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曹植《洛神赋》在羲之笔下变得怎样?
优质回答:
曹植、王羲之都是富有情怀的才子,曹植的《洛神赋》以语言华美艳奇、情感丰富细腻著称,而王羲之的书法委婉含蓄,遒美健秀。美文《洛神赋》被高超的书法展现出来,自然使读者既获得了精神享受又获得了视觉享受。自然这对两人提高知名度也是相互促进的。
其他网友回答
《洛神赋》为三国时期文学家曹植所创作的名篇,作者神思与洛神邂逅相遇爱恋,然人神之恋飘渺,最后抒发出怅然失落的心绪。其实此赋是曹植因政治上失意,以洛神象征的理想抱负的创作,洛神并不是虚幻的,而是人生追求的一种境界。而《洛神赋》的精神境界,在王羲之的书法里得到完美体现,世人以《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名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绝美。
在曹植的《洛神赋》中,洛神源于民间传说中的宓妃,居住于洛河流域的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里,河泊垂涎其美貌将她幽禁于洛河水府,后羿解救宓妃出深宫并与之产生了爱情,河泊恼羞成怒制造灾难被后羿追杀至天帝处,后灰溜溜返回水府不敢张狂。天帝为表彰后羿封为宗布神、宓妃为洛神。
曹植《洛神赋》里的洛神,据说为甄姬,相传曹植年轻时候,看中一位姓甄的姑娘想娶为妻,那姑娘也爱慕曹植的才华,然曹操知道甄家姑娘聪明、美丽、贤惠,便为大儿子曹丕娶了这姑娘。曹丕继承王位史称魏文帝,封甄夫人为皇后。后来曹丕又娶了郭贵妃,郭贵妃设计陷害甄后,曹丕不分青红皂白将甄后处死。曹植悲痛万分,于洛水之滨缅怀恋人,他爱慕的人和其政治抱负一样,在自少年就迫他七步成诗的兄长曹丕手中化为泡影。
然而,洛神之美和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却被曹植的《洛神赋》流芳千古: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书圣”之称,其《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以《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名句来形容其书法,确实是一种极致境界。世传王羲之书法之《洛神赋》,多为王献之书,也有专家认为是赵孟頫手笔。
只有十三行的《洛神赋》传为王羲之书,但与《兰亭集序》相比,此书法虽然“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而健秀”,体现王羲之书法的特点,但却欠缺了《兰亭集序》“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惊喜和风骨,与王羲之“入木三分”的功力略显不足。此“洛神”没有“惊艳飘逸”、却显“端庄含蓄”。
传说晋帝到北郊祭祀,让王羲之在一块木板上写上祝词,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要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
元代书法家赵孟頫一生写了多遍《洛神赋》,传世的有六七个版本,其中有存于天津博物馆藏。王羲之真迹早不存于世,唐代的精摹本历来已被当作真迹看待。至于现存王羲之《洛神赋》是否真迹,亦或王献之、赵孟頫或唐代精摹本,只能属于未解之谜了。
而曹植《洛神赋》与王羲之书法结下不解之缘却是事实。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曹植《洛神赋》在羲之笔下变得怎样?.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