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情书,如何写情书给女生?
“双十一”眼看着就要到了,是不是该着手准备,向心仪的女生进行表白了?真实情况是,我想不出别的开头了。
坦诚的说,“表白”这件事,诚意最为关键。
这样就不太行,略显稚嫩
为了提升表白成功的概率,你需要一些非常规的“硬核”方法。譬如,写一封让人过目不忘感到丧心病狂的“硬核”的情书。
一封“硬核”的情书,自然离不开“硬核”的表达方式。作为一名(身经百战)的老司机,本着普度众生的心态,向大家激情推荐一款极其硬核的表述文体——“硬译公牍文体”。
该文体以极其“接地气”著称,通俗易懂,应用效果可以说相当炸裂。更重要的是,“硬译公牍文体”是元朝皇帝专用的写作文体。
印度人绘制的“忽必烈军队渡过”扬子江,图文不符
所以,当你使用“硬译公牍文体”进行情书写作时,没准还能会产生““我元四极之远,载籍之所未闻,振古之所未属者,莫不涣其群而混于一”的壮烈(错觉)情怀呢!
什么是“硬译公牍文体”?接下来一起简单看看。
“硬译公牍文体”的前世今生
在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之前,蒙古人一直是没有自己的专属文字。
在征服乃蛮部之后,成吉思汗命原乃蛮部掌管金印且通晓回鹘、蒙古双语的畏吾儿(今新疆和甘肃河西一带)大臣塔塔统阿,以回鹘字母为基础,创制了畏兀儿蒙古文,即今天“老蒙文”的原型。
从这以后,“大蒙古国”的诏书、公文等的发布,一直都使用畏吾儿蒙古文。
塔塔统阿
在成吉思汗统治的晚期以及窝阔台统治时期,“大蒙古国”的统治范围,包含了今天我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
不过,“大蒙古国”对中原地区所颁布的用汉语撰写的诏书留存,非常稀缺(大概率在捕鱼儿海被蓝玉一把火全烧了)。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多以寺庙道观的碑文为主。这些碑文,可以看做是“硬译公牍文体”原始形态。
蒙古国“蒙哥汗石碑”,用的就是蒙汉双语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命国师八思巴创制了用藏文拼写,并带有一定保密性质的蒙古文“新字”八思巴字。从这以后,元廷的圣旨诏书等,以八思巴字和畏吾儿字为主。
八思巴文字母表
伴随着诸多行政机构和制度的陆续建立,一个很大的难题,摆在了这个庞大帝国的统治者面前。元朝诸帝多不习汉文,甚至“不惟帝王不习汉文,即大臣中习汉文者亦少也”。
为了高效处理国家大事,蒙古翰林院应运而生。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将元朝皇帝起草、颁布的蒙古文圣旨及指令信函等,翻译成汉文。
为保证不偏离蒙古文原文的本意,“翻译官”们在深度参考北方汉语口语词汇及语法的基础上,生生“创造”出了新的表述文体,即“元代硬译公牍文体”。
“硬译公牍文体”,也可以称之为“元代白话文”或“蒙元直译体”。用语言学家的话说,就是“一批不顾汉语固有的语法规律和用语习惯,径从蒙古语原文机械地翻译过来的公文”。
元顺帝《大元宣谕圣旨之碑》
这种文体的最大“特色”,就是汉语词汇+蒙语语法的“结合体”,有时也会加一些蒙古语或其他民族语言词汇。
硬译公牍文体不追求文笔,讲究简单化、实用化,注重传达皇帝的直接命令。翻译环节,要保证不出现曲解原文意思的词语,保留决策文书的原始形态。
鉴于其不符合传统的汉语语法,用“硬译公牍文体”撰写的文书,初读起来生硬难懂,足以能够给人留下“虽然不知道讲的是什么,但是看上去好像很厉害”的“硬核印象” 。
元《通制条格》中的一段,感受一下
元廷退居漠北后,明廷颁发给蒙古诸部的往来信函,通常由“四夷馆”翻译成蒙古文后进行发布。四夷馆的官员们为了学习蒙古语,往往在蒙文圣旨旁边加汉文注释。
如“天上兆民,必立君以主之”的蒙译文旁注是“天众民行生着,必皇帝人行命着主宰有”,后者便是元朝硬译公牍文体的形式。
明“四夷馆”所用的“蒙汉对译教材”(还别说,挺像那回事儿)
而我们的明太祖朱元璋同志,曾写信教导外甥李文忠“千万不要不务正业”,用的也是这种硬译公牍文体:“保儿守城子,休学驴马,你想你母亲,你便休恼我,凡事依着首领官行。”
“硬译公牍文体”的几个特点
元史与语言学家们,在经过了一系列的努力后,洞察到了里面的很多规律。其中的一些常见词汇与语法,今天看来可以说非常诡异有趣。
1)“霸气外漏”的开篇
圣旨的开篇,通常有一段大气的开头,以示皇帝绝对的权威。明清以前多是“上天眷命,皇帝圣旨”;我们熟知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是明太祖朱元璋“发明”的。
朱元璋颁布的圣旨
而元朝圣旨的开篇,则是“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长生天气力里”意思是仰仗长生天的力量,“大福荫护助里”则是有大福荫的庇佑。一般的格式为:“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皇帝圣旨里”。
至于太后、皇后、太子、诸王等颁布的令旨,开头则改为:长生天气力里,皇帝福荫里xx令旨。
元朝女性穿搭(图文无关,凑图而已)
中间部分是圣旨的具体内容,一般不引述皇上原话,多先是大臣上奏,后加“怎生”意为问皇上“这样如何”;再接“奉圣旨:‘那般者’”,意思是皇帝同意照办。
在圣旨中,“上位”指的是皇帝。譬如“上位识者”,翻译过来就是“请皇上决断”。圣旨末尾,附有拟定的时间。一种是干支纪年法,另一种则是北方少数民族常用的“动物纪年法”,如“虎儿年”“兔儿年”“猴儿年”等。
2)涵盖很多北方的汉语俚语和其他民族语言的意译词
在硬译公牍文体中,有不少出自北方的汉语俚语:
“敲了”:指的是处死,即“拉出去斩了”的意思。
“勾当”:指公务、事情,“勾当里交行”表示“继续录用”;“勾当里交出去”表示“黜免职务”。
“肚皮”:指贿赂,“吃肚皮”意为贿赂、贪赃;“要肚皮”意为勒索。
“省家”:指中书省,“台家”指御史台,“各枝儿”指诸王等等。
【元】任仁发《五王醉归图》(也可能是你读文章的状态)
另外,还能看见一些是来自蒙古语或其他民族、外来人员意译过来的词语。
“根脚”:指的是(一个人的)出身,“大根脚”说明这个人出身贵族。“别里哥”:证件。“首思”:驿站中供应的食品和补贴。“答失蛮”“木速蛮”:伊斯兰教和教士。“术忽”:犹太教和教士等等。
3)“主宾谓”的句式结构
因为蒙古语的句式是“主宾谓”结构(例如“我吃饭”,按照蒙古语语法直译过来是“我饭吃”),因此在硬译公牍文体中,也经常看到语序颠倒的现象。
元朝的兔子(图文无关,简介见图上注释)
例如介词“根底”,它有多种含义,可解释为“在、把、对、从”等。“他根底”可译为“把他、对他、将他”。看到句中有“根底”,句子要从后往前看。
譬如“入官仓库去偷钱物的贼每根底敲了”,“每”字表示复数,翻译过来就是“把进入官府仓库中偷盗钱物的贼们全部处死”。
“么道”也是如此,有点类似于“云云”,即“….这样说了”。譬如“奉圣旨:‘那般者!’么道圣旨也”,主要表达的是“按照皇上说的,照办”,“么道圣旨也”没有什么具体的含义。
“各路官人每圣旨里他每的名字不是么道”,“么道”的内容是前面的“圣旨里他每的名字不是”,即“各路官员们说圣旨里写的不是他们的名字”。
总的来说,作为元朝多元文化共存下的产物,“硬译公牍文体”有着非常高的历史价值。
因此,如此具备厚重历史感的“硬核”文体,用在表白的重要场合,效果肯定非常炸裂,足以给对方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终身难忘的印象。祝大家好运!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如何写情书表白给男生.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