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教学总结 初一、初二、初三的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有何不同?

网友提问:

初一、初二、初三的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有何不同?

优质回答:

初一、初二、初三的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确实有很大不同,主要主体在:体裁不同,所选文章题材有所不同,难度也由浅入深。

初一着重记叙文阅读,题材多涉及情感类和感悟类记叙文或散文,文章多贴近生活,便于初一年级的学生理解。

初二除了记叙文阅读理解,又加入了对说明文阅读理解的考查。记叙文阅读理解选材和一年级相似,篇幅较一年级要长。难度向中考靠拢,散文和小说出现较多。说明文以事物说明文为主,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信息筛选能力和简单的文体知识。

初三阅读理解体裁涉及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阅读理解,难度跟中考相平,考查的多是中考原题和中考模拟题。记叙文的题材更加的广泛,涉及人伦事理的感悟和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人性、思想的思考等,说明文也倾向人文或科学事理类说明文,议论文多体现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和思辨性、哲理性观点的阐述。

由初一、初二、初三语文阅读理解上的不同决定了在其教学上也应该有所不同,虽然最终我们的阅读理解是为中考而努力的,但毕竟阅读理解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拔苗助长有背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因而效果并不同。因此,在教学也应该差别对待。

一、初一、初二阅读理解着重于记叙文阅读,题材集中在人文情感类文章上,比较贴近生活,便于理解的文章,大多以歌颂或赞扬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或人物的高尚的精神品质等。二、初一、初二记叙文阅读理解的考点及例析如下图所示:

三、记叙文考查贯通初中所有年级,是现代文阅读中最难理解的体裁。虽说以上考点在初一初二记叙文阅读理解中常常考到,并不是说到了初三就不考,而是到了初三同样考,只是文章的难度会有所提高,对人物的鉴赏及写作手法的分析角度更加多样,特别是对文章的思想情感的理解更加的深入,更注意对文章内容的深层理解等。特别是近两年中考记叙文阅读可凭解题技巧就可以完美答题的题型越来越少,而对是否能深刻全而的理解文章的深意考查的越来越多。

经典题型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题型可见,所有题目都是围绕地文章中心思想及写作目的而设的,只有全面深刻的理解文章内涵才不至于答偏或遗漏答案要点。四、初二大量加入对说明文阅读理解课内、课外的讲析,分别从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特点、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几个角度设题,分析说明事物的特点等。从简单的事物说明文到较复杂点的事理说明文,多集中在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理解,用文中的信息准确解答题目中所提的问题。

总的来说,说明文阅读理解是整个初中年级中阅读理解最简单的体裁。只要在老师讲说明文阅读理解时稍加注意,并牢固记忆其文体特点就可以轻松答题了,中考此类题一定要满分才行。

五、初三语文在分析记叙文阅读和说明文阅读的基础上,又加入了议论文阅读,分别从论点、论据、论证、论述语言几个角度来设题,所选题材不算太深奥,论点往往一目了然。从设题到答题技巧和说明文一样都有套路可言,答题时注意规范答题语言,覆盖答案要点即可。

议论文考点与经典例题分析如下:

听了小徐老师的解析,大家明白了吗?要想提高现代文阅读理解水平,不但要不断归纳考点及解题技巧,更重要的是要理解文章内涵,全面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方可达到真正的“见招拆招”的解题能力。同学们,加油吧!

其他网友观点

初中学段阅读理解的过度其实就是由浅入深,由少渐多的过程。

初一是小学与初中的衔接阶段,部编本教材初一选文,除了古诗文,便是记叙文居多。

这一阶段的教学主要结合课文,通过对文章的深入解读,来总结阅读技巧。

比如句子赏析题目阅读技巧的整合:

1,修辞

朱自清先生的《春》,语言美得不经雕琢,却更质朴,打动人心。里面的修辞比比皆是,比喻,拟人,排比,随手拈来,便可尽情让学生分析。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排比句轻盈有趣,具体生动,色彩鲜明。

2,用词

再说那用词,“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偷偷地”一词有何作用?“钻”又体现了什么?

遇到这些句子,就要总结词语的妙用,以备阅读之需。

3,景物描写

《散步》一文中“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处环境描写,展现了春天怎样的特点?结合上文又暗示了什么?

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什么?需要学生整理详记。

4,人物描写

杨绛女士的《老王》一课,对老王的描写从神态,动作等各个方面向我们刻画出老王的形象。那么人物描写的题目该如何答,需要进行总结。

众所周知,句子赏析题是中考的重点,只有结合课本的分析,才能不断总结阅读技巧,以求全面,具体。

当然初一课文中除了句子赏析题目,还包括内容概括,思想感情探究等,需要学生详细整理的同时,关键是培养学生养成整理阅读技巧,学以致用的习惯,初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初二课文除了记叙文的不断呈现,增设了说明文,这时候需要整理说明文阅读技巧。

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等各个方面,结合课本做详细讲解。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初三的课文更加深入,这一阶段着重点是记叙文和议论文的精彩讲解。

议论文方面,因为难度较高,讲解时结合课文进行深入解读。

《敬业与乐业》就是一篇不错的题材,它也是九上第一篇议论文。里面论证方法,论证思路的总结都可以带学生进行透彻分析。

进而总结议论文考点,让学生有整体而具体的认识,以后结合课文或者做题逐步展开即可。

小说方面,课文选择上篇幅更长,探讨的意义更为深远。

像鲁迅先生的《故乡》,其中对闰土和杨二嫂的精彩刻画,把他们的形象一一呈现。

《我的叔叔于勒》里,菲利普夫妇的语言,神态等的描写将他们的自私,冷酷,无情以及势利的性格跃然纸上。

《孤独之旅》虽是选学课文,但里面的环境描写,一处处,无不通过各种精彩描述刻画着杜小康的心理。

所以,初三的课文更倾向于小说阅读与散文阅读的区分,而且理解力和感受力都要求很高。

总之,这由浅入深,逐步深入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其他网友观点u003Cpu003E初中学段阅读理解的过度其实就是由浅入深,由少渐多的过程。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u003E初一是小学与初中的衔接阶段,部编本教材初一选文,除了古诗文,便是记叙文居多。u003Cu002Fspan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这一阶段的教学主要结合课文,通过对文章的深入解读,来总结阅读技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如u003C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u003E句子赏析题目u003Cu002Fspanu003E阅读技巧的整合:u003Cbru002F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1.toutiaoimg.comu002Flargeu002F113e60006dad3b439c80c” web_uri=”113e60006dad3b439c80c” img_width=”640″ img_height=”480″ fold=”0″ onerror=”javascript:errorimg.call(this);” u003Eu003Cbru002F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u003E1,修辞u003Cu002Fspa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朱自清先生的《春》,语言美得不经雕琢,却更质朴,打动人心。里面的修辞比比皆是,u003C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u003E比喻,拟人,排比u003Cu002Fspanu003E,随手拈来,便可尽情让学生分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排比句轻盈有趣,具体生动,色彩鲜明。u003Cbru002F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1.toutiaoimg.comu002Flargeu002F113f10006d7daa5d2ae0b” web_uri=”113f10006d7daa5d2ae0b” img_width=”640″ img_height=”307″ fold=”0″ onerror=”javascript:errorimg.call(this);” u003Eu003Cbru002F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u003E2,用词u003Cu002Fspa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再说那用词,“小草u003C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u003E偷偷地u003Cu002Fspanu003E从土里u003C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u003E钻u003Cu002Fspanu003E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偷偷地”一词有何作用?“钻”又体现了什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遇到这些句子,就要总结词语的妙用,以备阅读之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u003E3,景物描写u003Cu002Fspa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散步》一文中“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处环境描写,展现了春天怎样的特点?结合上文又暗示了什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什么?需要学生整理详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u003E4,人物描写u003Cu002Fspa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杨绛女士的《老王》一课,对老王的描写从神态,动作等各个方面向我们刻画出老王的形象。那么人物描写的题目该如何答,需要进行总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众所周知,句子赏析题是中考的重点,只有结合课本的分析,才能不断总结阅读技巧,以求全面,具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然初一课文中除了句子赏析题目,还包括内容概括,思想感情探究等,需要学生详细整理的同时,u003C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u003E关键是培养学生养成整理阅读技巧,学以致用的习惯,初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u003Cu002Fspa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u003E初二课文除了记叙文的不断呈现,增设了说明文,这时候需要整理说明文阅读技巧。u003Cu002Fspan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从u003C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u003E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u003Cu002Fspanu003E等各个方面,结合课本做详细讲解。这里就不一一赘述。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u003E初三的课文更加深入,这一阶段着重点是记叙文和议论文的精彩讲解。u003Cu002Fspan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u003C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u003E议论文方面,因为难度较高,讲解时结合课文进行深入解读。u003Cu002Fspa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敬业与乐业》就是一篇不错的题材,它也是九上第一篇议论文。里面u003C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u003E论证方法,论证思路u003Cu002Fspanu003E的总结都可以带学生进行透彻分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进而总结议论文考点,让学生有整体而具体的认识,以后结合课文或者做题逐步展开即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u003E小说方面,课文选择上篇幅更长,探讨的意义更为深远。u003Cu002Fspa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像鲁迅先生的《故乡》,其中对闰土和杨二嫂的精彩刻画,把他们的形象一一呈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的叔叔于勒》里,菲利普夫妇的语言,神态等的描写将他们的自私,冷酷,无情以及势利的性格跃然纸上。u003Cbru002F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1.toutiaoimg.comu002Flargeu002F113ee0006d8fc8431f9f3″ web_uri=”113ee0006d8fc8431f9f3″ img_width=”640″ img_height=”482″ fold=”0″ onerror=”javascript:errorimg.call(this);” u003Eu003Cbru002F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孤独之旅》虽是选学课文,但里面的环境描写,一处处,无不通过各种精彩描述刻画着杜小康的心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u003C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u003E初三的课文更倾向于小说阅读与散文阅读的区分,而且理解力和感受力都要求很高。u003Cu002Fspa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u003E总之,这由浅入深,逐步深入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u003Cu002Fspanu003Eu003Cu002Fpu003E

感谢邀请。主要是文体的不同。初一还是记叙文多一些,重要语言文字的积累,基础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层。初二初三出现议论文,古诗词鉴赏等,难度系数增加了。

其他网友观点

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到了初中,很多孩子都觉得阅读理解很难,扣分突然比小学多了很多。那是因为在初中,阅读理解很多内容在原文中一下子找不到答案,很多内容需要自己来总结,孩子刚从小学升上来,不适应。

所以,在初一阅读理解教学的重点,在给孩子们规范答题格式,并将记叙文考试的题型在边做题时候,老师要系统地边给孩子讲,这些答题规范和题型,是从中考中总结来的,老师要站在中考的角度去总结和教授。同时,要重视让学生总结古诗文的实词、虚词等等内容。

在初二,增加了说明文和课外古诗文阅读,教学重点又放在这两个上面。说明文的出题方法和答题套路,说明文还是比较简单的,所以如果老师把答题套路告诉学生,这部分扣分应该很少。在课外古诗文上,我们就要用到我们在初一积累的内容了,虽然古文没学过,但是里面的词我们大都知道什么意思,自然古文的意思就简单了。但也不能放松记叙文,还是需要练习,毕竟记叙文才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这时候,如果加入议论文也可以,毕竟到了初三时间紧,初三上学期就要把下学期大部分内容学完。

在初三上学期,老师就应该让孩子们做中考真题了,这时候,大量练习真题,对阅读理解题的选择,老师要有方法,在讲解的时候,要注意区分难点和失分点,一遍一遍给学生巩固,熟能生巧。古诗文阅读仍然要让学生练习,在课后作业就应该多布置古诗文的阅读,古文和诗词的答题技巧也要总结出来。

很多老师都说内容多,时间紧,是这样的。这就要求老师最好在每学期将重点总结出一个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做题时候可以用到。

其他网友观点

作为中考拿了班级第一,全校第6,进入全省前6高中的学长,

其中语文107分,斩获了全校第二的成绩,

希望下面建议和分享能帮助到你!!!

其实我中考多科成绩都是接近满分的,其中数学120的满分,英语116,语文107,物理96,生物97,地理96,信息技术100满分,政治92,语文107,化学97,体育100满分。

取得这些成绩上不小不大的成就,我想分享给你的便是:首先无论是学语文,还是学数学,物理…….你得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就如大作家王尔德所说:“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就我们”,这个在我后续高中乃至大学时代的学习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01.

学习习惯分享

这里给你分享我觉得比较重要12个习惯:

1、在一天中自己的集中力自然高的一致的时段学习

2、让自己的学习习惯成为生活习惯的一部分,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

3、学会做计划,设定成每天的日程表的学习任务。

4、极度重视输出的意识和习惯,输出才是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杀手锏。

5、养成预习习惯。这里纠正大多数人错误的观点:预习拖慢学习节奏,预习没必要。恰恰相反,预习能为你梳理听课思路,提高听课效率,减少课后复习时间,主动你就已经胜利一半了。

6、心理上的建设同样重要,即使心里感觉懈怠,也要鼓励自己,及时调整,切记不可产生“我不想学习,学习真没劲,学习很辛苦”等负面情绪。

7、重点记忆难记的知识点,遇到时快速记忆并且在接下来几天进行复习记忆。

8、养成小事赶快做的习惯。这也是非常要紧的一个习惯。尖子自己做尖子的事,后进的自己别盲目攀比。大的目标够不到,赶快定小的目标。难题做不了,挑适合你的容易做的题去做。人生最可怕的就是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高不能成,低不肯就,上得去、 下不来。所以要让我们的自己永不言败。

9、学会做思维导图,上课的时候边听边记下重点,再对上课内容进行复盘,做出思维导图。

10、注重思想交互,而不是单纯的一个人死脑筋地坐在那边傻想。

11、筛选资料、总结的习惯。自己要会根据自己实际,选择学习资料。

12、有颗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感恩相逢……记住:习惯性感恩的人,他们内在更有力量,精神更为专注,更愿意付出,自然付出得越多相对收获也就越多。

有个良好的习惯后针对科目做提升就会事半功倍,下面学长将给到你一些语文的做题技巧和笔记电子版,

这绝对是你从未见过的最好的语文知识学习分享,语文备考,看这一篇经验贴就够了,最全保姆级语文备考教程。答应我,不要仅仅是简单地收藏起,因为绝大部分收藏的人后续都不会再看,所以耐心读完做题技巧并找我拿电子版,点赞收藏后记得做好笔记,并贯彻落实到学习过程中去,绝对会让你的语文有质的飞跃~~~

02.

语文做题技巧

语文其他都是背诵的基本知识点,难点在阅读理解,这里沐北给大家讲一些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一、考试大纲规定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文章结构框架),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4.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5.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为什么要了解考纲呢?正如毛主席所说的:”要打败敌人,得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二、文章结构类答题模版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某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段某句的作用。

2.第一段:①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总领全文;

②内容上来说,开门见山,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描写埋下伏笔。

中间某段:①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②内容上,呼应前文,启示下文;

最后一段:①结构上:总结全文,篇末点题:

②内容上:深化文章主旨,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是不是哪里见过一样?没错,很多参考答案就这样,该怎么做不用我多说了吧,背,死里背!!!

三、常用修辞手法及答题套路如下:

1.比喻:把A比作B,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特点(情态),表达了(人物) ….情感。

2.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事物表现了(人物)对(事物) ….感情。

3. 排比:使句式更加整齐,气势更强烈,强调(了事物)的…(特点),突出了(人物) ….情感。

4.夸张:夸大(或缩小)。了事物的大小(或长度、速度、性能等),突出了(事物) ….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5.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 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 …..态度(观点、情感),

6. 设问:①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读者.对….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7. 引用:①引用古诗文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8.对偶。使文章节奏分明,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前

四、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 中心事件谁+为了(因为)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五、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

①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

②总结文章内容。点明主旨,突出主题。

③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④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

(答题时根据需要,不用全写)

六、分析文章标题的深层含义

①找出标题中的关键词语,先回答它字面上出这个词语的意思,即本意。

②联系文章主旨。说明词语寓意,便可。

七、概括文章主旨

①可用关键词来进行回答:“ 通….故事,歌颂(赞美) ….. .表达了…..的思想感情,揭示….深刻道理。”;

②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八、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了?

1.五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2.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

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

3.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

4.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体中心。

九、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①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

②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③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 :不行。地说明了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合。”

十、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①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致;

②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③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十一、(1)理解下列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2)请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词语活用:……的原意是…..这里….写出了人/物….特点,表现了人物….心情;

②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要结合不同词性在句中的作用分析。如:动词生动表现了(人/物)的特点,(或传神刻画 了………..的情状),表现了……的心情;(若词语在该句中有运用到何种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应在分析意义前点明。)

十二、 表现手法.

1.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伏笔)、前后呼应(照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2.

对比: A和B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特点,也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象征: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

伏笔: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 令主题更加鲜明。

……

十三、记叙顺序

1.常见的记叙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①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②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③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十四、记叙线索

线索:①核心人物;②核心事物;③时间;④地点;⑤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题目和事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主旨鲜明;

此外:线索在语言上往往是有标志的。有的题目本身就是线索,有的是采用某个词语从头到尾反复出现的方法来显示,有的是通过议论、抒情等方式来显示。

十五: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虚实相生…..

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有同学可能要问了,语文不是考的文学素养吗,这让你弄出模版了?

同学,初中还没到考你文学素养的地步,你只要有点积累,背好模版相信我,你语文成绩一定会大有提升的,

应试教育就是应试,既然考试就有规律!!!

恭喜你看到这里,你已经超越大多数人了,因为你掌握了学长倾囊相授的语文阅读理解做题技巧,这不值得一个赞!!!

下面便是学长整理的一些学霸笔记电子版部分截图和思维导图以及往年中考真题了,相信我就算你是超级菜鸟,背完你成绩都会到中上游:

以上就是初中语文资料的部分截图了!

由于篇幅有限,只能展示这么多了!

祝大家能取得优异成绩!

(码字不易,整理资料不易,求个赞,我相信大家是会给的!)

关注我,将毫无保留地分享我的学习技巧以及资料,陪你逆袭,伴你成长!

@初中百科资料

一个拥有诸多学习心得和秘籍

以及初中所有科目复习资料

全网最全最优质的初中复习资料的硬核学长!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初一、初二、初三的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有何不同?.jpg” />

与七年级语文教学总结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