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关汉卿的《一枝花·不伏老》是不是一个消极的,毫无价值的一段文字?
优质回答:
作为元代的散曲家和杂剧家,关汉卿的散曲显得性情非常。一枝花可以说是关汉卿最为压轴的散曲,它的文学价值在元代散曲史上显得非同寻常。
关汉卿真情的显露。
在一枝花的最后一片,第一句则是—我是一颗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关汉卿何许人也?生于金末的大都人。元代散曲在元代社会上属下层文学,在不甚富裕的生活环境中,自然导致了关汉卿与下层人民交往甚密,其中自然不乏青楼歌姬女子。关汉卿自称”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对此,他本人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套数中有更透彻的自白。一枝花不伏老是关汉卿内心的真实感受,是市民文学和市民精神的体现。虽是书会才人精神面貌的写照,但不求进取的背后更是体现了对世俗的反抗。
这首散曲创作于关汉卿中年以后,作曲约在元世祖年间,在当时,元蒙贵族对汉族人士的歧视,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汉人地位低下,元蒙贵族地位高上,社会处于一个极为混乱的时期。除此之外,科举制度已经废除,堵塞了大部分文人的仕途,因而元初大部分知识分子的怀才不遇。在这种环境之中,各个文人选择的方式不同,而关汉卿选择了自己的独立的生活方式,岁月沧桑的磨练,关汉卿写出了与众不同的自身。潇洒豪放:我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关汉卿说自己会”围棋,蹴鞠,打围,插科,歌舞,吹弹,吟诗”,关汉卿既会上层士大夫所会,又会下层人民所会。关汉卿的真性情还在于”阎王亲自来唤,神鬼自来勾”,对于元蒙贵族肆意驾驭百姓生命来说,关汉卿的铁骨铮铮则见于此。
所以关汉卿的这首不伏老并不是一段毫无价值的文字,也并不是消极的文字。恰似这种随意而安的态度则是反映了关汉卿的积极生活态度。不惧世俗,敢于挑战权威,真正做好自己,敢于向世俗发威,并做好自己。这是一首关汉卿自述自身的心境作品。运用多种本色生动诙谐的语言描写了作者生活的真性情和多才多艺,表现了顽强乐观的生活态度,表明与现实黑暗坚决斗争的决心,真正好的文学作品是既反映了现实,又反映了作者的内心情感。
关汉卿的其他文学作品,如《窦娥冤》《救风尘》《汉宫秋》《梧桐雨》等各种杂剧作品均反映了社会现实,是关汉卿对世俗不公的揭露,更是义愤填膺的积极反抗,也是充满感情的文学。关汉卿的文学是大写的文学,更是有用的文学,从文学与历史的关系来看,文学反映了历史,抒发了情感,是历史的记录,通过对关汉卿文学的了解,我们可以更清楚的知道元代社会的具体内容。
一枝花不伏老,文学的反映,历史的反映。
其他网友观点
一枝花
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
〔梁州〕
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分茶攧竹,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闲愁到我心头?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客歌金缕捧金樽满泛金瓯。你道我老也,暂休。占排场风月功名首,更玲珑又剔透。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曾玩府游州。
〔隔尾〕
子弟每是个茅草冈、沙土窝初生的兔羔儿乍向围场上走,我是个经笼罩、受索网苍翎毛老野鸡蹅踏的阵马儿熟。经了些窝弓冷箭镴枪头,不曾落人后。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春秋。
〔尾〕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以上是这段元曲的原文,初一看好象确实是写的一个浪荡公子天天花前月下,攀花折柳,花天酒地,极尽奢淫的生活。但细细品读,前后对照,其实,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情感和处世态度。这里面不是消极,反而是一种不愿与黑暗同流合污的个性,一种宁折不挠的精神,积极的斗争意志和决心。何以见得呢?从以下几点可以看出来。
一、流连青楼酒肆,狎妓风流,眠花卧柳是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的赤裸裸的现实。在作者生活的时代,正是社风风气败坏,人人沦落的荒淫昏暗之时。作者用一种风流自负的笔触来写这样的生活,其实是一种先扬后抑,明褒暗贬的手法。在普通人看来,也许天天攀花折柳,浪子风流是一种非常不齿的行为,但是在那个时代,是一种不良风尚,作者对此自然也难以免俗,但是却又是与众不同的一个人,“占排场风月功名首,更玲珑又剔透。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曾玩府游州”。可见,作者想要表达的其实是不与世俗同流,有独树一帜的言行和个性的。而这些文字,其实是为了后面想要表达的思想作准备的。
二、用“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态度和虽同流却不合污的清高。自诩自己为郎群领袖,浪子班头,表达了对寻常这些浪荡公子的不宵,更深层意义是对世俗,对败坏的风气,对沦落的世道的嘲讽,对那些天天流连风月的贵族士大夫之流的不宵和讽嘲。这些人才是真正的荒淫无度之人,是整个社会风气败坏的始作俑者。看着这些人自命风流,天天猥娼狎妓,其实也就是个窝弓冷箭镴枪。“花中消遣,酒内忘忧”,看似写已,实是言他。普通寻常之人,那有这么多的闲心和闲钱能过种骄奢无度的日子。“分茶攧竹,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正是说明自己的与众不同和清高。而那些寻常之人,也就是只知声色犬马,“是个茅草冈、沙土窝初生的兔羔儿乍向围场上走”的花架子。自己虽然是人到中年,但却还没到万事休的地步,依然还是宝马未老,不会虚度春秋的,意指虽然是中年之人,但对这些黑暗和不耻的东西,还有勇气和决心与之斗争下去的。
三、用“铜豌豆”,“锦套头”来言志,表达坚定的决心和不屈的意志。“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等等连续的排比,把这种坚定和不屈铿锵有力的表露出来。显示了非凡的勇气和无畏的精神。“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进一步表明立场,显示了与众不同的个性。“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层层递进的情绪越来越高涨,与黑恶和不耻之行的斗争是无畏生死,视死如归的气势和决心如同宣誓一般,呐喊而出。“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看似是写的是流连烟花柳巷,其实是指反喻当时的那些不良之风,败坏之德。而作者所倡导的是一种与之截然不同的风气和精神。是梁园月,东京酒,洛阳花,章台柳,是素洁清高的精气神。
全文之意用狂放不羁,风流不逊的四段文字表达,粗读不仅意趣风发,并且诙谐通俗,细品才能深入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在古代那个言论森严的社会里,除了用这种隐涩的文字来宣张正义和良知,实在是别无他法。由此可见,作曲者精神的难能可贵和作曲水平的高明之处了。创作意图更是不言而喻了,所以这绝不是一段媚俗和消极的文字的,而是一种高超的作曲技艺结合下的高洁精神境界的超群表达。
其他网友观点
历史是一条波澜壮阔的大河,其中的各色人等,充其量亦是被历史合力夹杂裹挟下的一朵浪花,所以对一人、一书、一作品的评价,都不能脱离时代背景、个人因素而独存。如果单独把作品从特定的历史时空里剥离出来,单凭文字表象去赏析,恐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之误。
这首套曲行文夸张、大胆,以至于有些露骨似的疯狂,反映了以下几方面情况:
1、不满社会现实、对社会制度的蔑视。
此套曲大约作于元世祖至元年间,至元年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时间跨1264年—1294年,而关汉卿生平时间大约1220年─1300年,所以应在其中年以后所创作。
那是个什么年代呢,是南宋王朝由建立到灭亡的动荡年代,元朝政府实行了种族制,按地域征服时间的先后,将社会人群大致划分为四个阶层: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汉人在当时的社会地位相当低下,这一点关汉卿是无力改变这一点的。
元朝本来也有科举制度,从延祐二年(1315年)到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共有十六考,那作为才华横溢的关汉卿为何又没择科举出仕呢?这是有历史原因的。
因为元朝崛起于漠北的蒙古,那些驰骋疆场英雄们,一是重视经世之术的知识分子,而对那些在乱世中以喜欢诗、词、歌、赋夸示于人的文人是相当的轻视;二是在入主中原后,相当长一段时间质朴少文,也用不上那些成天吟诗作赋的文人,三是种族歧视,考试按阶层进行名额分配,对考场次数、考题难易等等设置的不平等,凡此种种,导致相当一部分文人失去晋身机会。关汉卿恐怕就属于这一类了。
所以再加当时的战乱造成的生活颠簸,致使大部分文人怀才不遇,从当时社会“八娼九儒十丐”流行的之说。可以看出儒不如娼的现状,所以说关汉卿之类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亦不为过。所以这些文人满腹牢骚、玩世不恭、不甘于现实,表现在元曲中的就是那种嬉笑怒骂不拘一格的辛辣文风了。《一枝花》中,“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毫无遮掩地萦于笔端,反叛于封建礼教,也是对所谓正统阶层的另一种宣战。“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我行我素风流浪子形象,假借市井的不良习气,对世俗观念的嘲讽和自由生活的追求。
2、揭露现实、抗争命运的独立人格
作为知识分子,大多遵循孟子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儒家的祖师爷早就为后代们设计好了两条道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
很显然,关汉卿这部分文人在不达时并不想独善其身,他们就是要同命运抗争,虽不孝于祖师而自污其身也在所不惜。关汉卿因写作《窦娥冤》被关押入狱,所以其不仅有一种天生的浪漫情怀、更有一面与命运抗争之铮骨,“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可谓入木三分的写照。
岁月沧桑、勾栏体验,突破求仕、归隐,打破传统文人生活模式的藩篱,创造出一种新人生个体意识,在那个时代,充分展示了其桀骜不驯的独立人格和思想个性。在此背景下创作套曲《一枝花·不伏老》,而正是以文词不正之手法,化解社会环镜之风险。这正显出元曲辛辣恣肆和诙谐滑稽的风格。
当然,放荡不羁的生活态度,行文上的露骨流于俗膩的表白,是否一定非要采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去表达才是恰当呢,这一点想必各家自有各家的看法,岂非我辈评论。
总之,这是一首带有自画像性质的套曲作品,借散曲形式的特点拈手而来,天然合成,毫不留情的勾画出个人的真实之面、真实之心、真实之痛、真实之叹,任有后世评说。
其他网友观点
不。
消极反抗这个词带有很强烈的政治色彩,很像是前些年政治作用于文学史的一个评价用词。
这段文字我特别喜欢,专门背过。它可以看做一个个性宣言,不可否认它带有反抗色彩,元朝取消科举,文人地位地下,九儒十丐,元人投身杂剧创作,这促成了元杂剧的辉煌。
乍一看没毛病,但在当今的文学史思路来看,这个思路是有问题的。文学的发展第一的规律必然是文学自身,而不应是环境的影响。那个时候唐诗宋词都已经发展到高峰,元曲继之而起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再加上经济发展思想解放,他的这段话作为个性宣言明显比单纯的反抗而更有意义,而关汉卿又的确是个敢于宣扬个性的人,从他的《窦娥冤》《救风尘》等等作品中就可以看出。
应大家要求附上原文
【南吕】
〔一枝花〕
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
〔梁州〕
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分茶攧竹,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7,甚闲愁到我心头?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8,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客歌金缕捧金樽满泛金瓯9。你道我老也,暂休。占排场风月功名首10,更玲珑又剔透11。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12,曾玩府游州。
〔隔尾〕
子弟每是个茅草冈13、沙土窝初生的兔羔儿乍向围场上走,我是个经笼罩、受索网苍翎毛老野鸡蹅踏的阵马儿熟14。经了些窝弓冷箭鑞枪头15,不曾落人后16。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17,我怎肯虚度了春秋。
〔尾〕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18,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19、斫不下20、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21?我玩的是梁园月22,饮的是东京酒23,赏的是洛阳花24,攀的是章台柳25。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31,尚兀自不肯休32!则除是阎王亲自唤33,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34。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35![1]
(原文百度来的,标注没去掉。)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关汉卿的《一枝花·不伏老》是不是一个消极的,毫无价值的一段文字?.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