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为什么说只有苏州洞庭碧螺春才是最正宗的碧螺春?
优质回答:
只要按照碧螺春的制作方法进行炒制的茶都可以叫碧螺春,目前很多省份地区都出产碧螺春,如江苏的溧阳、贵州、江西、四川、福建等省,有些品质叶很好,外形和洞庭碧螺春非常相似,只是品饮起来,其香气、滋味区别很大。
坦率地说,外地商家引进碧螺春茶种,并以碧螺春工艺仿制,只要商标上不标明“洞庭碧螺春”的“洞庭”二字,就很难去下定义是伪茶还是劣茶。他们打的就是“擦边球”,这种状况在龙井等春茶上也有出现。
但是,只有苏州洞庭的碧螺春才有那种“吓煞人香”,香气、味道是不能替代的。
苏州人的春天,离不开一杯碧螺春。它来自苏州太湖的东、西洞庭山,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碧螺春,又叫洞庭碧螺春,也许有人会误以为它的产地是洞庭湖。其实,这个洞庭指的是苏州太湖的东洞庭山与西洞庭山。
明前碧螺春,比较推崇的是东山。它位于苏州城外40多公里,是一座三面环水,狭长的半岛。这里水气升腾,氤氲湿润,极其适合茶树生长。
东山碧螺春是传统的核心产区,东山人更是一年四季喝要碧螺春。当地人喝茶,并不讲究名贵,雨前茶也爱喝,外形大,滋味浓厚。碧螺春是东山人一年四季的饮品,融入了每一代东山人的血脉里。
追溯碧螺春的历史,宋代时已为“吴人所贵”。“吓煞人香”的故事,则被清朝的王应奎写进《柳南随笔》。茶叶丰收的康熙年间,当地采茶少女入山采茶叶,茶筐满了,便将茶叶放在胸口的衣襟内,茶得到体温,突发袭人香气,采茶女惊呼“吓煞人香”,称茶为“吓煞人”。
到后来,康熙皇帝南巡到了太湖洞庭山,喝了当地产的茶,喜欢得不行,又因为它茶色泽碧绿,形似螺旋,就将碧螺春的名字赐予它。此后地方官,年年需要采办碧螺春进贡。
碧螺春的传奇,一直没有落幕。这种世代流传的风味,更承载着一座江南小镇和茶的亲密回忆,以及人们对江南生活的想象。
采摘也是和大自然抢时间。特一级碧螺春,必须赶在清明前采摘第一波嫩芽,时间很短,不足一个月。四月中旬后,只能算作“炒青”。
上山的采茶人,一般下午2点左右下山,摘回来的茶叶还需要一根根地挑拣,只留下优质的一芽一叶,稍微有所破损或者残缺的茶芽都需要舍弃。当天采摘的茶叶,必须当天炒完。
杀青、炒揉、搓团、培干,这些工序,都得在同一锅内一气呵成。炒制特点可以总结为:“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
老道的师傅往往都是一边搁置在肘垫上,一手用力揉压,随着身体的节奏,全身的力气都集中在了那双手中的茶叶团上,大约要6-8万个鲜叶才能揉制出一整锅,仅仅一斤多的干茶。
每到春茶上市的日子,邱晓庭也会和老师傅们一起添柴生火、学习茶叶炒制的手工工艺,在他眼里,这些忙了半辈子的手艺,都是东山人的骄傲,他说,我们这一代选择坚守的人,已经愈来愈少了。
炒制过程中,低沸点的青草气挥发掉了,锅中新的物质反应不断发生,带领着香气和滋味登上新一个台阶。炒茶用的柴火,正是当地的果木。柴火在锅灶里发出哔剥的声响,伴随着充满力量感的揉搓,火焰带着果木香缓缓渗透和茶香相互混合,营造出一种令人心醉的奇妙氛围。
春茶上市的时候,几乎每个炒茶师傅,都要在自家的灶台上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映着火光,他们的脸上,是幸福的奔头。
融合着土地与手掌温度的手工茶,是他们守护心灵的一种方式。
看更多美学知识和东方传统手艺,欢迎关注【东家·守艺人】。
其他网友观点
欢迎关注【懂茶帝】
因为洞庭碧螺春的原产地就是苏州呀~
碧螺春,世人皆知。略懂茶的人还不忘在它前面加上“洞庭”俩字。但很多人会以为,此“洞庭”,就是碧波万顷的洞庭湖。
其实不是哦!洞庭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洞庭山。只有山上才产茶,湖边怎么可能产茶呢?而且洞庭山不是一座山,而是东洞庭山、西洞庭山两地的统称。
不过洞庭湖和洞庭山也不是全然没有关系,传说洞庭湖是东海龙王御帝两只青龙角所化,自太湖穿出,成洞庭东、西二山,再由钱塘入海。传说中洞庭湖、太湖因青龙王归海自地底相同,别有洞天,匿有龙宫,因此皆得洞庭为名。
▲洞庭碧螺春(懂茶帝资料图片)
每天分享实用茶知识,邀请专业人士为你答疑,欢迎关注我们哦!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为什么说只有苏州洞庭碧螺春才是最正宗的碧螺春?.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