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倡廉心得:朱元璋强力反腐,明朝腐败情况最后怎么样?

网友提问:

朱元璋强力反腐,明朝腐败情况最后怎么样?

优质回答:

朱元璋是从贫民一步步走上帝位的,在民间的经历,让他看透了贪官污吏对人民的迫害,所以他恨贪官,等他当上皇帝后,铁腕治贪。对贪官,他心狠手辣、绝不姑息,他精力充沛,能一插到底,哪怕再小的官,对他都害怕得心惊肉跳。

明朝后世的皇帝,没有一个有朱元璋那样的精力和能力,加之他们没有见到过贪官对人民的欺凌,对贪官也没有那么大的恨意。待朱元璋死后,他制定的反贪制度和措施,就不能很好的坚持下来,几于荒废。没有了朱元璋的重压,大小贪官反弹得更厉害,从内阁首辅、皇宫太监到乡村小吏,能像海瑞那样清正廉洁的,实在是少之又少,几乎没有。

另一方面,明朝官员明面上的薪资太低,如果不贪,他们连生活都困难,海瑞就是个例子,加之低级官员要向上级送礼,高级官员也要向皇帝供奉,从皇帝到小吏,形成了一个贪污体系。崇祯皇帝打仗无军饷,官员也抠的得不行,没人捐款支持皇帝,等到李自成进入北京,从皇宫和京城大官家里,无不找出大量钱物。

从上至下、由头到脚,没有一处不腐烂,怎能不亡国!

其他网友观点

还能怎么样?照样前腐后继。

在中国历史上,反腐之决绝,手段之多,惩罚之残忍,朱元璋绝对算第一。有个未经证实的数据:朱元璋在位31年,杀了贪官15万。

朱元璋规定,贪官如果贪污六十两的银子,立马处以死刑。贪官死得也非常惨,什么剥皮、挑筋、断手等等,手段极其残忍。据说当时每个地方都设有皮场庙,就是给那些贪官剥皮的专用场所,贪官不但被活生生剥皮致死,而且皮囊被剥下来之后,皮里会被塞进石灰和稻草,然后放在公堂旁边,以作警示——大白天的演恐怖片给活人看。

恐怖吧?警钟长鸣了吧?天下无贼了吧?屁用都没有,该贪的照样贪,否则朱元璋也不会活到老杀到老了。31年杀了15万,你说这叫效果好还是坏?

为什么在那么严厉的处罚下,依旧有人要贪?难道他们不怕死吗?

他们当然怕死,但是他们是人,人性的本质都是自私利己的,当白花花的银子摆在面前伸手可及、而且揣进腰包无人知晓时,你会怎么办?这时候你肯定想的不是什么“伸手必被捉”这样的名言警句,而是“不拿白不拿”这种完美的人生鸡汤。

朱元璋反腐经验只说明了一个事:永远不要指望什么雷霆手段。

有本书叫《总统是靠不住的》,其核心内容简单来说就是,美帝总统,以及美帝一切手握权力的人不管科长还是股长都是靠不住的。不要跟我说你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是三好学生,也不要说你貌比潘安品德超过柳下惠,一旦大权在手,谁知道你会干出什么样的事情出来?那怎么办呢?——必须限制你的权力,对你实行监督和制约。这就是所谓的“收银机制度”:你在超市购买东西,然后去收银台付款,通过对你购买物品的录入,收银机立马计算出交易信息,一切都是机器在管理,账目一清二楚,最大限度的杜绝了人为舞弊。——总之,每天面对花花绿绿的钞票,没有几个人经得起诱惑,只能依靠“收银机”来管理,这个“收银机”就是——制度。

其他网友观点

明朝朱元璋反腐之狠,可谓空前绝后…

反腐之难,唯巧治严惩为上。

如果那时有数字货币,加上公开透明等法治相辅…

明朝反腐还不至于功亏一篑。

其他网友观点

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中国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帝国,在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皇帝煤山自缢,就已经结束了明朝近三百年的统治,虽然南明又苦苦挣扎了十多年,但已经是大势所趋。许多人把明朝的灭亡归于崇祯的无能、刚愎自用、乱杀无辜等等,固然又这些原因,但是真正推到明朝江山的是早已根深蒂固的腐败。明朝的腐败是集体的从上到下的腐败。

首先是皇上的腐败。《清仁宗皇帝实录》中写道:“明之亡,不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

万历皇帝朱翊鈞10岁即位,在张居正等大臣的辅佐下,国势逐渐兴旺。当时的国库钱财多达400余万,太仓的存粮可支用10年。

可惜好景不长,万历十年(1528年)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开始沉迷酒色,整天陶醉在荒淫无度的境界里。派人到民间收取赋税,加派三响,大量的金银不入国库,直接入内宫皇帝的小金库。然后肆意挥霍,大兴土木,造成了后来财政枯竭。

其他网友观点

虽然朱元璋贵为明代的皇帝,但他的思维注定让他使他的人生成为悲剧。为了完成小时候的理想,他不惜向朝中的官员动手,出发点是好的,可是手段太过极端。

朱元璋如何反腐

朱元璋即位后曾说过:“以前我当老百姓时就憎恨这些收取贿赂的官员,如今我即位了,一定要为百姓做主,一旦发现有危害百姓的事情,我绝不宽恕!”

这话听起来很让人感动,那朱元璋是怎么做的呢?就一个字,杀。

朱元璋杀官员的方式可不是最常见的斩首,而且剥皮这种酷刑,然后在皮肤里放上稻草,以此来震慑百官。

对于罪行较轻的官员,朱元璋则制定了一些酷刑,如挑筋、去指、阉割等等,真是生不如死。

正因为早年间的经历使朱元璋根本就不信任这些官员,其实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朱元璋这个人有心理疾病,才会让他做事过于偏激。同样草根出身的刘邦就比他洒脱多了。

为了打击朝中百官,朱元璋给的薪水也很少,正一品的官员一个月禄米是87石,从七品每个月才7石,对于许多人来说,开销并不够,就连《明史》都评价朱元璋抠门。

但是朱元璋给子孙后代的钱却非常多,亲王一年可领几万石,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布匹、草料等。

在这种待遇下,再加上人性使然,很多人选择铤而走险,然后朱元璋便毫不留情地将他们杀掉。

朱元璋时期最大的两起经济案件“空印案”和“郭桓案”每个案件都牵扯数万人,他在位31年里,死亡的官员人数高达十多万,这在历朝历代都闻所未闻。反正朱元璋精力旺盛,官员没了也不妨碍他的工作。

然而朱元璋时期刑法这么严苛,仍然有许多官员受贿,就连朱元璋都感叹道:“奈何朝杀而暮犯!”

即便反腐工作很难进行,可是也拦不住朱元璋的决心。他不想着如何与官员们搞好关系,而是又想了两个极端的办法。

一是成立锦衣卫来监视文物百官,二是鼓励百姓告发,只要携带《大诰》就可以随意捉拿贪官。

为什么说这两个方法极端呢?因为人与人之间总会发生摩擦,一旦双方有矛盾产生,在当时就会发生诬告,必然会出现冤案。

也就是说在朱元璋手下做官的话风险太大了,不是被杀就是被监视,干最苦的活儿还拿着最低的报酬。

明代中后期贪腐现象非常严重

朱元璋在世时,贪腐现象屡禁不止,而且朱元璋不知道,他死后这种现象会更加严重。毕竟,他的子孙后代都不如他有魄力,在面对贪腐的时候,他们做不到将所有人都杀掉。

当初朱元璋在制定官员薪水时还额外附加了一条,那就是这条制度永远不变,所以明朝中后期官员的收入大多是灰色收入。

在《金瓶梅》中,西门庆明目张胆地贿赂钞关的官员,希望来少交税,这其实正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人人向财而生,人人为财而亡。

官员们大肆敛财为百姓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因为缺少银两,许多百姓交不起税而逃离了家乡。

并且在当时,许多商人为了提升社会地位,他们会选择通过捐钱来成为官员。当时,北京有一句口头禅叫“金中书,银主事”。甚至到了1451年,明廷竟然正式允许卖官鬻爵了。

结语:朱元璋的反腐工作非但没有效果,反而使明朝的贪腐现象越来越严重。最早被影响的便是朱允炆,没有得力助手的他很快被实力强大的叔叔给赶走了。

而更可怜的人则是崇祯,因为没钱他关闭了许多驿站,从而使李自成失业失去了经济来源,他一怒之下召集了许多人来反叛大明。之所以会有这么多人愿意跟随李自成,就是因为当时的生活太苦了。

就在李自成和女真来犯后,崇祯根本无暇顾及,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钱。无奈之下,他只能向朝中文武百官借钱,可是几乎人人都哭穷,甚至连崇祯的岳父都不愿意帮助女婿。当然了,其实这些人比谁都有钱,等到李自成的手下刘宗敏一来,这些官员吓得纷纷交出了银两。

这些人之所以不愿意帮助崇祯,一是因为爱财,二是因为明朝君臣关系太紧张了。而造成这种结果的人,恰恰就是朱元璋,他从一开始就没为后世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他网友观点

明初政策,到了明末近300年的积累和发酵,当初政策已经发生极大的扭曲和病变。这个反映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明初一些政策本身就有问题,就是阶段性的,不是万世不变的(不仅仅是吏治一个方面,就不展开了),然后其次,任何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想执行一个300年不变的政策,有的用“祖制”来框定本身就有问题,但说回来也有后世没有延续一些明初正确的政策,300年后当初优良的部分已经消失,劣质的地方无限扩大,最终导致崩塌,任何一个王朝都是这么灭亡的,明朝的宗室藩王,清朝的八旗子弟,同样重蹈覆辙,换了一群人罢了。

腐败问题在封建时代很难解决,在封建社会生产力条件下很难监管,一个强势的帝王不会在位300年,他的子孙没有他要饭,当和尚,在沙场的经历,很难做到他的一些坚定立场,后世帝王守成之君,或者不理朝政,政策自然就松了的。

再者,明朝初年反腐政策治标不治本,官员普遍贫穷,薪资完全不足以开支日常,很容易滑向腐败,在明初重农抑商,甚至歧视商人商业的社会环境下,科举当官是唯一个人发现正途,社会经济落后,个人机会窄化,更催生了官员挺身走险。只是简单粗暴的从严,而没有实际解决问题,也和朱元璋的个人经历和程度有关。

领导的高度就是一个事情的高度,放大到国家层面就可想而知了,但不能否认朱元璋其他的历史功绩而已,还是中国历史上有作为,能力挽狂澜的人物,只是任何人都有历史局限性而已。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jpg”/>

与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