,待与顺安分别,终也难舍难分。
这都怨她当时没喝那迷魂汤,如果是喝得这迷魂汤,前世之事已忘,岂不一了百了?怎会有今日这等相思之苦两人正哭作一团,郡主闻讯过来,顺安将邵主拉至身边,将两妻同时楼入怀中道“妻,左边右边都是妻,伴左右,右妻难分离。妻,前来后来都是妻,伴前妻,后妻难放弃。妻,秀娥郡主都是妻,要分离,难离又难弃。”
念罢,昂首长叹:“难煞为夫也。”泪水顺颊而下。
秀娥对郡主泣道:“我去后,你要好生侍伴夫君。”
郡主哭泣日:“官人又思念姐姐,怎可使得?”
三人抱头痛哭,不觉日落西山,终无良策,顺安左右为难。
已到掌灯时分,顺安长叹一声道
“罢,罢,罢,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既夫妻三人这般难舍难分,倒不如同赴阴曹地府,与那朱家团聚,岂不甚好?”
顺安之话,没想竟合两妻之意。三人商定,选好黄道吉日,梳妆整理完毕,三人同时躺入棺中。
因两妻均无生养,倒也无牵无挂。安排后人埋葬,便一了百了。这《三人棺之说》一文,乃唐顺安之绝笔,以明示后人。
五
白绢故事,秀才讲至半夜方才讲完。夫妻二人唏嘘不已:世上竟有如此奇举,实属让人可敬可叹!
后来秀才将墓穴封死,不再踏入墓地半步,并对此事守口如瓶。秀才从此依靠双手勤俭持家,家境日趋兴旺。
作者:吴丕兰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民间传说故事诡异.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