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他们比起来我可能是一个假中国人

作为一个从《非正式会谈》第二季开始入坑,期间断断续续没有追完全的“伪粉”,看了最新一季非正,终于又重燃了追剧的热情——这是什么神仙节目?播到第六季了质量始终如初,不仅依然能让我笑到打鸣,而且再一次令我产生了自我怀疑:跟他们比起来,我该不会是个假中国人吧?
在之前的节目中,来自各个国家的外国小哥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之广,研究之深就常常令我汗颜。中国的成语、俗语张口就来,普通话说的比我还标准,北京腔儿化音那都是小case,四川话、上海话甚至粤语都有人说得倍儿溜。让我这个没有普通话等级证书的“假中国人”压力山大,感觉兜里要是不揣一个普通话一乙都不好意思跟他们打招呼。
中国话说得好也就罢了,没想到连中文阅读量都比不过。俄罗斯的小哥四大名著看得比我都认真,不仅熟读《三国演义》,还和《三国志》做了认真对比。
这一季新来的嘉宾也没有让我失望,我做梦也没想到,中文的语法有一天竟然需要一个意大利人来捍卫。
别看我现在以码字为生,可是什么主谓宾、定状补的文法知识早就忘了一干二净。以前有个段子是德语开卷考试,说一个中国人直接把一个德国人带进了考场。现在我知道了,这只能是个段子,现在如果有一个外国留学生拜托我帮他做中文考题,恐怕我及格都难。唉,以后再也不敢吹嘘自己高考语文130多分了。
非正的讨论氛围我一直很喜欢,大家各抒己见,热烈讨论但并不剑拔弩张。看似经常互怼,但从不争得脸红脖子粗,而是有理有据地辩(打)论(脸)。
我是一个比较佛系的人,虽然爱看人辩论,但不喜欢一定要争个高下,辩个输赢。我喜欢道理越辩越明的过程,厌恶非黑即白,谁对谁错的结果。非正的自由和包容正合我意,经常有人被另一方的观点说服,然后大大方方承认。心悦诚服并不丢人,这不是输给对方了,而是真理的胜利。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期讨论要不要取消英语必修课改为选修。我自己的观点本来是要,因为我自己英语就很差,每次上英语课都很痛苦,到了大学才终于有机会把英语课改成了日语课。我认为语言是沟通的工具,然而英语并不是唯一能够沟通的工具,总有人像我这样就是学不好英语,那凭什么不能让我们换一种工具呢?而且现在翻译软件越来越厉害了,我出国玩只要带上手机,日常交流几乎无障碍,既然如此我又何必费力气去学英语呢?
相当一部分嘉宾和我观点一致,虽然理由五花八门,但都认为没有必要强制上英语课。
但来自澳大利亚一个叫小贝的嘉宾说了他的观点后,我的想法彻底改变了。他说如果英语课不是必修的话,那么农村的孩子可能再也没有机会学习英语了,然而城市的小孩却有各种方式去学习英语,比如上英文补习班等等。到时候农村和城市的教育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哇哦,这番话假如我是在别的谈话节目上,听到一个中国嘉宾嘴里这么说绝不会有这么大的震撼。然而现在是由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说出来,给我的冲击非常强烈。就像“房间里的大象”,我们早已习以为常,不觉有异。这时候突然有另一个人推门进来惊呼:“你们怎么能跟一只大象一起生活?”,这才醒过神来,哦,原来“大象一直都在那里”。一些问题我们身在其中有时会看不清楚,反而不如来自外界的旁观者认识得更深刻。
这一季节目第一期聊的是知识焦虑和知识付费,我特意充了B站大会员,本来以为要等到周日晚上才能看到大会员加长版,没想到节目组好贴心,提前到周五24:00就上线了大会员版。迫不及待看完后我简直要怀疑,非正节目组是不是在我手机了安装了监视器?讨论的话题前一阵子我们孟大明白编辑部也刚刚聊过。来自俄罗斯的这个小哥发表观点时用了罗振宇来举例,恰好上个礼拜我们刚刚发过一篇吐槽罗振宇贩卖焦虑的文章。
带着功利心去学习(读书)这种行为我们也在文章里批判过。然而随着嘉宾们的几轮唇枪舌剑,我的想法有点点动摇了。一位代表美国/意大利的小哥说带着功利心去学习其实可以换一种说法,改成带着一个明确的目标去学习。接着熊浩进一步补充,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条件把时间和金钱用在文学、艺术等不能短时间带来经济收益的知识上去。有的人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现状,渴望多挣一点钱,这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是的,前阵子我看过一篇文章把罗振宇和张爱玲放在一起对比,作者举例说张爱玲哪怕在美国最困顿的时候,也是凭着自己的兴趣去读书。感慨贵族哪怕是没落了,也不会急功近利,仍有闲情读无用之书。
这当然是最理想的一种读书状态,谁不愿意像贵族或特权阶级那样不为生计发愁,喜欢读什么书就读什么书,喜欢什么美景就直接把车开进去欣赏呢?然而更多普通人只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一点而去学习去进步,凭什么要因为目的不“高级”被嘲笑?
不过,听了非正嘉宾的观点后,我并没有被“打脸”,转而支持罗振宇的所谓“碎片式”学习方式。我确实对知识付费这个问题想得比之前更深远了,但我依然觉得不要为知识付费,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像这位来自美国的小哥说的:“你一直在走别人走过的路”。
你花几十块或几百块钱,用短则几个小时,多则几天的时间学习别人总结的经验,怎么可能比得过花了数年时间在同领域耕耘的人呢?
知识不是花钱就能买到的,可以为技能付费,但知识不能。就像你花钱报驾校,学会开车问题不大。但是要想成为专业的赛车手,可不仅仅是花钱就能办到的事情。
这确实也是我最近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没想到跟非正的话题不谋而合。非正特别吸引我的正是节目每一期的议题都能紧扣社会热点,之前还讨论过性别歧视、二胎问题,以及是否会同意妻子要求孩子跟自己姓等很有探讨空间和价值的话题。
而非正最吸引的我在于成长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各个国家的嘉宾们,总是能给节目贡献非常丰富和新鲜的观点。通过他们的眼光我可以看到世界的另一番风景,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
虽然节目组肉眼可见的穷,差点要搞众筹。
杨迪曾“卑微”得在微博上给他留言的某空调品牌官微喊话,问对方能不能来赞助这个节目……
节目粉丝也自发@各种品牌的官微,诚信诚意地希望他们来赞助。
但最难得的是非正再穷也没有穷节目质量,桌子烂点没关系,每一季都能拿到豆瓣8.5分以上超高分才是真正值得骄傲的事情。
没有钱请流量明星,然而每一个嘉宾都可爱、聪明又真实。热爱中国文化,但不是只会反复说“我爱中国,中国美食真好吃”来挣钱的虚假的爱。有的人踏遍了中国云贵川的每一处山峦,认得每一座高山;
有的人住在北京胡同里,和北京大妈打成了一片;
有的人干脆以“本地人”自居,知道自己所在城市的每一家好吃的小店……也许你最初是被他们的高颜值所吸引,但多看几期节目你就会发现,长得好看,只是他们众多优点中最微不足道的一个。
▲这不是甜茶,这是来自阿根廷的夏波波
比起网络上那些只会尬夸中国美食多好吃、中国女孩多漂亮的“老外”,他们真正读懂了中国。
希望这个神仙节目赶紧火起来吧,让更多的人看到这里还有另一种看中国、看世界的新角度。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