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义觉迷录:乾隆为什么要禁《大义迷觉录》?

网友提问:

乾隆为什么要禁《大义迷觉录》?

优质回答:

说起乾隆为何要禁绝《大义觉迷录》,首先要从曾静策动岳钟琪反清一案说。

话说雍正六年时,湖南人曾静派学生张熙前往成都、西安策反岳钟琪,结果反而落入法网。经查,曾静在策反书中捏造了雍正的“十大罪状”,令雍正为之暴跳如雷。

事后,雍正却出人意料地未杀曾静与张熙,而是命人将此案的全部谕旨和审讯记录,加上曾静的认罪书《归仁说》,汇编成书,名曰《大义觉迷录》。

之后,该书发往全国各地,“每学宫各贮一册”。雍正还说,各学宫“倘有未见此书,未闻朕旨者,经朕随时查出,定将该省学政及该县教官从重治罪”。

如此一来,《大义觉迷录》风行天下,以至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作为雍正的得意之作,《大义觉迷录》刊印数量之多,在雍正年间据说是第一名。

不过,乾隆一上台,便立即推翻雍正对曾静、张熙免予追究的遗命,并下令让湖广督抚“将曾静、张熙即行锁拿,遴选干员解京候审,毋得疏纵曳漏。其嫡属交地方严行看守候旨。”

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二月十九日,乾隆又下令将“曾静、张熙著照法司所拟,凌迟处死。”

更要紧的是,乾隆以最快的速度将雍正精心编撰并已刊行天下的《大义觉迷录》宣布为禁书,要求立即停止刊刻和发行,凡是有这本书的,统统上缴收回后统一销毁,若有私藏,依法严惩。

由此,《大义觉迷录》便成为“老子编来儿子禁”的天下第一禁书,在雍正朝后难得一见,这也大大增加了它的神秘色彩。

滑稽的是,《大义觉迷录》作为雍正朝的御制国书,它的发行量之大,读书人中间可谓是人手一本,怎么禁止得了?

乾隆之所以要火速将这本书禁掉,原因其实非常非常简单:

这本书不但没有出现雍正希望的效果,反而让皇宫里的丑闻秘事、皇子间的尔虞我诈等“国家重大机密”外泄。

要知道,老百姓对赞扬大清可没什么兴趣,不过他们对雍正的“十大罪状”,特别是“谋父、逼母、弒兄、屠弟”这些秘闻津津乐道,茶余饭后地说个没完,这严重损害了雍正和大清的光辉形象。

如此一来,不但没有起到“觉迷”的效果,反而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笑料,让全国人看大清皇帝一家子的笑话,这还了得?

有鉴于此,乾隆登基之前就早已羞得满面通红了!由此也可知,曾静、张熙及《大义觉迷录》一书的最终命运是什么了。

其他网友观点

雍正6年,湖南一个边远山区的知识分子阴谋推翻清朝统治。这位知识分子名叫曾静,50岁,秀才,住在湖南南部苗汉混居的山区,当地经济水平十分低下。

曾静本来是个老实本分的学问人,没有什么理想。有一年他忽然读到了浙江省名儒吕留良的著作,其中提到的一些具有大汉族主义倾向的文字深深地打动了他。于是,他自费来到浙江,拜会了吕留良家族。那时候吕某人已经离世,两个儿子从事非法刻印出版及销售吕某文集的工作,他们卖给曾静一些书,就是这些书,成为了曾静的启蒙书籍。

曾秀才宏伟计划是这样的:他老人家一没枪二没人,追随者只有一个二百五的学生,唯一的实现理想的途径,就是找一个有权势的人。他瞄准了川陕总督、封疆大吏岳钟琪,选中他的原因,是听说他“是岳飞的后代”,根据多年后流行的血统论,这忠良的后代必定也是忠良。

经过长达好几天的筹划,他指挥他的二百五学生携带一封谋反信上了路,在西安拦轿交给了岳钟琪。在这封信里,他捕风捉影、牵强附会,把坊间流传的许多段子加以总结、概括和拔高,将雍正描绘成了一个贪财好色又酗酒、杀父轼母又害兄弟的超级大烂人。

不出任何人的所料,二百五学生被抓,信被扣,曾静和学生提到的各色人等全都以谋逆大罪被捕。雍正看完那封指责他是超级大烂人的信,喷了许多的鲜血,决心要为这起罕见的侵犯名誉权的事件讨个说法。

于是,一场奇怪的案件审理出现了,它主要追究作案人的动机。经过长达一年多的初审复审再审,终于揪出了造成曾静产生这种不健康思想的根源,一举破获吕留良团伙传播不良信息案,将已经散布于民间的吕氏作品尽数收缴。

为了挽救失足老年曾静,雍正采取了一系列用心良苦的措施。他令人带曾静参观了许多重点工程,,还让人给他做思想工作,并让他不断写出心得体会。在一年多的改造后,曾静决心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至此,这场有代表意义的大案走到了尾声,而这并不算完。由于留言的传布,许多无知百姓对雍正产生了误解,消除这种误解,有着很长的路要走。于是,雍正要求专家组根据案件侦破记录、涉及的各将这一系列编成书,定名为《大义觉迷录》,免费发放各地。

雍正认为,他终于得以昭雪,他的名誉得以捍卫。但是遗憾的是,由于民众的不开化,由于书中披露了众多皇室秘密,老百姓们都是拿它当作《清宫秘史》来听的,并饶有趣味地做了很多发挥,将清宫秘史传播的更为广泛。

于是,在雍正死去,他的儿子乾隆继位,继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大义觉迷录》为禁书,派人尽数查抄焚毁。

其他网友观点

问:乾隆为什么要禁《大义迷觉录》?

答:《大义迷觉录》一书的颁行与雍正年间血腥大案“曾静案”中的主角曾静有关。

“曾静案”是一场闹剧,更是一场惨剧。

剧中人物全是丑角,包括曾静、包括岳钟琪、包括雍正。

纵观全剧,有种脊梁发冷、胸口发闷,要窒息的感觉。

案情大致是这样的:湖南永兴无良文人曾静热衷功名,却屡试不第,长年累月,积怨塞胸,产生出一种“我爱大清,大清却不爱我”的被抛弃感,转而因爱生恨,痛骂清廷是“夷狄”,说“夷狄侵陵中国,在圣人所必诛而不宥者,只有杀而己矣,砍而已矣”,在日记里写下了许多“华夷之分”的语句。

注意,这个曾静骂清朝骂得冠冕堂皇,其实全是在发泄私愤,跟农村搞迷信的女人通过打折纸小人的方式来诅咒仇人,性质上是一样的。

相对而言,出生比曾静早了半个多世纪的浙江崇德县(今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人吕留良却是一个真的民族英雄。

此人学识渊博,深谙民族大义,以大明遗民自居,拒绝满清的鸿博之征,削发为僧,著述了许多关于夷夏之防的文章。

正因如此,吕留良去世之后,仍然拥有海量粉丝。

曾静作为吕留良的粉丝之一,于雍正五年(1728年)派学生张熙到吕留良家乡搜访一些偶像的遗著作以供自己供奉和拜读。

话说,自雍正帝即位后,社会上到处在流传着他谋父、逼母、弑兄、屠弟等等猪狗不如的丑事,而雍正初年又出现了天灾人祸,天下似乎笼罩在一股“天怒人怨”的氛围之中。

张熙在浙江途中听说手握三省重兵的川陕总督岳钟琪是南宋名将岳飞的后裔,有起兵反清之心。

回到了湖南,张熙将这些见闻告诉了老师。

曾静马上不淡定了,内心有一千万匹羊驼在奔腾。

他迫不及待地要做“当代张良”,连夜捣鼓出了一封策反信,让张熙送交岳钟琪,准备拥戴岳钟琪为“刘邦”,策反岳钟琪起兵反清。

岳钟琪虽是汉人,却对清廷俯首帖耳、忠心耿耿。他阅信后,稳住了张熙,套出了幕后的曾静,飞奏雍正。

雍正火冒三丈,一面传谕捉拿吕留良亲族、门生,搜缴其书籍著作;一面派捉拿曾静、诸“同谋”及各家亲属。

“当代张良”曾静一下子就现出了其无耻原形,一把鼻涕一把泪,认错、求饶,闭上眼睛说瞎话,胡乱疯咬,牵连出了许多无辜人员,惊动了清政府的几个部和好几个省,致使案情忙碌了五六年才完结。

本来,雍正对社会上流传的种种诋毁自己的言论是有所耳闻的,早积了一肚子闷气,有许多话要吐,但又找不到吐泄的点,没法对簿公堂。曾静的出现,正好给他提供了向社会辩白的机会。

于是,他别出心裁地安排曾静写悔罪颂圣的《归仁录》,再下令官员编辑出四十八篇关于此案的《上谕》,二者合成《大义觉迷录》一书,对曾静列举出来的谋父、逼母、杀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诛忠、任佞的“十大罪状”一一进行辩解。另外,又大加驳斥吕留良的夷夏之防,不厌其烦地宣扬清朝统治中国之合法性,倡导“华夷一家”。

雍正下令将该书刊印发行,颁发全国所有学校,让教官督促士子认真观览晓悉,以期全民“洗脑”。

雍正惩治吕留良一门极为严酷,吕留良及其长子吕葆中遭开棺戮尸,吕的学生严鸿逵监毙狱中,戮尸枭首;吕另一子吕毅中和另一学生沈在宽斩首。除此之外,吕留良的私塾弟子,刊刻、贩卖、私藏吕之书籍者,或斩首,或充军,或杖责,吕、严、沈三族妇女幼丁给予功臣家为奴。

但雍正不杀曾静、张熙,只让人押解他们到江宁(今南京)、杭州、苏州等地“现身说法”,充当“反面教材”,向民众讲述“宣扬圣德同天之大”、“本朝得统之正”,“以赎补当身万死蒙赦之罪”。

做完这些,就宣布将这两个丑类释放了。

雍正还放话说“朕之子孙将来亦不得以其诋毁朕躬而追究诛戮”。

雍正是读过些书的,知道《国语?周语上》有“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说法,所以,对于社会上的流言、传言、谣言、诽谤,他决定不用填塞的方式,改用疏导的方法。

经过这么一弄,雍正以为,“洪水”得以分流疏通,“水患”已经消失。

但是,雍正还是太天真了。

中国有一句俗语,叫作:“黄泥跌落裤管,不是屎也是屎。”

再者说了,雍正本身就有许多问题,清朝得国又不正,强词夺理,只会把事情越描越黑。

所谓“欲盖弥彰”就是这个意思。

而且,皇宫里的丑闻秘事,皇子间的尔虞我诈的互残互害,又岂是可以开诚布公式地供民间放大讨论的?

可笑的雍正,直是越弄巧,越成拙。

《大义觉迷录》颁行的日子里,民间对雍正“谋父、逼母、弒兄、屠弟”等“十大罪状”表现出了无穷尽的窥探欲,茶余饭后反复咀嚼,乐趣无穷。

也就是说,《大义觉迷录》非但没有起到“觉迷”的效果,反而成为了全民津津乐道的笑柄和话题,雍正和大清皇帝一家子都成人们嘴里把玩的对象!

雍正寿命不永,没来得及更改自己的错误,五十七岁就挂了。

乾隆登基后,凌迟处死曾静和张熙、下诏禁毁《大义觉迷录》,并非什么难于理解的事。

问“乾隆为什么要禁《大义迷觉录》?”

答案就是:作为父亲的雍正皇帝做了一件贻笑天下的大蠢事,儿子乾隆皇帝帮他擦屁股,以维护大清皇家的光辉形象。

补一句,现在有人笑话乾隆皇帝的做法其实是比父亲雍正更蠢,因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乾隆皇帝的严防死堵并没有完全禁毁《大义觉迷录》,有孤本流出海外,收藏在日本人。

老实说,我不觉得乾隆的做法蠢,那可是没办法的办法。

那么问题来了——聪明如你,如果你是乾隆,你有什么更好的处理方法呢?别跟我说什么听任自然、让其自生自灭的话喔,要知道,皇家宫闱秘闻,那可是对民间具备无穷尽的吸引力的。

其他网友观点

在老子雍正看来《大义觉迷录》就是为自己以正视听的佳作。但在儿子乾隆看来《大义觉迷录》就是一本《皇家丑闻百科全书》,禁书此举,也就不难理解。(丰镐遗子-张新武/书文)

雍正皇帝总体来说比较可怜,老爷子康熙能生,生了一大群儿子,为了皇位虎视眈眈,每个皇子朝内朝外各有势力,搞得鸡犬不宁。康熙不但能生还能活,是著名的长寿皇帝。等到雍正皇帝从诸多兄弟中杀出重围登基为帝的时候,已经是可怜未老两鬓白的暮年老人。

兄弟们,该杀的杀,该关的关,该流放的流放。虽说这些兄弟们是笼中之虎。但是朝外的势力依然庞大,一路流放,一路造谣,雍正皇帝杀母囚弟,谋权篡位的形象顿时全国不堪入目。有愤愤不平的腐儒曾静以道听途说为依据,著书立传,广为传播。

曾静被抓,雍正皇帝想解铃还须系铃人,随自写一本《大义觉迷录》驳斥各路谣言,派曾静为宣讲大使,全国四处宣讲,以正视听。心焦力疲之下,雍正去世了,乾隆皇帝即位。

当初雍正皇帝为了将事情讲清楚,《大义觉迷录》里面记述了许多兄弟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皇室丑闻,这在乾隆皇帝看来,有伤皇家体面。况且曾静宣讲团有越描越黑的效果,所以乾隆立即禁止了《大义觉迷录》的流传与宣讲。

其他网友观点

乾隆禁绝父亲雍正帝御制的《大义觉迷录》,原因至少有五:

1、雍正帝在《大义觉迷录》中力证自己得位合法,故多次记叙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病逝当晚的情形。但他不知是做贼心虚,还是一时不慎,又或是太过气急败坏,结果记叙得前后矛盾,就连当时有谁在场都越说越糊涂。这么大的事,作为当事人自己都说不明白,上下文之间也经不起推敲,必然越描越黑,这太容易惹人联想了!所以在精明的乾隆看来,如果不及早禁绝此书,自己也会因此背上“得位不正”的骂名。所以乾隆即位,此书必禁!

2,《大义觉迷录》中,雍正为了举例证明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罪无可绾,处置他们完全合法合情合理,专门提到了一件事:即这三人的家人奴仆被流放时,沿途散播雍正帝“用参汤毒杀康熙帝”的说法,说“圣祖不豫,当今皇上进了一碗参汤,不知怎的圣祖就晏了驾……”雍正提这个谣言的本意是:他们如此败坏朕的名誉,其心可诛!但其实这个谣言当时很多人都不知道,倒是雍正为了自证清白,自己给抖搂出来。随着《大义觉迷录》钦命刊行,这些谣言都成了街知巷闻的超级八卦话题。皇帝为了辟谣而主动透露的独家猛料,导致谣言的负面影响被无限放大,反而让不少人信以为真。乾隆帝深察此弊,所以此书必禁!

3,为了反驳“华夷之辨”,雍正在《大义觉迷录》中公开承认满洲人为“夷狄”,并引用了唐代大儒韩愈的“夷狄而中国也则中国之,中国而夷狄也则夷狄之”的理论,来论证爱新觉罗氏有资格入主中原。意思是:你说朕是夷狄,那朕就自认是夷狄好了!不过天下从来是有德者居之,大禹生于东夷,周文王生于西羌,虽是夷狄,但有德便是天子。大清太祖、太宗、世祖、圣祖有德,“列圣相继”,也有资格君临天下。雍正帝为了说明白这个道理,殷殷寄语、婆婆妈妈的劝诫口吻,甚至到了哄孩子一样的地步(仔细读来,倒也写得十分可爱)。但以乾隆心高气傲的性情,又怎能接受自己是“夷狄”!终乾隆一朝,但凡触犯这个忌讳的,无不粉身碎骨。这两父子从性格上说,老子喜欢摆事实讲道理地忽悠,儿子则习惯把所有政治威胁消灭于萌芽状态,所以此书必禁!

4,雍正在《大义觉迷录》中摆出一副平等对话、当庭辩论的低姿态,来诱降曾静、张熙认罪。他急于向天下表明:朕审曾静和张熙,决不是居高临下、恃强凌弱、屈打成招,只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猛然深省、伏地认错,进而自宣其罪,歌颂皇帝的圣德(雍正最后也确实达到了这个目的)。雍正帝还得意地称这一手为“出奇料理”。但是,这种低姿态适用于一个民选总统造势拉票,却决不适合一个杀伐决断、太阿在握的专制君主。雍正作出和臣民当庭对质的榜样,若以后又有不怕死的跳出来挑战皇权,后世皇帝难道也要按照这个“祖法”玩下去不成?!乾隆决不是笨蛋,又没有雍正那么多把柄,腰杆子硬,加之唯我独尊的脾气,东北老爷们儿尿性发作,当然不允许一个“肆其狂吠”的臣民把自己逼至如此地步。“唯以一人治天下”,所以此书必禁!曾静、张熙必杀!凌迟处死!

5,作为第一流的独裁者,乾隆知道消灭政治谣言的最佳方法,不是喋喋不休的解释,更不是向一帮爱看热闹又奴性十足的刁民去证明什么合法性。而是举起屠刀,从根本上铲除所有造谣者和谣言传播媒介!板起脸孔、不做理论,烧一批书,杀一批人,自然万方畏服、噤若寒蝉,谣言自然会陷入休眠状态,直至被人们所遗忘。所以,此书也必禁!

不过可笑的是,乾隆虽把天下刊行的《大义觉迷录》收缴焚毁殆尽,千算万算都没想到,紫禁城中还留着一本,清朝灭亡后迅速被公诸于世。

《大义觉迷录》全文阅读网址:

http://m.yuedu.163.com/reader/book/catalog.do?source_uuid=84bc4765bc7848858a7fb8319fc8adc7_4

《大义觉迷录》目录一览: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乾隆为什么要禁《大义迷觉录》?.jpg”/>

与大义觉迷录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