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鲁迅在其《纪念刘和珍君》那篇作品中,女师校长杨荫榆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优质回答:
杨荫榆被鲁迅骂冤不冤?80年后,杨绛帮腔无效,徐志摩日记偷骂显事实
文人的刀笔,也就几毛钱的东西,可所谓“一字之褒荣于华衮,一字之贬严于斧钺”,是很可怕的。鲁迅自己说,“文人摇笔,能使人上天入地”,他与杨荫榆的恩怨也正是如此。
1924年的春夏,他们这两人的短暂相遇,于鲁迅是“冤家路窄”:他一个人“骂”遍了整个民国,至此无非多加一人;对于杨荫榆而言,则可称“祸兮福依”:没有鲁迅,她的名字“杨荫榆”三字,或许早就被人忘得干干净净,哪可能闹得妇孺皆知,全中国中学生都知道有她这么一号主;但也正是因为鲁迅这位文坛大佬,写文章捎带了她几句,令她百年骂名至今难以洗刷。尽管,她本身也是后来另一位文坛大家杨绛的亲姑姑,后来也是由于痛斥日本人才死于非命的。
现在一般说法,二人结下深仇大恨,起因是杨荫榆当女师大校长期间,因为压制学生搞“恶婆婆”那一套,在校老师鲁迅等闻声拍案而起,公开明确表态支持学生“驱杨”,才导致的死结。实际上,从现有材料看,其实从杨荫榆掌校第一天开始,鲁迅心底就有意见,只是引发不发罢了。所以,1924年的女师大风潮时间,鲁迅是出于公义,但坦白讲也有私怨在。
这私怨的源头来自女师大原校长许寿裳被“夺权”。我们知道,“国立女子师范大学”1924年成立,由原先的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女高师)“升级”而来。1923年,身为民国教育部高级公务员的鲁迅,本在北大、北师大等校兼职得好好地,之所以会接受女高师这偏远小学校的邀请任教,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聘请他的女师大校长,就是他一生中最铁的哥们许寿裳。许寿裳是赤手空拳到此主政的,兄弟等好友也有义务帮忙。
可问题在于,好事多磨好景也不长:几个月后的1924年2月,当时臭名昭著的政客彭允彝,百般钻营下当上了教育总长,加上有人从中挤兑,许寿裳遂愤而辞职。那时的鲁迅,正跟二弟周作人闹翻不久,举债买的砖塔胡同房子,是他一生中经济最紧张的时段,自然没办法跟着拂袖而去,只能眼睁睁看着好友被逼走而爱莫能助。而这位暗中挑唆、阴损使招,进而取代许寿裳校长职务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杨荫榆。
所以,鲁迅在给友人书信中,才会暗示说,有人用不光彩的手段谋取了女师大校长一职。可以想见,即便没有学生起而驱杨,鲁迅们也都会明里暗里抵制。更何况,那时正好40岁的杨荫榆,本平平无奇一教师,竟然破天荒地当上了大学校长,春风得志之日,对待学生确实不得人心。
于是,这两个同样执拗性子的江浙人,因为学生们的闹事,各自走上前台短兵交接。神仙掐架,瓜众欢腾,站队网友至今都吵个不停。
文字骂战,当然是没人可以赢得了鲁迅的。从章士钊到林语堂到施蛰存,哪位不是一等一的文章高手,可敢接仗者,无不丢盔弃甲落荒而逃屁滚尿流。
更何况,杨荫榆学的是西方教育理论,写文章是不行的,留下的几篇文字都是陈词滥调的“八股”,不说和一字褒贬都如雷霆万斤的鲁迅比拼了,连侄女杨绛的功力都达不到百分之一,如何招架?原本光鲜无比的“民国首位女大学校长”杨荫榆,从此声名狼藉。
鲁迅对杨荫榆的打击,绝对是具有摧毁性质的,使她从此身败名裂,与“反动”一词有了洗脱不净的干系,即便是日后因痛骂日寇而捐躯,也长期得不到舆论同情。这起事件后,她不仅背上了“专制魔君”、“教育界蟊贼”、“女性压迫者”骂名,直接影响也至少有二:
1,不久之后,就被迫辞掉了女师大校长职务,羞愤出京,跑回苏州赋闲;2,她堂堂一个留日本科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竟长期找不到工作。待业4年后,她好不容易托关系“降尊纡贵”在苏州女子师范学校教点公共外语,学生们也公然鄙视她、抵制她。
那时的《苏州日报》文艺副刊编辑,是鲁迅的学生,听闻此消息后还特意组织人写文章,想把她彻底驱除出中国教育界。“女汉子”杨荫榆,余生在苏州,过得也是狼狈不堪,整日如履薄冰。直到2000年前后,已过去80来年了,其侄女杨绛写文章,虽然意在“洗冤”,可也得写的影影绰绰小心翼翼,不敢明目张胆“翻案”。
对于近100年前的这桩冲突,如今的人们,回过头看,对杨荫榆是有很多同情的,认为她的初衷并无啥大错,只是处理方式欠妥:当时的女师大,女学生受到国破家亡的刺激,也喜欢到街上参与示威。杨荫榆作为一校之长,反对女学生们过度分心,一再强调校风校纪,阻扰她们课间到外面去,当劝阻无效时甚至动用了军警制止,还要开除国文系三位带头女生(其中有许广平),从而使得对抗骤然升级,独开招怨之门。
这就是女师大风潮的前因后果。从现在看,她与鲁迅的冲突,其实主要就是治校理念与管制方式的理解差异,是以当时的教育界也有很多人支持她。
从现在看,若要公平论定是非,这两位在历史走道狭路相逢的冤家,似乎都得“各打五十大板”:
杨荫榆动用军警,治校不当,将女学生当媳妇一样管,被骂理所当然;鲁迅爱护学生是打抱不平,可一味地偏袒闹事学生,而且人身攻击人家“寡妇”等等,这刀笔抡下来太狠,明显也是偏激了。更何况,这里面也有私人情感左右:他最好的朋友校长职务被抢,热恋中的女友要被开除,罪魁祸首都因杨荫榆。
至于说,现在很多人好搞翻案文章,拼命为杨荫榆叫屈,甚至把她形象重塑得无比高大上,以此贬低、踩踏鲁迅,其实大可不必。至少,从现有材料看,杨荫榆在执掌女师大期间,确实很多做法都是不堪的,弄得学生们天怒人怨要驱逐不是无端获咎。她这个人,似因常年独居,言行上确实不免乖戾。女大学生们背地里嘲为“恶婆婆”,刻薄有因。
比如,在这些年渐为人知的《徐志摩日记》里,可知早在1919年8月18日,徐志摩眼里的杨荫榆,予人观感就很差,温和如徐公子都忍不住骂她“放毒”,到处给人“洗脑”云云,可谓深恶痛绝。杨绛日后写《回忆我的姑母杨荫榆》,把杨荫榆说得如何如何爱护学生,亲亲不相隐之下,这种“洗白”是很乏力的。
至于说,后来传言,杨荫榆为保护苏州女学生,勇敢跟日寇叫板,被枪杀于苏州桥下云云,现在看知情者近年披露的证据,显然也系误传。她死于日寇没问题,但动机只是为讨要回自家被“借走”的家具而已。她是“女汉子”,可说不上是“烈士”。即便是,也是一码归一码。不能说她是大义凛然的义士了,就可以反推她当年什么言行都是对的。
只是说,适当地“缓颊”,是迟到但正当的:杨荫榆尝得到了她应有的苦果,终身臭名远扬;而鲁迅先生无意中的过火情绪,世人则缺乏省思。各位看官,我要真诚求教:再伟大的人物,也不是口含天宪,事事句句都属真理不是?
其他网友观点
家学渊源深厚,薪火相传,知识渊博,忧国忧民,爱国主义者,文化精神博大,教书育人,真正的知识分子!杨荫榆先生是杨绛女士的姑妈,铮铮铁骨,是一位不做日寇走狗的文化人!
其他网友观点
仅凭一篇文章就又开始了对鲁迅的漫骂了,而且有人无论参与的是关于鲁迅的哪个方面的事情,是关于鲁迅的哪个问题的讨论,他所发出的攻击鲁迅的话居然都是同样的,恶毒的语言。难道别人看不出来吗?难道二十世纪中国最优秀的文化人物就凭这么几句早已准备停当的龌龊的语言,随时拿来套用的不讲道理的语言,没有逻辑思维的水军的语言就能把他否定了吗?也太小瞧他了吧?杜甫诗曰: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鲁迅的光芒岂是一拨肖小之徒的漫骂就能泯灭得了的!
其他网友观点
谢邀!“民国年间那些事”已回答得比较详尽,其观点我也十分赞同。第一位女大学校长、抗战烈士是对杨荫榆先生恰当的定位。鲁迅抨击她,有一点私心,有一点骂街了。痛悼刘和珍,是对的,因为刘和珍毕竟是学生,并且满腔热血为自己的国家民族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并且如鲁迅所描述,是惨死!但鲁迅当天是私下阻止了许广平参加学生请愿的且许广平也真的没有去。校长又为什么不可以从安全角度考虑,阻止自己学校的学生参与政治活动?一阻止就是“寡妇主义”?不幸杨荫榆真是“寡妇”,鲁迅这样骂就属于人身攻击了。校长要学生好好读书,这是对学生的爱护,也是尽职尽责。正因为有这样的思想基础,杨荫榆先生后来才亲赴敌营,抗议日军骚扰女学生,被几个日本兵抬起来扔到河里,活活淹死!
鲁迅的文学天才和成就,从民国至今,尚无人可以超越,在世界一流作家中,他也是杰出的,他的《故事新编》的写作方法,价值解构、恶搞,超前先锋到今日后现代,世界上很多作家今天才开始像他近一个世纪前那样写。他的思想和思想方法,由于国家的推广,影响了民族个性,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鲁迅对人性和世界的认识,目光是那样犀利,在一些私事上,在个人恩怨方面,却是那么不智,不止对杨荫榆先生实施人身攻击,对别的论敌,也有采取骂街的方法,比如还骂过顾颉刚的红鼻头等等。文学家往往被感情支配,鲁迅为一显例。
其他网友观点u003Cpu003E家学渊源深厚,薪火相传,知识渊博,忧国忧民,爱国主义者,文化精神博大,教书育人,真正的知识分子!杨荫榆先生是杨绛女士的姑妈,铮铮铁骨,是一位不做日寇走狗的文化人!u003Cu002Fpu003E
对这个问题我们应理性思考。当时杨为校长,她就是区区一校之长,就当时的局势,当只能软弱地保护自已的师生,甚至背后的死乞白赖也难说。我们不要把她看作是手握枪杆指挥千军万马的威武将军,那就太高看中国乃至世界的校长了。鲁迅先生当年因为太爱自己的学生,又天生抗上扶弱,难免只见表面未想实里。但在当时情况下,鲁迅的呼声无疑是对的,我们不能因杨先生的后来英雄而忽略了她当年虽无可奈何却毕竟懦弱的行为。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鲁迅在其《纪念刘和珍君》那篇作品中,女师校长杨荫榆到底是什么样的人?.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