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四大奇案:满清十大奇案有哪些?

网友提问:

满清十大奇案有哪些?

优质回答:

清朝嘉庆年间,安徽省怀宁县三尸命案——死了三个男人,老婆和大伯子有染,三堂会审,惊动了嘉庆皇帝,成了满清十大奇案之一。

案情是这样的:清嘉庆八年四月的一天,安徽省怀宁县传出一个爆炸性的新闻,县城里的首富,乡绅张体文的三儿子家里死了三个人。

张体文有三个儿子,长子张秀伦,次子张大有和三子张大勋。

出事的是他的三儿子张大勋家,张大勋是一个武举人,在县衙当差,属于清朝编制人员。

死在三儿子家的三个人不是旁人,一个是张家的族侄张伦,另两个是张家的长工李赓堂和他12岁的儿子。

三个大老爷们儿死在了家里,三儿子赶紧把老爹和两个哥哥叫来了。

老太爷张体文看了一眼躺在地上的三具尸体,心中也就明白了七八分,狠狠瞪了一眼站在旁边吓得瑟瑟发抖的三儿媳妇儿胡桂花。

有人可能要问了,老太爷为什么要瞪三儿媳妇呢?

说起来这是张家的家丑,老太爷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三儿媳妇不守妇道和二儿子张大有勾勾搭搭,大伯哥和弟妹有私情,让外人知道还不笑掉大牙。

原来二儿子张大有中途丧妻,留下了一个3岁的幼子。张大有是社会上的一个混混,忙着打架和耍钱,没有时间管儿子,于是就把幼子托付给弟媳妇照看,一来二去,时间长了二人就有了私情。

三弟张大勋经常出外办差,给二人创造了私会的条件,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二人私会时被老爹撞见,眼前的三具尸体肯定和三媳妇儿有关系。这是老太爷为什么瞪三儿媳妇的原因。

张太爷把三个儿子叫进了屋。开口说道,“家里出了这样的大事儿,我也是市面上有头有脸的人,你们叫我怎么见人?老三,这事是你媳妇干的吧?”

三儿子张大勋一脸懵逼说:“我媳妇儿哪有这胆儿啊?”老三根本不知道他的媳妇儿早就出轨了。

老大爷从来没有向外人说过家丑,他严厉地斥责老三:“人死在了你家,你能脱了干系?”如果报官,以后我这老脸怎么见人?

这时二儿子张大有急忙说:“不如这样,咱们私下里给三个人的家属一笔钱,出钱买平安,摆平埋了也就完了。”

老太爷觉得这个办法可行。

然而经过协商,长工李赓堂的弟弟想多讹诈些钱财,狮子大开口,双方没谈拢,崩了,李家报了官。

由于死了三个人,这就惊动了知府大人。此时的知府大人郑泰,急于运作他升迁的事,想快速了结此案。加上张家这时候已经和受害人达成了协议,愿意多出钱,原告被告异口同声说,是三人吃了毒蘑菇中毒身亡,属于意外死亡。

既然不是刑事案就不影响政绩,郑泰草草结案了,不久,郑泰官升一级调任知州。

郑泰升官走了,一个曾经被他打压罢帜的官吏李复春开始了复仇。李复春久经官场,知道这案子有猫腻,于是他就越级上告说“郑泰营私舞弊,草菅人命”。

朝廷命两江总督陈大文重新审理此案。

经过审理,李赓堂的弟弟李东阳最终招认收了张家的钱财,总督大人一看案子果然有猫腻,张家不做亏心事,为什么要出钱私了呢?

于是总督大人要拘捕张老太爷。

当衙役赶到张家时,张老太爷已经上吊死了。原来张老太爷爱面子,承受不住心理压力,加上害怕家丑外扬,想不开自杀了。

这时候老二张大有出谋划策说:“既然官府要重新复审这个案子,为了避免咱三兄弟受牵连,干脆把责任推给死去的老爹吧,就说老爹发现了三媳妇儿和族侄张伦有私情,是老爹把老鼠药放到糖饼里,想毒死张伦,谁知道长工爷俩也误吃了毒糖饼,所以三人毒发身亡!”

还别说,这这一妙计果然高明,一个死人不会争辩,你说什么就是什么。

总督大人听了三兄弟的陈述,心想“老太爷爱面子,避免家丑外扬,用毒药毒死张伦合乎情节;张太爷出钱私了,也是为了避免家丑外扬。等官府要重新审理时,张太爷心中害怕服毒自杀也属正常,总督大人想当然就把案子结了。

一年后,陈大文调回京师,由铁保接任两江总督职务。

铁保儿和陈大文从前有过节,于是就想把这个案子推翻重新审理。

此时张太爷二小子张大有一看又要重新审理,心里害怕了。

原来毒死三个人的凶手正是张大有。

事情是这样的:张大友和弟媳妇胡桂花有染,被父亲撞破后有所收敛,由于老三张大勋忙于公务,于是就雇佣族侄张伦负责收田租。张伦比张大有年轻帅气,时间一长,胡桂花就和张伦有了私情,一脚踢开了张大有,为此张大有很吃醋。

三人狗扯羊皮的事就被长工李赓堂知道了,李赓堂嘴上没把门的四处张扬,李大有怀恨在心,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萌生了要毒死张伦和长工的念头。

张大有就从集市上买了一包老鼠药,把老鼠药放在糖饼里,接下来张伦和长工以及长工的儿子三人都吃了糖饼,于是出现了开头一幕。

有道是自古奸情出人命,不信你问西门庆,色字头上一把刀,不安分的女人是祸根。李大有毒死了三个人,间接害死了老爹。

眼看事情瞒不住了,张大友道出了实情,同时苦苦哀求三弟高抬贵手饶他一命。至此,张大勋恍然发现自己头上早已经绿森森一片,一边是出轨的媳妇儿,一边是亲哥哥,最后张大勋选择了亲情,把实情隐瞒了下来。

重审时,弟兄三人异口同声说是三人因为中了煤气而亡,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才出钱私了。三兄弟说知道错了,愿意接受官府的惩罚。

此时铁保达到了推翻案子的目的,于是匆匆结案,随后把案卷呈给了嘉庆皇帝。

嘉庆接过案卷一看气乐了,这个案子审了三回,得出了三个结果,一会说是谋杀,一会说是正常死亡,一会说是是意外,还有没有准确说法?你叫我相信哪一个!

嘉庆决定打破砂锅问(纹)到底,下令让安徽巡抚初彭龄进行再审。初彭龄感到肩上担子沉甸甸的,不敢怠慢,通过明察暗访和审问,终于发现煤气中毒果然是捏造的,于是开始追查真正的杀人凶手。

经过审问胡桂花,案情终于大白于天下。

胡桂花交代,他最初和张大有勾搭,然后又和堂侄张伦有了私情。这一切又被李赓堂父子撞见,于是张大有就设计毒杀了三人。

案子最后判处张大有死刑,胡桂花在狱中畏罪自杀,并追究失职官员的责任,清朝十大奇案之怀宁县三尸命案就此结案。

其他网友观点

满清十大奇案分别是:1,麻城涂氏杀妻案。2,嘉禾三换主犯案。3,怀宁张家三命案。4,山阳查赈毒杀案。5,丽山村连环案。6,五台山和尚断头案。7,七涧桥凶杀案。8,张汶祥刺马案。9,杨月楼婚姻寃案。10,杨乃武与小白菜案。

这十大奇案具有曲折离奇的特点,有的节外生枝,有的一波三折,给人深刻的警示作用。这些奇案,有些已经拍成了电视或者电影。我们先看看奇案之一,麻城涂氏杀妻案。

清代雍正年间,湖北麻城有一个叫涂如松的人,与妻子杨氏感情不好。两人经常吵吵闹闹。有一次吵架后,杨氏不知去向,莫名的失踪了。杨氏的弟弟杨五荣怀疑姐姐被姐夫杀害了,但是苦于找不到证据。

有好事者赵当儿对杨五常说,我听说你姐夫涂如松将你姐姐杀害了。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现在终于有了证人,杨五常岂肯罢休?拉着赵当儿一起来到了县衙。县令汤应求问他们,是如何杀人的?现在尸体在何处?证人赵当儿支支吾吾,无法自圆其说。县令问杨五荣,为什么凭空说姐姐遇害了?经过仔细询问,才知道杨五常是受族长生员杨同范的教唆。

无是生非,汤应求革去了杨范同生员资格,并发布通告寻找失踪了的杨氏。杨同范偷鸡不成蚀把米,颜面扫地,心有不甘。后来杨氏出现了,原来她去了青梅竹马的冯大家。族长眉头一皱,计上心头。他把杨氏藏在自己的家里,密不透风。

一年后,附近的河滩上出现了一具毁坏了的尸体,不辩真迹。杨家告到官府,说是杨氏。衙门即刻派人验尸,杨同范出钱贿赂验尸仵作李奈,李奈受人钱财,弄虚作假。后县令亲赴现场验尸,发现尸体根本无法辨认,证据严重不足,因而迟迟不能审判。

杨同范一面派了几十个人去县衙施加压力,要求主持公道。另一面又去湖广总督街门状告汤应求,说他收取贿赂,循私枉法,包屁罪犯,请总督为民作主。当时的总督迈柱,算得上是一个好官,听说县令贪赃枉法,决定启动调查,派遣广济县令高仁杰重新办理此案。

高仁杰曲解了总督的用意,认为总督想把汤应求的案子办成铁案,于是不惜施用重刑,收集证据。其他办案人员也深明领导意图,用刑无所不用其其极。仵作死在刑讯之下,涂如松吃刑不过,屈打成招。

案件上报嘉州知府复核,知府蒋嘉年发现本案疑点重重,又令本府仵作去验尸,发现竟然是一具男尸。过了几天,山洪暴发,尸体被洪水冲走,失去了证据。总督迈柱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以一面之词判涂如松杀妻罪,斩刑,汤应求受贿枉法罪,判绞刑,待秋后行刑。

此期间,杨同范妻子难产。接生婆要人当助手,帮忙。杨同范妻子喊姑姑救我!杨氏窜了出来帮忙,接生婆认识杨氏,将这个情况报告了县衙,新任县令陈鼎,不敢怠慢,立即汇报江南巡抚胡应荣。并派人在扬同范家中抓到杨氏,这个案子终于水落石出。

其他网友观点

四川合州城东边的七涧桥,住着一户姓鞠的人家。一家四口人:

父亲:鞠海。母亲:向氏。

儿子:鞠安。儿媳:周氏。

这户人家平日里以祖传治蛇伤的技能过日子,由于都挺有良心,所以父子两个行医的酬金都不高。家里日子虽然过得清贫,但还算幸福。

母亲向氏虽然已经40多岁,但由于长相美丽,保养也不错,所以看着也就30出头的样子。儿媳周氏就更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大美人了,父子俩对婚姻还是比较满意的。

可就是这样一个家庭,却在一天晚上发生了一件大事!鞠海和鞠安父子俩都倒在了血泊之中,没了呼吸。同一天父子俩都被杀害,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儿。

一、陈老伦成了破案的关键人物。

两条人命同时出现在一家,这事儿上头肯定要彻查。作为当地的父母官合州知州荣雨田也是纠结得很。因为这哥们是花钱买来的七品芝麻官,压根就不具备断案的能力。

可重庆知府杜光远对这事儿却非常上心,他要求荣雨田在1个月之内把这案子给破了。这不是要了荣雨田的命嘛!

荣雨田四处查问了20多天,什么线索都没有,除了向氏不断来喊冤,这案子几乎就没有追查下去的可能了。因此荣雨田又向知府申请延期2个月,用自己的乌纱帽作为保障。

正当荣雨田一筹莫展之际,衙门里的书吏陈老伦忽然冒了出来。陈老伦这个人虽然才30出头,可是脑子里充满了智慧,他连忙对这事儿做出了分析:凶杀案无非就是报仇杀人、为情杀人、为财杀人。只要搞清楚是哪一种,破案不是难题。

这下子荣雨田算是抓到救命的稻草了,连忙把这事儿交托给了陈老伦,并且允诺他,只要事情解决了,不仅有500两赏银,还能得到提拔。

二、陈老伦打算一箭双雕。

陈老伦接了这个案子以后,立马跑到七涧桥来调查这事儿。首先看到的是向氏,她说到动情处,总是不能自已,只好让媳妇儿周氏出来解释清楚。

周氏刚出场,就把陈老伦给吓呆了,好家伙,这么好看的姑娘!他也不知道周氏在说些啥,眼珠子从来就没离开过周氏。

事情还是没有什么进展,但是陈老伦的注意力已经转移到了别的地方。他发誓一定要把周氏娶回去做老婆,至于这案子嘛!倒是可以一箭双雕。那么陈老伦是怎么设计的呢?

第一,陈老伦先稳住了知州荣雨田。

他找到荣雨田,说出了他臆想出来的案情真相:向氏容貌美丽,虽然年纪大了点,但看着也就30岁的样子,可是却长期过着清贫的日子,所以我断定,向氏肯定为了钱财被奸夫给勾引了,后来索性就跟奸夫合伙把鞠海父子俩给害了。

荣雨田非常高兴,打算直接去抓人。陈老伦可不是这个意思,他连忙阻止知州,因为目前还没有证据,他希望知州给他便宜行事的权力,才能找到凶手。荣雨田啥也不懂,但是看陈老伦信心满满的样子,立刻答应了此事,而且还把500两银子提前预支给了陈老伦。

第二,让孙氏给自己提亲。

向氏和周氏正在家里干农活,向氏城里的好朋友孙氏忽然找上门来。先是对向氏和周氏婆媳一顿安慰,随后就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今后这日子怎么过?

孙氏坦言,现在他们家没了经济来源,今后吃一顿饭都是开支,这日子压根就过不下去。向氏和周氏对此都深表赞同,可是又没有什么好办法。

这个时候孙氏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她认为周氏年轻貌美,又没有孩子拖累,还是可以嫁个好人家的。而且周氏出家,向氏也能得到一笔聘金。拿着这笔钱既可以继续打官司,又可以维持向氏的日常开支。

这话说的虽然有些着急,却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因此向氏和周氏还真的同意了这件事儿,并且让孙氏帮着做媒。

其实孙氏走这一趟,完全是陈老伦一手安排的。过了没几天,孙氏就带着聘金到了向氏这儿,并且说明了陈老伦的身份,大小也是个公务员,而且一表人才,格外聪明。

周氏曾经见过陈老伦,的确是个不错的男人,所以就答应了这件事。陈老伦的第一只雕算是射中了。

第三,让周氏诬陷向氏有奸情。

陈老伦和周氏成亲一个月的时间,彼此你侬我侬,日子过得好不惬意。可是再过一个月,破案的日子就要来临了,陈老伦终于开始把现实问题摆上台面。

陈老伦一脸忧愁地找到新婚妻子周氏,说清了自己目前遇到的困难:你婆婆隔三差五就去喊冤,现在知州让一个月之内必须要捉拿凶手,否则我的脑袋就得掉下来!我掉脑袋也就算了,可我不忍心让你再次守寡啊!

周氏一下子就哭了出来,连忙询问该怎么办才能解决这事儿。陈老伦连忙假装把自己知道的一切都说了出来:我都调查清楚了,是你婆婆向氏跟奸夫合谋杀了鞠海父子。但是碍于你的面子,我一直不肯捅出来,只希望向氏能息事宁人,没想到他隔三差五去喊冤,结果把这事儿闹大了!

周氏当然不肯相信,可经不住陈老伦的各种骗术,陈老伦给周氏出了个主意:只要你在衙门指证向氏有罪,先把我解救出来,随后我再打通关系,把你婆婆保释出来,这不就解决了吗?

周氏这个傻丫头,居然还真的相信了。等到上了公堂,周氏居然真的指证婆婆向氏与人苟合,还害死了自己的丈夫和公公。为了把这件事儿坐实了,陈老伦还特地找来一个彪形大汉充当奸夫。

向氏的最后的希望断绝了,连周氏都出来指证自己,她又怎能辩解呢?面对酷刑,向氏只好承认了一切。陈老伦的第二雕也算射中了。

三、向菊花为姑姑洗雪冤屈。

向氏娘家人得知这事儿以后,也是连连叫屈。尤其是向氏的侄女向菊花,甚至筹集了一笔钱,跑到外地衙门四处告官。

荣雨田前脚刚被领导夸了,后脚就得知向菊花四处告状的事情。他连忙花钱四处打点,使得向菊花无处喊冤。

结果向菊花居然找到了总督大人黄宗汉,这下子好了,听完案情以后,再看看向菊花被那帮贪官污吏殴打的伤痕,黄宗汉表示一定会把对个案子负责到底。

这下子事情算是彻底闹大了,黄宗汉也想借助这个案子收拾一批贪官污吏。黄宗汉到了堂上,直接把所谓的奸夫拉出来揍了一顿,奸夫没多久就全都招供了:你们骗人,说好让我按照你们交代的说,就不会挨打,现在怎么又打起来了?

衙门里顿时鸦雀无声,州府道臬各级衙门的长官全都在擦汗。可惜的是,当时黄宗汉还找不到真凶是谁,所以暂时还没办法给向氏翻案。

好在黄宗汉早就安排自己的学生李阳谷暗中寻找真凶,结果还真让他碰到了。在一个酒馆里,一个醉汉把自己杀人的经过和盘托出。

原来这家伙叫陈龙,因为赌钱赌输了,正打算到鞠家偷点钱,结果被鞠海碰见了,他只好宰了鞠海。结果鞠安又上来了,又被他一刀给结果了。

结局:恶人自有天收。

为啥这案子能进入满清十大奇案呢?原来这件事儿惊动了四川全省各级衙门,上到总督、巡抚,下到知府、知州全都聚集在一起审理这案子。

由于真凶已经被抓获,黄宗汉直接将陈老伦这家伙给抓了。同时周氏诬陷自己的婆婆,也罪不可恕,所以两个人都被判处凌迟。

陈龙这个凶手自然也是死刑。至于合州知州荣雨田,则被判处斩监候,也就是死缓。重庆知府杜光远被罢官充军。四川按察使卢道恩,曾经接受荣雨田的贿赂,殴打过向菊花,所以停职待命。

其他网友观点

清代某年隆冬。广袤的北方原野,到处一片光秃。

一辆马车向河北省衡水县县城奔来,车上坐着一位陕西客商,他不停地与车老板说着笑话。在距离县城大约五六里路的地方,一位喝醉了酒的老头子拦住了马车,恳求车老板让他搭个顺车。车老板最恨白坐车的,执意不肯,而陕西客商却动了恻隐之心:“一个老人家,又喝醉了,怪可怜的,就让他上来吧。”车是客商雇下的.老板不好拒绝,就将老人扶上车。这老头上车后呼呼大睡,客商与老板又说起刚才没说完的话题。

大约又前进了二里来路,客商猛然发现老人脸色苍白地僵卧在那里,他挪了挪身子摇摇老人.无反应,大声叫他,也无反应,用手试了一下鼻口,气息全无。他连忙叫老板停车,两人仔细一看,老人确实死了。车老板急得直跺脚。抱怨客商不该让老人搭车。客商说:“唉!看来咱俩命中注定要受他的连累,不过咱们与他无冤无仇的,确实没害他,不怕!还是赶快想办法就地报官吧。”二人在附近村庄中找到了甲长,甲长看了尸体,立即进城报告县太爷。由于天色已晚,知县认为不便勘验,命令甲长立即回去,与客商和车老板好好看管尸体,明天一早他便带人来验尸。”

隆冬季节的夜晚;冷得出奇,三个人坐在尸体旁边冻得瑟瑟发抖。车老板一个劲儿地报怨客商自找麻烦,害得他与甲长也在此受冻受饿。到了半夜,三个人冻饿得支持不住了,车老板说:“前边不远有家客栈,咱们不妨去那儿喝些酒去,陕西老哥,你惹得麻烦你请客。”客商满口答应,甲长开始担心擅离职守会不会出差错,后又一想,三更半夜的,老人的尸体还能飞了不成,因此也同意了车老板的提议。三人用一张芦席将尸体盖着,旁边压上几个石头,便向客栈方向走去。

他们酒饱饭足,返回停尸处一看,天哪!尸体竟然不翼而飞。三个人目瞪口呆。面面相觑。这次轮到甲长抱怨车老板了:“你看看!你出的馊主意去喝酒,这下子尸体不见了,明天早晨县太爷来验尸,咱们怎样交待?”客商说:“甲长,现在责怪他也没有用处,活该咱三个倒霉,您还是赶快想个办法才是。“能有屁办法啊!等着吃官司领罪吧。”他口中这样唠叨着。

过了一会,甲长心中突然想起一件事情,“办法倒有一个,就不知行不行。前两天我路过这里,见一个妇女在一座新坟前啼哭,听说是死了男人。人才入土两天,又是冬天,尸体肯定不会变坏。我们不如把他挖出来,马马虎虎对付过去算了。”三人合计了一下,觉得也只有如此,于是一起将新坟挖开,把尸体抬来,仍然用芦席盖好。

第二天一早,知县带领吏卒和仵作来验尸。仵作从头到脚地仔细查看,并不停地向坐在一旁的县太爷高声汇报。当他说到死者是一位壮年男子时,知县顿时大怒,责问甲长说:“你昨日报案,声称死者是一个白胡须老头子,怎么变成了一个壮年男子?”甲长吱唔,不敢实说。知县命令衙役们用刑,甲长熬刑不过,只好实话实说,知县听罢也觉老尸丢失得奇怪。这时,仵作又发现壮年男尸肚脐眼上有个钉子盖,拔出来一看,竟然有二寸多长。死者显然是被谋杀的。

一案未了又出一案,知县传讯了壮年男尸的妻子,经过用刑讯问,妇人供出了她与和尚私通,因奸谋杀丈夫的罪行。后来她被处以死刑。知县无意中破了另外一起谋杀案,心中得意,气色也平和多了。他对甲长等三人说:“限你们十天内将老人尸体找回,否则本官就要严惩。”十天时间很快就要过去了,老人的尸体仍无下落。知县命人将甲长等三人按倒在大堂口杖责,他们一个个哭爹喊娘,疼痛难忍。

正在此时,一个老头冲进来大叫道;“老爷,别打他们了,我在这里呢。”三人一看,果然是搭车的那个老人,都以为自己见了鬼。原来老人醉酒后乘车,车辆颠簸,酒性大发,加之天冷,老人又气虚,一时休克过去了。那天半夜他慢慢苏醒过来,依稀记得自己是搭了别人的顺车回县城的,怎么就睡在这里,而且身上还盖了一张芦席。他推开芦席,见四处无人,便自己走回了家。这几天丢失尸体的事博传遍了巷里,老人想那丢失的“尸体”不正是自己吗,于是进县衙说明原委。知县这才将甲长等三人当堂开释。

这真是:一案未了又出一案,尸体丢失引出凶案,偷换尸体破奸情案,老人复活就无辜人!

其他网友观点

大家好!

我是头条号“史遇春之尘境心影录”的作者史遇春。

据查,2011年3月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清朝十大奇案》,作者为柯愈春;书中主要讲述了清朝时期发生的十个离奇案件:分别是麻城涂氏杀妻案、嘉禾三换主犯案、怀宁张家三命案、山阳查赈毒杀案、丽山村连环案、五台山和尚断头案、七涧桥凶杀案、张汶祥刺马案、杨月楼婚姻冤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

我曾写过一篇文字《清末四大奇案之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小白菜葛毕氏是怎样的人物?》,可作为此题的部分答案,仅供参考:

《清末四大奇案之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小白菜葛毕氏是怎样的人物?》

作者:史遇春

同治、光绪时期,已是清朝的后期,说到这一时间段的时候,一般习惯上将其称之为“清末”。

这一时期,有所谓的四大奇案,也有称作四大冤案的。

这四大奇案分别是:

一、杨乃武与小白菜案。

二、名伶杨月楼冤案。

三、太原奇案。

四、张汶祥刺马案。

通称“清末四大奇案”或“清末四大冤案”,下文均称“清末四大奇案”。

清末四大奇案之中,因贴近生活,所以,民间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当属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其次,因为名伶杨月楼在菊坛的地位、他本人的社会声望、艺人本身的传奇特质等等,这一案也有巨大的轰动效应;太原奇案、相较于以上两案,似乎总体影响力稍微会小一些;至于张汶祥刺马案,因牵涉清廷的面子,所以,在政治上,影响力最大。

这四大奇案之所以被相提并论,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第一,案件发生的时间段均可归为清末这同一历史时期。

第二,相同历史时期决定了案件发生的社会大背景基本一致。同样的社会大背景下,民众的共性、民众所面对的政府与官员的共性是无法忽视的,这也是案件可归为一体的重要因素。

第三,案件的案情都纷繁复杂。

第四,案件的过程均曲折离奇。

第五,跌宕起伏的案情,出人意料的案件发展过程,其间各种情感的碰撞,生死对错、是非曲直、冤枉平反等的交织,往往同样揪人心肺、引人入胜。

以上这些四大奇案共有的特征,使得四大奇案能成为一个组合,并同时出现在各种场合、出现在民众的视野,被相提并论。

另外,因为四大奇案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事件,比之那些虚构的故事,更能引发人们的好奇心和兴趣。所以,这四大案件的关注度也就非常高。于是,很多文学作品、戏剧戏曲、小说影视等,都在原案的基础上,对四大奇案进行了演绎与重构。如此一来,四大奇案的传播,不但有同一时代之中广性泛,而且还有不同时代之间的延续性。

关于清末四大奇案,总说至此为止。

本文,不是要从文学的角度来说清末四大奇案,而是想从历史的角度,选取四案之一中的一个人物,仅仅说一说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中的女主角,好让大家从当时人的眼光和角度来了解案件相对真实的情景。

清人陈恒庆所著的《谏书稀庵笔记》有《葛毕氏》一节,文中的“葛毕氏”,就是清末四大奇案之一——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中的女主人公,也就是通常所谓的“小白菜”。下文皆依照笔记作者的称谓,以“葛毕氏”称呼其人。

葛毕氏,本是杭州人。

杭州真是个好地方,出了太多的名人,发生了太多的轰动事件。不知道,是杭州的名气托起了这些名人和事件,还是这些名人和事件映照了杭州的名声?

其实,如果不是成了清末四大奇案的女主角,葛毕氏也就和当时大多数的普通民众一样,默默无闻地在那个历史时段存活,然后,又悄无声息地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不会留下多少印痕。猜想,很多年以后,没有人会记得她,也不会有人会提起她。

但是,因为杨乃吾(笔记中所书文字如此,便依笔记,此即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葛毕氏声闻当代又名传后世,不知道,这是她个人的幸运,还是她本身的不幸?

说来,葛毕氏也只是一位普通小户人家的女子。她的身世也没有什么傲人的地方。因为发生了与杨乃武之间那起轰动一时、流传多时的案件,于是,葛毕氏的名声,才会那么响亮、才会那么地为人所津津乐道。

虽然,葛毕氏只是小户人家的女子,身世一般,但是,她还是有自己的突出的地方,她还是有高出普通女子的优势。比如说,她的天生丽质,姿容娇美;比如说,她那纤细的腰身,摆动起来,就如同那扶风的柳枝;比如说,她那小巧的玉足,就好似贴地的莲瓣。

这样女子,按照一般人的想象,她的爱情与婚姻,要么应该是郎才女貌的传奇,要么应该是嫁入富贵人家的新闻。可是,事实偏偏不是这样,这个女子成年之后,嫁给了葛兴。

既然此女子已经出嫁,至此,就可以简单说一下“葛毕氏”这一称谓了。

古时的女子,嫁人之后,对其称呼之时,即会冠上夫家之姓,本姓在后,加氏,一般都不称名。

例如,本文的主人公,夫家姓葛,本姓(娘家姓)毕,故而,对其称呼,均为“葛毕氏”。

前面说了,葛毕氏的容貌身段非常出众,本该有一段让人浮想联翩的爱情婚姻,可是,她的丈夫葛兴,究竟是何等人物呢?

话说,葛兴本人其貌不扬,他的家境也不好。平日里,葛兴就是靠做些小营业糊口养家。

家庭生活中,葛兴只是个普通了再不能普通的小民。那么,二人生活中,葛毕氏其人又是如何的人呢?

按照笔记作者陈恒庆的说法,葛毕氏除了姿容形貌不俗之外,她的性格大概属于比较开放浪荡的那种吧!似乎,在很多事件中,很多貌美的人都有这种特点。

因为丈夫葛兴做些小营业,终日不着家,葛毕氏年纪轻轻,貌美如花,她一个人在家里,大概会比较寂寞吧。所以,葛毕氏常常会敞开自家的大门,伫立于外,以此方式引诱那些浪荡子弟来解闷。

这一情节,和一般的公案有些雷同。

写到这里,我不禁怀疑,笔记小说的文字,是不是也是道听途说呢?

真伪存疑。暂且按照笔记的记载,继续行文。

正因为葛毕氏有开门伫立一端,所以引出了另外一位人物杨乃吾(一般做杨乃武,下文从笔记小说原字)的出现。

杨乃吾呢,原是庚午科的举人。

查阅了一下相关资料,因为事件发生在同治光绪时期,清穆宗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即为农历的庚午年。根据时间判断,笔记作者陈恒庆的记述没有错谬。

清朝读书人中举以后,就算是发达了。那么,杨乃吾此时已算是有身份、有资格的人了。

既然说到这里,那么,关于举人、关于清朝的举人,有必要在此述说一下。

举人,简单来解释,那就是指被荐举的人。

从举人的发展历史来看:

汉代取士,还没有配套的考试制度,为了收纳人才,朝廷就命令郡国守相通过荐举的方式,向国家上报贤良,于是,就以“举人”来称呼所荐举的人。

唐、宋时期,有了进士科,凡是应考的科目是经过有司贡举的人,通称为举人。

到了明、清时期,则将乡试中式的人称为举人,也称为大会状、大春元。中了举人叫“发解”、“发达”。习惯上举人俗称为“老爷”,雅称为“孝廉”。

从明、清时期对举人的称呼就可以看出,中举,一般就意味着发达的开始。所以,吴敬梓《儒林外史》一书中,穷困潦倒的范进,屡试不中,后来,终于中式,在得知自己考中举人之后,他会狂喜到疯癫。

另外,需要补充的是:明、清时期,朝廷对举人较为优待,一旦中举,就永远具备了继续赴京参加会试的资格。同时,明、清时期的举人,还有一个不同于前代的地方,那就是:他们可以凭借举人的资格和身份而直接进入仕途。

杨乃吾中举之后,就发达了,也就成了当时社会之中的新贵。那时的杨乃吾,可以说是青年才俊,风度翩翩。

有一次,举人杨乃吾途经葛家门首,无意间看见了开门伫立的葛毕氏。两人对视之后,就发生了情感上的化学反应——也就是通常所谓的一见钟情吧!

于是,两人因目视而互相心动,随后,便产生了感情。

这个情节虽然俗套,但是,人世间的很多事情,就是这么俗套,甚至比这还俗套。

葛毕氏和杨乃吾一见之后,不知道中间经过了如何的过程,总之是,两人之间有了关系。

此后,杨乃吾有事没事,经常去葛毕氏的家里。

猜想,杨乃吾去葛毕氏家里的时候,都是挑选其夫不在的空隙吧。当然,杨乃吾去葛家,因为比较频繁吧,肯定也有碰到葛兴的机会。

对于丈夫葛兴可能撞到杨乃吾的场面,葛毕氏也早就准备好了台词:

“我小的时候,认识过几个字。后来,尽忙些针线女红,早年认识的那几个字,现在全都还给书本了。”

“这位杨孝廉,是我娘家的姻亲。那天,我在门口站立,碰巧就遇见了他,谈话之间得知,正好他也有时间,我也想学习认字,所以,经我请求,他就答应闲时过来教我认认字。”

“您整天不着家,我想着呢,自己要是能够多识几个字,一来呢,看看以后能不能帮衬一下您的营生;二来呢,您不在家时,我会认字看书了,也好打发无聊的光阴;最主要的,是我一心向佛,认了字,我就可以自己在家诵经念佛,不用再找人家教习了。”

葛兴这人一则老实,二则比较听老婆的话,三则他也支持老婆向善礼佛。所以,他也没有想那么多,就很高兴地认可了葛毕氏的说法,当然,这也是他对杨乃吾教习其妻识字的完全许可。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

比如说:一个普通人家的主妇,学字作甚?诵经念佛吗?借口!看书吗?哪里又有书可看?帮衬丈夫的营生?她又不会天天跟在丈夫后面!

比如说:葛兴真是实在到家了?这话他也信?

比如说:难道葛兴就看不出半点端倪?他真就那么木讷迟钝?

……

事实就是,葛兴对自己的妻子没有不信任。所以,大家所有的疑义都可以保留。

事件,还是在按照它自己的情节继续发展着。

既然葛兴并无芥蒂,所以,自那以后,杨孝廉乃吾就时不时前往葛家,与葛毕氏同吃同喝,情洽和乐。

葛毕氏的丈夫每日都在为自己的小营业而奔波,所以,他白天基本上都不在家中。有一天,葛兴晚上回家,天亮之后就忽然就暴亡了。

人活着的时候,不见得有多少人关心,可是,这人一死,还是天大的事情。

葛兴突然亡故,引起了他的家族和邻里的严重怀疑。大家都在猜想:好端端的一个人,昨天还活蹦乱跳的,一个晚上的功夫,怎么说没就一下子没了?

大家都想不通,都心生疑窦。

于是,葛兴的家族和邻里开始检点葛毕氏平日里的行止:

为什么杨孝廉经常去她家?

为什么杨孝廉去她家的时候都挑白天葛兴不在的空挡?

孤男寡女,同处一屋,难道就只是读书习字?

杨孝廉真是葛毕氏的姻亲?

最后,种种怀疑,种种异常都指向了一个合理的解释和结论:

葛兴的暴毙,肯定是葛毕氏因为奸情而害死亲夫。

于是,葛兴的亲族邻里一起具呈状纸,向本县控告了葛毕氏。

接到具状之后,县官随即带领仵作,前去勘验尸体。也不知验尸的过程如何,验尸中间有没有外力的介入。总之是,验尸完毕,官方所出具的报告里声称,葛兴乃是中毒身亡。

既然县官验尸后,认定葛兴是中毒身亡,那么,根据案件相关情况的推定,这一起“毒杀”案的首要怀疑对象、作案嫌疑人便是死者年轻貌美的妻子葛毕氏。

在此情形下,县官按律严格究办,查证葛毕氏平日里和什么人有来往,并对葛毕氏进行了严厉的刑讯审问。

但是,无论怎么审、怎么问、怎样动用刑讯的措施和手段,葛毕氏自始至终都坚决不承认自己做过因为奸情而谋害亲夫的事情。

于是,县官又传唤葛家的亲族邻里前来问讯。亲族邻里一齐答复,说是:

本县的杨孝廉乃吾时不时就去葛家饮酒吃饭,而且他都是在死者葛兴平常不在家的时候前往。杨孝廉是否与此案有关,还呈请县官大人详察详审。

既然官方已经认定葛兴是被“毒杀”的,那么,这就是严重人命官司,这就需要重点查办。

县官审问之后,在葛毕氏没有承认的情况下,硬是给她定了个因奸杀夫的罪名,并将此案移交本府。

当然,杨孝廉乃吾作为被认定的“奸夫”,他也难脱干系。

本府收具案卷后,出具意见,又将此案转呈臬台。

前前后后,整个过程之中,一层一层的政府机构都认定葛兴之死乃是中毒所致,葛兴的妻子葛毕氏是因奸杀人,当判死罪。

既然一层一层有此结论,那么,“奸夫”杨乃吾也无可遁逃。

杨乃吾得知葛毕氏被一致认定为凶犯,死罪难免后,他自知肯定会被严肃纠办,无法脱身、面对重刑。

于是,人在收押之中的杨乃吾,只能让自己的妻子替自己出头,请她前往京城,到清廷的相关主管部门去向上控诉。

杨乃吾的妻子在京中上行告诉的曲折,无法详知。结果是幸运的,清廷接受了杨乃吾之妻的诉状,并且下旨派遣学使(主管国内生员的官员)、抚藩(省级主管官员)共同前去审理这一案件。

清廷派下去的这些官员,不知道受了什么影响、得了什么好处,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审查核验的。末了,这些清廷派出的官员得出的结论和此前的结论完全一样,也是说,认定此案是葛毕氏因奸害夫。认定之后,他们将这一勘验审理结果上报朝廷。

杨孝廉对于此次与之前一致的结果,当然不能接受。没办法,他只能再次让妻子前往京城控诉。

当然,此次控诉肯定比上一次更加艰难曲折。无论如何,朝廷还是接受了上京控诉者杨孝廉妻子的状纸。

这次,朝廷要求将此案交由京中的主管部门——刑部直接审理,并且,必须将相关案卷提交刑部审阅、将相关人等解押至京中审问。

这一次,葛毕氏与杨乃吾都被押解到了京中的刑部大狱之中。

葛兴的棺木也被押解至通州,等候刑部官员勘验。这副棺木上,贴了相关各级官方的封条有七八个之多。葛兴的棺木押解到通州之后,暂时停放在郊外,并派专门的差役看管监护。

刑部确定,择日开馆验尸。

听说有要案要审,前来看热闹的民众、各色人等,真是人山人海。

刑部审理查验此案,通州的地方官员全力配合。

开馆验尸之前,通州地方官员安排,先用布匹围起了一个十弓(丈量土地的计量单位,一弓为五尺、三百六十弓为一里。)见方的区域。在布匹围成区域的里面,准备好了各种验尸将会用到物事:

一口大锅。这口锅,可以装十石左右的水。

十口水缸。缸里储满了清水。

可以架起在大锅之上的蒸笼。

光洁圆面的漆桌一个。

刑部审理案件当日,由仵作负责开馆验尸。

棺木打开之后,先取死者的遗骨。

备好的大锅之中,添水十石。

架上蒸笼,将所取死者遗骨放在蒸笼之中,封闭严实。

大锅之下,烧火煮蒸。

整个蒸煮的时间比较长,大约用了两个时辰。

时辰一到,掀开蒸笼上的遮盖物,取出死者遗骨,放置在圆桌之上,开始勘验。

据说,葛兴的遗骨,在蒸过之后,净白如雪。

仵作先报:

“查验尸骨结束,无毒!”

接着,又报:

“查验尸体完毕,无刀伤、绳勒等痕迹,可排除他杀!”

最后,报道:

“综合勘验,死者系病故,可确定,死因无疑义。”

经过刑部这一番审理查验之后,这一案才算最终定谳。

刑部将此案上报清廷。清廷的处分如下:

一、此前所有参与这一案件审理的官员,全部革职。

二、葛毕氏无罪释放。

三、杨乃吾先前供述,声称自己与葛毕氏有亲戚之谊,时不时前往葛家,说是教习葛毕氏念佛诵经,经查证,杨乃吾与葛毕氏并无亲戚关系,杨乃吾不知避嫌,其行为有损举人身份,革去其举人资格。

据传,葛毕氏出狱当日,前去观看的人,摩肩接踵。

葛毕氏出狱,登车而去。且见她头发油黑如漆,眼眸如秋水明净,玉足纤纤如莲瓣。

需要特别说一下的是,那个时候,女子裹足,并且以小脚为荣、为傲。

葛毕氏出狱,登车之后,她还特意将自己的玉足伸在车前,路人见此纤纤莲瓣,都啧啧赞叹,艳羡不已。

说到此处,一则可见当时对女子小脚的变态审美趋势,二则,也可见葛毕氏的个性稍嫌张扬,这也和她前此的“开门伫立”的作风完全一致。

后来,葛毕氏最终还是跟了杨乃吾。

杨乃吾虽然失去了孝廉(举人)的身份,但是,能够抱得美人归,总算是有失有得。

就事件发展的结果来看,杨乃吾的这份情缘还真可以和宝廷放弃提学职位而纳麻女为妾的美谈相提并论了。

关于纳麻女为妾一事,宝廷曾经有诗云:

“宗室三多名士草,江山九姓美人麻。”

宝廷的韵事,《清史稿》有载:

“七年,授内阁学士,出典福建乡试。既蒇[chǎn]事,还朝,以在途纳江山船伎为妾自劾,罢官隐居,筑室西山,往居之。”

至此,清末四大奇案之一中的人物“小白菜”——葛毕氏已说完。

因为是清人笔记中的记载,只述其梗概,不叙其详情,未尽之处,读者可自行翻阅相关资料文字。

(全文结束)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满清十大奇案有哪些?.jpg”/>

与清朝四大奇案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