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是个什么样的人:项羽是一个怎样的人?

网友提问:

项羽是一个怎样的人?

优质回答:

  项羽这个人一生虽然短暂,但算得上是一个轰轰烈烈的英雄人物。多年来,一直被人们关注和研究着,各种各样的评价都有。例如用《四库全书全文检索系统》(文渊阁版)键入“项羽”就能搜索到2579条相关的内容。有的是专论项羽,有的是在讨论历史乃至某一时期现实问题时,涉及到项羽及其评价。又如古今的许多诗词中都有对项羽的评价,有专门“咏项羽”或“乌江”、“鸿沟”、“鸿门”等咏史诗,也有在其他诗词中提到的。当代伟人毛泽东“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应该也是一种对项羽的评价。

  

  这里我想先说一下古人的评价。首先是《史记·项羽本纪》,项羽该不该列入“本纪”?司马迁的用意究竟是什么?至少从唐代以来,就已见仁见智。但是司马迁写项羽,是很用功的,写得好,耐看。明人王世贞在《书项羽传后》一文中写道:“吾少时阅书至夜分而困,欲寐,辄取项羽传诵之,即洒然醒。以为非羽不能发太史公笔;非太史公无以写羽生气……”

  

  据司马迁记载,战胜项羽的刘邦对项羽是有评价的。而司马迁的记载,是后世评价项羽的史实依据。绝大数人是把项羽当英雄看待的,生得轰轰烈烈,死得慷慨悲壮,所以李清照才有“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赞叹佳句。根据司马迁的记载,后人评价项羽的功过是非,见仁见智,讨论其失败原因,从中吸取历史的教训,有些评价是耐人寻味的,值得重新审视的。上述王世贞的书后就项羽之是非有不少具体论述,从中可以看到,他还与朋友们一起讨论过,他写道:“至楚汉之为讼,则羽之负汉者一,而汉之负楚者三。……高祖死,何以见羽地下哉?余故友宗臣每酒间大呼,吾宁不成而为羽,不能成而为高祖。”这当然是一种私下的议论,是个人的一些看法。比较正式场合的评论也有,《贞观政要·诚信》记载贞观十七年唐太宗与侍臣讲“去食存信”问题时曾说:昔项羽既入咸阳,已制天下,向能力行仁信,谁夺耶?这是就“项羽引兵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收其货宝、妇女而东,秦民大失望”(元戈直注)批评项羽不仁不信。《贞观政要》中还不止这一次提到项羽。

  

  项羽的是非功过,历史上各种评论不一,各有各的看法,各有各的标准,可以再举例说明。例如司马迁记载,刘邦说“项羽有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实际上这就有问题,到底用了没有?或者哪些方面用了?哪些方面没有用?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宋人苏轼专门写过《论项羽范增》,作过一些具体评述,似乎是肯定范增的,“增亦人杰也哉!”南宋杨时的看法则不然,他写道:“吾读汉纪,至高祖谓项王有一范增不能用故为我擒,常以为信然。及读项羽传,观范增所以佐羽者,然后知羽虽用增无益于败亡也。”以上二人之评论虽然角度有所不同,但范增之所作所为,以及项羽与他的关系,仍然是需要具体研究的。前人评价当中,也有看起来比较“偏颇”的,例如明人赵弼所撰《雪航肤见》:“其中如论项羽杀宋义为是,先儒断其矫杀为非;又论杀秦王子婴,屠其宗族,伐其陵墓为是,先儒论其暴横为非;又论项羽不杀沛公,有人君之度,先儒不能表而出之;又论项羽获太公、吕后,三年无淫杀之心,闻吾翁即若翁之言,即舍太公,则笃于朋友之义,而先儒不能察;又论羽之才美,亘古无伦,乌江之死,本实天亡,而非羽罪,司马迁、扬雄所论皆谬”(《四库全书·总目》卷八十九)。

  

  有些不是专门论项羽之作,其中也会有关于项羽的评论,例如南宋李石作《建康形势论》中就写道:“尝谓项羽既取关中乃退都彭城,以成沐猴之讥,愚谓项羽不失……”随后还大发了一通议论。保不保关中,乃至回不回江东?这些战略上的问题,也有不少值得进一步研究之处。回不回江东的问题,也是历来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之一,唐宋诗词中论此事的不少,唐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宋王安石也作过《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二人都是设想如果项羽再回江东,或可以重振旗鼓。但是,如胡曾咏史诗《乌江》所说:“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这就是所谓无颜见江东父老,涉及到项羽的为人和性格等方面的问题。以至也有人评论项羽:“然观其心度之所安,大抵知有楚而不知有天下,故其贪恋故国之荣,不啻如昼锦之快,是其志已可悲也,宜其天下不得而有也。”(宋·王迈《臞轩集》卷三)

  

  从历史上的情况看,关于项羽的评价值得讨论的问题很多,这些立场、观点与个人所处的时代也有密切关系。因此项羽研究还应该也必然会继续下去,许多问题可继续讨论,我想应该有以下一些方面:

  

  第一,以上所举事例该如何看待?从司马迁的评价开始,甚至包括司马迁记述的与项羽同时代人的评价,这可以说是研究的研究。例如《项羽本纪》中记宋义对项羽说:“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又例如《淮阴侯列传》记韩信之言曰:“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这些评价,够我们讨论一番了。

  

  第二,我们今天来评价项羽,分析、讨论项羽的性格、情怀、命运,发掘项羽的精神和人格魅力,文化意义更大。应该说,后世乃至今天人们讨论的项羽,有真实的项羽和想象的项羽、有形的项羽和无形的项羽之不同,这也是值得注意和研究的的问题。

  

  第三,项羽是一位军事家,他的历史贡献主要在军事上,他短暂的一生中有几场重大的战役,如巨鹿之战、彭城之战、成皋之战、垓下之战,都是可以再深入研究的。

  

  第四,还可以延伸一些问题作深入探讨。如西楚霸王之“西楚”的研究。有关司马迁论述的部分事件的考证是必要的,但考证必须实事求是,必须遵循考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此进行的考证和研究,方能带来更多好的学术成果。

其他网友回答

对于项羽的评价我总结为:凶残且背信弃义,有妇人之仁而又武力值爆表的“痴情”汉子。

项羽并没有真正的做过皇帝,但是司马迁在作《史记》的时候,却高看他一样将项羽列入本纪而作《项羽本纪》,这可以看出项羽的历史地位。他不仅个人的武力值爆表,还带领六国军团灭了暴秦。

尤其是太史公在巨鹿之战中对项羽的描写,将他的作战之英勇,决策之精妙描写得淋漓尽致,无不显现出项羽的“霸王”之气!正是太史公描绘的巨鹿之战,而将他神化,捧项羽上了神坛,成为一代战神。

后来,经过后世的一些文学作品的渲染,如今项羽在历史上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这一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正如大诗人李清照所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一切对项羽的描述,可以说完全符合了中国文化中对“英雄”这个词的解释。

但是,后世对项羽的关注多在与他“英勇”的一面,却少有人去关注他“阴暗”的一面!

司马迁在神化项羽的同时,好在没有完全违背一个史官该有的客观公正。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同样对项羽做了另一面的评判,他如此记载道:

“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信,奋其私智而不师青,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太史公这是什么意思呢?

项羽违背了当初与诸侯王的约定,背信弃义废楚怀王而自立为王。他自持灭秦功高而不效仿古人,导致诸侯叛离,所以楚怀王也说项羽简直是“剽悍猾贼”!这一点可以概括为项羽:无信且自傲自负。

其次,项羽大半辈子征战沙场,要评价他那就不得不看看他在战争中的行为。因为战争有时候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人性。

“ 项梁前使项羽别攻襄城,襄城坚守不下。已拔,皆坑之。”这是《项羽本纪》中记载的项羽第一次对襄城的大屠杀。其实,不止这一次,在《项羽本纪》中一共记载了六次关于项羽的屠杀事件:

第一次是襄城的屠城,坑杀了襄城全城士兵跟平民。

第二次是城阳大屠杀,同样杀光了抵抗自己的全城平民(这次屠杀参与者还有大汉的建设者刘邦)。

第三次是新安大屠杀,也是最著名的一次,坑杀了章邯率领的秦军降卒20万余人,最后仅留章邯,司马欣跟董翳三人活口。

第四次进入咸阳后大屠杀,杀戮关中平民不计其数,并大掘墓,烧毁古法典籍无数!这次破坏不仅是对生命财产的一次大破坏,也是中国文化传承上的的一次浩劫

第五次便是破齐后的大屠杀,坑杀了田荣降卒数目不详,硬是逼反了复辟后的齐国。

第六次是外黄大屠杀,不过因一个少年的利害说辞,最终好不容易放弃了。

以上可以看出,项羽凶残程度在历史上也能排的上号。关于这些,我只能用一个词概括:凶残!

最后一点就是项羽的“仁慈”:妇人之仁

韩信曾这样说过项羽:

“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韩信的这句话什么意思?

就是说项羽任人唯亲,不会任用有能力的人,这也是他最后败与刘邦的主要原因。韩信当面跟随项羽,根本得不到重用,所以才投靠了刘邦。

但是项羽却对下属非常关爱,下属生病了他能心疼的流泪,但就是不给你实质性的东西。正如史记中记载,项羽对于有功的人,授印在他手中把玩的没了棱角,他也不舍得赐予他人。

这一点就可以总结为项羽:妇人之仁。太小家子气……

文章的开始对项羽的总结中,痴情一次加了引号,是因为这一说法有待考证

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围困。此时他大势已去且有四面楚歌,面对心爱的女人虞姬,项羽在军帐中饮酒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如果单从文学角度来讲,这首歌写得还真不怎么样,但是结合历史背景解读起来,又觉得这首歌的确苍凉悲壮,情思也缱绻悱恻。

这就是《垓下歌》,没想到这位凶狠残暴,经历惯了沙场生死的汉子,竟然也对自己深爱的虞姬表露出了儿女情长,发出了英雄气短的哀叹!随后,虞姬也是拔剑起舞,自刎与项羽怀中。这才成就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项羽的“情”也是由此而来。

但是,《垓下歌》这首诗在正史中并没有出现!

这是唐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从《楚汉春秋》中引录而来。而《楚汉春秋》是汉初陆贾所作,本诗从此处出现,从史料来源上来说,倒也没大问题。但是有人认为汉初的五言诗不应该如此工整成熟,有些怀疑它的真伪。并且《楚汉春秋》为一部杂史,史料价值也相对有限。

所以,对于项羽与虞姬的凄美爱情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常见,是否符合史实有待考证,所以关于项羽的“痴情”这一人格,姑且用了引号。

综上,我们纵观历史史料的记载来评判,可以项羽说既有战场之上万夫不当的气概,也有杀人成性的凶残;背信弃义的小人作风跟他自傲自负的性格,最终让这位秦末战争中脱颖而出的楚国将军含恨江东。

其他网友回答

项羽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生于公元前232年,卒于公元前202年,是中国古代杰出军事家,著名政治人物,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秦末起义军领袖。纵观项羽的一生,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项羽叔侄起义前的生活经历,大致从公元前232年至秦二世元年七月(公元前209年),主要记述了项羽的出身、性格等基本特点。第二个阶段是项羽自江东起义至最后灭秦的全过程,大致从秦二世七月(公元前209年)至公元前206年。第三个阶段是项羽入关,并分封诸侯王的全过程,大致在公元前206年。第四个阶段是项羽在楚汉战争中由强变弱,直至最后兵败自杀的全过程,大致在汉之元年(公元前206年)至汉之五年(公元前202年)。

出身将门,肩负使命

公元前232年,项羽出生于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市),“项氏世世为楚将”表明项羽出身贵族将门,其祖父项燕是被秦将王翦所杀,从出生起项羽就背负国仇家恨。他是楚国的子民,也是项氏的后裔,灭秦是他不可逃避的使命和责任,也注定了项羽极不平凡的一生。项羽少年壮志,早年时就已展露出远大的抱负,从项羽少时学习诸事可以看出项羽不甘人下,志向远大,有指挥千军万马以敌万人的勇气和魄力,但他对于兵法的学习也只是略懂几分,这种急躁的性格也是导致他日后悲剧人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为他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史记》刻画出一个身材魁梧伟岸的项羽形象,他力气惊人,能一个人举起一个铜鼎,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项羽和叔父作为因避仇而来到吴中地区的外乡人,项羽所展示出的惊人能力让当地的豪侠之士望而生畏。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登基,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消除朝野中对其皇位持怀疑态度的大臣,他迫害忠臣良将,残骸手足,大兴土木,复修阿房宫,大肆征粮、收取苛捐杂税,不仅如此,秦二世还听信宦官赵高的谗言,制定更加严酷的刑罚制度,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终于在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人在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县)举起了反秦的大旗,天下应者云集,反秦暴政的怒火迅速燃遍了全国各地。这一年的九月,会稽郡守殷通召见项梁,商讨反秦大事。

这次行动也是项羽人生中第一次杀人行动,但是他没有丝毫的犹豫和怯懦,表现出了过人的胆识和气魄,因此才能行动的如此果敢,击杀殷通门下百十人,府中之人皆畏而受命。这次的行动使项氏叔侄掌握了自己的军队力量,项梁于是得以起事吴中,得精兵八千人,项梁为会稽郡守,并任命项羽为副将。勇武的项羽给了叔父夺取郡守府计划成功最有力的支持,项羽以其威势安定了郡守府,人们无不畏惧项羽,保证了日后收服各县。

勇敌万人,骁勇善战

纵观项羽短暂的一生,首屈一指的是他在军事和战争中的神勇表现。他在反秦斗争和楚汉之争中勇赴战场,取得了赫赫战绩,其骁勇善战,以一敌百的作战气势更是备受后人称赞,项羽一生中几次重要的战役为其短暂的一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数笔。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章邯与项梁的交战,章邯打败项梁部队,项梁战死,因此章邯认为楚地之兵不足以为忧,所以举兵包围巨鹿。章邯命令王离、涉间围住巨鹿,章邯在巨鹿南边驻扎,修建甬道输送粮草给王、涉的军队。赵将陈余率兵数万驻军于巨鹿之北,但是他面对二十万秦军也不敢轻易出兵解围,赵歇粮少兵单,危在旦夕,于是派遣使者向各反秦的诸侯求救。此时的项羽已经通过兵变杀掉了卿子冠军宋义,掌握了楚国的主力部队,于是派当阳君黥布和蒲将军率领两万楚军渡过漳河,奔赴巨鹿城,击秦救赵。随后项羽亲率全军渡过黄河。

这次作战中项羽表现出惊人的勇敢和自信,面对浩荡的二十万秦军,他没有退缩和畏惧,率领部队英勇迎战。这是一场与敌方力量和勇气的比拼,他甚至没有向当时旁观的诸侯国求助,其勇武可见一斑。巨鹿之战奠定了项羽在各诸侯之中的领导地位,战争的激烈程度震撼了各路诸侯,“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描述出诸侯对英武勇猛的项羽的敬佩和折服之情,项羽的威望达到了极致,诸侯将领们都率军归属和追随他。巨鹿之战是反秦斗争中取得的一场巨大胜利,他很大程度上瓦解了秦国的主力部队,扭转了整个战局,奠定了摧毁秦朝统治的基础,项羽在其中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项羽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征战沙场,其一生荣辱都系在战争上。项羽的英勇善战,所向披靡不仅体现在他军事和政治地位达到顶峰之时,即使在垓下被围困之时,他也表现的毫不退缩。公元前202年冬,项羽败走垓下,他告别爱妾虞姬,跨上乌骓,率众到达东城,面对数千汉军追兵,书中写道:“项羽谓其骑曰:‘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于是项羽将骑兵分为四队,向四面出击,他一口气杀掉百八十人,突围、斩将、刈旗的目标全部达到,又聚拢起自己的骑兵,仅损失了两名士兵。在情势危急的时刻,项羽依然能制定出明确的作战目标,其善战的特点体现的十分明显。书中又写道:“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项羽“嗔目而叱之”的神情和动作令赤泉侯人马俱惊,可以看出即使是在穷困末路的情境之下,项羽依然能凭借自身的霸王之气吓退敌人。

项羽终其一生,攻城掠地无数,他从未在战场上怯懦和退缩过,在与对手胆量、气势、信心和力量的比拼上,他气势逼人,因此他是古今少有的真英雄。

其他网友回答

“今日我虽死,却还是西楚霸王。”在胡歌主演的电视剧《神话》中,这一段或许是最让人震撼的画面了。

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李清照有一首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他是鬼雄,是豪杰,是盖世英雄。在他的身上有着无数的传说,力能扛鼎,破釜沉舟,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等等。

作为一个失败者,他是最成功的一个。历史上再也没有那一个失败者可以有他这么的霸气。像他这么受万人瞩目,让无数人去歌颂。

项羽是英雄,但是他也有着很多的缺点。他刚愎自用,在学习中也是经常半途而废。他还傲慢无礼,而且猜疑心很重,在两汉时期,多传的都是他的有勇无谋。

但是,再往后,项羽的英雄气概逐渐的被发觉出来,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后来隋,唐,两宋,明,清直到现代,项羽的豪气,时事所造的英雄。

总得来说,今天项羽的英雄气概广为流传,但是他也是有着诸多的缺点,或许记得更多点好的东西或许更好吧。

其他网友回答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这首赞颂项羽的古诗,虽然可以概括项羽的英雄气概,但却不能完整的概括项羽的生平为人。

因为英雄也是有缺陷的。英雄的一生,英雄本人,也都不是百分百完美的。

有着远大的志向

当初他叔父教他读书学剑时,项羽都没有好好学。项梁就很生气,这时项羽说了一句话,让叔父对他另眼相看,这孩子以后不简单。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再到后来,秦始皇巡视会稽,项羽直接说可以取而代之。秦始皇扫六合,定天下,书同文,车同轨,何等的气魄跟能力?项羽年纪轻轻就敢说出这样的豪言壮语,可见其心胸志向非常人可比。

项羽最后也做到了,最巅峰时自称霸王,分封天下诸侯。如果当初他说那些话时,你们可以说他是吹牛,但人家有能力把自己的吹的牛给实现了,你不服不行。

他是从小就不甘于人下,有着自己的志向跟抱负,肯为之去奋斗努力,继而实现梦想。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个不安于现状,敢于幻想,敢于拼搏,浑身充满正能量的年轻人。

有着过硬的实力

项羽作为西楚霸王,以武制霸天下,他自身的能力怎样,我们从两场战役中就能看的一清二楚。

巨鹿之战

项羽率军与秦军在巨鹿展开大战。临出兵之前,命军士破釜沉舟。什么意思呢?表示三军将士就没打算活着回来,都抱着死战的决心。

果然,楚军在项羽的带领下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一样,锐不可挡,九战九捷,大破秦军,把其余诸侯都看呆了。这一战也确定了项羽在众诸侯中的地位。

2. 彭城之战

刘邦趁彭城空虚之际,率领诸侯联军五六十万人,攻战了彭城。

项羽知道后,抽了三万精兵,奔袭而来。虽然是敌众我寡,可项羽在这一战中,把刘邦打的那叫一个惨不忍睹。

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谷、泗水,杀汉卒十余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

这两场恶战足以看出,项羽的勇猛不止体现在自己身上,他还有着过人的军事能力。懂得如何带兵打仗,指挥作战,绝非是匹夫之勇。

性格刚愎自用 政治头脑欠缺

1、不该仁慈时仁慈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在鸿门宴的时候项羽若杀刘邦,易如反掌,偏偏在这个时候他动摇了,范增屡次暗示,他都视若无睹。

想当初他坑杀秦兵时,眼睛都不眨一下。却在最该杀刘邦的时候起了妇人之仁,把范增气的半死。

人家劝他在关中扎根,虎视天下。可他就是不听,认为富贵不回乡,如同锦衣夜行。

可见项羽的性格,相对来讲,是有点刚愎自用的。自己决定的事,不论对错,绝不容更改。

2 他的政治头脑和断事的智力也稍欠缺。

面对楚汉共分天下的约定,他信以为真。而因为陈平的离间计,他却怀疑起了自己最重要的谋士范增。以致范增气而辞去,使他如断一臂。

这样的性格在尔虞我诈的乱世中,注定是项羽的死穴,也是导致他最后悲剧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论,项羽是一个不光有着绝对的实力,同样也有很多的缺点的人。

唯一毋庸置疑的是,他虽然不是一个特别完美的人(本来就很少有十全十美的人),但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十足大英雄。哪怕到了最后穷途末路之际,他身上的英雄气也从未丢过。

八千子弟兵损失殆尽,再无颜见江东父老,选择自刎的方式结束了他辉煌一生。

霸王永远是霸王,只要一息尚存,除了他自己,没人能杀得了他。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项羽是一个怎样的人?.jpg” />

与项羽是个什么样的人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