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翻译(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意思百度百科)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翻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毛主席创作的最后一首,关于战争的诗歌。这首诗警句频出,大量用典,且典故用得十分巧妙。

可是,大家怎么也想不到,它在1949年4月刚刚问世时,就被毛主席扔进了纸篓。后来,还是毛主席的秘书田家英的女儿,将它从废纸篓里面,捡了回来。

直到十四年之后,毛主席在整理诗集的时候,田家英才把这首诗找出来。因此这首七律,又被称为——捡回来的国宝。

我们重读这首诗时,发现它写得气势恢宏,且情感丰富复杂。毛主席曾在给陈毅的一封信中谈到,自己对于诗的格律,一直没有入门。

不过这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在格律、对仗和押韵方面,并找不出什么问题。那么,为什么毛主席当初依然想把它扔掉呢?只能说,毛主席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了。

一、《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赏析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白话翻译:

钟山上面风雨飘摇,天地间已经改变了颜色。人民解放军的百万雄师渡过了长江天险,已经占领了南京城。

这一座虎踞龙盘的帝王之都,如今的形势,更加胜过了从前。改朝换代,天翻地覆,让我的内心,喷薄出万般感慨与激昂。

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最后关头,我们绝对不能学习西楚霸王,让敌人“划江而治”,玩假和平。如果老天也拥有人类的情感,它或许会为一个王朝的坍塌,产生伤感的情绪吧。

世界每五百年一变沧海,再过五百年,又化成了桑田,这是不能违背的自然规律。而蒋家王朝的衰亡,人民的政权的兴起,便是这人间,由沧海而桑田的正途。

钟山,就是如今南京城东北的紫金山。三国时期,诸葛亮看到了钟山附近的地形就说:“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此帝王之宅。”后来,南京就成为了中国著名的六朝古都。

毛主席先从钟山开始写起,是因为诗中提到的是一件“改朝换代”的大事情。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突破国民党的“长江防线”,并占领了南京。

第三句“虎踞龙盘今胜昔”是说,如今我们来到了这里,肯定变得比过去要好。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毛主席当时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因此他说:“慨而慷”。

很多人认为这句诗,是直接化用曹操《短歌行》的“慨当以慷”。但仔细琢磨“慨”和“慷”这两个词,以及它们关联词——“而”,你会发现:毛主席在这里想表达并不只是“慨以当慷”的意思。

而是先发出“感慨”,再显出激昂之情。“慨”,是在替一个王朝的倾覆,替孙中山先生创立的民国,感到惋惜。“慷”,是因为人民解放军取得胜利,所以显得情绪高昂。

“而”,在这里是“顺接”的关联词。曹操的“慨以当慷”,其实是以感叹代替激昂的情绪表达,所以他的“慨”和“慷”,统统被解释成一样的意思。

“慨而慷”表现出来的复杂情绪,在这首诗的最后两句中也有体现,这个我们留到后面再说。

下面,让我们再来看这首诗的颈联:“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一句诗,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对子。

我们都知道,“穷寇莫追”在中国古代“兵法”里面是一个非常著名的经验之谈。但是毛主席在这里,却偏要反过来用,叫大家一定要追穷寇。

为什么非要反其道而行之呢?在下一句中,毛主席就用“不可沽名学霸王”来进行了解释。这里的“霸王”,是指的西楚霸王项羽。

在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之前,国民党找共产党谈判,想要“划江而治”。这个情形,就和汉高祖刘邦跟西楚霸王项羽之间的“鸿沟之盟”一样。

项羽在战争中本来是处于优势地位,刘邦主动找项羽和谈,以鸿沟为界,分治天下,结果项羽同意了,最后落得一个乌江自刎的下场。

这首词最后两句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是用了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歌里面的典故。

金铜仙人本来是汉武帝时期,建造的一个巨型的铜人像,后来魏明帝把它给拆掉了,从宫殿里面搬出来了,随便扔在道路旁。李贺看到以后,写诗感叹一个王朝的衰落。

金铜仙人以前是多么尊贵,因为得到汉武帝的推崇,所以它受到了众人顶礼膜拜;现在汉朝灭亡了,它就被人家当成垃圾、破烂,直接扔在外面。

李贺心想:老天如果也拥有人类感情的话,当它看到这个景况,一定会因为忧愁而衰老。

有人认为毛主席化用这句诗,是在借“天若有情天亦老”表达对蒋家王朝的愤怒。事实上,毛主席当时心中的情绪是十分复杂的,因为他天生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

毛主席熟读《二十四史》,见过了太多的王朝更迭。很多王朝刚开始的时候,皇帝都是英明的,臣子们都是忠诚正直的。他们都想要把这个国家治理好,可是后来一切都变了样。

比如说国民党,它曾经也是作为一种进步力量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当初,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也影响了很多中国的有识之士国民党最初也曾经想要拯救中国

可是后来,他们却成为了压迫人民的恶势力,最终因为作恶多端,自绝于人民。这件事情本身,还是挺让人伤感的。

不过,这也是他们应得的下场。所以在最后一句中,毛主席就借着沧海变桑田的自然规律说道:

一个王朝的兴衰,自有一个周期。何况蒋家王朝还违背了天道,所以我们中国共产党取代国民党,那就是人间的正途。

二、诗歌的创作背景及典故运用

关于这首七律里面,毛主席为什么会提到西楚霸王项羽,其实还有一个小故事。

据毛主席的警卫李银桥回忆,在人民解放军渡江之前,国民党派张治中到北京谈判,提出了想要“划江而治”的想法。毛主席对这个问题,其实有郑重地考虑过。

毛主席平时工作累了,就会去听戏来放松。他喜欢看《霸王别姬》。有一次,毛主席看到项羽跟虞姬生离死别,热泪盈眶。

在回家的路上,毛主席就跟李银桥说:我不要学,你不要学,我们大家都不要学西楚霸王。

为什么毛主席会这么激动呢?因为西楚霸王项羽,在我们中国民间一直是个“正面”形象,他事实上是一位难得的少年英雄。

项羽刚开始的时候,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拥戴。可他后面为什么会失败呢?这当然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但是至少在两个历史的“紧要关头”上,他都作出了错误的选择。

项羽第一次犯错误,就是在“鸿门宴”上。他本来是有机会可以杀死刘邦的,但是他听了项伯的话,为了博一个“义”字,放虎归山。结果刘邦势力壮大后,却不和他讲什么义气。

项羽第二次犯错误,就是“鸿沟之盟”。当时项羽明明占了优势,却同意与刘邦分治天下,再次纵虎归山。

因此毛主席才提到,“不可沽名学霸王”。诗中除了这个典故以外,前面还有关于诸葛亮说钟山“龙蟠虎踞”的典故。

“龙盘虎踞”是帝都之象,毛主席用到这首诗中,是对典故的“正用”,而后面的“宜将剩勇追穷寇”,就是对古代兵书典故的“反用”了。

“不可沽名学霸王”,背后暗含了两个历史大事件。“天若有情天亦老”二字,则是对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名句的“化用”。

李贺原诗表达的,仅是对王朝更迭的惋惜。而毛主席却在最后一句借葛洪《神仙传》沧海桑田的寓言,说明这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自然规律。因此比起李贺原诗,在思想上更进了一步。

结语

毛主席这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在格律、对仗和押韵上都没有问题。并且典故也用得很巧妙,正用、反用、化用,都非常巧妙。

不过,毛主席在这一首诗中,明显对国民党的覆灭,带有一丝复杂情绪。因为他对早期国民党人曾经为拯救中国所作出的历史贡献,并不是全盘否定的。

而在1949年的新年献词中,毛主席已经发表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宣言。所以这种时候的复杂情绪,大概就是毛主席当初对这首诗不满意的地方。

但是在1963年,当田家英再把这一首七律翻出来的时候,天下大局已定多时。毛主席再来看这一首诗时,就觉得它表达的感情,真实而丰盈,并没有那么不好了。

如今我们读这一首诗时,如果能透过历史大事件的表相,深入到创作者的内心,吃透了“慨而慷”的复杂感情之后,自然就能够发现这首七律要表达的真正内涵。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意思百度百科.jpg”/>

网友提问: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什么意思?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出自哪里,表达了什么意思?

优质回答:

天若有情天亦老

这是李贺原创的诗句《金铜仙人辞汉歌》原诗如下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宫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在这里这句的赏析为: 凡是有情之物都会衰老枯谢。别看苍天日出月没,光景常新,终古不变。假若它有情的话,也照样会衰老。

“天若有情天亦老”这一句设想奇伟,司马光称为“奇绝无对”。它有力地烘托了金铜仙人(实即作者自己)艰难的处境和凄苦的情怀,意境辽阔高远,感情执着深沉,是千古名句。

在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04 也引用这句诗

原诗如下: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最后一句的意思是: 宇宙间无穷无尽的事物都要经历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正如马克思所说,“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人类社会同样是如此。沧海与桑田总是更迭着的,新生也总是战胜腐朽。正是“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其他网友观点

只有在正确思想指引下,

才能把沧海变成良田。

在欢庆建国七十一周年的的日子里,重温毛泽东主席《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诗,很有意义。

世间万物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在变化。旧的逐渐消亡,新的不断成长。就是宇宙天体,如果有情的话,也逃脱不了这自然规律。

人间也是这样,沧海桑田不断更迭。怎么变化最好?只有在正确思想的指引下,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变化。近代史证明了这点。有了毛主席,有了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共产党,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才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才真正当家作主,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了,生活好了,物质更丰富了,我们要防止物欲横流现象漫延。要始终不忘初心丶牢记使命,走共同富裕道路。坚定信念,沧海变良田,我们才能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其他网友观点

这句诗原先出自唐朝诗人李贺,抒发个人感情。后来被毛泽东引用,写出《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作于渡江战役时期。

全文如下: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句话如果直接翻译,前一句很好理解,就是,老天如果有感情,看尽世间纷乱,也会内心煎熬而老去。

后半句的“人间正道”,在这首诗里,自然是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沧桑”二字,来自中国成语:沧海桑田。大海变成了种桑树的田地,种桑树的田,又变成了大海。所以沧桑在此处,是指一种轮回,自然规律。

至于“人间正道是沧桑”,其实就是说,人世间的事情都会经历沧海桑田式的巨变,没有任何人能改变。所以,共产党取代国民党取得天下,这是符合人间正道的!

人间正道是沧桑,放在今天,正道,也可以理解为真理。说明只有坚持真理,坚持正确的行为,才能周而复始,一直轮回下去。

可见,无论在哪种语境之中,沧桑都具备有双重含义:一是艰难,二是,人世间社会发展的大规律规律。一生很漫长,它充满艰苦和变化。

其他网友观点

人所共知,毛泽东同志喜欢李贺,也每好化用李诗句意,例如: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尾联出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全用李诗原文,而本诗《金铜仙人辞汉歌》:"蓑兰送客咸阳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说的是仙人辞汉,凄冷荒凉,苍天若是有情,苍天也会为之黯然神伤,愁白了头。而到"毛主席诗词"中,则完全赋予以新义:首先上承颔联"宜将剩勇追究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盖"沽名"亦是"有情","不可沽名"也就是"不可有情",而青天不老,正以其"无情":所以才说"天若有情"那天亦老"了。老者,人毛化,老死即停止运动之谓。黔后这才又反衬出下句:"人间正道是沧桑""正道沧桑"也正为"青天不老",而不是天亦老",所以说是反衬出。上下绾合得是多么紧凑啊!是的,"天若有情天亦老"原在李贺诗中也是情至之语、情得理真的名句,直贏得历代才人赞赏叹为绝响。宋柳耆卿对以"月如无恨月长圆",则显露斧凿痕,焉知月有恨,何须曰"如无"?远不如"天若有情"来得自然,一字未废,把它放置在承上启下的关键,配合着"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形象地道出了一整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大道理,全然!改变了原诗句义,境生象外,意酣词畅。不曰起死回生,也是推陈出新。不是大功力,不是大手笔,怎么能办得到呢?有的注家泥于李诗原义,谓一朝倾覆,震动上苍,这就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其他网友观点

意思是说自然界如果有感知,会体会到新陈代谢这条自然规律,一切事都是不断地发展和进步的,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出自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天若有情天亦老”借用唐李贺中诗句: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原诗说的是汉武帝时制作的极贵重的宝物金铜仙人像,在三国时被魏明帝由长安迁往洛阳的传说。“人间正道是沧桑”指人间正道,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沧桑指沧海变为桑田,比喻革命的发展变化很迅速。这两句告诉了我们人生的哲理和生活的真谛。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能用静止思想看待某一社会现象。生活的路是曲折的,但趋势是在曲折前进。要坚定生活的信心,不要被现实的困难和挫折吓倒。不断增强生命的韧性,发掘自身生命的力量。困难只是暂时的,美好的日子一定会到来。

与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