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地球运动的方式有哪些?
优质回答:
地球的运动主要分为自转和公转。
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 7.292×10-5弧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 465米/秒。一般而言,地球的自转是均匀的。但精密的天文观测表明,地球自转存在着3种不同的变化。地球自转一周耗时23小时56分,约每隔10年自转周期会增加或者减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The Earth revolution around sun)。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地球的公转这些规律从地球轨道、地球轨道面、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周期和地球公转速度和地球公转的效应等几个方面表现出来。所以公转产生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交替现象。
其他网友观点
地球自转:
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关于地球自转的各种理论目前都还是假说。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465米/秒。地球自转一周耗时23小时56分,约每隔10年自转周期会增加或者减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一般而言,地球的自转是均匀的。
晨昏线:
指地球上迎着太阳的昼半球与背着太阳的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也称晨昏圈。晨昏圈把它所通过的纬线圈分成昼弧和夜弧,昼弧与夜弧的长短可表示该纬线圈昼夜长短的状况。由于地球不停地以1个太阳日为周期的自转,晨昏圈在地面上不断地移动,其周期也为1个太阳日(24小时),从而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地球公转过程中各纬线圈上昼弧与夜弧的长度不断地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北半球的春分日、秋分日,晨昏圈同某一经线圈相重合,全球各地昼弧与夜弧等长,即昼夜平分。在北半球的夏至日、冬至日,晨昏圈同经线的交角为最大,夏至日,北半球各纬线圈上的昼弧为一年中最长,即白昼为最长,南半球各纬线圈上的夜弧为一年中最长,即黑夜为最长。冬至日,反之。晨昏圈是地球上的大圈,但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等,在日出以前和日没以后天空仍较明亮,因此它实际上要比大圈略小些。
地球自转的特点:
1.地球围绕地轴转动;
2.地球的自转是自西向东的转动;
3.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变化和时差变化。
?
自转产生的现象:
1.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光照亮的半球成为昼半球,相对应的称为夜半球。
2.地球自西向东转动,导致各地见到日出的时间不同,东边要先看到日出,东边时刻早于西边时刻!
其他网友观点
地球的运动方式有两种,分别是:自转、公转
自转:是以南北两极为轴的,由西向东转动,转动一周是23小时56分。这也就形成了一天的跟日升日落,黑夜白昼。
公转:是地球以太阳为中心,沿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有公转中转动轨道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相应变化,这也就形成了四季的轮回。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地球运动的方式有哪些?.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